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1

  從趙主任佈置學習2.0開始,就充滿了牴觸心理,因為它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學校又對我們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聽得糊里糊塗,彷彿一個新生的嬰兒,僅會睜大瞳孔,四處張望,想拼命抓住一些稻草,卻總是空空如也,內心迷茫而又焦灼。開完會回來,硬著頭皮開始了第一階段的工作—網路研修。一一點開,全是似乎離自己很遙遠的電腦知識,提不起半點興趣。自己最開始選能力點的時候,也是模模糊糊就選了三個能力點:1-1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學情問卷,組織學生作答,有效分析學生已有基礎、學習需求、學習困難。1-2結合學情分析,根據教學需求,從網路中獲取各類教學資源,有效篩選並修改,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並依據教學設計製作課件。1-4有效使用資訊化教學裝置和方式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繁重的課業任務中,透過縫隙擠出僅有的時間,開始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漸漸的就沒了耐心,那種讓人厭倦的挫敗感重重襲來。恍恍惚惚間就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談不上收穫,只有些許的感受,頓時覺得自己被時代拋棄了。

  研修開始進入了第二階段--校本研修。這下子整個人都慌了。趙麗陽主任來指導工作,她細細講明工作要點,上交材料,還點到了一些軟體的操作,那層遮擋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迷霧才漸漸消散,終是有了一些頭緒。但,實踐與理論相差實在太大了。每一個能力點要遞交的材料,都涉及到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都要求我們會運用資訊科技來輔助教學,一連串的軟體應用讓你暈頭轉向,無從下手。此時,學習便是最好的老師。於是,重新登入系統,重新聽課,進行學習。此時的學習是帶有目的性的、操作性。每一個軟體的操作,都是一邊看影片演示,一邊自己操作,不會的,就重複看,反反覆覆的看。那些日子,熬夜成了家常便飯。熟悉了軟體的操作,開始按照能力點的要求,完成作業。遇到問題,要麼回看影片,要麼百度,要麼就四處打電話請教別人。下載成功之後卻不會使用,一遍一遍的看影片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找我們語文組的小美女趙丹怡幫忙,在她的耐心指導下才得以完成工作。

  經歷了第一階段的摸索,第二階段的實踐,到了第三階段才開始看到了希望。經過反覆的備課、磨課,才有了教案的成品。再運用所學的資訊科技知識,開始製作課件。

  時間的軌道帶著2.0專案走過了好幾個月。雖然過程真的特別辛苦,但此刻回想起來,更多的卻是甜蜜,以及小小的成就感。忽然覺得,很喜歡那個努力的自己,能夠在一個全新的領域,憑著一顆持之以恆的心,一顆謙虛好學的心,能夠堅持學習下來,並且還學到了很多新的技能。所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往後的日子,繼續用力奔跑吧,向著陽光,迎著微風,跑出最美的自己。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2

  今年暑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興成長計劃下的教育資訊化2.0資訊素養提升網路培訓,聆聽了何其鋼、唐曉勇、梁勇、王思思、朱思思、陳曉粧、鍾文妙等幾位專家講師的講座,讓我對教育資訊化有了新的認識。

  其中,何其鋼老師推薦的小程式很實用,與大家一起學習並分享使用的方法。使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資訊科技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為我們今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王思思老師的課,感受最深的是多門學科的有效整合,這堂跨學科的自然筆記課,讓我體會到學科之間緊密聯絡又相互滲透的關係,在教學實踐中,不同學科間的資源整合,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堂課上初步瞭解瞭如何使用思維導圖編寫跨學科的自然筆記,收穫滿滿。朱思思老師的思維導圖一課,我已經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對我們學習的重要性,思維導圖具有極大的可伸縮性,它順應了我們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從而,可以使我們的主觀意圖自然地在圖上表達出來。它能夠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它可以提高和發展我們健全的思維品質。陳曉粧老師教授的學習類APP在教學中能起到重大作用,應合理利用好。APP是一種教學和學習的輔助方式,學習中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科情況、薄弱科目制定學習計劃,合理規劃時間,查缺補漏、複習提升。它的使用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多維技能和及時反饋、節省時間。PBL教學法中,老師不再是所有知識的來源,而是學習體驗和環境的創造者,是學習方法的企劃者,傳授學生使用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啟迪者。鍾文妙老師的PBL教學法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的、時間比較短的專案慢慢進階到難度較高、週期較長的專案,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並且從中學習到如何去學習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PBL教學法是隨時隨地進行的。即使帶孩子一起度假旅行的時候,也可以進行以專案為主題的學習。在中國,我碰到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家長理解PBL教學法而不是隻關心考試,然後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考試只是一個用於檢測孩子對於知識掌握程度的反饋工具,對於鍛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效能力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透過PBL教學法,可以鍛鍊他們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之前自然會更深入。而且孩子能將這種方法應用到生活中,學生非常喜歡在這種狀態下學習。經過多次的課程學習,我也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具有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本知識課件的製作上。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把它們應用於教學活動之中,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一、理念上應更新

  1、這次教育資訊化能力提升培訓,我真正的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只有更新觀念,不斷學習新知,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2、作為一名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需要。還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化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

  二、專業知識方面

  1、此次培訓使我充分認識到作為老師,要具備基本的資訊化素養,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同時,認識到教育資訊化的重要性,瞭解了教育資訊化的發展情況,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體的基本應用。

  2、教育的實質是透過傳播、交流資訊,有目的的影響他人的活動,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對資訊的獲取,並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選擇一定的合適的資訊內容,透過有效的載體把經驗,知識,方法傳給學生。發揮資訊傳遞視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創造情境,變靜為動,變可見為不可見,變抽象為直觀,模擬場景,轉化資訊,課堂教學效率才會不斷提高。

  3、利用現代技術,解決傳統教學手段傳統資訊科技教學目的的'那些關鍵性的教學因素和教學環節。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困難點和影響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哪些關鍵性的教學因素和教學環節是整合點的不同定義。正確運用整合點的診斷方法,才能在現代教學設計中,找準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困難點。

  4、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發展為本。”作為教師要尊重終身教育觀,做好解析者,示範者,組織者,啟迪者,指導者,給漁者,促進者。學生終身學習、發展觀。做到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互動,合作,會學習,會活用。要以優質的數字化學習環境為支撐創新,因材施教。處理好尊重鼓勵,民主平等,學會合作的師生關係。

  三、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各位專家和名師透過專題講座與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僅教給我們知識和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緻,恰當地滲透各學科的常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學有所獲。

  透過本次培訓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站在教育教學改革需求的角度,教育資訊化在課堂的建設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把課堂的建設做好做實,使教育資訊化能力不斷提升,真正達到教育資訊化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教育也要時代化,要融入到現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這個資訊的時代,這個資訊的社會。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受益匪淺。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努力把所學到的教育資訊化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使之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3

  透過參加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網路培訓,使我深刻認識到了融現代資訊科技於學科教學的理念,同時對我微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幫助,在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中,有了長足的進步。現簡要談談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

  在培訓期間,透過聆聽專家的影片講座,我收穫頗豐,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有效的更新,教育理論知識領悟得到了昇華,對於小學科學教學的理解有了新的感悟。影片教學中鮮活的案例以及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育教學專家透過影片教學,結合具體課例,進行了科學、全面的講解,使我進一步轉變思維,領略了教學創新模式,有利於將日常教學與資訊科技應用巧妙、靈活地結合。培訓中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教育教學專家,為我們帶來了不同型別的講座,學習的過程真是如沐春風。

  二、教育教學方法得到了更新

  要想在教學中獲得成就,教師首先必須善於自我更新知識,撅棄落後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於教師來說,實踐經驗固然寶貴,但如果知識缺乏更新,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我體會到,可以充分利用網路學習資源豐富科學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視野,不斷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不斷積累知識、提高技能。

  綜上所述,在資訊時代背景下,融現代化資訊科技於學科教學模式之中,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不斷更新資訊化教學理念,跟上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的步子,提高資訊化教學模式的實效性。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4

  透過試點學校的案例分享、現場觀摩,我對如何推進我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有了明確的思路和方向。我覺得要做好全員參與、整校推進,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於校情制定整校推進計劃

  首先要仔細研判學校、教師、學生現狀,在此基礎上,學校根據實際制定《提升工程實施規劃》,在《規劃》中明確學校的發展願景及目標,強化資訊科技與教學融合,不斷提升教師資訊化應用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明確資訊化發展年度目標,劃好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

  二、組建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1、資訊化管理團隊

  我校組建由校長領銜,教務、科研、資訊化主任、資訊科技骨幹教師參與的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準確評估學校資訊化教學狀況,制定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和校本研修方案,建立健全有利於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各項制度,構建教師資訊化發展自覺成長的新機制,確保學校提升工程2.0培訓與應用得到有效落實。

  2、資訊化培訓團隊

  學校精選教學能力強,資訊科技優的教師,組建校級資訊科技融合創新培訓團隊,採用混合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以觀課議課、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為主要內容,引領學科教師學技術、用技術、用好技術,服務於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

  3、資訊化研究團隊

  組建資訊化研修共同體,透過組建“骨幹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圍繞學科課程標準、專業教學標準,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推進相關教學裝置和學科軟體應用,透過推門聽課,引領課,示範課,微型課等資訊化教學校本研修,打造“技術創新課堂”。

  三、基於學的課堂選擇好微能力點與1.0時代的任務驅動、技術學習、個體學習不同,2.0時代我們的任務是整校推進,應用考核,靶向學習。

  全部學習涉及30個微能力點,如何選擇能力點十分重要,選擇能力點低,教師提升空間小,選擇能力點過高,一部分教師難以完成,學校技術設施跟不上,會使學習達不到效果。根據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建議50歲以上的教師選擇A能力點(基礎能力點)兩個,40————49歲的教師至少選擇一項A和兩項B(提升能力點)能力點,35至40歲的教師選擇兩項B和一項C能力點(發展能力點),35歲以下教師至少選擇一項B和兩項C能力點學習培訓,資訊科技骨幹教師和特長教師選擇三項C能力點進行學習培訓。

  四、出臺激勵機制,實現有效監管評估出臺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激勵措施和管理辦法,明確學校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考核與測評工作辦法,及時記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必修學分。

  透過各種競賽活動表彰先進個人,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作為骨幹教師認定等條件,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對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提升工作進行過程監督和質量評價,並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量化考核和評先選優工作。把2.0提升工程工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在評優樹模方面優先推選。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2.0心得體會5

  隨資訊時代的迅猛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一名紮根一線的教師,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韓城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專案”,透過學習我感悟到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不管是技術上還是思維和高度上都帶給我非同一般的震撼。

  這次培訓學習,對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營造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老師的講述能與實踐緊密結合,師生平等,更易於理解與接受。

  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忽視了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代教育是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

  透過本次學習,我也認識和學習了一些實用性極強的軟體,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有效的提高了教學備課的效率,同時在運用的過程中對於教學技術的理解更加清晰。使我對於“問題的設計”、“主題的規劃”、“單元學習評價的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

  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這樣,才能為我的教學增添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新的認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我要不斷的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不斷的提高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才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貫徹兢兢業業、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認真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資訊化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