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九齡> 感遇二首張九齡賞析

感遇二首張九齡賞析

感遇二首張九齡賞析

  《感遇》為唐朝大臣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的組詩。這組詩託物寓意,抒發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現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詩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感遇二首張九齡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譯文:

  春天的蘭草蔥鬱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潔淨潔。欣欣向榮充滿著生機,各自適應美好的季節。誰知道那些林中隱士,聞到芳香深加愛悅。花木的芬芳出於本性,何求於美人賞識攀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譯文:

  江南一帶生長的丹橘,經過寒冬還綠葉蔥蘢。哪裡是因為地氣溫暖,全憑自己有耐寒本性。本可以獻給貴客嘉賓,無奈阻隔著崇山峻嶺。命運決定了這種遭遇,迴圈的道理難以追尋。世人只是說栽植桃李,難道丹橘就不能遮陰?

  評點:

  唐開元末年,玄宗沉迷聲色,荒廢朝政,貶黜張九齡,寵信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與只會溜鬚拍馬的`牛仙客。牛、李結成黨羽,專攬朝政,排除異己,致使朝政愈加腐敗。張九齡對此甚為不滿,便以比興手法,託物寓意,寫下感情樸素真摯的《感遇十二首》

  這裡的第一首即《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哲理詩,是詩人被貶為荊州長史後所寫。

  詩一開頭,用工整的偶句,突現了蘭草、桂花這兩種植物的高潔性情。由‘葳蕤’二字,可見蘭草逢春萌發的勃勃生機;由‘皎潔’二字,可見桂花遇秋吐蕊的湛湛風華。接下來,‘欣欣此生意’一句總起來說,蘭、桂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自爾為佳節’又分開來說,一個‘自’字,除指出蘭、桂均能應時節而綻放外,還表明了它們雖繁盛卻不諂媚、不求人知的高尚品質,對下文的‘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進行了鋪墊。

  詩的前面四句只寫蘭桂而未寫人,第五句,詩人則用‘誰知’陡然一轉,自然地引出了深居山林的美人,他就是那些蘭心桂質的隱逸之士。美人因嗅到蘭、桂的芬芳,對蘭、桂產生了傾慕之情。詩由寫人到不寫人,是一個急轉,詩情也為之一蕩。

  結尾兩句,詩人又用‘何求’二字將筆鋒一轉。山中美人既然愛蘭、桂的芬芳,那麼,蘭、桂如有心,應該十分願意被美人折取賞玩。但詩人卻沒有這樣寫下去,而是另闢新意:蘭草迎春而綻放,桂花逢秋而吐蕊,這是蘭、桂的本性,而不是為了獲得美人的攀折賞玩。可以明顯地看出,詩人以蘭、桂‘不求美人折’來譬喻賢德君子的潔身自愛:君子修身養性,只不過是他品性使然,而不是藉此來獲得外界的讚譽提拔。整首詩的主旨,至此才道出。

  整首詩結構緊密、語盡意深,託物寓意,寓理於詠,令讀者絲毫感覺不到說教的突兀。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託物言志,借歌頌丹橘表達詩人遭受排擠的憤懣心情和堅貞不屈的節操。看到本詩,人們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頌》。本詩開篇便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託物言志之意非常明顯。在南國,深秋時多數樹木的葉片都會枯黃凋零,更別說能經受寒冬的摧殘。可是,丹橘卻能‘經冬猶綠林’。句中一個‘猶’字,飽含著詩人的讚美之情。那麼,丹橘經冬猶綠,到底是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還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優勢造成,也就不值得讚歎了。因此詩人先用反問句‘豈伊地氣暖’一‘縱’,有用肯定句‘自有歲寒心’-‘收’,令詩情跌宕起伏,獨具韻味。在古代詩文中,‘歲寒心’多指松柏。詩人在此讚頌丹橘與松柏一樣具有忍受嚴寒的節操,是別有一番深意。

  《橘柚垂華實》是漢代《古詩》中的一篇,其中一句‘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以桔柚的遭遇抒發了詩人不被世用的憤慨。而本詩中的‘可以薦嘉客’,就是‘冀見食’之意。丹橘經冬而不凋,不因嚴寒而改變節操,已經是很值得讚美;它結出豐碩的果實,只想貢獻給他人,更可見它的品德高尚。按理說,如此優良的樹木,果實是應當向嘉賓推薦的,無奈卻被重山深水無情地阻隔了!一句‘奈何阻重深’,使人彷彿聽到了詩人無奈的嘆息聲。

  而‘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兩句,明確吐露了詩人託物言志之意:無論是丹橘還是人,其遭遇好壞與命運相關。而命運好壞的緣由則像迴圈往復的自然之理那樣,無法探究。這兩句詩委婉幽深,飽含著詩人複雜的感情。

  在末尾,詩人用反問語氣結束全詩:世人只說栽種桃李,莫非橘樹就無法遮陰、沒有功用嗎?在詩的前半部分,詩人已寫明橘樹綠茵耐寒,果實甘美,但它的命運卻又如此多舛,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有這樣一個寓言: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經親自培養了一批人才,然而當他有危難的時候,這批人才卻都不幫他。因此陽虎慨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說“樹桔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只栽種桃李而不栽種桔柚,此類‘君子’,總不能算作‘慎所樹’吧!

  本詩不是雕琢卻渾然天成,兩個反問句,更使詩情跌宕起伏。但詩的語氣始終是溫和敦厚的。無論是憤慨,還是憂傷,都是羚羊掛角,不著星際,使全詩意境超然。

  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子厚集》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公元805年(永貞元年)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所以稱柳柳州),政績卓著。公元819年11月28日(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卒於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 《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儲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