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

  教案,是老師們在課前會提前進行準備的,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內容。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校園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學會預防校園欺凌,掌握應對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透過校園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透過課堂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安全道德觀念,關注他人的安全,培養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機智面對校園欺凌的品質。結合教育內容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本課的重難點分別確定為:

  二.教學重點

  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三.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技巧,培養學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機智面對校園暴力的品質。 四.教學背景分析:

  1、我校總人數多,寄讀學生多,學生之間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相差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學校,更易發生校園欺凌事件。

  2、當前,暴力文化氾濫,社會生活又多出現“弱肉強食”的現象,對價值觀還沒定型,難以自我約束的中學生來說,這無疑為他們施暴於校園提供了鮮活的“榜樣”

  3、中學生心理、生理都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也不足,往往對校園暴力認識不夠。有的缺乏對自我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缺乏自我 保護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時則顯得膽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則受家庭、社會影響,遇事衝動,遇到侵害時,可能選擇以暴制暴,

  五.教學準備:

  六.教師準備:

  蒐集反映校園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蒐集因校園欺凌案而觸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過心聲並製作多媒體課件。

  七.學生準備:

  蒐集身邊的校園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讓學生伴著《校園的早晨》的優美的旋律走進課堂,欣賞他們在校園內學習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園生活的和諧安寧與美好,接下來切入漫畫,直接匯入新課:然而,頻頻出現的校園暴力卻似一雙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園的和諧安寧,讓多少孩子心靈蒙上陰影,又讓多少孩子從此走上不歸路!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平安校園,拒絕欺凌”,直面暴力現象,尋求解決途徑,讓青春不再驚恐,讓父母不再擔憂!本環節創設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透過強烈的對比,初步激發起學生維護校園和諧,抵制校園暴力的情感,明確本課主題接下來就是進入新課,學會自護 。

  第一環節:知暴力、展示校園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讓學生對校園暴力產 生直觀感知。

  事件一:

  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園暴力影片瘋傳,一名男生被一名身體強壯的同學毆打,先是邊拉上衣邊踹,踹倒在地後繼續踹胸部。不少學生圍觀,有的學生甚至嬉笑著說,“別打他腮”、“再來一遍”,據網友稱,此事發生在五蓮街頭中學。經瞭解,事情發生在5月6日早飯後,當事學生因被同學起外號,懷疑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等產生不滿,遂發生打罵現象。

  事件二:

  2015年4月8日,濟寧鄒城大律中學的初二女生小青,已經有一週時間不肯去學校了。在父母的追問下,小青終於道出了實情。上週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級的三名女生毆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長達一小時。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讀書了。

  2、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學親身經歷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講述身邊的欺凌故事。

  舉例:一位同學向班上一位學生每天索要一元錢,一共索要了十幾元,你們說這是不是勒索?錢雖然少,是不是犯罪?同學們暢談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3、接下來就和學生一起歸納: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校校園,由同學和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造成某種傷害的侵害行為。 其形式有(大螢幕展示):

  一是索要財物,不給就拳腳相加,威逼利誘;

  二是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三是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惡意傷害他人身體;四是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長短;五是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園欺凌還可分為硬欺凌和軟欺凌,如果拳打腳踢、拔刀相向是硬欺凌,亂起綽號、造謠汙衊等等就是軟欺凌;軟暴力對學生心靈的傷害,甚至超過了硬欺凌。這一環節透過看照片、讀材料、講故事讓學生對校園暴力產生直觀感知,知道校園欺凌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其自我保護意識,也 為分析校園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第二環節:談危害

  結合案例讓學生自主探究校園欺凌會產生哪些最直接的後果。(學生一般會針對受害者一方發言,指出對受害學生身體和心理造成的後果。)教師展示事先蒐集準備好的施暴者悔過心聲,並歸納總結(大螢幕展示): 校園欺凌對施暴者和受害學生都有極大危害。對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強凌弱的暴力意識,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對受害學生來說,由於校園欺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對方的威脅而不敢向老師、家長和有關部門報告,因此會反覆遭到勒索、敲詐和毆打,身心健康倍受摧殘,必然影響其學習、生活和其他各個方面。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其家長的正常工作,影響到學校的正常秩 序,甚至破壞社會的和諧、法律的尊嚴。 圖片展示危害:

  本環節透過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讓學生明確校園欺凌的危害,產生警示效果:讓施暴者停止侵害,讓受害者不再沉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也培養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說一件有關校園欺凌的事情。

  2、播放幾則校園欺凌記實錄像片。

  3、由電腦高手製作smart課件。

  4、準備一句反欺凌口號。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於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2、下面請每個同學都來說一說你對校園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說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播放校園欺凌記實片)

  4、看了這部記實片,大家有什麼看法呢?(同學意見略)

  5、我們將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反欺凌?,請大家說說想法。

  6、請胡悅悅同學帶領大家讀口號。

  7、活動結束,請班主任老師講話。

  班會效果:

  鼓勵學校對校園欺凌採取全校範圍的干預措施,如制定課堂規則,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係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諮詢等。挪威於2002年通過了一個宣言,號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師團體加入到儘快根除校園欺凌現象的行動中。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3

  一、教育主題:

  我將本次活動確定為"拒絕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

  二、教育背景及目的:

  背景:

  上半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參與的校園暴力事件33起,佔總數69%,初中成校園暴力事件高發階段。我校近期也出現了幾起學生打架鬥毆的事件。

  目的:

  透過學習《中小學生守則》的內容,使同學們明禮守法,更好地認識什麼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預防和抵制校園暴力,能與校園暴力做合理有效的鬥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衝突,防微杜漸。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給學生髮放《中小學生守則》,人手一份,製作多媒體課件、並蒐集典型的校園暴力事例等。

  2、學生準備:讓學生宣讀背誦《守則》,事先熟知《守則》內容,並思考校園暴力的表現及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在活動之前讓學生先思考,活動過程中學生能更輕鬆的接受和理解活動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校園欺凌

  1、部分學生對校園暴力這一詞語還很陌生,或理解不準,所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欺凌的定義,首先讓學生明確何為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資料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透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行為。此類案件不僅給被害者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甚至影響人格發展,施暴者也很可能滑入違法犯罪的歧途,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路、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暴力。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因此,惡性迴圈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圍繞"什麼是欺凌?為什麼要反欺凌?"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分享:所謂欺凌,簡單來說就是以大欺小,("屈;老師.教,案網出處")以強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要嚴厲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

  2、觀看校園暴力影片,學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校園暴力的惡劣性質,進而討論校園欺凌的危害,提出問題"校園欺凌有哪些危害?"校園欺凌首先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的心理上的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

  3、多媒體出示2015年上半年校園暴力事件,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產生校園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學生會根據平時的生活實際,總結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廣西賓陽縣初中女生打群架,目擊者稱現場慘烈。

  2月28日,雲南富寧縣一中學女生宿舍內遭圍毆凌辱拍照上傳空間。

  4月9日,山東鄒城初二女生宿舍內被毆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學一女生遭輪番扇耳光。

  4月17日,廣東汕頭多名青少年圍毆一名身著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紅安00後為爭女朋友鬥毆,操板磚砸人手段兇殘。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學生及社會青年追打,捅傷。

  5月12日,福建晉江學生校外打架一死兩傷。

  5月19日,遼寧瀋陽寧官實驗學校籃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東濟南一中學多名學生暴力毆打同校學生。

  6月21日,湖南懷化一女生在校園遭8名學姐群毆致耳膜穿孔。

  (二)抵制校園欺凌此環節設定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1、同學間發生矛盾時,作為當事人,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2、矛盾一時難以解開,如何有效扼制校園欺凌的發生?

  3、一旦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從學生間出現矛盾時、校園欺凌發生前、校園欺凌發生中三個不同階段提出的,能夠讓學生思考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矛盾,並儘可能的避免校園暴力的發生,一旦發生校園欺凌,也能夠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傷害。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避免校園欺凌的做法:

  從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師;懂自救。

  從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後果;勿衝動;換位思考。

  (三)校園欺凌案列分析某中學一女生食堂打飯時,和另一名女生髮生口角,沒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後,還做出勝利的手勢。根據以上案例,你認為應該採取哪些正確方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引案例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如何保護自己,並引導學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對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判斷,然後機智勇敢靈活地與其鬥爭;

  3、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的保護;

  4、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總結

  五、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4

  班會目標:

  1.認知與技能:讓學生認識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暴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2.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併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的觀念。

  3.行為與表現: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暴力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暴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班會重點:

  瞭解校園暴力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班會過程:

  活動一:走近校園暴力

  這一環節讓學生就其平時聽到或遇到的校園暴力進行討論,然後,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之後引出校園暴力的概念。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靜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這種校園暴力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要拒絕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後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的傷痕。列舉一些校園暴力事件:

  2013年9月30日下午3時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學生於某與同班同學李某在教室因瑣事發生打架,於某用隨身攜帶的一把不鏽鋼單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2年10月24日下午4時20分,高陵縣原後小學三年級學生巨某與五年級學生唐某放學回家途中,戲耍發生口角,打鬧中唐某用隨身攜帶的小水果刀劃破巨某的頸部,巨某因流血過多,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2年11月2日晚10時40分,西安桃李旅遊烹飪專修學院中專學生甄某與同學史某等打鬥,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活動二:分析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的產生原因比較複雜,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壓力大,無法透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路、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活動三:校園暴力帶來的危害

  這一環節讓學生就常見的校園暴力進行深入的分析,經過學生分析總結後讓學生自己先說出校園暴力帶來的危害。之後,教師進行總結。 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方面來看校園暴力危害。

  校園暴力在很多人的心裡都留下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對於施暴者而言:

  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

  對於受害者而言:

  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活動四: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常見情形:

  1.是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

  2.是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是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5.是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裡原本屬於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淨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於抗爭。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麼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的後果。因而,有效防範校園暴力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暴力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第二、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暴力緊密聯絡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後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後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係,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範校園暴力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物件。

  第四、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的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活動五:班會小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暴力卻打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校園暴力是人際衝突的一個極端,對我們來說是雙重傷害,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的問題。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幹。

  第四,要有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的意識。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他人實施救助。

  第五,要有強烈的報告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上報並注意蒐集證據,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出示。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大聲說“遠離校園暴力”。這節課後,同學們要進一步向家長、老師請教如果校園暴力侵害我的時候,我還能怎樣做?完善自我保護的手段,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希望同學們儘量不看有暴力畫面的影視劇,不讀有暴力情節的書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遊戲,不做有暴力傾向的人,讓我們熄滅暴力的火焰,做個健康陽光的學生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5

  目標:

  1、正確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

  2、勇敢向校園欺凌說。

  流程:

  1、匯入:透過一則新聞:一名初一學生因不堪忍受同學的欺負,而自殺。

  2、核心內容:

  a、認識:什麼是欺凌?

  b、傷害:身心受哪些傷害?

  c、應對:如何處理他人對自己的欺凌?

  3、簽字儀式:共同抵制欺凌行為。

  4、情感昇華:張傑的仰望星空。

  一、什麼是校園欺凌、

  1、概念:指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透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身心傷害的行為。

  2、主要表現:

  a、網上欺凌:利用qq群或者說說,釋出具有人身攻擊成分的言論。

  b、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粗言穢語、呵罵等。

  c、對同學進行人身攻擊,拉車頭皮、故意絆倒對方等。

  d、恐嚇、威脅和強迫他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e、中上、諷刺和貶低同學。

  f、敲詐:強勢奪取他人財物或索要金錢。

  g、分黨結派:故意夥同同學孤立同學,排擠同學。

  二、對同學的身心傷害、(案例分享)

  面對欺凌,學生受到最大的傷害不是身體上的傷害,而是心靈的傷害,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後果:

  1、性格內向、害羞、怕事、膽怯,進而形成懦弱品行。

  2、受到學生孤立後,悲觀消極,自卑,不能與他人正常溝通。

  3、害怕去上學,產生厭學情緒。

  4、構成心理疾病,影響健康,阻礙健全人格的形成。

  5、自我否定,對人生悲觀消極,嚴重者可能會自殺。

  三、學生如何處理他人對自己的欺凌行為?

  在面對同學之間的欺凌行為,我們要堅決零容忍,要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下面推薦一些方法:

  1、明確什麼是欺凌行為、不要認為他人的一些行為只是在跟我玩,只要對你產生不利影響,你就應該予以制止。

  2、大聲說出來、如果對某人的評論或行為感到不舒服,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這個行為繼續下去。

  3、打理好自己的情緒、要把注意力放在個人和情緒管理身上,羅列出積極的目標,並努力實現它們。

  面對欺凌行為,我們要做到還有很多,希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將來長成一個健全人格的人。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6

  班會主題

  預防校園欺凌

  班會時間

  12月10日

  班會目的

  1、透過本次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什麼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危害。

  2、使學生掌握面對校園欺凌時應該採取的措施,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共建平安校園。

  班會流程

  一、什麼叫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二、校園欺凌的危害?

  1、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

  2、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導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3、破壞社會秩序,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心。

  三、校園欺凌的預防措施?

  1、家庭教育與預防、

  2、學校教育與預防、

  3、社會教育與預防、

  4、在法律層面。

  四、你能舉出幾個你認為是欺凌的行為嗎?(舉例子)

  五、一旦遭遇校園欺凌,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六、學習通知,發出倡議。

  七、教師總結。

  呼籲大家共同建立平安校園,強化學生非欺凌情感和自我保護意識。

  小學生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7

  校園暴力事件,從來都不曾淡出過視野,每個成年人在學校的經歷中,多多少少都會有所感受,有些是被欺凌者,也有欺凌者,更多的是旁觀者,一部《少年的你》,以極其細膩的手法描述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在帶給觀眾感觀刺激的同時,也嘗試揭露校園暴力背後的纏繞不清的因果關聯,也力圖給予校園拒絕暴力事件的有效措施。

  一、班會準備工作

  借這部電影的熱映,尋思著可以更好地完成周五主題班會,因此提前一週佈置了觀看電影的要求,從班會現場學生的發言來看,多數同學是用心看了這部電影,甚至影評也看過不少,準備工作非常充分。

  二、班會設計意圖

  圍繞防治校園欺凌這個主題,首先重在預防,等到實際發生再去處理,是下策。

  而校園暴力的開始,往往只是一則玩笑。

  所有暴力行為的起因,基本上源於不文明語言,而語言則是一個人對外交流的主要形式,因而語言上的不文明,歸結於一個人所受環境教育,尤其是家庭環境,這是我基於班級實情作出的基本判斷。

  但這和電影中的校園欺凌是兩回事,為了進行藝術處理,電影中的校園欺凌與實際發生的出入很大,甚至可以說現實中發生那樣的欺凌機率很小。顯然這些並不是目前的學生所能理解,他們從電影中看到的,和身邊實際發生的,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要以電影中的方法去應對處理,無疑將是形而上學。

  這需要在班會中注意。

  也就是說,需要將學生對電影中校園欺凌的關注,轉移到現實中的校園欺凌來,電影不過是個引子,最終要回歸現實校園。

  作為班主任,對於校園欺凌的認知其實並不能算充分,許多成年人眼中的欺凌,與孩子眼中的欺凌,存在較大偏差,這在後面學生自我經歷講述中令我深深自責。我以為對於校園欺凌,看過那麼多文章,也思考了不少,見過不少,應該算全面了,但卻被事實無情打臉。

  從電影出發,類似於影評的開端,漸漸將問題引導深入,最終脫離電影,引發現實中校園欺凌的防治議論,只要學生能開始自己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被動接受外來資訊,這個班會我認為就非常成功。

  三、從電影到現實

  師生交流從哪裡開始最輕鬆,最容易拉近距離?答案是分享影評,電影我們都看過,對於裡面發生的事,關聯的人和場景,都可以發散開來,因此問題的設定與引導是保證這些發散開來的思維不至於像脫韁野馬那樣,而是將其導向班會的主題。

  我設定了四個問題:

  1、什麼是校園欺凌?

  在電影中,哪些人哪些行為是校園欺凌?

  對照身邊曾發生的事情,你認為校園欺凌是什麼?

  學生很快便能將電影中各角色與問題對上號,回憶那一幕幕畫面,慢慢從記憶中還原。欺凌者魏萊、被欺凌者陳念,凳子上潑墨水、推下樓梯、用籃球砸人、撕爛衣服等,這些行為都慢慢被從電影中抽離出來,成為一個個校園欺凌的形象畫面。

  回到現實中來,對照身邊的事,顯然電影中那些經過藝術加工後的畫面一下子疏遠了起來,而身邊的同學、物事卻立刻浮到眼前。

  圍繞“什麼是校園欺凌”這個問題,設定的引導提問,將藝術化和現實化的兩種校園欺凌無比清晰地進行了對照,也為後面的問題探討作好鋪墊。

  也正是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有學生說出了自己曾經歷的一些事件,從敘述的表情來看,顯然並不開心,而這些事,在大人看來可能都是小事,但卻對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傷害,從定義上來講,已經屬於校園欺凌。

  例如某學生放學後被叫外號,不開心還嘴幾句,當然這期間雙方都不是用文明用語,於是罵人者便夥同幾個人一起圍上去,開始推搡,被罵者向周圍人群求助,卻並未得到回應,因為在大人們看來,幾個小孩子在一起你推我搡,是正常現象,不值得去“管閒事”,這直接讓這個學生心理非常受傷,連帶著對社會也產生了孤立情緒,認為靠大人,不靠譜。

  這導致的後果很嚴重,家裡人也是這麼認為,周圍大人也這樣認為,這個學生所受傷害根本得不到任何緩解,只能默默承受。這多麼像那些被欺凌者的表現啊!不是不敢說,也不是不願說,是因為說了,但沒用。

  我自責的原因也正在這裡,一直以來,我以為的校園欺凌,真的如電影所描述,那些行為在我眼中,確實是典型的校園欺凌,但是沒想到,那些在我眼中屬於“嬉戲”的行為,背後也隱藏的巨大的傷害。成年人和孩子視角是如此地不同,導致出現後果了才意識到嚴重性,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判斷標準不正確,那還談什麼預防校園欺凌呢?

  2、如何面對校園欺凌?

  在電影中,陳念面對校園欺凌,採取了哪些措施?有用嗎?

  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面對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

  設定這個問題串的目的在於從電影中的人物遭遇啟發學生,在現實中有哪些措施可用,而討論交流的結果卻有些出乎意料。

  電影裡,陳念採取的措施一開始是教科書式的,先告訴班主任,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接著報警,依然沒能阻止進一步的欺凌,直到小北的“保護”,這其實傳遞的是一種不太正確的是非觀。

  有一個學生在臺上講述的時候,依次列舉了可能的措施:一找老師,二報警,三……,說不下去了,我能讀懂潛臺詞,是也希望能有一個如小北一樣的保護者,甚至以暴制暴。

  而我並不希望現實中出現小北,畢竟那只是個虛擬角色,更何況在電影結局中,並不那麼美好。而在這位學生的描述中,顯然有一項重要力量被忽視了,那就是家長。

  我基本沒有聽學生提起遇到這種事後,第一個告訴家長,在他們心目中,老師都比家長靠譜,這實在很悲哀。說明801班的學生們,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向家長傾訴,沒用。

  在所有校園欺凌事件中,家長的缺位,讓事態朝著惡劣的一面發展,欺凌者無人管,老師頂多批評,警察也是批評,然後送返學校,轉了一個圈,依然回到老師手中,於是在欺凌者看來,批評根本不是代價,成本極低,那麼再次欺凌,發洩被舉報的恨意,便成為必然選擇。另一方面,被欺凌者無論在老師或是警察那裡,得到的安慰或保證遠不足以避免下一次欺凌,而最能給被欺凌者安全感或溫暖的家庭,只有冷冰冰的牆壁面對,這是令人絕望的境地。

  在這位學生髮言完畢之後,我從不少眼光中讀出了“我也是這樣想的”。

  怎麼辦?這顯然不是我的初衷。

  面對校園欺凌,如果只能像電影中那樣處理,這次班會是極其失敗的,所以我給出了辦法,我的辦法。

  校園欺凌的前一步是語言暴力,先解決語言暴力,不讓其發展到欺凌地步,才有效。在班級內提倡文明交流,發揮班幹部和同學之間的互助。我觀察到所有疑似欺凌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無數次可以按下暫停鍵的機會,因此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機會。

  以上一次某同學衝突為例,將事情發生經過詳細闡述,然後每講述完一個事件發展階段,便停下來問,此時你如果在場,有哪些行為可以讓這件事到此為止?漸漸地,解決問題的思維成型了,原來預防才是主要工作。

  進行到這個地步,已經與電影沒什麼關聯了,但討論仍然在繼續,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知,與班會剛剛開始時,已經有了巨大的差別。

  3、對於校園欺凌,你認為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在電影中,被欺凌者胡小蝶、陳念等,家庭環境對其影響是什麼?

  欺凌者魏萊等,家庭環境對其影響又是什麼?

  小北在這起校園欺凌事件中,是什麼角色?他的家庭環境對他又有什麼影響?

  這幾個問題串直指問題核心,家庭教育的缺失。透過對電影中這些人物的家長對事件的態度,有迴避,有縱容,有袒護,陳唸的媽媽完全置身事外不知情,魏萊的媽媽一味袒護,而魏萊的爸爸僅僅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下降,一年不與她說話,這是多麼可怕的家庭冷暴力。不少學生都注意到了這一點,感嘆其實魏萊也很可憐。

  而對於小北,他到底是什麼角色,學生的認知並不統一,多數學生認為他屬於保護者,尤其是那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但其實他也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矛盾統一體。在電影中,小北的家庭很早就放棄了對他的教育,這一點和陳念沒什麼區別,所以這兩個人的許多對話,都是因為缺少家庭關愛下的相互體諒。為什麼小北會對陳念有好感,只是因為一句“疼嗎?”可見他對家庭關愛的極度渴望。

  為什麼陳念一直隱瞞她受欺凌,而僅僅只對小北說?和她媽媽說了有用嗎?學生們都認為沒有,我留意到個別同學在說“沒用”時,那種不屑的表情,潛臺詞我也讀懂了,因為“我媽也是這樣的”。

  透過這些問題串,班會的討論進入了較深層次,即產生校園欺凌的根源,並且認知也較為統一,指向了家庭教育。

  是啊!家庭教育若無問題,又怎會出現欺凌呢?

  4、制止校園欺凌,我們能做什麼?

  年青警官鄭易,在處理這起校園欺凌中,做了哪些努力?

  班主任及校方,在處理這起校園欺凌中,又有哪些努力?

  各方家庭中,家長又有哪些努力?各當事人自己又做了什麼?

  電影中對於班主任及校方的處理,太過淡化,與現實嚴重不符。作業校園欺凌的第一道防線,班主任其實作用非常地大,只要細心觀察學生,很多欺凌現象基本可杜絕在萌芽狀態,只要家校配合得當,絕大多數欺凌事件,將得不到進一步發展。

  只是我們現在的家校溝通,有那麼順暢嗎?家校互信,有那麼堅實嗎?

  曾經我提到要進行家訪,當時許多學生的第一反應是不願意老師和家長見面,為什麼?

  正是因為家校溝通中,有漏洞可鑽,同時在阻斷家校溝通之後,學生受益了。例如作業佈置問題,家長如果不知道老師佈置作業內容,那麼在監督時便沒有依據,而少做作業甚至不做作業,在學生看來,是莫大的勝利。

  而在家校互信上,也存在嚴重問題,家長過於信任老師,便是集中體現,須知許多教育中的問題,僅僅依靠老師,根本解決不了。在801班所出現的主要現象,是家長將許多教育責任,推到了老師身上,最典型的話就是“孩子交給老師了”、“老師說了才管用,我們說了沒用”、“這孩子我管不了,只有交給老師”等等。而隨之而來的是,老師對家長的不信任,簡單的作業完成,家長的監督都沒到位,簡單的身體力行,家長沒有示範作用。課堂上出現的許多聽講問題,背後便是家長的不作為。

  這種現象發生在校園欺凌中,就格外麻煩,極容易出現電影中魏萊媽媽那樣的表現,或者乾脆就和陳念媽媽一樣,長年不在家,不得不說,電影中對兩位家長的刻畫真是入木三分,寥寥數語,便把一個不負責的家長浮上螢幕。

  在談到如何制止校園欺凌現象時,有一位學生的發言,我覺得表達出了絕大多數人的心理,遇到這種事,肯定想管,但是也怕管,怕引火上身。

  只能嘆息。

  我不鼓勵學生見義勇為,遇到這種事,最好的辦法是見義智為,立刻找最近的可以制止事件發展的成年人,或者同學群體。上學和放學路上,儘可能結伴而行,而在不得不獨自行走時,也儘可能走大路,因為那兒有攝像頭。

  曾經在班上展示過百度地圖上的實景,當時我告訴他們,每條大路上,都有攝像頭,電影中警官鄭易是如何發現小北的,就是利用這些裝置,一般而言,在路口、銀行ATM機都會有監控裝置,這些裝置附近相對安全。在社會環境中,能發現這些“安全區”,對保護自己有很大幫助。

  家庭環境中,暴力因素也是直接導致欺凌現象的原因。例如有一位學生爸爸,無論孩子發生什麼“錯”,一頓打。在這種教育方式下,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什麼呢?不服,那就打到服為止。甚至連罵人的語言,都和家長平時言語毫無二致。

  在電影中,學校處理班主任,我甚至都懶得笑出聲,息事寧人的痕跡太濃了。警官鄭易,算是電影中正能量較多的人物,自始至終,都秉持著一顆公心,這很不容易。但顯然,作為警察,對校園欺凌現象也沒什麼有效辦法,最多停課回家反省,而我們也看到了,魏萊回家真的反省了嗎?還不是依然堵上陳唸的家門去了?

  問題的討論深入到這個層次,我認為需要家長來旁聽,如果班上家長當時也在場,我想效果一定最佳。

  四、現實啟示錄

  迴歸本次班會主題,提出問題:如何遠離校園欺凌?

  提示思考方向:自己會成為欺凌者嗎?會成為被欺凌者嗎?是旁觀者嗎?

  父母在家中的教育行為,有語言暴力傾向嗎?如何溝通?

  校園中哪些人可以幫助遠離校園欺凌?

  校園外哪些人可以幫助遠離校園欺凌?

  作為班會結束語,留下這些問題供每個學生思考,因為我知道這沒有標準答案,上來發言的學生都從前面的討論交流中說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效果很好,在一邊靜靜聆聽,對每次發言進行鼓勵,並適當點評,把握整個班會中的是非觀不偏離。

  校園欺凌,其實離我們並不遠,而遠離校園欺凌,最好的辦法是讓它不發生,即使發生,要隨時能按下暫停。每次欺凌事件,都有無數次機會停止,我們每個人,要找到那個鍵,並努力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