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1

  十月份是學校的教學比武活動月,各位教師給大家展現了一趟趟精彩生動的課堂。這次教研活動的開展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和幫助。

  聽了很多堂精彩的課堂現場教學,還有經驗豐富的教師的點評,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為本。做到以學生學習為主,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備課不僅是備教材還應該是備學生,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而啟智學生就要提醒我們這些教師要注意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3、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路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4、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5、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2

  此次教學比賽總共分為兩個組:

  小學組和中學組(初中、高中在一起)

  參賽的教師有20個,而來自各地、縣學校的觀摩老師們以及評委們等等。

  今天的課程安排為中小學各有4節課,下午是3節課。。

  而我的課程是安排在今天上午第4節的課,時間是10:55—11:40。

  中途聽其他老師說什麼什麼時間段的課比較容易些或是難些等等之類的話。

  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教學活動,具體的活動細節也不是很瞭解。管不了那麼多的了。

  該上的時候就去上吧。時間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自己準備充分了。其他的不在話吧,呵呵:)

  在去比賽場地之前我和市裡一起來的幾個老師去買了些器材等等之類。

  一切準備就續之後我們一行人就去了比賽的教室。然後去聽了幾前幾位老師的課。

  感覺怎麼說呢。每個老師既然他能夠站在這個講臺上,也就是說他有其自己的優點和可取之處,我們來的目的的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在學習過程中吸取別人的長處,同時發現自己的短處。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達到這樣的效果,才能夠更加好的運用到教育實踐中。教學比賽對去來說或許只是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不段改進學習和實踐的經驗。再者。是因為此次的荊州市第一屆這樣的活動,所以是活動的某些方面還是欠缺的,但是我相信能夠有第一次的經驗教訓,在下一次的活動會更加的滿意和達到所要的效果。

  在聽別的老師講課的同時,自己心裡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緊張。因為我重視,如果你不緊張,或許可以說你不重視或無所謂的態度吧,緊張的有的,但也不要那麼過度緊張的。不知不覺中前面3個老師的課已說完,差不多輪到我的時間了。

  多媒體裝置以及器材都已經準備好。

  時間一到,這舞臺的45分鐘即將就是我的地盤。“我的地盤,就聽我的”……

  在正文之前,簡單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因為我覺得我不是本地人,適當的介紹是應該的,再者是自己是剛從學校畢業來的大學生,參加工作的時間就是2個月的.時間,說教學經驗或者是教學能力的話,相對於眾多有十幾年或是二十幾年教學經驗的老前輩們,我想我還是欠缺的,所以請各位聽課以及評委老師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敬請諒解……

  介紹完之後,上課程式還不是就是那樣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思想掌握中,只不過前面部分稍微有點緊張,語言組織能力有點讓自己不滿意外,總體感覺來說還是可以的,就在活躍的氣氛中,上完了我所上的《“三笑”課室》。

  上完之後,簡單的和評委老師說了幾句,得到他們的回答是初次參加工作和參加這樣的教學比武活動,能上出這樣的效果,已經不錯了。我在想他們口中的“不錯”應該是意味深長的。呵呵:)。結果明天就會揭曉的。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3

  5月7日,全縣"物理課堂教學大比武"再次在我校舉行。這次的課堂教學比上一次更加註重學生自主學習,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學生。

  長期以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已習慣了教師包辦代替這個單一的教學模式,我們總憑自已的想當然來判斷學生的動手能力,以致於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去實踐操作。在這幾節課中,教師都把課本上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去探究,自己去尋找結論。對與摩擦力的概念,這幾位老師也是讓學生去親身感受,去理解這個概念。

  實驗和實踐是研究物理現象和規律的一種主要方法,由於對學生情況的低估和不信任,我們錯過了多少讓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佔據了做實驗的主陣地,而學生除了做一些書本規定的學生實驗外,大部分時間只能作為一名觀眾“看”實驗。課後再去記住各種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而在新的物理課程標準中,已經把“做中學”作為初中物理學習的一種主要方法,這對習慣了“示範演出”的教師來說,是一極大的挑戰,而對廣大學生來說,卻可以透過初中的物理學習,逐漸培養良好的實驗操作能力,養成在實踐中探索、探究的科學素質,這種素質學生將終身受益。把動手的機會讓給學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4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強化教師基本理論素質、學科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從2016年9月開始我們學校進行了“大練兵,大比武”培訓活動,透過這兩個月的努力,使我受益匪淺。

  一、透過技能大練兵,提高了我的教學基本功。

  在崗位練兵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規範的語言表達能力(書面和口頭)、書寫能力(板書和硬筆)、溝通交流能力訓練。對於基本功的練習注重經常性,重點運用,把所練的技能用在課堂教學之中,不為練兵而練兵。溝通交流能力,是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技能要求。在一味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講的教育教學模式下,交流溝通能力是不需要特別強調的,但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日常的教育教學交往,教師都必須要具有溝通交流的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的傾聽、回應、表達、幽默、禮儀、角色轉換、接納他人等交流溝通方面素養,才能實現和同行的有效溝通和交往,才能實現和學生的有效教育教學活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透過崗位大練兵,提高了我的學科知識素養和教育教學專業能力素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學科知識素養來說,小學教師需要的是通才、全才。僅僅靠記憶點點滴滴的知識獲取畢業文憑的老師,很難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來完成對小學生的相應的學業啟蒙教育。尤其是新課程改革推進以來,對於學生的學科教學,不僅僅要傳授相關的學科知識,還有指導學生經歷學科知識的發現過程,引導他們在發現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他們獲得學習探究的方法,培養他們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絕非是書本上可以實現的。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更要具有良好的審美素養、寬闊的知識視野和靈活的教學智慧。我們不能小看今天的小學學生,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除了課堂以外,還包括閱讀、網路、電視媒體、人際交流等許多途徑。教師再也不是知識權威的代表者,稍微不慎,教師就會在學生面前出洋相。靠著在學校裡獲取的知識儲備,絕對無法應對今天的小學教學實踐的挑戰的。

  三、透過課堂大練兵,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通讀全套教材,這樣可以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認識各知識之間的階段性,連續性,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其次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準點。透過單元教材的處理,教師應讓學生知道什麼、會什麼、發展什麼。最後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鑽研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於講清楚教材內容,而在於如何利用好教材,而教師備課時經歷這樣的過程所得到的收穫,是任何“教參”都無法提供的。

  透過崗位練兵,使得自己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接受提高教學基本功指導、取長補短、不斷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鍛鍊機會。以後更要紮紮實實地工作和學習把業務學習落實到實處。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5

  十來年的教學經歷,讓我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既為我提供了展示個人風採的舞臺,又為我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我認真地對待每項技能的比賽,在比賽中得到了迅速地成長。

  聽課、評課是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示、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算什麼和主要手段有,在比武活動開始後,我們數學組也開始了聽課、評課。

  我聽的高莉老師的《11~20的認識》這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教學結構層次分明、教學情境豐富,引入自然,課件製作簡潔有效,師生互動積極熱情。這節課不僅給予了我許多教學方法上的啟示,而且最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只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才有意思,學生才有收穫。在課堂中,教師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得先創設情景。生活中熟悉的畫面引領著學生走進數學的知識王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現實的生活,透過身臨其境來獲得對於數學知識內容的真實感受,以此激發學生內驅力,豐富思想情感,提高學習效果。

  在比武活動中,我也上了一節數學課,從備課、課件的準備到上課,整個過程下來,我有許多收穫。

  在課件製作時,為了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開始時展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對稱事物,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再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時機轉載 ,讓學生主動觀察、思考、猜測、實驗、交流中分析、推理、判斷,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學生在“做”中參與數學“再創造”活動,實現了個性的展示與飛揚。學生不僅會“照著做”,更能“創造著做”。使學生在民主、開放的學習方式中,理解能力增強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讓課件具有趣味性、針對性、實用性,而不是成為板書的替代品、教材的複製品。如:在為“製作對稱圖形”教學環節設計課件內容時,經過比較我發現實際操作剪五角星的時間要比動畫演示長,而且利用動畫演示剪五角星的過程,可以多次演示,不會出現手擋住某些地方,使學生看不清過程的情況。所以,我將這個動畫分成:折——畫——剪三個過程,從動畫中,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紙的摺疊、設計對稱圖形其中一半、沿著線剪的全過程。

  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充分考慮每一個細節,儘量使學生在活動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始終讓學生在教學中佔主體地位,讓他們的思維充分得到發展,用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熱鬧場面充分去展示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整個課堂。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掌握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數學知識,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數學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我認為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呼喚學生富於個性的創造性理解。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尋找固定答案的過程,不再是亦步亦趨地復現教材中知識概念的原意,不是隻去忠實地認知而無自己獨特的滲透情感的體驗,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開放的、創造性過程。

  教師教學大比武心得體會6

  這學期學校舉行了教學大比武比賽,全校老師都參加了,可謂聲勢浩大。自從學校升級後,學校類似的比賽有很多,我們老師的種種水平再一次地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它告訴我,以前悠閒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並且這一次要站得更穩,更漂亮。

  回想起教學大比武,那比賽的種種場面歷歷在目,書畫比賽我跌得鼻青臉腫,想想一些同事以前的字也不見得怎麼好,誒,這次比賽竟也如此出色,唉,誰叫俺一個暑假,竟想著帶孩子,就忘記練字這一事了,其實說是帶孩子只不過是給自己的一個藉口,一個安慰罷了。我知道時間就像海綿,只要你去擠,還是有的。很多時間有時就被我的惰性佔領了,孩子午睡我也午睡,孩子自己在玩我也在一旁看著電視,一天的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這次比賽還有課件比賽、演講比賽、說課比賽、理論考試等等,每次比賽都讓我心驚肉跳,忙於生活工作的瑣事,每次比賽之前我都沒有好好準備過,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想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自己的更方面素質這幾年又沒有得到提高,更別說什麼胸有成竹了。按理說應該賽前好好練練功,沒有臺下十年功,哪來的臺上一分鐘。思前想後,原來我沒有在這繁瑣的生活、工作中解脫出來,除了忙還是忙,沒有更科學地安排時間,只是一個勁地瞎忙,工作的效率有在提高。

  這次大比武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時常在想著這樣一句重複的話: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並且這一次要站得更穩,更漂亮。經歷了這次毫無準備的戰鬥後,我想自己應該更清楚自己的水平,首先應該多看書,做一個學識形的知識女性,讓知識武裝自己,包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睿智,讓課堂的教學語言豐富起來,靈動起來,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得笑起來,也能把人說得跳起來”。可見語言藝術的魅力。其次磨練自己的教學課堂,上好每一堂課。我向往在課堂上老師語言流暢,節奏感強,抑揚頓挫體現得淋漓盡致,我也有過強烈的“上課夢”:講臺上我或神采飛揚、激情澎湃,或淺思低吟、循循善誘;講臺下一雙雙童真、稚嫩卻透著喜悅的眼睛與老師正進行著愉悅和幸福的交匯;參加聽課的老師臉上洋溢著愉快的微笑頻頻點頭……而相比之下,我的教學語言儘管內容不錯,但因為缺乏語言的包裝而遜色不少。以前在上公開課時,我都非常緊張,課前都把每個教學語言精心策劃一遍,可這樣還是不盡人意,教學過程很牽強,師生之間總感覺沒有靈動的東西生成出來,這幾年我總感覺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下降,以前,有很多老師欣賞過的我的教學課堂,那時的我在一邊偷著樂,我想以後我的教學課堂很更精彩,可事與願違,我的“上課夢”一次又一次地被冷風冷雨所澆滅。在這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唯一要做的是,不放棄,要磨練自己,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並且這一次要站得更穩,更漂亮。相信自己的“上課夢”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