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昌齡> 王昌齡壓卷之作

王昌齡壓卷之作

王昌齡壓卷之作

  導語:王昌齡的壓卷之作是怎樣的呢?王昌齡的壓卷之作抒發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昌齡壓卷之作《出塞》,歡迎閱讀!

  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被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具體介紹如下:

  一、《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二、原詩如下:

  出塞(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三、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四、賞析:

  這是詩人王昌齡著名的兩首邊塞詩之一,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能夠過上安定生活的良好願望。

  詩作一起筆,便濃墨重彩勾勒了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這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不能理解為“秦朝時的明月,漢朝時的關賽”。詩人在這裡做了一個巧妙的暗示,明月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還是秦漢時的邊關,可是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卻從不曾間斷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戰事的頻繁,百姓生活的艱難。而“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萬里”極言邊塞和內地距離遙遠,空間遼闊。“人未還”又令人不得不聯想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詩人悲憤的情感在此表現得更為直接而又深沉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讓,不允許。“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像漢代李廣那樣的將軍,同時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弦外之音,令人尋味無窮。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裡,深沉含蓄,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