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並序》優質課教案(部編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並序》優質課教案(部編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並序》優質課教案(部編版高一必修三)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人的身世及領會詩人抒發的情感。

  2、理解把握課文的內容。

  3、領會用各種比喻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和領會詩人抒發的情感。

  2、領會用各種比喻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

  難點:理解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及表達的內容。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方法:誦讀、點撥、討論等方式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瞭解琵琶女的身世和詩人的處境,進一步理解他們產生共鳴的原因,

  2、誦讀課文,瞭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感情基調。

  〈二〉教學過程

  1、聽誦讀錄音,瞭解課文梗概。(用一句話概括)

  2、誦讀全文,初步感受作者抒發的情感。

  3、瞭解琵琶女的身世

  (1)找出寫琵琶女身世的句子(①序言部分第3句,②正文第三段2—11句);

  (2)誦讀相關句子,理解一些文言詞語意思,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琵琶女的身世。

  4、瞭解作者當時的處境

  (1)找出寫詩人當時處境的句子(①序言部分第1句,②正文第四段3—8句);(2)誦讀相關句子,結合課文註解③,再作一些關於作者身世的補充。

  5、兩人的遭遇有什麼相同之處?用原文詩句概括。(“同是天涯淪落人”)

  解釋“淪落”含義,並結合以上(1)、(2)點進一步理解兩人“淪落”的具體表現:

  琵琶女:年輕貌美、技藝高超、歡笑作樂——年老色衰、冷落飄零;(怨)

  作者:京城高官、高朋滿座、詩酒流連——謫居臥病,淒涼落魄。(恨)

  為下一步理解兩人能產生共鳴作鋪墊。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理解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及表達的內容;

  2、領悟琵琶女透過音樂變化流露的情感變化。

  〈二〉教學過程

  1、提問: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確: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略寫;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而演奏,詳寫;第三次是明寫,略寫。

  2、賞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學生自由朗讀詩的第一段。

  (2)提問、思考:

  ①描寫景物句子的特點及作用:蕭瑟,渲染氣氛,烘托心情。

  ②“主人忘歸客不發”,為什麼?(琵琶聲的情調觸發了主客的心情)

  (3)學生誦誦第一段,體味其中作者的感情。

  3、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2)學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絃,嫻熟、傳情,並進入狀態。

  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概寫琵琶女演奏,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以及怨怨恨之情。

  第三階段(“輕攏慢捻抹復桃……四弦一聲如裂帛”)具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的情景。

  (3)鑑賞詩人表現樂曲情調的的.手法

  ①找出琵琶女演湊的句子,並說說演湊的內容。

  ②在演湊之前,詩人先寫琵琶女調絃的動作和神情,有何作用?

  ③具體找出描慕聲音和比喻兩種表現手法,說說有何作用,並誦讀相應句子。

  ④說說琵琶女演奏中流露的情感變化。

  (4)末句“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什麼作用?

  明確:側面烘托,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沉浸餘音的境界中。

  (5)學生誦誦第二段,進一步領會琵琶女的感情變化。

  4、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學生默讀5段。

  (2)作者寫琵琶女第一、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麼不同?

  明確: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境界。第一、三次作者從側面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5、討論:

  (1)兩人產生共鳴的原因:

  ①琵琶聲優美動人;

  ②遭遇相似,心靈觸動。

  (2)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三〉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2)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四〉作業

  學生誦讀第二段,進一步領會描摹音樂變化的手法以及蘊含的情感。

  〈五〉板書設計

  琵琶行(並序)

  琵琶女白居易

  京倡京官

  商婦謫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韋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