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走進《再別康橋》的背景故事

走進《再別康橋》的背景故事

走進《再別康橋》的背景故事

  導語:《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名作,意境優美,音韻悠揚,堪稱經典。那麼徐志摩是在怎麼樣的背景下寫出這首詩的呢?又是什麼讓徐志摩對於康橋如此留戀?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進入《再別康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關於《再別康橋》的寫作時間和緣起也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在倫敦劍橋大學,他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一年多真正悠閒自在的日子。據他後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臥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雲。有時到碧波盪漾的康河裡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臨到他要離開倫敦的前夕,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他在康橋上漫步,流連忘返,寫下了這首詩。

  另一種說法是,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比較儘快,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了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曾三次來到康橋。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從美國來到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學習期間形成了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和文藝觀。對於愛、美與自由的單純信仰,產生了他為之傾心的社會理想。換言之,劍橋所體現的英國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橋理想。他把康橋當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戀之鄉”。興趣也轉向文學,喜愛寫詩。回國後寫詩《康橋再會罷》。

  第二次1925年4月重遊,歸國後寫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