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唐詩> 唐詩長幹行

唐詩長幹行

唐詩長幹行

  《長幹行》由李白創作,這首詩透過一個女主人的口吻,寫她對經商在外的丈夫的懷戀。

  《長幹行》

  作者:李白

  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其二

  憶妾深閨裡,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日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江。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註解】:

  1.妾:古代婦女自稱。初覆額,指頭髮尚短。

  2.劇:遊戲。

  3.騎竹馬:兒童遊戲時以竹竿當馬騎。

  4.床:指的是井邊的護欄,《靜夜思》中的也是這個意思。弄:逗弄。

  5.無嫌猜,指天真爛漫。

  6.羞顏句:指結婚後,就一直含著羞意了。詳見下面的低頭兩句。未嘗:《全唐詩》校作“尚不”。

  7.始展眉:意謂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間顯現出來。

  8.願同句:意謂願意永遠結合在一起。塵與灰,猶至死不渝,死了化作灰塵也要在一起。

  9.抱柱信:相傳古代有個叫尾生的人,與一女子約會於橋下,屆時女子不來,潮水卻至,尾生為表示自己的信實,結果抱著橋柱,被水淹死。事見《莊子·盜蹠》。《戰國策·燕策》也以此為信行的範例。

  10.豈上句:因深信兩人的情愛都是牢固的,所以自己決不會成為望夫臺上的人物。望夫臺,類似的望夫石、望夫山的傳說有好幾處。故事的大意是,丈夫久出不歸,妻子便在臺上眺望,日久變成一塊石頭。王琦注引蘇轍《欒城集》,說是在忠州(今四川省忠縣)南。

  11.瞿塘:峽名,長江三峽之一,在重慶市奉節縣東。灩澦堆:瞿塘峽口的一塊大礁石。每年陰曆五月,江水上漲,灩澦堆被水淹沒,船隻不易辨識,易觸礁致禍,故下雲不可觸。古樂府也有“灩澦大如襆,瞿塘不可觸”語。

  12.猿聲句:三峽多猿,啼聲哀切。

  13.門前句:意謂女主人常望著丈夫出門時的蹤跡而等待著,只見蹤跡上都已生出青苔了。遲(直zhí),等待,一作“舊”。

  14.蝴蝶黃:明楊慎說是秋天時黃蝶最多,恐系附會之說。黃:《全唐詩》作“來”。

  15.此:指蝴蝶雙飛。

  16.坐:因而。

  17.早晚:何時。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都在今四川省東部。

  18.不道遠:不會嫌遠。

  19.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市東的江邊上。據陸游《入蜀記》說,自金陵(南京)至長風沙有七百里。地極湍險。

  20.《長幹行·其二》又作張潮詩,黃庭堅亦作李益詩。

  【韻譯】:

  記得我劉海初蓋前額的時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門前嬉戲。

  郎君總是跨著竹竿當馬騎來,手持青梅繞著交椅爭奪緊追。

  長期來我倆一起住在長幹裡,咱倆天真無邪相互從不猜疑。

  十四歲那年作了你結髮妻子,成婚時羞得我不敢把臉抬起。

  自己低頭面向昏暗的牆角落,任你千呼萬喚我也不把頭回。

  十五歲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誓與你白頭偕老到化為塵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堅守信約,我就怎麼也不會登上望夫臺。

  十六歲那年你離我出外遠去,要經過瞿塘峽可怕的灩澦堆。

  五月水漲灩澦難辨擔心觸礁,猿猴在兩岸山頭嘶鳴更悲悽。

  門前那些你緩步離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個個都長滿青苔。

  苔蘚長得太厚怎麼也掃不了,秋風早到落葉紛紛把它覆蓋。

  八月秋高粉黃蝴蝶多麼輕狂,雙雙飛過西園在草叢中戲愛。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傷心痛絕,終日憂愁太甚紅顏自然早衰。

  遲早有一天你若離開了三巴,應該寫封信報告我寄到家來。

  為了迎接你我不說路途遙遠,哪怕趕到長風沙要走七百里!

  【評析】:

  李白的這首《長幹行》(其一)在藝術上是非常成功的。它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透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副副鮮明動在的畫面。它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於藝術效果的。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遊戲動作,活潑可愛。“青梅竹馬”成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注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透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這裡不妨拿李白另一首也是寫思婦之情的《江夏行》來作一比較。《江夏行》也是佳篇,但其中除了“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這樣的句子寫得較動人外,大多是直接的一般的感情抒發,缺乏鮮明的生活場景和生動的細節描繪。如“令人卻愁苦”,“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獨自多悲悽”,“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等等,顯得比較發露,給人的感覺比較率直平淡,感情的深度挖掘得不夠,難以使人反覆咀嚼體會。第三段“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也顯得議論氣息過重,比較概念化,不如,“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用比興手法描寫,顯得含蓄而耐人尋味。而且那種“悔作商人婦”的情緒在唐詩中也顯得一般,遠不如《長幹行》中那種熾熱而專一的感情來得真切。

  《長幹行》的風格纏綿婉轉,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婦的愛情有熱烈奔放的特點,同時又是那樣地堅貞、持久、專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經商,並非奔赴疆場,吉凶難卜;因此,她雖也為丈夫的安危擔心,但並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慟。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蠶吐絲,綿綿不絕。這些內在的因素,決定了作品風格的深沉柔婉。我們拿作者的《北風行》來比較一下就更清楚了。《北風行》具有急風暴雨般的格調,因為它表現的是幽州思婦悼念戰死丈夫的極度的悲慼。《長幹行》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卻細緻入微,語言含蓄精煉。“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這些詩句包孕著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又具有柔和流麗的音樂美。朗讀時自然能感受到一種聲情搖曳的藝術力量,體會到那種柔婉的藝術風格。

  《長幹行》還很好地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比如寫新婚的羞怯,便說“千喚不一回”;寫愛情的堅貞,便說“願同塵與灰”;寫離別的長久,便說“苔深不能掃”;寫盼望的殷切,便說“直至長風沙”。這些語句有力地表現了思婦熱烈而深沉的感情,給人深刻的印象。全詩都用女子自述的口吻,這些誇張語句都符合她的感情和性格。例如“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既充分表現了思婦此時此刻的急切心情,也與她商人婦的身份相合;如果這話出於一個從來足不出戶的婦女之口,就會顯得不夠真實了。

  《長幹行》在藝術上明顯地受到古樂府詩歌的影響。前面按年齡序數寫少婦的生活歷程,使人想起《孔雀東南飛》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一段。但《孔雀東南飛》一句寫一歲的事,只是作為全篇一個比較簡略的引子;《長幹行》卻是有具體生活場景,有血有肉,構成了全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後面透過描寫節序變換來刻劃女子懷人的深長愁思,則是學習南朝樂府《西洲曲》。在風格的柔婉、音節的流美方面,《長幹行》後半篇與《西洲曲》很相象。我們錄《西洲曲》的一節於下,以資比較: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然而《長幹行》並不是機械地模仿。它描繪的生活圖景是嶄新的;商婦的情感寫得較為豐富而有變化,也不同於《西洲曲》的單純。它們各擅勝場,都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藝術珍品。

  我國古典詩歌,從《詩經》以來,一向有反映婦女生活的傳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婦女們受著沉重的壓迫。在愛情和婚姻方面,她們往往遭到被玩弄、被欺凌的痛苦。因此,她們特別,強烈地企求著純真專一的愛。漢樂府古辭《白頭吟》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感嘆,《孔雀東南飛》和南朝樂府《華山畿》中青年男女在死後終於結合的浪漫主義描寫,都體現了這種理想和追求。封建社會中男子常因服役、宦遊、經商等緣故離鄉背井,妻子只得獨守空閨,受著離別之苦,這也是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因此在反映婦女生活的詩篇中,表現思婦之情的相當地多。封建社會的詩人們,若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深切的同情給予被欺凌、被卑視的婦女,反映她們的正當的善良的願望,那就該得到應有的肯定。李白詩歌中有關婦女的篇什,大多數都表現了這種進步的傾向。《長幹行》塑造了具有美好情操的青年婦女形象,體現了婦女們對於純真愛情的追求和渴望,藝術上又極完美,是比較突出的一篇,它無疑地也應該受到我們的珍視。

  另外,因其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個別字句及至後世更是演化成民間常用的成語,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等,已成描摹年幼的男女間天真無邪情誼的代表詞。

  【講解】

  《長幹行·其一》

  《長幹行·其一》從女子的童年寫起。“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古代小孩不束髮,“妾發初覆額”表明年紀還很小。“劇”是玩耍的意思。這幾句是說商婦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時代就有著親密無間的友誼。以下從“十四為君婦”到“十六君遠行”,用年齡序數法寫女子婚後的生活歷程。“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雖然是竹馬之交,但從一起遊戲的夥伴而結為夫妻,新婚期內畢竟也還是使她羞答答地難以為情。詩人以真實而細膩的筆法,為我們描畫出一個羞澀、天真的少婦形象。“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即使化為灰燼,也生生死死,永不離分!這裡是化用《吳聲歌曲·歡聞變歌》中“沒命成灰土,終不罷相憐”的'意思。我們彷彿聽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誠心聲。這位女子的熱情、堅貞的性格,開始展現在我們眼前。 “抱柱信”“望夫臺”二都是古代的傳說。“抱柱”是說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與他的愛人約定在橋下見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漲,他不肯失信,便緊抱橋柱,結果淹死。關於望夫臺、望夫山、望夫石的傳說很多,都是說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著丈夫的歸來。兩句意思說:丈夫象尾生那樣忠誠地愛著她,而她又哪裡會登上望夫臺,去嘗受離別的痛苦呢?這四句詩讓我們體會到一對少年夫婦沉浸在熱烈、堅貞、專一的愛伍中的幸福。然而好景不常,他們不久就嚐到了離別的痛苦。而詩情也就在這裡頓起波瀾,產生了明顯的轉折。“十六君遠行,瞿唐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瞿唐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奉節縣東。峽口有巨大的礁石,名灩澦堆。農曆五月夏水漲時,灩澦堆淹沒水中,僅露出頂部一小塊,舟船來往,極易觸礁遇禍。所以舟人諺曰:“灩澦大如襥,瞿唐不可觸。”古代三峽山上多猿,它們的叫聲淒厲,常常牽動旅人的鄉愁。歌謠唱道:“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詩人巧妙地把這兩首謠諺熔鑄為精煉的詩句。我們讀到這裡,好像聽到了咆哮的江聲和哀切的猿鳴,也感受到了商婦對丈夫安危的深切關懷。

  從“五月不可觸”到“八月蝴蝶黃”一段,描寫節序變換,烘托出女子對丈夫深長的思念。“門前遲行跡,—一生綠苔。”“遲”字一作“舊”,有的本子又作 “送”。“遲”是等待之意。這兩句大約是說,在門前等待(或送別)行人所留下的足跡,也已都生長了青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夏天過去了,初秋來臨了,她還在默默地盼望、等待。“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已經到了仲秋時節,她依然在不斷地盼望、等待。看著雙飛雙舞的胡蝶,心中翻動著孤棲的苦味;想到時光在不停地流駛,又悄悄地為青春逝去而憂傷。我們不難想象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著煎熬。“早晚”是“何時”之意。“三巴”即巴郡、巴東、巴西,都在今四川東部。長風沙在今安徽安慶市東長江邊上,離開今天的南京已經有數百里之遙。商婦實際上不可能真到那麼遠去迎接丈夫,但這樣的誇張對於表現她此時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詩人寫出了女子對於會面的渴望,對於丈夫熱烈的愛,寫出了蘊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熱情。全詩到這兒結束了,而這位滿懷熱烈而深沉的愛情的婦女形象,卻久久地留在我們心上。

  《長幹行·其二》

  這首《長幹行·其二》恰似上首《長幹行·其一》中的少婦風塵僕僕地划著小船來到長風沙的江邊沙頭上等候久別的丈夫。該詩在描述女子情感脈絡上非常細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暢而又還回曲折,給讀者留下數不清的情韻,把少婦的閨怨描寫得淋漓酣暢。在這闕詩中,詩人用“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兩句便將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風興”以下四句交代了詩中丈夫的行蹤。“昨日狂風度,吹折江頭樹”則表現了她對夫婿安危的深切關懷,

  最後,“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以少婦感懷身世的方式將滿腔離愁別恨渲染得恰到好處。這首詩將南方女子溫柔細膩的感情刻畫得十分到位。全詩感情細膩,纏綿婉轉,步步深入,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也屬詩歌藝術的上品。

  但是,與《長幹行·其一》相比起來《長幹行·其二》顯得要稍遜一籌。《長幹行·其二》與其他描寫閨怨題材的詩一樣,是從少婦時期入手, 而《長幹行·其一》卻別出心裁,偏偏從童年時期的兩小無猜寫起,無疑,李白在此詩中打破了陳規,自出機杼。 它透過描繪出的一副副生活場景 ,精心渲染環境氣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鮮自然,顯示出完整性和獨創性。一連串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幾乎顯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發展史。這些是《長幹行·其二》所沒有達到的藝術高度。

  透過《長幹行·其一》典型化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典型的商人小婦形象。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讚美這首詩是最貼切不過了,相形之下,《長幹行·其二》略顯平庸,一則在於它的遣詞用句沒有前者的創新性,二者它的敘述方式沒有擺脫掉其他相同題材詩歌的影子。它更加註重愁怨的描寫,而第一首的最後兩句“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則帶有一絲脫離封建禮教的解放色彩。因此,《長幹行·其一》塑造的人物更加鮮明飽滿,更令讀者喜愛。

  後人評價

  《唐宋詩醇》雲:“兒女子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迂迴折,一往情深。嘗爰司空圖所云‘道不自器,與之圓方’,為深得委曲之妙,此篇庶幾近之。‘”

  紀昀亦曾雲:“興象之妙不可言傳,此太白獨有千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