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玉環> 楊貴妃的出身

楊貴妃的出身

楊貴妃的出身

  在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楊貴妃的出身,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貴妃的出身

  楊貴妃出生於蜀州(今四川灌縣),長於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一說為容州,即今廣西玉林市容縣[1]),祖籍弘農閿鄉(今河南靈寶閿鄉),隋朝皇室後裔,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10歲時喪父,被叔父楊玄璬收養,16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3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子)。

  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貴妃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但因份屬翁媳,為掩人耳目,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改名太真,在太真宮修行,直到五年之後的天寶年(公元745年),才讓她還俗,並冊封為貴妃。此時楊貴妃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為人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貴妃,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

  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楊貴妃是哪個朝代的

  唐朝的。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1] 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5-6]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訊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皇后之謎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麼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后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麼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相容幷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后。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麼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后顯然無法“母儀天下”。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后,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后,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后,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后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后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后。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后的標準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覆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后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豔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后。

  唐玄宗愛楊貴妃嗎

  楊玉環做唐玄宗妃子的時間長達二十餘年,做貴妃的時間也有十五年左右。可以肯定,唐玄宗假如要想冊立楊貴妃為皇后,運作時間是非常充裕的。

  更為重要的是,唐玄宗將元配王氏皇后廢為庶人之後,皇后之位一直空著。王氏皇后為了跟武貴妃爭寵,讓其兄王守一找僧人幫助。僧人明悟領著他祭祀北斗星之後,“取霹靂木刻天地文及帝諱合佩之”,說是這樣可以生子,像武則天一樣尊貴。開元十二年,事情洩露,王氏皇后被廢為庶人,不久便抑鬱而死。王氏皇后死後,唐玄宗想要冊立武貴妃為皇后。但是,遭到了御史大夫潘好禮的堅決反對。反對的理由主要是:曾經搞得李唐王朝雞犬不寧的武三思和武延秀都是武貴妃的遠房叔伯,唐玄宗跟他們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當時太子又不是武貴妃所生,而武貴妃本人也是生有兒子的。武貴妃一旦被冊立為皇后,爭奪太子的事情就在所難免。結果,武貴妃就一直沒有被立為皇后。只是在她四十餘歲死去之後,才獲贈了一個皇后的名號。實際上,楊玉環成為楊貴妃的時候,武貴妃早就已經死了。

  楊貴妃為何沒成為皇后

  一、李隆基對楊貴妃曾經是自己兒子壽王妃這一點有所顧慮。楊玉環之所以從壽王妃搖身變為玄宗妃子,原因是,武貴妃死後,後宮數千佳麗中,沒有一個能合李隆基心意的。臣屬們為了讓玄宗快樂起來,給他推薦了已經成為壽王妃的楊玉環。雖然,楊貴妃為了“改適”,假模假式做了一陣子尼姑,但曾經是“兒媳婦”的歷史是無法改變的。

  二、李隆基跟楊玉環的結合,主要是文藝興趣的相投,並沒有要她“母儀天下”的想法。李隆基是個十分熱心的文藝愛好者,他不但喜歡欣賞文藝演出,還精通多種文藝形式,他“素曉音律”,作曲、吹笛子都很在行。他甚至讓數百名宮女成立了一個皇家女子樂團——梨園,集中居住在宜春北院。“善歌舞,邃曉音律”的楊貴妃也常常到梨園演奏她拿手的琵琶,深受大家的歡迎,“諸王貴主”競相拜她為師,學習彈奏琵琶。玄宗之所以每次遊宴、洗溫泉都要帶著楊貴妃,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文藝愛好和相當的文藝造詣,文藝上他們有共同語言,可以互為知音,也可以說是琴瑟和諧。

  三、楊貴妃顯然是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女人,她沒有多少權力慾望。一方面她滿足於李隆基的寵愛,另一方面她有文藝的愛好,日子過得很充實。此外,有沒有皇后的名號,對她而言沒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