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通用6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通用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重溫《平凡的世界》,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書中著力塑造的人物的真實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對平凡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故事中主人公孫少平,一個有著鮮明時代特質的青年。他的生活經歷雖算不上大起大落,但足可以品嚐到其中沉沉浮浮的生活和艱難辛酸的多種滋味。

  高中時代的孫少平最不能接受的是“由於貧困而給自尊心所帶來的傷害”,他希望“能穿著一身體面衣裳讓站在女同學面前”,他希望每頓飯能有一個“不是嘴饞,而是為了活得尊嚴”的白饃或煮饃。然而,也有他值得高興的時候:“由於讀書多,許多人聽他講書中的故事。”

  與此同時,孫少安這個有著簡單而熾熱情感的青年,卻遭遇著不能選擇的痛苦。他喜歡青梅竹馬的潤葉,但他理智地考慮到“答應卻等於害了她。”還是努力地剋制了自己的感情。

  如果說生活為田曉霞和孫少平打開了一扇心靈之窗,那麼少安與大眼睛的山西姑娘——秀蓮的結合,則為孫少安也開了一扇愛情和事業同步向前的窗戶。雖然在趕往心靈相偎的終點時也不免挫折。可是堅強的男主人公用鮮血和汗水捍衛著他們的愛情基礎,他們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這是非常值得的,因為對方是一位善良美麗並有著金子般發亮的心的姑娘。

  生活讓孫少平成了一個攬工小子,繼而又成了煤礦工人。在幹活的時候,他沒有因為讀過書就挑三揀四。像牛一般幹活的日子裡,他始終還不曾放棄讀書學習。是啊,“勞動是光榮的”,所以他與曉霞的相戀並沒有所謂的自卑,他真誠執著並善良的生活著 。

  孫少安的境況也在轟轟烈烈發生著變化,磚廠的創辦給貧困的家庭帶來富裕的快樂。兒子有了,新居也有了,日子似乎有滋有味了。就在大家都喜上眉梢的時候,生活向他又板起了嚴肅的面孔。田曉霞消失在滾滾洪水中。無論多苦多累都不曾掉一滴眼淚的孫少平失聲痛哭了,無盡的淚水祭奠了那永不復歸的愛情。他再次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回到了大牙灣煤礦,因為“只有走近那塊土地,他才能喚起生活的信念”,“深重的精神創傷也許仍然得用牛馬般的體力勞動來醫治……”

  出於要同大家共同富裕的想法,孫少安擴大了磚廠的規模,想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不幸的是,他的美好願望落空了。但他沒有放棄也沒有退縮,在親人的支援下,慢慢地找尋翻身的起點……

  讀到此,我的情緒也跟著主人公的遭遇而同時起伏。雖然這只是文學創作,可它卻與現實是那麼驚人的相似。人生就是在幸與不幸中的漩渦中不停地掙扎,一味的抱怨絲毫不起作用,一味的逆來順受也只會永沉水底, 只有積極面對才有上浮的可能,而這也正是平凡的世界裡平凡人最明智的選擇。

  此外,書中還有一些鮮活我們記憶的人:秉直的田福軍,善良的全金波,執著的李向前,耿直的王世才……他們身上閃光的品質是真實而感人的,我們也能在書中感覺到他們真誠的微笑。

  再次重溫《平凡的世界》,不僅淨化了我的心靈,也讓我意識到一個平凡的人怎樣才能獲取生活的認可——那就是永葆自己的真誠和善良。

  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感動於路遙對《平凡的世界》裡的人物所作的祭文:“我們承認偉人在歷史程序中的貢獻。可是從本質上說,人類生活的大廈是由無數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真正萬古常青的是普通人的無私奉獻——這便是生生不息的人類生活。

  當青春和生命的讚歌在經歷風雨後依然恆久時,我們應該感謝路遙,感謝他在生命琴絃上的傾心彈奏。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生活中悲劇和喜劇總是不斷輪番上演,幸福的人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的磨難。

  ——題記

  《平凡的世界》廣為人傳頌,路遙也因此被譽為青年人的心靈導師。早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就被作者回憶本書創作歷程的文章感動。這篇文章取名為《早晨從中午開始》,字裡行間處處流露著作者昂揚的生活姿態和對作品的執著。懷著對作者的崇敬之情,我先閱讀了他的成名作——《人生》。由於篇幅較短,讀後感覺意猶未盡。

  後來巧遇卓越網打折,我抓住機會以半價購入《平凡的世界》。一直想涉獵小說的我聽從了好友的建議——“每晚睡前讀幾頁長篇小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翻開了這部偉大作品的第一頁。沒想到,曾對長篇小說敬而遠之的卻對本書非常著迷,每次都手不釋卷、欲罷不能。讀著讀著,我對號入座,將書中主人公孫少平看作了自己的化身,與他一同感受人生大潮的起伏漲落,品嚐世間的悲歡離合。

  路遙對黃土高原的土地和人民有一種深深地依戀,這種情感甚至超越了遊子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黃土高原上三代人的生活場景,看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政府治理與改革的艱難,喜劇與悲劇如走馬燈般在各家上演。主人公孫玉厚一家,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都憑藉親人間的團結友愛和發奮精神化險為夷,並靠著堅強的`意志和敢拼敢闖的勇氣實現了由貧到富的跨越,由被人看不起到為人稱頌。

  作為農民的後代,我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鄉和人民。特別是生活在老家農村的親戚們,每年春節回家與他們聊天、聽他們談笑訴苦、和他們一道勞動已成為我的一種心靈享受。在他們面前,我不是什麼大城市的學生或幹部,只是做回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子弟,和他們打成一片。這種故土情結從很小的時候就已深深植根在我心中,因為我的父母以實際行動為我做了榜樣。不管我今後飛得多高、多遠,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根紮在西南大山深處,我為自己祖上的農民出身而感到自豪!

  路遙在書中不只一次誇讚勞動的力量,我們的主人公孫少平是書中最典型的勞動模範。是啊,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只要踏實勞動,就一定能創造財富,也會受到他人的尊重,最可恨、最無能的永遠是四肢健全卻好吃懶做的人。孫少平,儘管我把自己看作是他,但事實上,和他比起來我真的太幸運、太不成熟。但我不會因此妄自菲薄,家庭出身和成長曆程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生活境遇,我沒能像他一樣經歷如此多的苦難,自然也就無法做到他那般沉穩和堅毅。但我打心眼裡佩服他,渴望成為他那樣的人。他是我心目中男性的標準像。不過,從目前來看,我骨子裡的浪漫主義情懷註定我無法變成他。沒錯,人活著需要榜樣,但人若想要實現個人價值,首先得成為他/她自己,我只想做我自己,最好的自己。

  我為曉霞的死而流淚,她是一位真正的烈士,也是一位對生活充滿激情、對社會富有責任感的鬥士。我羨慕少平能獲得這樣一位女子的青睞,我向往他們那種志同道合、矢志不渝的愛情。這是我夢寐以求、但又從未得到的……

  書中也有大量關於政治的敘述,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都是政治動物。”是啊,個體生活在社會中,如何能脫離政治?尤其是在中國,官員的一個決策可能直接決定著老百姓的死活,這一點印證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權力越大、危險也越大。可悲的是,我們國家直到今天仍受“官本位”等封建餘毒的影響,絕大多數百姓(特別是農民同胞)的公民意識還十分淡薄,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落後。

  本書結尾處,雙水村的生活圖景在新小學竣工儀式中落幕,給讀者帶來無限遐想。未來,無論村民的生活之路如何曲折,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透過教育,廣袤的農村大地必將湧現出更多像少平、少安、蘭香這樣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堅強樂觀、敢想敢做的追夢人。

  路遙,向您致敬——生命已逝,靈魂涅槃。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是我閱讀長篇小說的引領者,也是我唯一堅持下來看了不下三遍的書,厚厚的書飽含了太多平凡的勞動人民的艱辛,然而正是這些平凡的勞動者,為這大千世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不平凡,這著實讓人歎為觀止。

  在《平凡的世界》中,大哥孫少安的一生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少時因家境貧窮,於是決定放棄上中學,他的學生時代永遠地止步於那張“全縣第三名”的錄取通知書,在之後的日子,他作為家中的重要勞動力,整天一個人紮在田裡埋頭苦幹,起早貪黑,相比其他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孫少安可要更艱辛得多,一個剛放棄了學業就要拼死拼活,卻只能為這個“無底洞”投進幾個微不足道的工分,然而他心裡只有一個願望——只求那些賺來的少得可憐的工分可以養活一家人。理所應當,他以自己的勤勞、精明強悍,以及他那可怕的吃苦精神,博得了全村人的好評,還成為了一隊的“領頭羊”。由於不知如何回覆“青梅竹馬”——潤葉的心意,又遭到了家中的姐夫王滿銀被拉去勞教的打擊,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應賀鳳英的邀,去她的山西孃家找“不要彩禮”的媳婦,並在春節與一見鍾情的秀蓮結婚。在臨近秋收的時節,老同學劉根民給他介紹了盈利高的拉磚工作,經過幾番周折之後,少安把賺來的錢開辦了一個磚窯,在經歷了破產、分家、鑿土窯、重建事業、重獲大業的他,最終贏得了富足的生活,也同時擁有了幸福美滿而又和睦的家庭。孫少安這個平凡的窮小子,用自己的努力與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越戰越勇,獲得了不平凡。

  我認為書中的主角孫少平和他的大哥孫少安一樣,同樣不平凡。這個在學校裡只能吃“非洲”票,連丙菜都買不起的少年,是真的稱得上“貧困潦倒”,讓人覺得他是個平凡人。在好友金波為他打抱不平,和他商量著要揍班長顧養民時,他鎮定自若,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發生後所帶來的後果,奮力地阻止金波那麼做。雖然最後沒有阻止成功,但是,他那顧全大局,被殘酷的現實磨鍊得通曉事理的樣子,著實令人敬佩。當班級裡的跛女子侯玉英在洪水邊將要被淹沒時,孫少平從安全的地方衝到河邊,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游到了對岸,將侯玉英救下。要知道,孫少平這是救了曾經侮辱過他的人!他為了救下處於危險狀態的人,挺身而出,不由得為他捨己為人的精神點贊。難道他的精神世界是平凡的嗎?

  孫少平的戀人田曉霞出身於當官的家庭,家庭條件富裕,但並不傲嬌,只是熱情大方地待人。孫少平是在見多識廣的田曉霞的推薦下,才開始閱讀一些關於政治的書籍,還有外國的電訊稿《參考訊息》,並且養成了每日看報的好習慣。當田曉霞在表明心意時,他心花怒放,此時此刻,是田曉霞給予了他幸福和力量!但每每心緒回到現實中時,心就涼了大半截:是啊,出身如此懸殊的他們,怎麼可能會在一起!當噩耗傳來,身為記者的田曉霞,為救洪水中的小女孩,不幸遇難時,他十分難過,獨自一人赴約,這是何等的悲傷。田曉霞的舉動真正地把“捨己為人”這四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最終,少平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孫少平是平凡的,但他的思想以及精神是非凡的!

  少平的妹妹孫蘭香,這個從小就十分乖巧懂事的女子,在世事的磨鍊下,在家庭貧窮的激勵下,在家人的期望下,成功考上了北方工業大學,真的是平凡的地方,不一定會出平凡的人啊!

  現在的我,是一個並不富有的平凡人,在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讀書好”,我認識到應該要把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富有。我要做的,就是“好讀書,讀好書”。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創造未來!

  現在的世界,非凡的人已經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非凡的人的過去,是平凡的呢。他們變成非凡,是憑什麼打拼出來自己的非凡人生。有人會問,是金錢?是時間?是青春?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應該是努力,是堅持,更是讀懂“不平凡”這三個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傾注了後半生心血的頂峰之作,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作者經過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長年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由於生活長期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服了百餘副湯藥,身體才略有恢復,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到創作《紅樓夢》時生活也是相當的窘迫。

  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書中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其兄孫少安13歲就輟學回家務農,後辦磚廠起家致富;其弟孫少平求學、教書,後出外打工、挖煤。透過他們兩條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和孫少平外出謀生的艱難。

  小說是以城市與鄉村的對立為核心的二元對立世界,在這基礎的核心對立之下,衍生了諸多二元對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複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識地排列起來,並透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事件清晰地並置在一起,‘構成了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兩極’。這顯然作者精心結構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徵,後者是鄉村的隱喻。

  作者以客觀的筆觸去書寫鄉村、描寫都市,在路遙筆下,城市與鄉村的對立,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對立,而且是文化空間的對立,城市是在與鄉村的對比中存在的,而鄉村也在城市的陰影中展開。毫無疑問,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物件,也是鄉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路遙本人其實也是有城市情結的,從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從高中畢業後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父兄一直支援他好好讀書,在家人眼裡也是讓其離開土地,創出另一條路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沒有錯的。

  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書記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美好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有孫玉厚的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等,還描寫了人間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但象青梅竹馬的孫少安、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都沒有能出雙入對,也讓讀者有點意猶未盡。

  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東西很多很多,這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物質極其匱乏而精神卻相當充盈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現在,對眾多熱血青年都是有相當好的積極意義的。對於現在沒有見過人民公社,沒有見過生產大隊,沒有用過糧票、肉票、布票,縫紉機票、腳踏車票,只聽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八零後九零後來說,看看路遙的這部鉅著,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書籍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或者說使書奇妙的不是書籍本身,而是使書變得有意義的作品。不同時刻看同樣的書,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會。看了三遍《平凡的世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次都洶湧澎湃,腦中又混沌一片。閉上眼睛,腦海裡呈現看書中的場景,一幕又一幕。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可以用苦難和奮鬥,平凡和偉大來概括一下。人生難免會有許多的苦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堅強地鬥爭,有的人屈服於命運,有的人在鬥爭與屈服中搖擺不定。孫家兄弟就屬於第一類的人,面對苦難,積極面對,與命運作鬥爭。少平與哥哥少安相比,他的奮鬥的經歷更讓震撼。打心眼裡佩服少平,可以放下讀書人的架子,到煤礦裡去工作,為了生活,更為了家人。剛到那種環境,他能很快適應,換了是我一定吃不了這份苦,而他不但堅持了,而且幹得不錯。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樣惡劣的條件下,仍然不放棄讀書的機會,向詩人借,向曉霞借,我彷彿看到他蜷縮在破舊的被子裡,就著昏暗的光亮讀書,設想自己在那樣的境地,能否保持一顆乾淨上進的心 我佩服他,可以脫掉骯髒的工作服後可以坦然地和曉霞,養民探討人生,絲毫沒有自卑感。我佩服他,心細,體貼入微,妹妹上學時,他給準備了好看的衣服,女生用品,多讓人感動啊。每次讀到這裡,我就被他感動著,幸福著。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奮鬥的真正含義,奮鬥不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執著,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是不懈的堅持。

  讀書的過程中,我不得一次又一次停下來,不斷地問自己,究竟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生活?

  日出?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午一年,這才是生活。戲臺上的人生是濃縮的,才會有那麼緊湊的悲歡離合跌 起伏。但生活畢竟是生活,那種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是電視劇中才有的。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機率又有多大呢 現實中,縱然是強者,也難免在痛苦中掙扎,難免會有失意的時候。《平凡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腳踏實地的可貴,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實際的,讓我知道了平凡的偉大。當代年青人,遇到任何挫折,都應向少平那樣,奮發向上,不向任何困難低頭。

  有時候,人的命運一部分是人的性格造成的,所以良好的性格對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團黨委平對知識的追求,積極的人生追求和強烈的機遇意識決定了他不同於雙水村的普通農民,使他不懈地奮鬥。他的原動力是跳出農門,奮鬥目標和理想追求是成為城市人,改善自我生存條件,並同時使家人生活得更好。他的堅韌的性格,使得他面對任何困難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認識,併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現實中的我們,也要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書中的愛情也是一大看點,《平凡的世界》不僅塑造了農村青年追求城市生活的悲劇,還塑造了農村青年追求城市式愛情的悲劇,金波盲目的愛情致使他失望以致失常;金秀的愛情註定是苦澀的;而蘭香達到了事業與愛情的和諧,因為她研究的是無體,把愛情構築在對學術的追求上。潤葉與少安之間,由於城市文化經濟的懸殊,致使潤葉的浪漫被少安的現實擊碎,但潤葉努力抗爭著,與命運抗爭,與社會抗爭,最終釀成家庭悲劇,使她不得不接受現實,屈服於社會。對愛情的追求要大膽,熱烈,同時又是現實的,當明知期待的愛情不對稱,不可能時,要勇於捨棄,做一個成熟的明確的人。對待愛情要慎重,不要過於盲目,也不要太執著,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

  我想,讀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穫就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是最偉大的,是幸福的,激勵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提醒我保持一顆平凡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今後的人生中,不論是遭遇失敗,失意落魄,還是收穫成功輝煌興奮的時候,都能想起《平凡的世界》,使自己不斷向前。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變更,對於歷史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偉大的著作,可惜作者早年英逝,使我們失去了一位人生感悟的導師。他立足於農村生活,對生活的高尚理解,對社會生活當中的細緻觀察,反映出了作者那些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可惜了,假如活著,必將創作出更能影響和挖掘出當代人靈魂深處的寶貴精神財富。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為我們描述和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本身的意義。從書中描述的時間來說,展現了一個真實的黃土地上的世界,反映了我們國家包產到戶前後發展的社會歷程,反映了當時農村勞動人民真實的歷史寫照。兒時的我,隱隱約約,模模糊糊,有所記憶。

  這本書,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孫家倆兄弟: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個不同命運的兄弟,映射出了當時農民和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的歷程。

  書中的孫少安多像我們家的老大啊!我從孫少安身上讀出了當時和我們家一樣的生活感受。記得那時候,剛剛包產到戶,大概是81年吧,分牲畜抓鬮,我家有幸抓到了一匹白沙顏色的騾子,個頭大,由於父親在公路段上班,家中的爺爺、母親無人能降得住,我和老二都還小,面對困難,迫於上初中的老大提前輟學,承擔起了家庭中的重任。看,和書中的孫少安多像啊,實實在在反映了當時政策在農村家庭生活的真實景象。

  孫少安的婚姻,認為就是當時農村婚姻生活的一個典型寫照,最為我影響深的就是孫少安和潤葉千絲萬縷的情,讓現實主義者來想,潤葉被富二代向前苦苦追求,應該高興自己這個出生平凡的農村女子被這個城鎮大戶人家的看上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門不當戶不對,傳統思想的束縛,少安和潤葉終究沒有走到一起,事非人願,只剩下悲劇.。倒是少安和山西姑娘門當戶對,艱苦創業,終究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世界真的很平凡,它太多的事情我們不能改變,不是我們的軟弱無能,而是根本無能為力。

  另一個是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他對苦難有絕對深刻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是一個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

  自己的苦難。他自嘲地把自己這種認識叫做苦難的哲學。他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到: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活的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用趙本山的話說,勞動者才是最美的人。書中孫少平關於勞動學說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使我對勞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寫到此,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剛參加工作的道班生活,18歲不到的我,高中剛畢業,矮小瘦弱,現在回想起當時情景我多麼堅強呀!夏天酷暑季節,每個人修補油路任務都特別重,站在炒盤上炒油,油煙的燻烤,使人缺氧、使人眩暈、使人窒息,汗流浹背、汗水糊住了雙眼,至今感受真真切切、歷歷在目。回想起那段日子,嚴重的體力透支,渾身的痠痛和疲勞,以致於早晨起床時褲子穿了一半又坐著睡著了,生活的艱苦,給我在勞動方面上了一堂終身受益的一課。回想到這裡,就思摸自己,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和書中的孫少平一樣,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就是比當時老一輩道班工人多讀了幾本書罷了。就如老父親招工前告知我說:道班上太苦了,給你招了工,苦了別怨我!當我今天讀完《平凡的世界》後,從孫少平身上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以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也不會怨天尤人。

  今天,我們大多數同齡人或許都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請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受太多的苦,或許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使一生受用不盡。當我今天看到當年和我一起在道班上戰鬥的同志時,我告訴自己,你多幸運啊,你命多好啊!世界都是平凡的,何況每個人,在平凡的世界的大海中你算老幾!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過著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和書中的孫少平相比差遠了,知足吧,知足者常樂,在未來的生活中慢慢演繹一幕幕平凡的喜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