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

  各位數學老師在學習研讀了2022年版義務教育新課標之後,有什麼心得感想?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精選21篇)僅供大家參考借鑑。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自公佈以來,短時間成為數學同行們交流的熱點話題。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指揮棒,深入學習和領會課程標準的精髓,會讓自身教學不走錯路,少走彎路。透過一段時間的自學,自身對新課標也有些許體會和感悟,與同行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夯實老內容,領會新導向

  透過學習不僅夯實和重溫了課程標準的老內容,更是解讀了2022版新課標的新增內容和導向。課程標準從2001年出版到2011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22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11年版的還是有不少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要透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主要依據。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發現新課標並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標準,結合實踐來解釋主題結構化的意義,結構化突顯內容的關聯性,有助於知識與方法遷移,促進核心素養形成。強調內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再透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特別介紹了具有整體設計思路與內容結構化有密切關聯的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框架,強調了深度學習和單元整體教學可作為實現課程內容結構化的路徑。

  三、新名詞的理解要結合教學實際

  我們老師往往糾結於專業術語的新名詞,困惑於他人對教學的初步結論。比如什麼是“整合思想”,就是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在小學階段,更多的體現的是培養學生的“意識和感受”,在初中階段,更多的培養的是其“能力與觀念”。

  四、學習過程中對問題的思考

  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數學課程體現核心素養”和“如何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的新要求”這樣的系列問題會在我們學習課標時總在頭腦中思考。透過思考感悟頗多:

  1、社會文明的發展,影響和牽引著數學文明發展,要把數學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

  2、不能叫用字母表示數,應該稱為用字母表示關係、性質和規律。

  3、“學科實踐”指的就是我們教學實踐,是實際教學中我們該怎麼做。

  4、對學生的計算思維的培養如何落實?事實上,就是要培養學生有邏輯地思考問題。

  5、“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的“三會”目標裡,不光要看世界外在的,還要將問題數學化、抽象化,來解決實際問題,它都是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也就是說外在和內在的相結合。其具體表現更多的是內在的,例如:數感、量感和計算能力等等。

  透過本次自學課標使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課標,讓我去思考背後的教育價值和核心概念,促進我要能夠質疑問難、反思自我、勇於探索、深入學習,從而掌握新課標核心思想的脈絡,把握新時代教育思想的脈搏,凝心聚力再前行!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2

  最近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了初中數學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初中數學是義務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很多的知識結構均是由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而來,並利用該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這也是我們常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更好的使學生形成理性思維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具體有以下體會:

  一、授課過程中一節課的知識點要少而精,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使學生能吃透讀懂,對知識的講解要追本求源,把課本教材知識放在首位,同時還要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提煉和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不是一節成功的課,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些都是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前提的。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成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專研精神。

  三、初中教師在新課標中的角色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生髮展的示範者。

  四、新課標的新變化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新變化:深化課程教育導向;最佳化課程標準結構;提高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以提高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我對學習新課標的最終體會。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3

  2022年4月,教育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是繼2011年頒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之後,時隔11年,教育的又一次重大變革。為了更好的幫助一線教師理解新課標,曹培英教授、史寧中教授先後透過線上活動,開展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進研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總體情況介紹》專題講座,讓我們感受到新課程標準中的時代氣息。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義務教育課程規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關鍵作用。為了適應新的時代要求,與時俱進,《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應運而生。

  二、“綜合與實踐”被賦予具體內容

  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以“主題式學習”為主,初中可以嘗試“專案式學習”。在主題式學習中,常見的量將以跨學科的內容形式設計在“綜合與實踐”中。比如:購物活動:認識人民幣“元、角、分”;時間在哪裡:認識時、分、秒;年、月、日的秘密:認識年、月、日等。

  這讓我想到在今年5月19日舉行的包河區小學數學二片教學研討線上活動中,來自屯溪路小學的歐陽老師給我們展示的《人民幣使用手冊》一課,歐陽老師採用的就是專案式學習,透過“量與計量領域”、“電子支付社會背景”和“國家主權”三個方面設計專案學習的內容:不掃碼,7元可以怎麼付?關於人民幣,你都知道什麼?關於人民幣,你還想了解什麼?《人民幣使用手冊》要包含哪些內容?如何製作“我會認”?整節課孩子們樂在其中,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興趣盎然,充分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國家主權的種子。由於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所以重點探究了100元人民幣。課後老師分時間段做了具體任務安排,讓孩子們繼續探究其他面值的人民幣,並給它們做介紹,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識。

  三、傳統文化中的數學

  2022版的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加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比如:以“曹衝稱象”的故事為依託,認識克、千克、噸、等量的等量相等、總量等於分量和;度量衡的故事、圓周率的故事等。史教授指出:要注意數學文化與其他學科的不同,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數學的思維去思考、數學的語言去表達傳統文化的知識。

  回想起2019年執教的《圓的認識》一課,課的最後,我呈現了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一句話: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我的師傅劉主任評課時就指出: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墨子就曾說過:圓,一中同長也。說的多好,外國數學家是從感官上感受圓的美,而我們的老祖先是從本質上揭示圓為什麼這麼美。不僅如此,劉輝的割圓術、祖沖之計算的圓周率等等,無不彰顯我們的祖先對於圓探究的成果,這就是傳統文化在數學中的滲透,這就是文化自信。我想,如何在數學課上更好的呈現數學史和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數學教師都應該去思考、去實踐的。

  2022年新課標已頒佈數月有餘,其中還有很多內容需要我不斷地、反覆地去研讀,比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數移入“統計與機率”、增加了尺規作圖和計數單位的內容等等。

  不禁想起楚大夫屈原的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前路漫漫,但我必將砥礪前行,而新課標就是前行路上的那盞明燈,指引著我的數學教育之路。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4

  近日,我學習了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思考;同時,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也有了新得轉變。我重點研讀的是7-9年級的學段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及課程實施部分。課標中指出:“感悟數學的價值,能夠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現就課標中這一相關內容,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01/數學課堂應該“看見光”

  “看見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慾。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注意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即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02/數學課堂應該“追隨光”

  “追隨光”指的是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倡導教學民主,教師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討論、交流、合作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凡是學生能透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03/數學課堂應該“成為光”

  “成為光”指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將知識內化並能學以致用。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正確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整體性與個別性的關係。課堂中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老師講例子、講方法,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多動腦多思考。老師講的少(舉一),學生悟的多(反三),啟發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遇到類似的題型,可以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分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將實現知識進行遷移,用課堂學到的方法做指導,發展創造性思維並總結學習方法,把這些方法一點點地積累起來以便運用。學生能力的獲得,不在於老師授予,而在於歷練習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04/數學課堂應該是“散發光”

  “散發光”指的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落腳點。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個性健康發展,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課堂教學要從“片面教授”提升為“全面發展”,應以傳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素養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5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初中數學教學這二十幾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初中數學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為“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精神。”我認為,應抓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數學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數學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數學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6

  2022年4月頒佈新課標後,我認認真真進行了閱讀。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並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變,由傳統的以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轉變為提倡以探索和引導發現的教學。

  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化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遵循新課標,上好每節課。

  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火花的迸射。

  課堂教學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同樣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去,要保證基礎學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透過多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對新課改,課堂上要放下“架”,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認真上好每節課,使得我的每個學生在每節數學課上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又獲得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數學思想的形成,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7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2022新課程標準,將於今年9月1日起實行。暑假期間,在周林茜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的指導下,我結合史寧中教授的課標解讀,對2022新課標進行了認真的學習,使我獲益匪淺。

  一、2022年新課標出臺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關於義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決策部署要求。並且現階段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到糊了新要求、新挑戰。加之2011版課標在實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適應的地方,這些因素都使新課標頒佈成了必然要求。

  二、2022新課標“新”在何處

  2022新課標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調整:

  1、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內涵,2022版新課標新增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示現實世界。

  2、調整細化了學段的劃分,2011版的課標中小學是分為兩個學段的,而2022版新課標分為了三個學段。

  3、結構化整合課程內容,學段目標在知識技能方面難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識的學習轉移到了初中,但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的難度則大幅度提。

  4、趨向多學科融合,注重實際運用。

  5、增加學業質量標準,形成新的教學評價,2022版的新課標對於學習內容的評價有了明確規定,建議直接給出了教學評價建議和學業考試水平建議。

  三、《新課標》學習後對今後教學的幾點思考

  1、教學中必須以初中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

  2022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內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示現實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整體去思考: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是要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問題還是讓學生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或者是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問題。進而再去考慮,我在整節課的教學中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去實現這個核心素養目標。當然,有時候我們一節課無法達成這一目標,那麼我們及應該思考,在這一章節中如何實現,或者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如何實現。

  2、教學中必須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準則

  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清楚新課標中哪些知識點的教學有變化,還必須要清楚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要求。掌握了這些,我們在教學中才能清楚本節課的具體的教學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進而確定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以及將這個知識點講到什麼樣的層次。是瞭解還是理解,是熟記還是掌握?比如,之前的教學中涉及到的證明都是幾何證明,而新課標要求中不僅涉及幾何證明還加入了代數證明。這些問題都對我們的教學提出。

  3、教學中必須以核心素養的要求去評價

  2022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內涵: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示現實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整體去思考: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是要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問題還是讓學生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或者是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問題。進而再去考慮,我在整節課的教學中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去實現這個核心素養目標。當然,有時候我們一節課無法達成這一目標,那麼我們及應該思考,在這一章節中如何實現,或者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如何實現。

  總之,《新課標》的實施,給我們的教學指引了方向,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的理念,創新實踐新課標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為實現黨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目標,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8

  上一次認真研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在2016年參加陝西省教學能手大賽前,師傅許建濤老師給我安排的任務,他說只有研讀理解數學課程標準,才能明確每節課“教什麼”“為什麼教”以及“教到什麼程度”,的確,課程標準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樹立了一個標杆,讓我們心有所“依”。

  今年暑假,在陝西省周林茜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的組織下,我們學習了2022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的修訂,反映了時代的特徵,體現與時俱進的需求,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課程內容結構的最佳化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由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個學習領域組成。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以數學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為主線循序漸進,每個學段的主題有所不同。綜合與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適當採用主題式學習和專案式學習的方式,設計情境真實、較為複雜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根據學段目標的要求,四個學習領域的內容按學段逐步遞進,不同學段主題有所不同。

  新課標對課程內容結構進行了更細緻的規劃,體現了學段之間的緊密銜接,同時也加強了學科間的融合,將實踐活動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相互促進,從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二、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

  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數學核心素養目標的落實,體現學科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更加明晰和強化了數學課程育人導向,集中體現了數學課程育人的價值。從課程內容結構的最佳化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學業質量標準的制定。應該說從起點到目標,從目標到內容,從內容到方法,感覺都有具體的指導。

  初中階段,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很多人說,我們在學校學的許多數學知識,通常出校門後不到兩年很快就忘記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的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生,而這一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我們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需要我們把數學核心素養、課堂、學生聯絡起來,讓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讓數學學科育人在課堂生根。這給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我們唯有細細去研,細細去讀,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數學學習的密碼,成長的密碼。

  三、課程實施和評價的修訂細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的達成。每一個特定的學習內容都具有培養相關核心素養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的關聯,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將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體現在教學要求中。

  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更值得每位教師用心規劃,新課標也為我們提供了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1)豐富教學方式;

  (2)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3)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在提升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主要分為教學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在教學中評價方式豐富和緯度的多元化。評價結果的呈現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已有的學業水平與提升空間,為後續的教學提供參考。評價結果的運用應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透過新課標的學習,我深刻的感受到,學生的學是首位,核心素養的落地是首位。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原來的經驗可以是我們深厚的積澱,而堅持終身學習,更新理念,才能與時俱進。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們的不斷努力,就是期待教學相長,師生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9

  課程標準中有兩類行為動詞:一類是描述結果目標的行為動詞,包括瞭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另一類是描述過程目標的行為動詞,包括經歷體驗感悟探索等。這些目標是形成核心素養的基礎和條件,最終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我們在備課時,往往很難把握這些行為動詞,往往就會出現用法不合理、描述不準確的現象,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偏離課程標準的問題,或深或淺,對學生到的學習過程造成影響。因此,合理使用行為動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成為我們常態教學的重要一環。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我們走進教室,站在講臺上之前,要搞清學生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並能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思路,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學生透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比較和反思,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特點和價值,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轉化策略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逐步形成善於思辨,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問題思維習慣。

  數學核心素養滲透:

  1、量感:透過轉化合理得到度量的結果。

  2、符號意識:用符號表達數學思考過程。

  3、推理意識: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的問題解決過程給予合理解釋。

  4、模型意識:知道數學模型可以解決一類問題。

  5、應用意識:理論聯絡實際,用數學的思考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022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國家層面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從教師層面是能上課到上好課的變革,所有教育人,攜起手來,做研師,做明師,把功夫下在每一個課中。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0

  4月2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當天就算沒有成為熱搜第一,也刷爆了朋友圈,新修訂的數學義務課程標準讓我們感受到與2001、2011版明顯不同,聆聽史寧中教授解讀,引發對後續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修訂後課標精神諸多思考。其中史教授提到了教學不僅要有結果性目標,還要關注過程性目標,需要學生參與其中。對此非常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面對每一個學生,教師需要思考教學實施中每個環節學習目標是什麼,讓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活動,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給予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數學的活動經驗,因為有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可以更利於學生直覺的培養,學好數學。

  在講座中,我們還需要關注史教授提出的新的話題或者說是之前被我們忽略的數學思想,如代數推理、抽象結構、加法模型、尺規作圖、數的表達、幾何直觀等。講座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些核心概念、核心詞史教授也只是概要性的描述和解讀,課標修訂再具化、專家講解再細緻,能否真正落地實現,還在於每一位一線教師的理解與認同,平日常態教學開展。所以,今天的講座為一線教師進一步闡釋了課標修訂的意義與價值,課標的變化之處和教學建議,明確指出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一體化設定,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課標的學習為教師今後教學指明方向,但因為修訂後的課標有較大的變化和要求,對教師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絕非一、兩次講座就能實現教學的改變。修訂後的課標必然會帶來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身為教師,不可能置之度外,而是需要順勢而為,積極投入其中,有所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師者,更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助力。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1

  教授的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22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22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閱讀並理解。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進行簡單梳理。

  一、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包括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沒有變化。但是,為了更好地適用於四基的教學,或者進一步說更好地適用於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次課標修訂有個總體趨勢是這樣:在數與代數中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並且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圖形與幾何中,更加強調幾何直觀,這樣的話就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增加尺規作圖就是在小學數學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讓學生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感悟數學這個概念對研究物件之間的關係。

  三、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

  第一個原則,不單純介紹概念。就是說,像過去說角的概念,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然後,不比較角的大小;也不講角的計算。這樣的話,這樣的教學也是不好的。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2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外出學習就是好的途徑。市教科所為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取得學習成果。我們主動就坐前排近距離的聽取示範課。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王老師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脫鉤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透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公開課就會疑惑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聽課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透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公開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學習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學習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非常感謝他們為我們講授了新的理論、實踐的經驗。鼓勵我們繼續前行。這次學習,很值!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3

  我們數學組教師在課餘時間學習了《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對於新課標我有一定的心得體會,數學課標中要求並強調數學學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並最終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絡;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它是學習初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學生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我們要在具體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課時的教學設計

  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授課中教師的角色

  教師首先要當好組織者。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這樣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並提高合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其次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透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用學生感興趣教學因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生表現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三、營造教學情境

  結合當前課改與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論聯絡實際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透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4

  一、透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1、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充套件”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一個長16米、寬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這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透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絡,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這樣,能使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3、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4、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報刊雜誌等。

  二、透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雙基”與傳統教學的“雙基”的區別

  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這些對於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雙基”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

  1、傳統教學的“雙基”特點

  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儲存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儘管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並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新課程下的“雙基”特點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裡,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個定語“適應終身學習”,這就和傳統教學的“雙基”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適應終身學習”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資訊化的背景下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在於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3、新課程理念下“雙基”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雙基”學習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5

  自從教師進修學校下發學習新課標通知以後,我切實地學習了幾遍初中數學新課標,感悟頗深,熟悉頗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體會。

  一:透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把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惟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換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知道了作為一位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課標,上好每節課。

  二:透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換,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程序;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惟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程序。在這一程序中,學生應有能力的進步,數學思想方法的構成,成績感的喜悅,創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透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公道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程序;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透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一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往,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順手推船,要透過量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堅強後盾。

  總而言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節課,使得我的每個學生在每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進步,思惟的發展,數學思想的構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6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絡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透過課題研究學習深刻清楚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物件,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例項。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啟用思維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初二學生的特點,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為什麼?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係,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透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7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透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著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8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新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喜歡數學要做到: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透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透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19

  2011版數感:

  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2022版數感:

  數感主要是指對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及運算結果的直觀感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斷;能初步體會並表達事物蘊含的簡單數量規律。數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經驗基礎。建立數感有助於理解數的意義和數量關係,初步感受數學表達的簡潔與精確,增強好奇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對比中可以發現:

  ①新版數感更加凸顯一種直觀感覺。記得曾經有一個求大象身高的題目,學生計算錯誤,算下35米,就這樣毫無感覺地寫出了答語。我說,這就叫沒感覺。

  ②能初步體會並表達事物蘊含的簡單數量規律,實際就是數與形的關係,孩子從小特別喜歡用○、△等圖形來幫助自己理解數學的意義,學生的思維更強調事物的順序性,不要過早地讓計算替代了抽象能力的建構。例如這樣一個找規律題目:1,2,5,7,10,12,15,()。對於一年級孩子而言解決起來非常簡單,就是隔一個數隔兩個數的問題。我們千萬不要生拉硬扯非得用減法思考。

  ③估算也有了本質的變化。之前更多強調運算的結果,所以為了估算而估算的現象比比皆是,課本中呈現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類似於“31x49≈”屬於精確計算中的粗略計算,不應作為估算教學的內容,即使新增生活情境也感覺估算是多此一舉。當然,這裡面也與教材如何使用有關,不過總的來看,之前的估算教學,或者說學生的估算意識,的確不容樂觀,所以新版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能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斷。估算本質上是對數量的運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直觀能力。只有在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中的近似計算才叫做估算,在小學階段,估算問題要有合適的實際背景,否則就失去了估算的教育意義。

  前段時間聽了史寧中教授的《美與數學》講座,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創造的學科,具有與生俱來的美感,我們常常誇一個孩子數感好,應該就是數學的簡潔與精確之美。還記得下面這個題目嗎?就是一種直觀感悟,就是對數學的一種情感。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20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作為平頂山市小學數學程蘭超名師工作室第8批市級骨幹教師培養物件,在主持人程蘭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由東北師範大學馬雲鵬教授關於新課標的解讀研修活動。開課前,程老師認真安排,並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

  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研修活動中,馬教授主要從課程標準概覽、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核心素養統領的內容結構化、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變革這四個方面為老師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數學課標專題講座。對於課標新增內容,馬教授深入淺出地為老師們進行了解讀。一是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數學核心素養被表述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二是結構化整合了課程內容。在主題結構化整合方面,馬教授又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個板塊,透過舉例詳細地解讀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課標對應內容的傳承與改進。三是小學階段的核心素養增加了“量感”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的的直觀感知。四是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形成了教學評價的良性迴圈。

  疫情期間,今天還有線上教學任務,雖然我不能完整地觀看直播進行學習,但是在課程結束後我第一時間觀看了直播回放,並且詳細地記錄學習筆記,有效地進行整理與反思。

  我深知,每一次學習都是一種收穫,一種成長,一個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過程。

  透過馬教授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三會”“四基”“四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核心素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面對新課程的改變,作為一線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課標為引領,以教材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把新課程標準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標2022版初中數學心得體會21

  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王才程老師關於《新課標解讀與作業最佳化設計》的講座,聽了王老師的解讀,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與理解,更加明確了今後數學教學的方向。

  王老師授課的兩大主題:第一部分,義教數學新課標解讀與理解;第二部分,新課標下的最佳化作業與設計。第一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新課程標準的性質概念、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和新課程標準的質量實施。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審視數學作業尷尬現狀、怎樣最佳化設計數學作業、大單元數學作業設計實踐。

  新課標緻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使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新課標明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明確數學核心素養在初中階段的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資料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最佳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更新了課程內容,新增“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強調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的關聯,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注重內容核心素養關聯。要求處理好核心素養與“四基”“四能”的關係,要整體把握內容與相應核心素養的關聯,重視單元整體教學,強化情景設計,加強綜合與實踐,學科內外融合等。

  透過學習,瞭解了數學作業中存在的“一虛”、“二繁”、“三無效”的尷尬現狀,疲憊的老師,痛苦的學生。如何破解這種局面,就要最佳化設計我們的作業。作業的設計要源於生活,展現作業的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要百家爭鳴,展現作業的多樣性;作業的設計要思維提升,展現作業的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要加強實踐,展現作業的應用性;作業的設計要崇尚自主,展現作業的多層性。

  大單元數學作業設計實踐,分為起始作業、課時作業、章末總結作業,即預習作業、鞏固作業、知識框架圖和知識實踐作業。大單元作業設計減負、提質,題量由廣而淺變為精而深,提質體現為由重複性思維變為思維含量提高,聚焦方法和問題解決。

  數學教育,最後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思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這就是理性思維!所以,我們的世界需要回歸理性,就必須讓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孩子,都學會數學,學好數學!而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就更需要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