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教案設計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教案設計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教案設計

  引導語: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下面就是小編收集他的這篇文章的教學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教學目的

  1.瞭解作者王安石的簡況及“書”的文體特點;

  2.體會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作者及其思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援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

  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列寧稱他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求正所以經世務”,設定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子注》若干條。

  二、背景與題解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身為參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馬光(當時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所以稱為“司馬諫議”)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長信,列舉了實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本文是作者的覆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致怨五事,並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滿。文章批駁了司馬光的意見,針鋒相對而又文筆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舉重若輕而簡明扼要,既表明決絕的態度又不失贈答之禮。

  三、整體感悟

  結構分析

  (1)劃分本文層次,並概括大意。

  本文共4個自然段,分為4部分:

  第一段:交代寫信的緣由。

  第二段:針對司馬光信中所指責的實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駁斥。

  第三段:分析反對派對新法聲勢洶洶、怨恨、誹謗的原因,並表示對失大夫不恤國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規等保守思想的不滿。

  第四段:書信常規的結束語。

  (2)結構圖:

  ┏一、交代寫信的緣由┓

  答司馬諫議書┫二、駁斥謬論┣針鋒相對

  ┃三、分析原因┃態度堅決

  ┗四、書信常規的結┛

  四、問題探究

  1、你對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認識理解的?

  【明確】王安石推行的心法雖然沒有也不可能觸及正個封建制度和封建統治的根本。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卻敢於對傳統政策進行改革和衝擊,敢於對大地主大官僚的種種特權加以抑制和打擊,把封建生產關係中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某些環節進行一些調整,提出在當時已經存在的物質條件下能夠解決的任務。作為地主階級的一個成員,他能看到由於大地主大官僚的過度剝削所造成的“富者財產滿布洲域,貧者困窮不免於溝壑”(《風俗》)的狀況,又能認識到“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與《馬運判書》)亦即認識到發達所有生產力去生產天下的財富以求增加國家收入的重要性。這些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王安石在變法中,不僅以“理財”增強國力,而且以“整軍”改變北宋王朝的腐敗軍制。他打擊大地主大官僚的兼併勢利,為反擊契丹貴族和党項貴族的割據政權的侵犯作好了物質準備,盡力改變北宋王朝長期以來“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的屈辱處境,欲在全中國再一次納入一個政權的統治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安石領導的變法圖強的革新運動,也是一次愛國主義的政治運動。

  因此,王安石和司馬光的鬥爭,雖然是統治階級內部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政見之爭,但它實在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一個重要事件。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論書》,便是這一場鬥爭中的生動速寫,這一大事件的真實紀要。它是在“積貧積弱”的困境中發出的發奮圖強的呼聲,它直接宣傳了變法革新的積極思想。所以九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2.你是如何評價司馬光的?

  看人要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人一分為二,在否定其缺點的同時,也要肯定其優點,不能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長信,列舉實施新法的弊端,阻撓王安石變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馬光在學術上是一位貢獻很大的歷史學家,他用十九年時間主編了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後人把他和司馬遷稱為史學界“前後兩司馬”。

  3.如果司馬光收到王安石的這封信,他會怎麼樣?

  司馬光收到王安石的信後,一方面會為王安石雄辯的才能折服,另外一方面也會看到王安石變法態度的堅決,又會很惱火,他可能會糾集更多的保守派公開和王安石作對,使王安石的變法不能順利進行。(發揮想像,合理即可。)

  4.寫作特點分析

  (1)言簡意賅,措詞委婉而堅決。

  這篇文章語言柔中帶剛,態度委婉而堅決,運用這樣的外交辭令符合答覆指責性書信的特點。而駁斥司馬光指責的語句言簡意賅,不容置辯,乾淨利落。

  (2)例文結構嚴謹,說理透徹,見解新穎,風格峭麗,堪稱古代政論文典範。

  五、課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