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鑑賞體會

《滕王閣序》鑑賞體會

《滕王閣序》鑑賞體會

  詩為情之載體,情為詩的昇華

  《滕王閣序》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名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名篇中的名句之一。那是一幅美到炫目的景象。

  時維九月,秋高氣爽,萬里碧空。天邊的落霞為天空抹上了一縷金色,一眼望去,金光熠熠。成群的野鴨子歡聲雀躍,拍打著他們的翅膀,想要飛上高空,是那麼活潑,那麼充滿生氣。高遠的天空與水面相連,渾然一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是一幅多麼絢麗的.深秋圖啊!

  深究字詞,詩句當中有一處看似矛盾的地方,“孤鶩”譯為一隻野鴨,一隻孤獨的野鴨怎麼成群齊飛?是不是原詩筆誤?該處一直是困擾歷史學家、文化學家的文壇懸案。後來有了日本藏本的“落霞與孤霧齊飛”的說法,這樣彷彿更恰當。如今,在江西南昌滕王閣臨江贛江中還有這樣的野鴨,江西鄉下也有各種野鴨子,一般個頭比較小。對於這一問題,我個人覺得應該這樣解釋,“齊”解釋的是“落霞”和“孤鶩”,而不是“孤鶩”,賦予了“落霞”動感,化靜為動。既寫出了時間的變化過程,也寫出了野鴨子的活潑,更寫出了在落霞的大背景下,成群的鴨子與晚霞的相映生輝。另外,“落霞與孤鶩齊飛”與“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一組對偶句,“秋水”和“天空”連成一片,那麼,自然“落霞”與“孤鶩”一同飛翔,寫出了作者曠達的胸襟。自然“孤霧”就曲解了原詩。

  著名才子唐伯虎有一幅山水畫《落霞孤鶩圖軸》,就取自於王勃的《滕王閣序》,樹木聳翠,直上雲霄,在懸崖峭壁上建有一座空中樓閣,猶如仙境,增添了它的虛無縹緲之感。這是唐伯虎對這一名句的感受。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經歷感受不同,體會出的意境就不同,但是對於這一內容,無數的文人學者,盡其所能,想用一切華麗的辭藻,把那種傍晚時分天水相接的景象描繪出來,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美,美到虛無,美到不真實。

  王勃在人生如此不得志之時,還能寫出如此美的秋景,其曠達的胸襟可見一斑。正如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當中所說,“萬類霜天競自由”,自由來源於哪裡?來源於其掌控一切的霸氣。所以,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寫出了多麼偉大的詩歌,而在於他的偉大的詩歌后面的高尚人格,我為王勃的人格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