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

  閱讀甲、乙兩則古文,回答後面問題(共11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小題1】解釋加點的字詞。(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淨植 ④相與步於中庭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小題3】語段【乙】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體會它的妙處。(3分)

  【小題4】請比較以上兩篇選文。甲文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寄寓了周敦頤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乙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現了蘇軾被貶謫後的態度。(2分)

  答案

  【小題1】考慮;長枝節;立;一起(各1分)

  【小題2】我唯獨喜愛蓮,它從淤積的汙泥裡生長出來,卻不受汙泥的沾染,在水裡洗滌後卻不顯得妖豔。(2分)

  【小題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動地表現了月光澄淨、空明的特點(1分),以竹柏之影與月光相互映襯,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1分),寫出了蘇軾被貶官後達觀的心境(1分)。

  【小題4】託物言志(1分);曠達樂觀(1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如:“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閱讀必考題型之一。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著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對譯法、替換法、調整法、保留法、增補法、刪削法等辦法進行翻譯。這裡注意關鍵詞“濯”“妖”的理解。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這裡是從修辭角度來對語言進行賞析,學生應瞭解常用修辭的特點及作用如: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學生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此處月光比作清水,生動地表現了月光澄淨、空明的特點。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小題4】

  試題分析:瞭解常用的託物言志等寫作手法,明確每一種寫法的表達效果。學生作答時能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這裡運用了……寫作手法,藉助鮮明具體的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

  考點: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2

  兩則文言文,完成小題。(15分)

  【甲】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愛蓮說(節選)

  周敦頤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調素琴( )

  (3)陶後鮮有聞( ) (4)宜乎眾矣 ( )

  【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小題3】甲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這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懷?(3分)

  【小題4】兩則選文均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試各舉一例說明。(4分)

  答案

  【小題1】這 調弄,彈奏 少 多

  【小題2】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 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小題3】安貧樂道

  【小題4】甲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乙文“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斯”意思較為固定,為代詞。“鮮”現代漢語仍有,譯為“少”。“眾”與現代漢語意思一致,譯為“多”。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是“蓮之愛”,應譯為“對於蓮花的喜愛”。瞭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從文中作者關於陋室環境及陋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安貧樂道,具有高潔傲岸的節操。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法與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點評: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感知,看題幹中問題與文章中心有什麼聯絡,文中有沒有真抒胸臆的語句,尋找到這些關鍵語句後,根據理解概括出切題的答案即可。平時的學習中,對於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透過與同學、老師的討論形成完整的認識,最好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小題4】試題分析:兩文中對比的語句較多,如“有”與“無”的對比,“可以”與“無”的對比,“多”與“少”的對比等。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對比寫作手法的理解。

  點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文章中運用對比手法往往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徵,強調某些情感。一定要結合具體文章做具體分析。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加粗的詞語。

  ①可愛者甚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不枝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

  B.花之隱逸者

  C.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愛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寫的是蓮之愛,為什麼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來,花往往成為人們的精神象徵,人們往往借花言志,國家或城市也將某種花定為國花或市花。請你為百色市推薦一種花為市花,並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多②長枝蔓

  2、C

  3、①(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②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

  4、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之高潔,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

  5、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薦三角梅為百色市市花,因為三角梅生命力強,象徵革命老區百色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長,花色豔麗,象徵百色蓬勃向上,充滿希望與活力。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4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節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①手版②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殺人以媚④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節選自《宋史》)

  【註釋】①委:拋棄、丟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悅、巴結。

  1.加粗詞語的解釋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敦頤獨與之辯

  B.有獄久不決/小大之獄(《曹劌論戰》)

  C.濯清漣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D.可愛者甚番/負者歌於途(《醉翁亭記》)

  2.翻譯下列語句。

  (1)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畫出【乙】段畫線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

  敦頤至一訊立辨

  4.【甲】文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蓮花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黃庭堅稱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結合【甲】文,談談【乙】文中的周敦頤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1)(蓮花)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淨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2)殺人取悅別人,(這樣的事情)我不做。

  3.敦頤至/一訊立辨

  4.作者從生長環境、長成後的形象和品格來描寫蓮花的形象。

  5.示例:周敦頤確實如蓮一樣,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過人,處理案件,快速準確,另一方面他剛正不阿,敢於據理力爭,不阿諛權貴。(言之有理即可)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5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可愛者甚蕃_________

  (2)亭亭淨植___________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

  2.翻譯下面句子。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甚愛牡丹”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往往藉助外物表達自己的理想情懷。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

  韓愈在《馬說》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頤借“蓮”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多

  (2)立

  (3)卻,但是

  2.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3.用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盛愛牡丹”襯托作者的“愛蓮”,表現了作者高潔的品質。(意思相近即可)

  4.陋室(或陋室不陋);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千里馬的遭遇;希望統治者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願望; 對君子不同流合汙、莊重、質樸、正直品質的讚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6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後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於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者④也。

  (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註釋】: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時發者: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小題1: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不蔓不枝枝:長枝節

  B.亭亭淨植植:種植

  C.自古人知貴蘭貴:尊貴

  D.平居與蕭艾不殊殊:相同

  小題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文的蓮花和【乙】文的蘭花生活環境雖有區別,但都有高潔、純樸的品質。

  B.【甲】【乙】兩文都表明了要退隱山林、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才華的人生態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脫;【乙】文則讚美了蕭艾和蘭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兩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視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貴的社會現象。

  小題3: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⑶生於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小題4:【甲】【乙】兩文,在做人方面給我們哪些啟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1)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可以貼近去玩弄啊!

  (2)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豔

  (3)(蘭花)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裡,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芳香。(意對即可)

  小題4:【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人要守節操,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信念,即便環境惡劣更要堅持自己,做好自己【乙】啟示我們未成名之前耐得住寂寞,雖屢遭打擊而不改其操守;善於把握時機,施展才華等

  小題1:

  試題分析:B植,通“直” C貴,以為貴。D不相同

  小題2:

  試題分析:結合文中所表達的.感情揣摩,甲文,主要讚賞蓮,乙文主要讚賞蘭花,然後分析各選項即可。

  小題3:

  試題分析:出題思想: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注意1句中“褻玩”的意思。2句中“而”的意思。3句中“芳”的意思。

  小題4:

  試題分析:分別寫出即可,甲文寫出了蓮的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乙文讚賞了蘭花,把握時機,展示才華等。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7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可愛者甚蕃( ) (2)亭亭淨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2.翻譯下面句子。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甚愛牡丹”有什麼作用?

  4.古人往往藉助外物表達自己的理想情懷。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在《馬說》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頤借“蓮”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3分,每題l分)①多②立③卻,但是

  2.(3分)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3.(2分)用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盛愛牡丹”襯托作者的“愛蓮”,表現了作者高潔的品質。(意思相近即可)

  4.(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 千里馬的遭遇 希望統治者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願望 對君子不同流合汙、莊重、質樸、正直品質的讚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8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B.可愛者甚蕃(多)

  C.陶後鮮有聞(少) D.宜乎眾矣(適宜)

  1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1.簡要回答問題。

  (1) 甲文中統領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

  (2)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這樣寫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請簡要分析。(3分)

  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甲文表現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B.甲乙兩文都是託物言志的名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

  C.“銘”和“說”都是古代文體,“銘”側重於議論,“說”側重於敘事。

  D.甲文句式整齊,對仗工整;乙文語言精練,駢散相間。

  【答案】

  9.D[解析]宜:應當。

  10.沒有嘈雜的音樂來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我的身體勞累。

  1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襯托蓮之高沽。(如果答“對比”或“襯托”也給分)

  12.不矛盾,因為居室環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C[解析]‘‘說”側重於議論。 (20xx年湖南長沙中考語文試題)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9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可愛者甚蕃____(2)陶後鮮有聞____(3)香遠益清____(4)濯清蓮而不妖____

  2.古人往往藉助外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懷,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借陋室,表達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借“蓮”表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晉陶淵明獨愛菊”中的“陶淵明”你瞭解他多少? 請你寫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詩或者能夠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對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愛蓮說》中“愛菊、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分別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頤說蓮“出淤泥而不染”,請你從環境與人的關係的角度,提煉出這句話蘊含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鍾情於蓮花,並以蓮自況來表白他的生活態度。請你以“蓮,不求富貴乃花中君子”,寫出下句使之成為一組對偶句。

  上句:蓮,不求富貴乃花中君子

  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樹中勇士

  參考答案:

  1.①多②少③更加④美麗而不莊重

  2.對君子不同流合汙、莊重、質樸、正直品質的讚美和追求

  3.示例: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愛菊:代表的人生態度是隱居避世 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功名利祿。

  5.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6.不畏寒冷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0

  愛蓮說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餘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於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嫋娜多姿,清麗雅緻,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餘以為妙絕。

  6.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餘以為妙絕( )

  7.《古漢語詞典》對鮮字有以下幾種解釋。請根據語境,選出對陶後鮮有聞中鮮字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2分)

  A.讀xiān,活魚。 B.讀xiān,新鮮。 C.讀xiān,鮮豔。 D.讀xiǎn,少。

  8.根據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餘憶年/少時

  9.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友,觀荷於湖邊亭中。

  10.讀文賞荷:(5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描繪雨後荷花的語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讚譽之辭?請聯絡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分)

  愛蓮說課內外對比閱讀答案:

  6.(2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確,每個1分。

  ①親近而不莊重

  ②美妙到了極點(或: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等)

  7. D (2分)

  8. B (2分)

  9.(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

  ①句:對於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或:像我一樣愛蓮的,還有誰呢?)

  ②句: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10.讀文賞荷:(5分)

  (1)(2分)要點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每處1分。

  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

  雨後:鮮妍明媚,嫋娜多姿

  (2)(3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明確,聯絡文段內容,有理有據,2分;表達1分。

  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汙、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1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後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於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者④也。 (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註釋】: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時發者: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小題1】.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不蔓不枝枝:長枝節

  B.亭亭淨植植:種植

  C.自古人知貴蘭貴:尊貴

  D.平居與蕭艾不殊殊:相同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清風過之

  B.濯清漣而不妖雪霜凌厲而見殺

  C.花之隱逸者也來歲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不見是而無悶者也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的蓮花和【乙】文的蘭花生活環境雖有區別,但都有高潔、純樸的品質。

  B.【甲】【乙】兩文都表明了要退隱山林、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才華的人生態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脫;【乙】文則讚美了蕭艾和蘭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兩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視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貴的社會現象。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生於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答案

  【小題1】A

  【小題1】D

  【小題1】A

  【小題1】(6分)(1)(3分)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可以貼近去玩弄啊!(觀:觀賞,1

  分;褻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蘭花)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裡,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芳香。(為:

  因為,1分;芳:發出芳香,1分;句意1分。)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2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甚蕃________________

  (2)褻玩________________

  (3)宜乎眾矣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了他們處世態度有何異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運用了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國很多古詩詞中,也用到了這種手法,如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對友人綿綿不盡的深情;李商隱在《無題》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堅貞的愛情;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

  參考答案:

  1.(1)蕃:多(2)褻:親近而不莊重(3)宜:應當

  2.喜愛菊花,陶淵明之後很少聽說了。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它從汙泥裡生出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豔。

  3.示例:相同點:表現出他們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不同點:陶淵明面對汙濁的環境,選擇了歸隱;周敦頤強調人格修養,儘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不求富貴名利,安貧樂道,在汙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

  ①濯清漣而不妖②不蔓不枝③可愛者甚蕃④香遠益清

  小題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水陸草木之花

  B.花之富貴者

  C.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愛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小題4:文末為什麼將前文“菊、牡丹、蓮”的寫作順序改為“菊、蓮、牡丹”?(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①洗滌②生枝蔓③多④更加

  小題2:(2分)C

  小題3:(2分)對於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小題4:(2分)為了突出作者對當時追名逐利世風的諷刺與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答案分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如:“蔓”這裡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小題2:

  試題分析:C為“助詞,沒有實在意義”,A、B、D都為 “結構助詞,的”。

  小題3:

  試題分析:理解並翻譯文言文語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儘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風格的情況下用現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翻譯文言文要遵循“信”“達”“雅”三個原則。翻譯文句是各級各類考試的重點型別題之一,掌握翻譯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小題4:

  試題分析:學生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中心主題,即對當時追名逐利世風的諷刺與批判,這樣安排起強調作用,突出作者對當時追名逐利世風的諷刺與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4

  《愛蓮說》,完成下面題目。( 14分 )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⑴、陶後鮮有聞( ) ⑵、濯清漣而不妖( )

  ⑶、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⑷宜乎眾矣(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⑵、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小題3】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分)

  【小題4】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2分)

  【小題5】自古以來,花往往成為人們的精神象徵,人們往往借花言志,國家或城市也將某種花定為國花或市花。請你為重慶市推薦一種花為市花,並說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題1】(1)、少 (2)、洗滌 (3)、親近而不莊重 (4)、應當

  【小題2】(1)、從淤泥裡出來卻不粘染(汙穢),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2)、對於菊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小題3】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小題4】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小題5】示例:我推薦三角梅為重慶市市花,因為三角梅生命力強,象徵重慶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長,花色豔麗,象徵重慶蓬勃向上,充滿希望與活力。

愛蓮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5

  比較閱讀((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潔,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D.無案牘之勞形

  【小題2】.根據你對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題。(2分)

  (1)甲文中統領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小題3】.甲文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2分)答:

  【小題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表現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B.甲乙兩文都是託物言志的名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

  C.“銘”和“說”都是古代文體,“銘”側重於議論,“說”側重於敘事。

  D.甲文句式整齊,對仗工整;乙文語言精練,駢散相間。

  【小題5】.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答案

  【小題1】D

  【小題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襯托蓮之高潔。(如果答“對比”或“襯托”也給分)

  【小題3】不矛盾,因為居室環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題4】C

  【小題5】(1)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2) 對於牡丹的喜愛,人當然是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