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八個三字經小故事

八個三字經小故事

八個三字經小故事

  三字經小故事黃帝制歷:

  中國的歷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學又實用,是在黃帝時期發明的。黃帝手下有兩個大臣,叫和及常儀,他倆對天象都感興趣,黃帝叫和研究太陽執行規律,叫常儀研究月亮和星辰的變化規律。經過努力他倆終於研究出這套曆法,並一直沿用到現在。這就是“黃曆”。

  三字經小故事開天闢地:

  傳說很久以前,天和地連在一起,象個大雞蛋,裡面漆黑混沌。一個巨人叫盤古在裡面睡了一萬八千年,感到很憋氣,便用斧頭把“雞蛋”剖開,裡面清淨的陽氣變成了天,渾濁的陰氣形成了地。此後盤古每天長一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終被固定下來,人和動物就生活在這裡。這就叫“盤古開天地”。它反映了我們祖先與大自然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三字經小故事文姬辨琴:

  文姬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父親邕也是東漢著名的大學者。一次,邕正在彈琴,忽然家中的貓抓到一隻老鼠,但還未能制服老鼠,邕不知不覺受到感染,此情緒貫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後房聽琴的文姬忽然說:“貓鼠鬥快結束了吧。”邕很驚奇,連聲稱讚。可是戰亂時代才女被匈奴擄去,20年後被曹操用重金贖回。文姬歸漢後,整理了許多父親失散的書稿,為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貢獻。

  三字經小故事道韞詠詩:

  謝道韞是東晉女文學家,自幼好學,聰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謝安與人在後院賞雪,謝安一時高興,出了一句“大雪紛紛何所似”來考晚輩們,大家搶著回答都不如意,此時道韞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非常高興。因此,後人稱之為“柳絮才”,後來嫁給了大書法家王之子,被當時人們稱為氣質高雅超凡脫俗的女子。

  三字經小故事祖螢詠詩:

  北朝後魏時期的祖螢,父親當過太守,家裡又很多藏書。他從小愛讀書,小小年紀就出了名,8歲時就能寫詩,12歲當了中書舍人的官,被稱為“世聖小兒”。他說寫詩要出自內心,要有自己的見解和風格。他長大後當了大官。

  三字經小故事女媧補天:

  上古時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統治,就與他打起來。戰爭異常激烈,從天上打到人間,最後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戰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氣暴,一頭撞向不周山。結果,災禍發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撐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造成洪水氾濫。女媧為了拯救人類,採來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補上。但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難恢復。至今,日落西山水流東南。

  三字經小故事仁義禮智信:

  這是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規範,簡稱“五常”。“仁”者,對人寬厚有愛心;“義”者,為人正派,愛憎分明;“禮”者,行為端莊,彬彬有禮;“智”者,處事果斷周密;“信”者,誠實穩重講信譽。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罵的壞人。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三字經小故事火燒赤壁:

  曹操揮兵南下後,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為了適應水戰便把戰船的首尾用鐵索相連。周瑜採用了部將黃蓋詐降的計策,使用火攻。一天夜裡,當黃蓋的小船駛近曹操的船隊時,趁著東南風,放火燒船,曹操的船隊頓時變成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