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通用10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懲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1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佈《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透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範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範圍內,充分徵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髮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範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並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2

  教育部頒佈《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這可以說是教師們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規。長期以來,教師們最頭疼的就是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一旦和孩子的家長產生理解上的矛盾,那麼就很可能讓教師處於弱勢的地位。

  這部《規則》詳細的規定了能夠實施懲戒的具體情況,同時又對教師嚴厲禁止的行為,做出了非常細化的規定。《規則》既充分保證了教師的權利,也充分保證了學生不受到體罰以及變相體罰。

  個人覺得在這裡面對於罰站的時間的規定,體現了一種人性化和嚴謹性。既可以對孩子起到懲罰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為過度罰站,引發孩子健康上面的風險。有了具體的時間規定以後,如果教師按照時間規定對孩子進行懲罰,孩子出現了暈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狀況。在責任劃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鬧。

  可以讓教師,真正做到,慎用懲戒,敢用懲戒,擅用懲戒。

  同時,家長也不用擔心,教師懲戒孩子的時候會用體罰的方式,因為相關的規則已經明確規定了教師不能採用的懲戒方式:

  1、嚴禁擊打、扎針。這意味著戒尺,教鞭等,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懲戒教具,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2、嚴禁過度罰站、機械抄寫。這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又呼應了教育部之前關於禁止機械性重複作業的相關規定。

  3、嚴禁辱罵。教書育人,如果對學生採取人格上的辱罵,那麼這樣的教師妄為人師。這是對教師個人道德上面的規範。

  4、嚴禁連坐。因少數人而懲罰全班這種心理上的壓制性懲罰,損害公平性,也傷害同學團結,被禁止。

  5、嚴禁因為成績懲戒學生。進一步貫徹鼓勵教育為主的教育方法,呼應減負政策。

  6、選擇性懲戒。維護了教育公平。

  7、指派他人懲戒。避免教師借刀殺人式的懲戒行為,避免實施懲戒的學生心理畸形發展。

  8、其他一切損害孩子身心的方式。為整個法規留了一個可控空間。

  本人為這部《規則》的頒佈送上一個贊,它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行為,也保護了孩子的利益,既貫徹了減負的政策,也維護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條文中的一些細節,體現了規則設計者的智慧。也為現在比較緊張的家校關係,起到了調停的作用。相關部門也可以根據這部規則,在矛盾發生的時候,做出更科學的判斷,採取更有效的措施。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3

  教育懲戒權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爭論、呼喚、討論中在20xx年x月x日和大家見面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範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透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麼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餘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後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願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複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並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於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範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4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關於教育懲戒的最新指令,全面貫徹實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學習教育懲戒規則,xx月xx日上午,xx市第xx高階中學召開《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交流學習會。會議由學校xx主持,學校全體中層幹部參加了此次會議。

  xx首先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進行了全面解讀,他強調,本次《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是在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他強調,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要尊重教育規律,遵循法治原則,採取措施要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隨後,學校中層幹部就此次檔案精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規則》的出臺,有效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同時為保護學生合法權益提供了依據。

  xx市第xx高階中學校長xx最後從初心的溫度和懲戒的限度兩個方面進行了總結髮言,她說,一方面,老師的懲戒要有限度,不能把自己對學生的懲戒權當作一種發洩的渠道,其初心是為了小懲大誡,讓學生在犯了錯誤之後能心服口服地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對於比較難管教的學生,可以和家長配合著一起對相關問題學生的行為進行“校準”。另一方面,老師的初心要有溫度,在管教學生的時候體現“嚴愛交織”、剛柔並濟,出發點要落在為學生髮展的立場上,而不是用簡單粗暴的體罰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不滿。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教育懲戒有“法”可依,教師依法行事,明確職責邊界,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有章可循、有可操作性,才能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從而實現最佳育人效果。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5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由於片面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處於不能管、不敢管,動輒得咎的尷尬境地。由於缺乏保護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為學生管理問題發生了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都是處於弱勢地位,屢屢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學校和老師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讓步。很多教師感到非常無助,甚至“談管色變”。《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使大家揚眉吐氣。

  作為一名家長我是全力支援的!不過個人認為,教師對教育懲戒權,不要有那麼高的期望,教育懲戒權,並不是什麼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可見,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的懲戒權,教師如何去用好是個難題,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因為懲戒失當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家長們而言,首先是要信任、支援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現在是科技時代,孩子們的認知都比較成熟,平時的小懲小戒對於他們來說無關痛癢,本身就是懵懂無知的時候,教師再不嚴厲起來,真沒救了。家長們忙於工作生活有幾人能真正教育引導好自已的孩子,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學校,因此我個人認為《中小學生教育懲戒規則》的制定是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自於“愛”那麼首先教師教育也從“愛”入手,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於“愛”的目的,並且事後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長們的支援,家長要理解: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最好的。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6

  學生不服從管理、擾亂課堂秩序,甚至吸菸飲酒、欺凌同學,學校、老師能不能管?怎麼管?日前,教育部頒佈《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等等,那麼這樣的規則,家長、學校、專家們都怎麼看呢?

  規則明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根據程度輕重,教育懲戒被分為三類。一般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後教導等;較重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較重或者經當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學生,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和行為規則教育、被暫停或者限制參加遊覽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並應當及時告知家長;嚴重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且必須是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並應當事先告知家長。

  學生家長楊先生說:“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以前站在學校的角度,他不好管或者是不敢管,現在有這個細則出臺,學校可以把自己該做的這塊做好 。”

  學生家長樂女士表示:“對於一些調皮搗蛋的這些孩子,有一個條條框框的規則去把他們約束起來,其實這種約束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好事,我們家長的話也會更加放心一些。”

  此外,為防止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為教育懲戒,規則細化了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一是身體傷害,如擊打、刺扎等;二是超限度懲罰,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覆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以及刻意孤立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三是言行侮辱貶損,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四是因個人或者少數人違規違紀行為而懲罰全體學生;五是因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而懲罰學生;六是因個人情緒、好惡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教育懲戒;七是指派學生代替自己對其他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南京市第九中學教務處副主任金玉明說:“前面沒有規則可循,所以老師在做事的過程中也是畏首畏尾,甚至是做得不好,有了這樣的規則可循以後,在今後教育的過程中,肯定會遵循這樣的規則去辦事。”

  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惠天表示:“我覺得今後學校在進行一些必要懲戒的時候,也應該和家長之間講清楚,做好相關的溝通,甚至現在就可以透過家長會的方式,跟家長明確好相關的規矩。”據瞭解,《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擬於明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7

  近年來,教師懲罰學生的類似事件被頻繁爆出,無論是最近武漢市漢江區的那位以用尺子打手心的方式懲罰哪些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從老師管理的學生們,最後遭到停課反省處理,並向所涉及到的學生和家長們道歉的那位小學班主任老師。還是此前用書本敲打了幾下逃課學生就遭到當地教育局和學校嚴重處理,更是一度被加入到“黑名單”中,最後終是獲得公道處理的五蓮二中的楊守梅老師。此類新聞一經報道便會引發網友的廣泛熱議,更是將教育懲戒權帶到了大眾的視野中。

  針對此類事件,一部分網友認為教師行為給學生的身體造成了傷害,應得到處罰。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適當懲罰可以接受,只要不是腳踹針扎那種洩憤行為”,“現在的孩子也太嬌貴了,家長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心疼老師,老師也太難了”,更是有人表示疑惑“老師這個曾經最光輝的職業怎麼現在就變得如此如履薄冰?”

  新年伊始教育部頒佈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這是教育部在經過了充分的調研,廣泛徵集群眾意見後製定並頒佈的,預計今年三月起試行。該檔案規定了學校及教師可以在學生不聽從管理,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教育懲戒,但應當育人為本、合法合規、措施適當。

  教育懲戒可按其程度分為一般、較重、嚴重三種,其中,一般教育懲戒針對的是違紀違規行為較輕的學生,學校及教師可以批評教育學生,使其做書面檢討。較重教育懲戒針對的是違紀違規行為較重的學生,學校及教師可對此部分學生進行學校規章制度的教育。嚴重教育懲戒針對的則是違紀違規行為嚴重且影響惡劣的學生,可對其進行停課停學等處罰。

  那我們如何做才能保證學校及教師實施正當的教育懲戒呢?這個“正當”應該如何把控?該檔案也對此方面做出了具體的要求:第一,學校及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要會用善用。學校應多對教師進行培訓,教育懲戒要與激勵式教育教學法等正向方法結合使用。第二,加強保障,保證學校及教師能用敢用。在當今網際網路輿論的影響下,老師對是否進行教育懲戒表示深感顧慮,而教育懲戒卻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必須要做的。第三,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避免濫用亂用。學生及家長可以向學校或上級單位申訴,若是符合法律受理條件的還可以進行訴訟。

  同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是否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家長也應當參與其中,配合學校及教師的工作,力圖達到育人合力的目標。

  關於教育懲戒這把“戒尺”應不應還給老師?怎樣還給老師?老師如何才能正確地使用教育懲戒權?這些關於教育懲戒權的話題在我國爭論了許久。希望試行規則的頒佈實施可以減少此類事件的頻繁發生,能夠在教育管理學生和避免學生受到傷害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為教育教學工作開啟新局面。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8

  是什麼讓懲戒成為公眾非說不可的話題?是什麼讓責罰成為教育的隱痛?又是什麼讓懲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當教育被過度關注時,可能更多給予美好的期許,當然也可會成為眾矢之的,千夫所指。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教育本身應含有褒義,“傳道、授業、解惑”,傳什麼道?人文的精神、文明的開化之道;授什麼業?能夠自主立足社會發展自我,並且推動社會進步的基業;解什麼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明朗下的困惑。期許教育真、善、美的田園,在這個田園裡,教化成為一種時尚之風,薰陶潤澤心靈的幼稚。對於有損真、善、美的個體,採用懲戒,使其向善美好是必須的。孟子言:“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所以懲戒取乎正道而罰之,懲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自覺意識的增加,而不是進入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中,欲罷不能,老師和學生成了敵對的雙方,這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懲戒是教育的方法、手段而已,一旦濫用就有可能改變教育的性質。可以說懲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進步的,我們管理學生也是為了不管,使其自覺的,而不是越管越多,當下教育負荷越來越重,就是管的太多的緣故。管的太多,管得太死,所以讓懲戒越來越顯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教育裡,懲戒是沒有辦法時才考慮要不要用的辦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法,這是懲戒在教育中的尺度。這是教育的威嚴所在,而施教者把威嚴拿來經常用,則威嚴掃地,也便會激起學生的對抗。老子說“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教育的威嚴又怎能輕易使用?

  好的教育“悅其神而忘其形。”不好的教育“勞其形而乏其神。”教育行駛在“悅神忘形”的王國裡,懲戒只是鏡花水月,其意境也是那樣的美好。教育行進在“勞形乏神”的籠子裡,懲戒將湯湯流淌,因為只有懲戒才能壓制學生取得暫時的投入與成績。

  常言道:“有力吃力,有技吃技,有智吃智。”由“力”向“技”再向“智”,便是“人往高處走”的含義。作為教育應當定義在智的層面上,什麼是“智”的層面?《易經》有言:形而上學謂之道,形而下學謂之器。孔子也說“君子不器”。教育也一樣,不要在小的層面上糾結,要有大的眼界和胸懷,教育不是和個別暫時不上進的學生對著幹。孔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易經蒙卦》說:不是教育者主動的去苛求,受教育者學習的,是受教育者,主動向教育者學習的,教育者可以再3的告誡受教育者,但是如果受教育者不改的話,那就不要再跟他說了,這樣才是有利於貞正的。就是對待“頑固”受教育者的態度,這其中也不含有懲戒的意思。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是教育的原理。“既知教之有所興,又知教之有所廢”,可謂智慧之師。“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預”,教育要以預防為主,不是出現了問題,然後圍追堵截,濫用懲罰。“愚者畏果,智者畏因。”好的教育是我們的期許,更是我們從教者踐行的真諦。

  懲戒是一把軟尺子,它的尺度在教育者那裡。一個自身素質不高,卻又希望得到“成績”與榮譽的老師,會找出千萬個理由來逼迫和懲戒學生,學生就是他利用的工具,而能讓懲戒披上“有益”的外衣,懲戒的尺度在這裡無端的放大,只要學生不惟命是從,那就肆意濫用。一個自身素質高的老師,總是和顏悅色,他做的是春風化雨的教育,對於懲戒很少用,而且能呵護幼小的心靈,收放自如。懲戒的尺度在他這裡才能真正的體現,這也是《大學》之中“為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的道理。

  一個老師是正確的,他的懲戒之道就是正確的,一個老師不正確,他的懲戒道也不正確。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9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那裡。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

  第一,需要統一思想。懲戒是教育的基本手段,要理直氣壯地談教育中的懲戒問題,要對我們過去全面否定懲戒的錯誤做法撥亂反正。

  第二,教師懲戒權的落實需要保證足夠的可行性與包容性,尤其是在懲戒權與違規體罰的界限認定上,應給足夠的包容。

  第三,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需要理直氣壯地支援老師的懲戒權,給予必要保護,而不是一味處罰教師。

  第四,需要家長與輿論的理解與支援。

  懲戒是基本的教育手段,多數老師對孩子的批評、管教與懲戒都是為了孩子好,否則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家長在管教孩子時還經常發生衝突,老師在管教孩子時在分寸拿捏上出現一些瑕疵就更能理解了,這時就更需要給老師多一些寬容。只有家長真正的支援與包容,老師才有膽量與勇氣管教孩子,懲戒權才能真正落實,教育與孩子也才能真正健康發展

  教師懲戒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教師,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白懲戒的背後應該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誠的關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我們認為懲罰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會傷害人,實施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前提,適時、適度、得法,只要抓住實施懲罰的時機。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實施懲罰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孩子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最能讓孩子刻骨銘心,希望老師只要把握好懲罰的量,要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而異。對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孩子,易採用溫和式的方法;對脾氣暴躁,自我意識差的孩子,應採用嚴厲式的懲罰;對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易採用談心式的懲罰方法。在實施懲罰時,要講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讓孩子能體會實施懲罰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懲罰。

  每一位家長都會信任老師,也會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只有師生之間心靈的默契,彼此將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設人的靈魂的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