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路人獻雉文言文翻譯

路人獻雉文言文翻譯

路人獻雉文言文翻譯

  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路人獻雉文言文翻譯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原文

  楚人有擔山雉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雉者欺之曰:“鳳凰也。”路人曰:“我聞有鳳凰,今直見之。汝販之乎?”曰:“然。”買以十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將欲獻楚王,經宿而鳥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獻楚王。國人傳之,鹹以為真鳳凰。貴欲以獻之,遂聞楚王。楚王感其欲獻於己,召而厚賜之,過於買鳥之金十倍。

  翻譯一

  從前有個用扁擔挑著山中野雞的楚人。有個路過的人問他:“這是什麼鳥?”擔著野雞的人欺騙他說:“這是一隻鳳凰。”路過的人說:“我聽說有鳳凰,現在恰巧看見了。你能把它賣給我嗎?”擔野雞的'人說:“好的。”路人想用十金買下“鳳凰”,挑擔人不給他;路人再請求用雙倍的價錢,挑擔人才把“鳳凰”賣給他。路人想將“鳳凰”獻給楚王,隔了一夜鳳凰卻死了。路人不可惜金錢,只遺憾不能夠把鳳凰獻給楚王。楚國裡的人紛紛傳佈這件事,都認為那是隻真鳳凰,且路人真的想要貢獻鳳凰給楚王。這事被楚王聽到了。楚王被路人想要把“鳳凰”獻給自己的行為而感動,召來路人並重重地賞賜他,賞錢比買野雞的價錢多十倍。

  翻譯二

  一個楚國人為了把山雞賣出去,謊稱自己手裡拿的是一隻鳳凰。一個過路人相信了他的話,拿出二十金把它買了下來。過路人想把鳳凰獻給楚王,沒想到過了一夜,山雞就死了。過路人並不痛惜金錢,只恨沒能把鳳凰獻給楚王。這件事在全國傳開,人們都以為那山雞是隻真鳳凰。楚王得知這件事後,也被臣民的一片忠心所感動,於是召見了要獻鳳凰的人,給了他買鳳凰錢十倍的賞賜。

  作者簡介

  尹文(約前360~前280),戰國時期齊國人。與宋鈃齊名,宋尹學派的代表人物。流傳於世者唯《尹文子》一書。

  《漢書·藝文志》著錄《尹文子》一卷,列為“名家”,已佚。今本《尹文子》分《大道上》和《大道下》兩篇,語錄與故事混雜,各段自成起訖,主要論述法術和形名。其思想特徵以名家為主,綜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啟荀子、韓非。

  《尹文子》指出:“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術也。”然此八者皆具有兩重性,“用得其道則天下治,失其道則天下亂”。欲要得其道而不失其道,便須以法為準,而以法為準的前提則是正名,“名正而法順”。由此出發,書中對名的邏輯分類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名有三科,法有四程。一曰命物之名,方圓白黑是也;二曰譭譽之名,善惡貴賤是也;三曰況謂之名,賢愚愛憎是也。一曰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齊俗之法,能鄙同異是也;三曰治眾之法,慶賞刑罰是也;四曰平準之法,律度權量是也。”這裡名法並提,表現了戰國時期形名學的特點。而其對對語言的指稱與內涵關係的思考,頗值得玩味,為研究中國邏輯思想史者所重視。

  《尹文子》善於運用寓言說理,趣味盎然。如莊裡有丈人,名其長子曰盜,少子曰毆。長子外出,他在後追呼其名,吏聞而遽捕盜;他又急呼少子,吏遂毆盜幾致死。此則笑話生動地說明了正名的重要性。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拋開讓人猶如霧裡看花般的“道”、“名”、“形”,看看古人的調皮之處,也是一得。

  《尹文子》的主要版本有明《子匯》本、《諸子整合》本。新注本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厲時熙《尹文子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