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日常識> 漁潭會節日常識

漁潭會節日常識

漁潭會節日常識

  節日常識,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的知識。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節日的常識您都瞭解清楚了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漁潭會節日常識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漁潭會是滇西僅次於三月街最大的物資交流會,以經營嫁妝為主。會期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會,又稱“八月十五會”。

  每年農曆8月15至21日,在洱源縣漁潭坡舉行。其性質同大理三月街一樣,為農貿物資交流會,主要以農產品、畜牧、嫁妝和漁具為主。過去習俗是在賣各式各樣竹編漁具和魚網的攤點前面,還要擺一桶(盆)魚,以尾為單位買賣,供們品嚐。而且街市開始時,先賣漁具。漁具賣完後才開始其他的`貿易。由於中秋以後收割季節已過,當地群眾有的開始備辦婚嫁的用具,嫁妝特別暢銷,所以也有人把漁潭會稱為“嫁妝會”。會上也還舉行各種文體活動。近年來因規模逐漸擴大,魚塘坡也容納不了,改在沙壩如期舉行。漁潭會地點在洱源縣沙坪漁潭坡,1980年,會址遷到北距沙坪3公里的沙壩。屆時,各地商人結棚為市,交易物資以著名的鄧川奶牛、劍川木雕家具、騰衝玉器、白族婦女金銀首飾、民間剪紙、挑花刺繡品等為主。大理地區白族人民的婚禮多在每年秋收後舉行,漁潭會剛好在秋收前舉辦,凡要嫁娶的人家都要到漁潭會備辦結婚用品,故漁潭會又稱“嫁妝會”。會期成雙結隊的白族男女青年雲集漁潭會,採購金銀首飾、玉器用品、箱箱櫃櫃和桌椅等傢俱以及電視機、收錄機、單車、手錶等高檔商品。外地商賈雲集漁潭會,則購買鄧川乳牛、騾馬、耕牛和藥材等地方土特名產,外商多來自山東、河南、陝西等省市和省內思茅、臨滄、保山。麗江、中甸等專州。會期還有前來觀光旅遊的外國人和港澳同胞,他們在漁潭會選購各自喜愛的商品。會期,漁潭會組委會還舉辦各種文體活動,豐富與會群眾的生活。

  洱源漁潭會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開始,每年會期5至7天。會址在洱源沙坪壩子孤漁潭坡。這裡是蒼山和洱海的最北端,滇藏公路緊挨漁潭坡西側穿過。漁潭坡依山傍水,水陸交通皆較為方便,乘車可北上麗江,中甸,南下可達大理、下關。乘船可達雙廊、挖色、海東、大理、下關。因而每年漁潭會期,滇西各地商賈雲集,每天前來趕會的各族群眾數以萬計。按傳統習慣,每年漁潭會的開市儀式都要在黎明中的清官廟前大青樹下進行。開市時的交易主要是捕魚工具,如漁網、漁籮、漁簍、漁竿、漁叉以及漁船上的舵、漿、錨、鉤、繩等。據說在漁潭會上購買的漁具頗有靈氣,特別容易捕到魚蝦。

  特朝陽從東昇起時漁具市場就散了,於是其他物資的交易便隨之開始。漁潭坡上臨時搭成的一行行貨棚,就形成了一條條臨時的街道。在這裡交易的本地貨物有魚蝦乾貨,有周城的扎染衣物,有民間刺繡和各種手工藝品、竹篾製品等。外來的產品有中甸的藥材、麗江的皮貨、騰衝的玉器、劍川的木雕家具,鶴慶的臘味以及各種日用百貨、家電產品、金銀首飾等應有盡有。

  漁潭會上交易的大宗物資主要是各種奶牛、騾馬和農具。時值中秋的漁潭會,既有利於人們為即將開始的秋收、秋種和秋季魚汛作好生產準備,也有利於人們為秋後的建房和嫁娶作子物資準備,因而頗受人們的歡迎和關注。於是成為滇西繼大理三月街之後的又一個物資交流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