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關於陋室銘教案三篇

陋室銘教案

關於陋室銘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陋室銘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陋室銘教案 篇1

  陋室銘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為它作銘,託物言志,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生學習,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

  2、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 問題匯入法

  2、 誦讀教學法

  3、 合作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裡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學生回答:選擇B,因為??)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適時解題目: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那麼“銘”怎樣理解?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銘”的特點: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作者在什麼樣情況寫下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1、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

  2、背景

  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當時他熱心幫助一個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對宦官勢力。失敗後,他被貶到安徽和州縣做了一名小官。按規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 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於是把他安排在面對大江居的三間毛屋。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非常快樂,於是就寫下了《陋室銘》表達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負。

  三、誦讀課文並翻譯

  讀一讀:

  1、學生自讀,標出難讀的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

  3、學生齊讀,讀出感情。

  翻譯全文:

  1、 學生合作翻譯。

  2、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斯:指示代詞,此:這。惟:只。

  馨:這裡指品德高尚。 上:長到,蔓到。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絲竹:這裡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四、分析課文、品析語句

  1、 提問: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樣來描寫陋室?

  (1)陋室的環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在我們的眼中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很久沒有人住過,補修過,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簡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寫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擬人。

  教師講解:“上、入”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這樣,我們就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一種生機盎然、春意正濃的幽雅的環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陋室的環境――清幽(板書)

  (3)過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麼人交往呢?

  回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個陋室裡.常與學識淵博、才華出眾,

  高談闊論的人交往。

  適時提問:為什麼要寫這些人?

  教師講解:因為透過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麼人。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學(板書)

  (4)過渡:當他朋友走了之後,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裡,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閒適、安貧樂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貧樂道(板書)

  (5)作者明明在讚頌自己的陋室不陋,為什麼又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麼?

  教師講解:諸葛廬、子云亭都是最簡陋的屋子。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西漢的文學家。雖然他們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房屋聞名天下。作者用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證明我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從政治上,文學上幹一番事業被後人所敬仰。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

  人生抱負、志向遠大( 板書)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 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安貧樂道。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強調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簡陋。

  總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為什麼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課堂小結: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並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這種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五、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課文。

陋室銘教案 篇2

  一、匯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誇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佔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 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 師: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後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抬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 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麼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裡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說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著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合註釋,同桌或前後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說說你的收穫。學生邊說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操。

  2、 結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說說環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臺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環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大家想象一下,室內談笑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談些什麼?引導學生答:韓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王叔文煮酒論當今時代英雄;韓愈扼腕長嘆,吟“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柳宗元在吟詩作畫,感嘆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無窮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絃,展卷讀經,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 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

  3、 託物言志:“託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讚》,並背誦其中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 引發學生思考:外界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 駢句: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 散句:最後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 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 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感染力。(依據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 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 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 背:

  師:學到這裡,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 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製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陋室銘教案 篇3

  課件簡介:

  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裡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今天修復的安徽和州劉禹錫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

  關於文體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青ing,

  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座右銘

  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

  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

  德馨xīn

  鴻儒hóngrú

  苔痕tái

  案牘dú

  解釋下列字詞

  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鴻儒:指知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白丁:無官職的平民。這裡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經:指用泥金(一種用金箔和膠水製成的金色顏料)書寫的佛經。

  絲竹: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裡泛指樂器發出的聲音。

  案牘:指官府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