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王安石辭舊迎新的詩

王安石辭舊迎新的詩

王安石辭舊迎新的詩

  說到王安石辭舊迎新的詩,大家一定會想到他的《元日》,這首詩的“千門萬戶曈瞳曰,總把新桃換舊符。”概括了人們辭舊迎新的景象,下面是有關這首詩的相關的資訊,我們一起閱讀了解。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此時正值王安石變法時期(又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借新年、新氣象,抒發自己革新政治、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他對新政推行的樂觀態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

  總新桃換舊符

  注詞釋義

  元:農曆月初即春節

  爆竹:古燒竹發爆裂聲用驅鬼避邪演變放鞭炮

  歲除:已盡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初全家合飲種用屠蘇草浸泡酒驅邪避瘟疫求壽

  曈曈:光亮溫暖

  桃:桃符古代種風俗農曆月初用桃木板寫神荼、鬱壘兩位神靈名字懸掛門旁用壓邪作春聯

  千門萬戶 :形容房屋廣或住戶極

  古詩意思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為太傅、舒王,諡號“文”,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