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是著名的詩人蘇軾的作品,蘇軾也被人們稱為“東坡居士”。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詩歌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翻譯以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註釋:

  1、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2、空濛:雲霧迷茫的樣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賞析: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知識擴充套件:蘇東坡一生到過幾個西湖?

  ■熙寧四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開京城,赴杭州擔任通判。任上,蘇東坡寫下描寫西湖景色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元四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知州,發現日夜思念的.西湖,已是荒草叢生、湖水乾涸、到處淤泥,水光瀲灩早已無處尋找,山色空濛也非復往昔。面對衰敗景象,蘇東坡沒了閒情逸致,下決心疏浚西湖

  ■元六年,蘇軾被外放,擔任潁州知州。潁州城西北也有一西湖,長十里,廣二里,景象極佳,蘇東坡常宴賞於此,留下許多題詠。他曾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感嘆“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看到這首膾炙人口的詠西湖詩,人們可能自然而然地會聯想起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確,在杭州的人文景觀與民間傳說中,有大量與蘇東坡有關的遺蹟:六橋煙柳的蘇堤、鮮美的東坡肉……但最為著名的,大概還是西湖。正是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組織人力興修水利、疏浚西湖,才給後人留下了這一處美景。如果沒有蘇東坡,很難想象今天杭州的西湖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蘇東坡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各地為官。但有趣的是,他的足跡所到之處,往往都會有個“西湖”。對於這種巧合,古人曾有詩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汝潁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那得休。詩中道出了蘇東坡為官所到的三處西湖:杭州(錢塘)、潁州(汝潁)、惠州(羅浮)。其實,蘇東坡一生所到過的西湖,還不止這幾處,而且這些地方都與蘇東坡的命運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