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學心得體會模板(精選16篇)

教學心得體會

教學心得體會模板(精選1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一個是快樂第一,一個是健康第一,教育使人生有了這兩個第一,足矣!然而,學生真能快樂?老師果然健康嗎?作為校長,他們常思考的問題是:教育為了什麼?應該辦什麼樣的學校?我真的為教師的成長而高興嗎?作為老師,我們常思考的問題是:我為了什麼來教書?我要教出怎樣的學生?我真的可以影響我的學生嗎?

  現在教育界在推崇成功的學校標誌是:教師幸福的工作,學生快樂的成長。只有這樣的學校才會健康發展,教學成績是學校發展的副產品,自然會提高。教育是未來的事業:教育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教育是長遠的事業:如果為了學生的升學而犧牲“將來”的發展,那麼我們的教育是短視的;如果因為為了學生在校幾年的分數而犧牲“人格”的培養,那麼我們的教育是功利的。教育要以人為本,不能以物為本、以物化的分數為本。不能把學生當作裝知識的器物,不能以學校榮譽、利益等為本,把學生當作實現學校榮譽和家長利益的工具。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分數是學生唯一的命根,視力可以下降,體重可以下降,分數千萬不能下降! 但在孩子看來,只要能下課、放學、離開學校,他便是最幸福的。長此以往,孩子不厭學是不可能的,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之心也隨之淡化了。教師跳不出這種狹隘的教育觀念,是談不上專業發展的。幸福教育之路漫長,但第一步應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的幸福。

  如何讓我們的學校成為學生最樂意呆的地方,我們到一所學校時,主要應看看這所學校孩子的臉,看他們臉上表現出來的是不是一種陽光,他們的眼睛是否充滿善意等,這最能體現這所學校的內涵。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了嗎?我們的學生快樂嗎?他們都有幸福和成功的體驗嗎?如果在中小學時期沒有這種體驗,他們走上社會能成功嗎?學校和教師應有這樣的考問意識:學生畢業30年後,母校的培養還留給他什麼?老師的教育對他還有什麼影響?除了給他一個理想的升學成績外,更重要的是看他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他沉澱下來了什麼?

  讓學生做一個幸福的人,首先教師要有職業幸福感。“對於從事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學校不是職業場,而是事業場;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幸福生活的本身。教師是學生髮展之本,是教育成敗的關鍵。”

  一所學校如果不把教師的發展作為自己責任的話,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專業素養固然重要,但真正核心的還是教師是不是真正地愛教育、愛學生。一位教師能不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說到底還是一個投入的問題。而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並不是純粹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訓所能達到的。如果讓教師處於一個能夠不斷被激勵、被感動的環境之中,處於一個有著強烈歸屬感的校園之中,那他們對教育的熱愛就可能在無形中被激發出來,才會成為師德高尚、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教師。

  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快樂的學生,教師獲得幸福的因素很多:舒適的工作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受到領導重視;博得學生愛戴;獲得事業成功;贏得社會尊嚴;參與學校決策;同時密切合作;家庭和睦融洽。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學校其實大有可為:可以給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創設他們成長的“關鍵事件”;設立“名師工作室”,幫助他們走近“關鍵人物”;建立“關鍵書籍”配備制度,為每位教師訂閱教學業務雜誌,發放教育理論書籍。

  教師的幸福源於人際關係的和諧,學校的教師關係源於校領導的作風,親者賢,賢者親,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臺,幹成事的有地位,班子內部的團結,校長個人的魅力都是重要因素。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教育首先是賦權,是一種對人的尊重,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權利,同時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們去掌握實現自己權利的能力。其次,教育就是喚醒。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沉睡的巨人,真正的教育是去喚醒他,讓他實現自己,實現他的夢想,而絕不僅僅是為了考個好成績。因為有的孩子無論怎樣努力,他都不可能考進前十名,但是他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成為一個內心和諧、身心健康、有益社會的人,而這就需要透過教育加以喚醒。”“教育同時還是解放,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鎖,要激發孩子去擁有夢想,敢於想象。”

  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原先,我覺得寫字枯燥無味。今年四月,聽了我校邵詩慶老師的寫字指導課後,我對寫字這門藝術就有了新的瞭解,更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和認識,把做一名寫字合格的小學教師作為追求目標。

  寫字是指一般的書寫。寫字的目的是為了記錄語言、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等。一般的書寫訓練,不管你用鉛筆、鋼筆、圓珠筆、毛筆,還是其他書寫工具,即使透過訓練,把字寫得規範、整潔、流暢、美觀,只要是實用性的訓練,那麼它還屬於寫字範疇。

  一、學寫字,練就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在多數情況下,字是寫給別人看的,所以練習寫字,一要寫得正確,二要寫得清楚。字寫錯了,別人就看不懂;字寫得糊里糊塗,別人看起來就費勁;都使別人不方便。咱們要從小養成事事認真的好習慣,養成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好習慣。”

  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認認真真的盡力把字寫好。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板書要整潔、漂亮,平時給學生批改作業也要把字寫得端正、整潔,最好一筆一畫寫正楷字,這樣就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影響。小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向你學習。教師寫字決不能“龍飛鳳舞”,或者寫已被廢止了的簡化字,這樣會使學生眼花繚亂,無法辨認。

  其次,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寫字。寫字課一定要專時專用,教師要認真備課,精講多練,指導一定要細緻,除了打格範寫,還可以講講橫該怎麼寫,豎該怎麼寫,不同間架結構的字該怎麼寫,要注意不斷總結寫字規律。可以利用歌訣、順口溜來幫助學生把字寫好,如:上留天,下留地,左右不靠壁。橫畫右上翹,豎畫不能倒,坐姿要端正,不偏不斜不趴倒,牢牢記住“三個一”,一定能把字寫好。

  再次,教師一定要隨時隨地提醒並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認真的糾正學生錯誤的坐姿和執筆姿勢。使學生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寫字是一種技能,非自己親自動手,認真練習不可。

  寫字是一種技能,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番,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也不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後,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所以我堅持每週練習寫一頁的鋼筆字,硬是按照規律練習。練成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勞的,非自己動手,認真練習不可。葉老的話告訴我們學生要想寫好字,離不開教師的嚴格要求,隨時督促,反覆練習。特別是現代化手段走入千家萬戶的時候,更要強調“自己動手,認真練習”。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我的刻苦練習,我寫的字比以前好多了,還讓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刻苦才有收穫。

  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一、課堂上的興趣。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可分為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然而,興趣主要中精神需要(如對科學、文化知識等)相關。也就是說,興趣關乎人的心理活動和精神滿足。一個人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注意探索其奧秘。興趣與認知水平和情感相聯絡。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便不會對它產生情感,也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

  我們認為,興趣的產生主要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濃厚的好奇心;二、明確的目標;三、同伴的合作。要在課堂上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便應該做到這三點。教師抽絲剝繭的分析,深入淺出的講解,饒有趣味的例項,配合以優美的語言藝術,能夠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都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總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有賴於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活動。教師單方面的“滿堂灌”,片面地追求“一言堂”的效率,無疑會扼殺掉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成功之母。能培養起學生的興趣,教學便成功了一大半。

  二、課堂後的樂趣。

  只要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和極大的興趣,學生便能在課後自覺地積極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漢語裡,有句成語叫“樂此不疲”,意思是說:做自己感覺有樂趣的事情,就不會感覺疲憊和勞累,做事的效率也會成倍提高。學生的課後學習若有樂趣,便會極大地鞏固、拓展和加深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沒有樂此不疲的體驗,人生便會失去很多幸福和快樂。要想讓學生的人生更有意義,教師便應該讓學生得到更多、更長、更深層次的人生樂趣。對知識的探索若能成為學生在課後的樂趣,會有助於培養出學生的求知慾,而熾熱的求知慾卻是取得偉大成就的必不可少的動力。

  三、生活中的情趣。

  只要有時間,我們都可能會去公園。公園最美的地方,不是花海樹林,也不是荷塘幽徑,而是我們都不在意的地方——亭子。亭子的諧音是“停”,即“人亭”。亭子是想告訴我們,人生中不一定得拼命趕路,要懂得停下匆匆腳步,去品味和感受生活。我們佇立在亭中,或騁目望遠,或拍欄吟誦,或小憩談笑,都包含著豐富的生活情趣。

  說到從容,朱光潛講過一個故事。阿爾卑斯山上,在一條路的沿線,有著非常美麗的風景。路邊有一個牌子提示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對此,朱光潛先生寫道:“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麼可惋惜的事啊!”人生路上的風景,需要我們用閒情去慢慢欣賞。那些懂得欣賞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品味的人。

  “忙”字,心的偏旁,加上一個亡。簡單地說,就是“心亡”。莊子說:“大智閒閒,小智間間。”就是說,大智需有閒情和情趣,小智只是成天忙碌。愛因斯坦在緊張地思考之餘,最喜歡拉小提琴,從中找到了閒適和情趣。毫不誇張地講,小提琴也為愛因斯坦的偉大發現作出了貢獻。或者說,愛因斯坦是把他的偉大發現從小提琴中“拉”出來的。

  學生能執著地追求真理,這固然很好。然而,用生活情趣來調節學生的學習,反過來對學生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我們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只能讀死書或得分數的“單面人”,而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求真精神,懂得學習方法,會享受閒情體驗生活情趣的“全人”。

  愛因斯坦曾說,“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在我看來,一個有淵博知識,有文化內涵和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幸福而和諧的人。

  教學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度,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開,新課程實施以後有什麼樣的變化成了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適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下面,本人根據科學課教學實踐,對教師、學生及教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產生的變化

  1、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點過分側重於自己的表現,不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不會想“學生在做什麼”、“他們的學習進行得怎麼樣了”、“他們需要什麼”、“我得想辦法幫助他們”等問題。隨著新課程的開展,教師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學生的需求上,改變了過去只顧自己的教學進度不顧學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設法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留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方式,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例如:在科學課中,教師讓學生取一個指紋,大部分同學用膠帶,有少數同學則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批評哪位學生,而是讓他們介紹了方法,並讓全班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時就引發了思維的碰撞,從而深人思考,開闊思維,激發創新的慾望。

  2、教師必須參與教學研究。在傳統的教師界定中,教師只需按書本傳授知識,無需研究創新。對教育科研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傳授知識方面,認識較片面、膚淺。隨著新課程在學校的逐漸實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為走進新課程的“絆腳石”。在新課程實施中,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識。新課程從本質上否定了傳統單向的灌輸做法,強調教師、學生、課程的互動關係,重視課程的生成性、體驗性,從而迫使小學教師從被動的傳授者走上主動的研究者。在教學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觀念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中面對課本中諸多體驗性的教學內容時,我和學生一起共同蒐集有關資料,整合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當學生面對眾多問題時,我就引導他們自己動手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識對走進新課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課程的實施沒有既成的模式和預成的教案,確實需要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我認為教育科研的目的與價值,是要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真誠地投入,其更重要的價值是在於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領悟教育的真諦。我應把教育科研視為教師的一種需要、一種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學中體現人本主義精神。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充滿民主精神和愛心,體現人本主義精神。傳統師者總要塑造這樣一個形象:什麼都在學生之上,教師要扮演一個居高臨下的聖者的角色,這就導致了師生關係從本質上講是上下尊卑的關係,無法建立起平等的關係,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定位發生扭曲。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現在的學生髮展的研究者轉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逐步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時受到激勵和鞭策,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體驗,拓寬學生自我表現的空間,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例如:對怎樣比較出水多少方法的討論、用哪些方法觀察我們身體內部結構、怎樣設計一輛既結實美觀又能跑的遠的紙車等等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敢於奇思妙想。

  只有在愛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教師對學生應不偏愛與溺愛,不遷就和姑息;在平時的教學中以鼓勵為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觀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愛學樂學。

  二、學生在新課程中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除了聽教師講課外,親身實踐的機會也逐漸增多,動手實驗、尋找資料、小組合作學習和社會調查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例如:在上《螞蟻》這一課時,先讓孩子們自己透過平時的生活經驗畫出螞蟻的簡圖。這時,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畫出簡圖,卻急於尋找正確的答案:到底螞蟻的各部分是怎樣的?接著,他們分組觀察螞蟻,參與觀察實驗的熱情很高。孩子們很快展示出了觀察結果,較準確地畫出了螞蟻的簡圖。這之後,再讓學生分組玩小螞蟻,繼續探究、討論平時自己瞭解小螞蟻的哪些生活習性。在討論中,孩子們暢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課後,他們將小螞蟻送回家,繼續觀察。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以聽、記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是經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不僅獲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識,而且在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三、科學教材帶來的新變化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材從內容的選擇、組織到呈現方式都緊緊圍繞培養科學素養的宗旨,擺脫以科學知識為中心的模式,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教材突出強調了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科學探究活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級上冊教材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動的設計中,教材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上,還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上。同時,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四、問題與思考

  目前,在科學課中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問題是:學期課時明顯不足,有些單元的教學內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課堂作業,在時間上得不到保證;同時,由於受學校條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學資料相對少,部分探究學習活動不能進行。

  那麼,教師該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怎樣的支援?在新課程實施中,由於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怎樣做到有效指導呢?對“活動結構、活動價值、科學素養”的理解是當前課堂教學值得研究的問題。

  另外,目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師既要提高專業知識,又要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能力,任重而道遠。

  教學心得體會 篇5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日異,虛擬儀器已經成為當今儀器發展,應用中空前活躍的領域,在生活中可以說得是無處不在。因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來說掌握虛擬儀器的開發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回顧起此次,我仍感慨頗多。的確,從選題到定稿,從理論到實踐,在一個星期的日子裡,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透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這畢竟第一次做的,難免會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牢固,比如說不懂一些元器件的使用方法,透過這次課程設計之後,一定把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重新溫故。

  虛擬儀器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基於我學習虛擬儀器和這次課程設計的過程和愉快經歷,使我知道,要學好虛擬儀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為虛擬儀器很難學,而是要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翻一下身邊的虛擬儀器教材,都好像是虛擬儀器的實際應用書籍,一般先介紹虛擬儀器的硬體結構和指令系統,再是系統擴充套件和外圍器件,之後講應用設計。而且應用領域多種多樣,涉及了國名生產的各行各業。所以學習使用虛擬儀器是相當重要的。

  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程式設計問題,最後在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同時,在同學們那裡我學得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在次我表示感謝!同時,對給過我幫助的所有同學和各位指導老師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謝!

  首先,衷心感謝老師在這一學期給我們辛苦地教學這門《虛擬儀器設計》課程。在授課期間,還親自以自己的工程作案例詳細給我們講解,以實踐的角度來教學,讓我們理解更深刻。曾一度舉出 各種例子,讓我們真正接觸到虛擬儀器的概念。

  這次設計實驗的'目的為微控制器與labwindows的應用與熟悉,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涉及到了工程的建立,面板設計,串列埠除錯,上下位機程式編寫等幾個主要過程,是一個綜合的應用實習專案。

  開始的時候,剛做該課程設計,心情很恍惚。那種感覺正如老鼠咬烏龜——無處下手。還一度抱怨,課程的重要性。但是經過多位老師的開導與鼓勵,我靜心地一步一步地去下手。剛編譯的時候,還不停的報錯,幾度讓我失去動力再繼續搞下去。可是,時間沒讓我停下手去,每天晚上拿著老師的案例結合書本來讀,模糊的思維開始變得明朗。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憑著努力與毅力,最後都攻克每個難點。雖然,這課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經過努力出來的成功,已經很開心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在日後的努力中,繼續完善本設計,繼續深入學習虛擬儀器。

  透過這次的實際動手使我對labwindows軟體的認識更加深刻了,能夠熟練操作。同時也體會到了labwindows軟體的許多優點,它的介面逼真,操作簡單,使其有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更增加了我們學習的興趣。labwindows軟體是一種專門為虛擬儀器應用而設計的操作軟體。它其中有許多相簿可供我們使用,這次設計中我就用了不少,大大減少了我的繪圖時間,是我快速的搭建了我的設計系統。

  這次的設計我完成了設計任務,包括程式編寫和除錯,感覺獲益匪淺。其中程式的編寫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感覺最費力的過程,幾經除錯,排查才終於寫好了符合要求的程式,使整個系統按要求執行,可以順利完成各種設計目標,也鍛鍊了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了,還有暴漏很多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加以改正,進一步熟悉labwindows軟體,充分的學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最後,再次感謝老師在這學期在我們身上的付出!

  透過此次課程設計,使我更加紮實的掌握了有關虛擬儀器方面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終於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實踐出真知,透過親自動手製作,使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髮現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取。最終的檢測除錯環節,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在今後社會的發展和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問題就想到要退縮,一定要不厭其煩的發現問題所在,然後一一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劈荊斬棘,而不是知難而退,那樣永遠不可能收穫成功,收穫喜悅,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社會及他人對你的認可!

  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辯思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透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掌握了串列埠除錯和運用方法;熟悉了虛擬儀器;瞭解了虛擬儀器基本組成和設計思路;掌握了labwindows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技術,透過查詢資料,也瞭解了虛擬儀器的光明前景。

  回顧起此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段日子裡,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透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

  實驗過程中,也對團隊精神的進行了考察,讓我們在合作起來更加默契,在成功後一起體會喜悅的心情。果然是團結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間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換來最終完美的結果。

  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杏花嶺區教科研中心任鳳英老師蒞臨我校,為我校教師做了題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對於我們這些綜合實踐的門外漢來說,聽了任老師的講座,我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任老師首先講了綜合實踐這門課程的地位和性質,綜合實踐作為一門必修課,貫穿三到九年級及高中階段。以前我對綜合實踐的認識只覺得它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科,現在才明白原來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綜合實踐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就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方式是以探究為主,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聽了任老師的介紹,我對綜合實踐課程又多了一些新的認識。首先,綜合實踐之所以為綜合實踐,課程名稱就體現出了課程特點。它是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很多課程的綜合,是內容、經驗、目標的綜合,需要運用到多學科的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學科的教師都可以參與到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原因。其次,綜合實踐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可以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結果的統計,可以進行實地考察,畫畫,拍照片,多種形式參與。綜合實踐實施的四階段分別是一確定主題,制定方案,二小組合作,展開研究,三彙報交流,資源共享,四活動總結。在這個研究交流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參與,為小組獻計獻策,體會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學會合作,願意合作,培養出團隊精神。讓學生明白走得快要自己走,走得遠要一起走。

  透過學習,我認識到綜合實踐是一門很好玩的學科,它的形式多樣,能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但也是需要極大投入的學科。

  教學心得體會 篇7

  計算教學對於小學生來說要結合情景,體驗計算的合理性。既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其次是利於學生髮展思維能力和感悟數學思想等,並且還有利於學生培養專心、嚴謹、細緻的學習態度和計算審題、細心計算、書寫工整、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等。

  比如在一年級的《加減混合》教學中,教材充分利用直觀圖,透過生動的情境和豐富多彩的畫面來呈現活動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及計算方法,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和學習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集合的思想,用點來表示天鵝,並用圓圈將其圍住。像這樣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教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在瑞安實驗小學鄭依茹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中體會頗多。她說:“人生就像站在不滿灰塵的鏡子前,在不停地擦拭著灰塵。”是啊,特別是我們教師職業的,每天面對的是我們可愛的學生,需要不停地解其惑。擦其鏡子的灰塵,開啟明亮的一扇窗。教學上她充分體現五實:紮實、充實、溫實、平實、真實。透過這五實,使本堂課的教學思路非常的清晰。情景的創設,重難點的突破,顯得如此的自然而充分。因此計算教學中材料要多用,對學生要適度開放,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

  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呂志明老師說:“精算是數的計算,估算是量的計算,估算需要具體情景。“體現了新課標說的: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使學生親身經歷應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並獲得成功的喜悅。

  《小學數學研究》中指出,小學階段基本內容是完成小數、整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對於這些基本知識要嚴格遵守不能隨意創新變動。在小學階段要四個經歷:

  一、經歷數學畫圖建立數學模型;

  二、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三、經歷解決問題過程;

  四、經歷計算技能形成的過程。

  六個處理關係:

  一、演算法和算理的關係;

  二、新舊知識的關係;

  三、算式圖形與實際意義的關係;

  四、數形關係;

  五、講於練的關係;

  六、運算技能策略與學生思維能力的關係。

  計算,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意識,同時也是人們應該具備的數學素養之一。

  教學心得體會 篇8

  5月17日下午,20xx級新老師與許多優秀的老師齊聚一堂,共同聆聽李衝鋒老師關於《文字解讀和教學設計》的講座。李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文字解讀的定義,原則及方法,並根據有趣的具體案例向我們展示瞭如何進行文字解讀,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文字解讀的樂趣。聽完李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淺顯地談論我的幾點體會。

  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文字是每個老師備課的基礎,是每個老師上課的依據。書中章有章法,句有趣法,字有字法。每個字的出現都有作者賦予它的特殊意義。李老師告訴我們。在作文字解讀時,不要忽略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個詞,任何一個句子。要細細的品味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將不斷的挖掘每個字的作用,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去理解文章。

  二、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一切景語皆情語

  李老師講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到其中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孤單的小船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長江的盡頭。以前的我是這樣學的,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給同學們講的。但是李老師的解讀讓我有了另一種新的思考。老師說,那時候的長江真的只有這一艘船嗎?肯定不是的,只是在作者的眼裡能看見的就只有那艘而已。說明“我”的眼裡只有“你”。從孤單的景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深深的不捨之情。沒有一個字寫出不捨,但是全篇卻充滿了不捨。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人生的路,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李老師熱情洋溢的講座,讓我再次思考自己的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幸運的我在有限的生命裡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事語文教學,陪伴可愛的孩子們,讓我覺得生命如此的有意義。聽了李衝峰老師的課,讓我意識到世界在不斷髮展和進步,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但是,最本質的、最基礎的卻是不變的。書就擺在那裡,根源就在那裡,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解讀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改變的能力,才能不斷地進步。在以後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也將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學以致用,做一名合格的優秀語文教師。

  教學心得體會 篇9

  結合今天學習的教師的“崗位職責”,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既要修心更要修身。“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兼班主任,我時刻在課堂上給學生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理知理。以人為本,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作為青年教師,同時我們要自覺覺他,自樹樹人,度己度人,把自己的專業成長當做是一場自我修行。“會”不等於“會教”,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立足自己的專業,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力爭做到每節課常備常新。對教育有熱情,對學生有溫度。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只是書本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關注我們的課堂,教和學是互動的關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在雙減背景下,最佳化作業設計變得尤為重要。減少作業的量,豐富作業的形式,杜絕機械重複性的抄寫,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抓好作業的落實和反饋,努力做到減負增效。針對作業設計,不斷嘗試,不斷進行思考和創新,讓每一次作業都能夠落實到位,形成閉環。一次作業,就是一次反饋學生學習成果的對話。

  “一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師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著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

  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是我第二年教科學,很榮幸在去年科學期末考試中取得這樣的成績,同時感謝學校領導對我的培養,老師們的幫助,讓我在科學學科中快速成長起來,下面我談一下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給各位老師帶來一些幫助。

  1、透過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便會主動去探索,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興趣呢?如科學實驗,記得去年做電磁鐵實驗,小明她們組第一個完成實驗,每一個人都帶著燦爛的笑容,之後就連小明很自然的就記住了實驗結論。除了實驗之外,要充分利用學生日常感興趣的話題引到課本上來,在講太陽家族中星星時,涉及到了星座,不要著急講課本知識,先問問學生關於星座你知道什麼?學生立刻來精神,我是雙魚座,我是水瓶座,我的財運怎麼怎麼樣等等,在問學生這些有什麼依據,學生表示不知道,於是講解星座由來,學生口中所謂的星座全是迷信的說法,此時學生聽的特別認真,現在馬上就到夏季了,科學課都在下午,學生愛睏,所以我們可以講述一些科學奇聞或科學故事,調整學生學習狀態。

  2、在去年畢業班論壇中我講的是師徒結對這一教學模式,那樣師傅督促、幫助徒弟學習,師傅從中使自身知識得到鞏固,兩組師徒PK促使學生競爭意識,不斷提高學生進步,但是今年這屆學生在科學學科應用師徒PK效果不算太好,本屆女生多,學生好勝心不是很強,有的好學生表示幫助徒弟太浪費時間,不願意和差生在一組。其實回頭想想也是,有的好學生在這四科都要輔導學生。於是我有以減輕師傅們的負擔,讓他們做很少的作業或是不用做,甚至完成相應任務還可以自由活動,這樣徒弟肯定有意見,此時在提出要求兩個星期一測試,誰分多誰當師傅,誘惑力很大,學生動力十足。

  3、儘管我們做各種努力,有個別學生還是跟不上,這樣我就降低要求,低到這個學生能夠完成,如別人10分鐘掌握3個知識點,小紅需要1個多小時,那麼小紅你今天就記一個知識點。漸漸的學生有了自信,就會主動學習,掌握的知識也就多了。

  以上是我在科學教學中的一點方法,不知道是否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11月26日,我參加了鎮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教研活動,觀摩了鎮中心校兩位老師的課,本次教研活動對於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

  自縣教研室提出課堂“三環節”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很多次的教研活動,即縣、鎮、校也不斷的開展關於課堂“三環節”改革的教研活動。下面就說一說參加本次鎮教研活動之後的心得體會。

  首先,關於課前預習這個環節,預習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自我上學以來,預習這個環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預習的方法頗多,而參加本次教研活動加上以前縣教研組織的活動,這對我的預習關有了很多的看法與認識。正如在本次教研活動上劉傳英主任所說:預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記一記、說一說等等,來認識本課時所要講授的內容和知識點,教師再引導學生、輔助學生如何來預習,正如劉傳英主任說的,預習方式多種多樣,我們教師可以最佳化預習的方法。儘可能的讓學生在預習中學習新知識、新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在課堂教學這個環節上,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轉變,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助者。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從教學理念上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血絲,從某種意義上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我們要尊重學生個人,讓他們在課堂這個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自我,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最後,限時作業這個環節。我認為限時作業這個環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限時作業能檢驗本課時教學的效果,能讓學生自我檢測,從中發現問題與不足,對學生如此,對教師更是如此。教師本人可以從限時作業中發現問題,找出本課時存在的問題,為今後的教學打下鋪墊。另外,限時作業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可以讓學生說、讀、寫、記。都是限時作業的一種。當然,對於我而言,還要有待於去探究、去發現、去摸索。

  總言而之,本次鎮教研活動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在課堂“三環節”改革方面上,相信自己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做的更好!

  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二期課改後的初中音樂課已劃分為預初一和初一年級的音樂課和初二、初三的藝術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

  在此,結合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利用音樂人文的匯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說教與談話,讓學生跟著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一輩子都難以忘掉。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透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孩子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古詩審美教學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反覆吟誦,感受形象美。

  透過反覆吟誦來體會文章的美感。”只有經過充分地、反覆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細緻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二、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

  古詩的語言凝鍊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古詩語言簡潔所帶來的一些特點,比如詞序倒置、成分省略、語句濃縮、意思跳躍等,都構成了孩子們學古詩的障礙。先讓孩子們理解重點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行詩、整句詩、整首詩的意思。解釋時,只要將意思說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順序來解釋。透過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難體會出來。

  三、多方遷移,領悟意趣美。

  我們在古詩教學中有時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我們何不讓孩子們對內容做回味、做遷移呢?

  1、將古詩改寫成短文。

  在孩子們領悟了古詩描繪的那種美的意境之後,讓孩子們將古詩改寫成短文。當然在改寫之前,還要提醒孩子們詩的內容,除了古詩所描繪的內容外,還可以做合理的想象。改寫是對孩子們一種美的薰陶,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促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古詩內容。

  2、連結課外閱讀。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古人寫作的秘訣。每學好一首詩,就要求孩子們去找同一類的詩,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

  我們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古詩的“意趣美”這一內蘊力,催動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產生最佳的審美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我有幸參加了高新區第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聽課以及評課,聽了來自第一小學武老師和李老師的課以及市教研員肖老師的評課後,真的是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新接觸這門課的教師,這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要迅速成長,多聽課,多鑽研,多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我寫點自己的感想和收穫。

  首先,透過這次活動,我真正瞭解了綜合實踐課開展的意義: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小學課程結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以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為基礎,透過學生自己組織的一系列活動而實施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在學科課程以外,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透過多種活動專案和活動方式,引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及學科性為主要特徵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符合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能夠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的明顯優勢。其次,我還明白了綜合活動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讓學生人人參與,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多種感官參與,在活動中領悟知識,獲得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利用活動中的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創造性,培養綜合實踐能力是活動課的重要目標。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創情、激情、融情,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中學習,才不會感到學習的辛苦。教師要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學生親自實踐,在實踐中感知、在實踐中創造,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素養。

  此次聽課活動,教師在言談舉止中滲透了自身的知識與涵養,教學語言的功底頗深;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又滲透出自身的功底之深、設計之巧妙,教法之靈活,應變能力之強,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深厚功底在綜合實踐課堂的平臺與舞臺中,對學生是一種重要的深遠的薰陶和影響,特別是教師的綜合素養對於學生的影響甚至達到一生一世。 再次感謝教研室領導能夠給予我此次學習聽課的珍貴機會,我將認真反思在反思中繼續提升,搞好綜合實踐學科的研究與實踐,多多探討課堂模式,虛心好學埋頭鑽研,力爭將此次學習的先進理念付諸於教學實踐,大面積提高綜合實踐課程的質量,使每個學生更加喜歡綜合實踐課。

  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近日,由於疫情的原因,不能如期開學,於是我們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口號,並透過網課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但我覺得有以下弊端:

  1.網路平臺的準備工作。教師要錄製微影片,但家裡的條件有限,效果不好,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優教平臺擴容工作有待最佳化。

  2、老師和家長,學生都要要先掌握線上教學技巧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讓一批年輕老師對網課比較熟悉,但是一些教齡長、年長的老師,還是更習慣傳統教學,對於網課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還有家長,學生也要提前進行培訓,特別是家長素質天地之別,這是一個合作的時代,需要掌握基礎的網路學習技巧和技術。

  3、如何有效監督

  眾所周知,線上教學的優勢就是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制約,資源可以得到跨地區的傳播,但也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自制力。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裡面的娛樂軟體對學生的誘惑不小,加上無人時時監督,學生非常容易開小差。

  如何有效監督孩子學習?靠家長顯然是不現實的,一些家長為了生計,已經開始到單位上班。一些低齡孩子的家長可以讓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另外我們也可以從網課方面著手,與其滿滿當當的安排課程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不如安排少而精的課程,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安排名著閱讀,體育活動,結合國家大事的國情,愛國教育,特別是讓孩子記住抗疫情的各位英雄。還有長時間的看電子產品也會對視力有影響,因此學習之餘加以休息、鍛鍊、增強體質也是很重要的。

  4,學習效果無法衡量。

  在家學習,家庭環境,家長輔導的程度以及學生自己的自律程度,還有學習的貯備都影響了學習效果,相比較學校的課堂教學,老師的管理,引導,師生的互動,小組的合作等,這種激進功利的形式主義的方法很難保證教學效果。如果課程再缺乏興趣,時間長了又有多少學生能堅持看直播呢?

  5.嚴重損害老師和學生的視力。

  而對於小學生統一網課行為來說其帶來的隱患實在是太多,特別是視力:長時間(8個小時)影片學習,嚴重影響孩子的視力和身體健康; 教師早就成了“手機族”,心理的形成與調整,教師在執行此行動中被“捆綁”於手機上的時間不亞於在校辦公時間。

  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根據教育局要求,按照學校延時開學教學工作方案,堅持教師線上指導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天賚小學一年級語文組經過討論與準備,開展了有序的線上教學工作。

  一、線上教學活動

  網路教學第一天,家長反饋名師直播課堂效果較好,同時反映部分學生因網路卡頓影響觀看。老師們及時調整策略,把精選的微課和錄製的影片推薦給孩子,再針對重點知識進行線上輔導,保證全體孩子掌握知識。在孩子們觀看直播的同時,一年級語文組成員也認真聽課做筆記,並且全天候為學生答疑解惑,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

  二、作業佈置與批改

  1、昨天晚上把今天的學習清單提前傳送至釘群,讓家長和孩子知悉今日的學習內容,也好提前做準備,不至於課堂上手忙腳亂;

  2、線上學習

  (1)先出示文中詞語讓學生讀,讀的不準確的借住拼音多讀幾遍。

  (2)看名師直播課進行再次學習。

  3、快樂習字

  昨天中午已經抄寫過了,今天中午給孩子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聽寫下來。並且把聽寫的詞語提交至家校本,老師進行批改,並選出優秀作業,同時可以給其他孩子樹立榜樣。作業主要採用釘釘釋出,學生線上提交作業後,系統自動批改,在所有學生提交後教師及時總結反饋,並進行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書面作業則是一一點評。雖然是隔空教學,但是老師依然是兢兢業業地輔導學生、一絲不苟地批改作業。

  三、改進措施

  雖然教師們盡心盡力做了很多工作,但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個別家長對線上教學不重視,孩子不能完成作業。老師們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對特殊時期的工作方式能夠理解,從而重視孩子的學習!另外,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較長會影響孩子視力,所以儘可能減少電子作業加強書面作業。為避免刷屏減,輕家長的負擔,進行小組抽查,批改作業。

  停課不停學,隔空不隔愛。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縱使病毒猖獗,我們也能創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式,為天賚的娃們創造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