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回憶性敘事散文隨筆:那山、那水、那人、那份情……

回憶性敘事散文隨筆:那山、那水、那人、那份情……

回憶性敘事散文隨筆:那山、那水、那人、那份情……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回憶性敘事散文隨筆:那山、那水、那人、那份情……,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剛畢業那年,我自願要求回到母校所在地工作。那裡有我中學時代的老師和同學,有我生活過多年依然戀戀不捨的山山水水。

  新的工作單位依山傍水,四周被延綿不絕的群山環繞著。我的新家像一位嬰兒,安睡在大自然天造地設的天然搖籃裡。

  那山並不高,春天百花爭奇鬥豔,夏天綠蔭遮天蔽日,秋天遍山野果,冬天銀裝素裹。每個季節都是一幅應時的精美畫卷,每副畫中都有如夢如幻的故事。

  百花爭豔的春天,孩子們在課間總愛到山上採集最漂亮的花插在精美的花瓶或漂亮的酒瓶裡,放在教室的窗臺上。於是,教室裡便春意盎然。鮮花襯著一張張稚氣的笑臉,腦子裡突然冒出“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此情此景,真是相得益彰,相映生輝。課間,我總愛順著窗臺,逐一欣賞這些山花。一群小精靈圍在我身邊,七嘴八舌,嘰嘰喳喳,爭相給我介紹花的名字。有的還察言觀色,只要看出我喜歡那瓶,就馬上給我弄一瓶更新鮮的擺進我的辦公室。就這樣,我的辦公室也成了花的海洋。同事打趣說,你不愧是“娃娃頭”、“孩子王”。我很自豪,很幸福。

  山裡的野果特別多,一到成熟時節,孩子們總把最大最美的送給我。大多數時候,他們的真誠讓我無法推脫。那豈止是野果,那是孩子們一顆顆善良、純美的心呀!

  學校門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魚兒悠閒地游來游去,隨便翻開一個石塊,就有胖乎乎的大螃蟹。小河兩岸柳樹成蔭,樹蔭下是開滿野花的草地。我和同事常在小河裡洗衣服,在樹蔭下聊天,躺在草地上看藍天白雲。

  山裡的小學是兩大晌,下午三點多就放學了。年輕的男同事有時放學後就提著桶,拿著盆到河裡捉魚,我們也跟著湊熱鬧。這時候,便吸引來很多學生。小河頓時沸騰起來:追逐聲、嬉戲聲、歡笑聲、伴隨著歌聲。

  “看!鴨蛋。”循聲望去,清澈的河水裡果然有幾個又大又圓的鴨蛋。一群鴨子正嘎嘎叫著遊向遠處。原來,這裡是鴨子的樂園,我們的到來,侵擾了鴨子悠閒的生活,他們不得不另闢蹊徑。於是,這一天的晚餐,有買來的土雞肉,捉到的魚、螃蟹和撿來的炒鴨蛋,還有我們師生親手種植的各種蔬菜……餐桌上,有老師,也有學生。大家都沉浸在分享勞動果實的歡樂和幸福之中。

  山裡的孩子是純潔、真誠的,山裡的人也是淳樸、憨厚的。冬天的清晨,常常一開門,就看到門口放著一盆木炭火,這是早起送孩子來校的家長,應孩子的要求,送給我取暖的火。不留姓名,也說不清是哪位家長。我被家長當成了他們的大孩子,理所當然的享受著這份暖暖的深情。每到週末,孩子們爭先恐後邀請我去他們家做客。有拽衣服的,有拉胳膊的,有抱腿的。頓時,我被孩子們圍得水洩不通,動彈不得,也哭笑不得,有的孩子竟然搬來家長當援兵,有的孩子和家長不厭其煩、三番五次的邀請。實在盛情難卻之下,也去過一些孩子家。那些家長,把我當最尊貴的客人,家裡所有的好吃的一齊上桌:臘肉、木耳、香菇、雞、魚……不管你能吃多少,也不管你愛不愛吃,這是山裡人的待客之道-----真誠,厚道!臨走時,又給你帶上大包小包好吃的',甚至他們地裡產的蔬菜等農產品。

  課間活動時,從沒有打過籃球的我,卻被孩子們硬拽去打籃球,從孩子們那裡,我學會了運球、傳球、投籃等一系列打籃球的規則。不為輸贏,為的是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那種快樂、幸福的心情。

  春花凋謝之後,學生們常常用罐頭瓶裝些沙子和水,再在沙子上放些指甲蓋大的小河蚌,擺在教室的窗臺上,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瓶子上,小河蚌張開蚌殼,伸出柔軟的斧足,靜靜享受著日光浴。課間時,同學們就圍著窗臺觀察河蚌,調皮的男生就用細小的竹枝接觸河蚌的斧足,河蚌的反應非常靈敏,快速縮回斧足的同時,用蚌殼死死夾住小竹枝,抽回竹枝時,河蚌也跟著提出了瓶子,為了甩掉河蚌,拿竹枝的同學使勁來回甩著竹枝,孩子們就高興的歡呼:“河蚌盪鞦韆了!河蚌盪鞦韆了!……”歡笑聲、嬉鬧聲,充滿了簡陋的教室。孩子們是快樂的,無憂無慮。我是幸福的,為擁有這群孩子。我也是驕傲的,為自己今生能身為教師。這時,我不失時機的給孩子們講珍珠的形成,孩子們睜大羨慕的眼睛,靜靜地聆聽著。他們眼中的我,是故事大王,他們眼中的我,是博學多識的,他們眼中的我,是他們永遠的榜樣。

  也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緣故吧,我們班向心力強,凝聚力更強。“六一”兒童節,我們班的舞蹈“趕海的小姑娘”、小品“媽哎!”分別獲區級一等獎,廣播體操比賽中,那整齊劃一、規範的動作,深深感染了觀眾,喜獲第一名。我所帶學科成績名列區級前茅。我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縣級師德標兵,區級教學能手,區級優質課教師。一年來,所有榮譽都少不了我。那一年,可以說是收穫的一年,碩果累累的一年。

  我走的那一天剛放過暑假,附近幾個學生看我收拾行李,可能猜出了什麼。不一會就聚來了一些同事、學生和家長。他們送來了山裡的土特產,很多學生送來鋼筆、日記本等作紀念。有些家長和同事還送來家中珍藏多年,自己都捨不得用的東西,誠懇地說:“留個紀念,就當我們送給你的嫁妝吧!”我臉紅了,因為那年我剛二十歲,還不知物件姓甚名誰呢!很多學生拉著我的手和衣服,哭著不讓我走。他們只是八、九歲的孩子,就連我也沒有想到這一別竟然就二十多年了。

  最難忘的是我走的那天,同事、學生及家長步行送了我二、三里路。一路上,學生依戀、挽留的哭聲感動著我,幾位同事和家長也被感動得不停地抹眼淚。山裡人淳樸的真情打動了我,以致此後的好幾天,我眼睛都是紅腫的,也以致於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想起這些,仍感動得熱淚盈眶。

  當年我那群可愛的小朋友們,如今已近而立之年。也許我只是他們童年生活裡的一位匆匆過客。也許歲月的艱辛磨滅了他們當初的純真和記憶?如今我仍常常想念他們,他們是否會和我一樣,偶爾想起我呢?

  我是幸運的,剛走上工作崗位就有這麼一次美麗如童話般的經歷,為我二十多年來對教育工作始終如一的熱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是幸福的,為我今生當教師。儘管二十多年來,我也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酸甜苦辣與感動。但始終忘不了那山、那水、那人、那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