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陋室銘》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陋室銘》教案

《陋室銘》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連結: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於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麼?

  這裡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麼,“銘”字還有什麼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瞭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鴻儒 rú 案牘 dú 西蜀shǔ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麼?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著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 品德高尚。

  鴻儒: 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 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 官府的公文

  勞: 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 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 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 馨 :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練一練

  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有仙則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

  B.惟吾德馨 如蘭之馨

  C.拍案而起 無案牘之勞形

  D.無案牘之勞形 我們在勞動

  九、佈置作業:

  上網查閱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瞭解其創作特色。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

  4、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地評價古人。

  教學重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難點:

  1、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在大唐的歷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三十四歲那年,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一覺醒來被趕出了朝廷。十年後,召回長安後,因到玄都觀去賞桃花,寫了一首惹禍的詩:

  紫陌紅塵扶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因為這首詩,他又被貶到連州。一貶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歲再回到長安時,玄都觀裡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片亂草。這不怕惹禍的詩人,又寫了一首《再遊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幹什麼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從來就是詩人的職業病,他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這個人就是劉禹錫。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陋室銘》。

  二、初步感知全文:

  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讀音、停頓等。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思考問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

  明確: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擺設少:房子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

  (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3、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聯絡點:“銘”這種文體的特點。)

  ①(陋室簡陋狹小,陳設簡單,確實簡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觀,安靜清幽,有鴻儒談笑來往,可撫琴讀書,無樂音亂耳,無公文勞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卻不覺陋室之陋。

  ②聯絡“銘”這種文體,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稱述功德。

  (啟發:抓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等句子,體會作者不願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揚名立萬;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這篇銘文透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③小結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探究:

  1、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稱頌的是:人品(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是高尚的。

  批評的是:逃避世俗,脫離勞動人民,缺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抵制腐敗,不能培養自己的意志,這種人在現代生活中,簡直不能生存。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地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2、師: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閒情。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遊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心,自習說閒話,講課聽不進。心裡說,混張文憑。

  這則材料是針對我們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什麼問題而言的?

  3、師:同學們,你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家吧!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居室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的感受?

  六、總結:

  師:短短的一節課,我們只能說是初步瞭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這並不奇怪,因為至今老師也不敢說已經讀懂了它,已經完全領會了劉禹錫的精神境界裡的積極一面,並把這種精神帶入到生活中。我們還有必要在課後熟讀並背誦,使之成為影響我們修養的一部分。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字方法:導讀法(透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鋪墊

  匯入

  ①師生問好;②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①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本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②學生試讀課文

  ③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④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③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⑤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⑦“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①“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②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④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全班競背(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了解押韻及其作用,朗讀背誦全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朗讀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過程:

  (-)導語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蹟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官府宅邪,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歎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二)解題

  1.銘:起初是鑄或刻在器物。碑鍋上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述功記行的文體,有時也用來警戒和勉勵。如:墓誌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

  2.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勝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劉禹錫因此起筆寫了靦室銘》一文,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以此明志。

  (三)整體感知——感受結構美

  1.準確朗讀全文,要求:

  (1)讀準字音,如“馨”、“牘”。

  (2)結合課文註釋理清思路。

  2.結合課文,組織學生依次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處“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緻。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索懷的心態。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明確:這是作者向深處開拓主題。採用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楊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們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揚天下,只要我繼續修身養性,我的陋室也將被後人稱道,我本人也會和諸葛亮。楊子云那樣被後人景仰。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說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作者在這裡運用類比的手法,意在說明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於它是否豪華富貴,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筆,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寫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後文的“德馨”。

  3.學生小結本文思路,明確本文構思新穎、文意通達、句句相連、波瀾起伏、耐人尋味的寫作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一)

  (四)品味剖析——領悟意境美

  1.組織學生領悟以下語句:

  (1)“苔痕上階級,草色人簾青。”學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語言描繪,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臺階上長滿青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可見環境的荒涼冷落。“上”字寫出了苦舞從臺階上爬到陋室,彷彿要聽聽主人在說什麼。“入”字則寫出了青草彷彿在視窗窺視主人在幹什麼,這裡採用擬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寫活了,賦予它們以人的靈性。我們已忘卻陋室的淒涼荒蕪,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同時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倩。

  (2)鴻儒”可換成“群儒”嗎?‘金經”可換為“五經”嗎?

  明確:“鴻儒”不可換成“群儒”,因“群儒”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金經”也不可換為“五經”,因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上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感情的折射。

  2.品讀以上文句,體會意境美。

  (五)賞析誦讀——欣賞形式美

  引導學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驕句。驕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本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驕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2.學生有節奏地自讀全文,體會韻律節奏之美。

  3.引導學生明確: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託物言志。“託”的對

  象是“室”,表現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

  重視自身修養的志趣。

  (六)遷移運用——體會鑑賞美

  1.將《陋室銘》與《愛蓮說》自讀一遍,比較兩者的異同。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後心得。

  明確:主題上,兩支都表現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愛蓮說》表達的是在汙濁的塵世間保持自己清白節操的志向,《陋室銘》流露的則是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立意上,兩文均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愛蓮說》透過正面讚美蓮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高。《陋室銘》採用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河一面,用“不陋”來突出“德馨”。表達上,都採用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愛蓮說》對“蓮”進行人格化,《陋室銘》則透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啟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透過聽說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物件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螢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⑴、在這篇文章裡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為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閱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才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裡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裡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說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A層: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四》,來自網!

  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裡提到的,哪些是透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為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裡?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裡?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裡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透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臺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透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悅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脫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悅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裡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透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透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電腦螢幕:課文板書]

  2、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3、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4、先齊背,後抽背。

  (七)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重點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惟吾德馨( ) 談笑有鴻儒( ) 無案牘之勞形(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談笑有鴻儒( ) 往來無白丁( )

  可以調素琴( ) 閱金經( )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匯入

  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儘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 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 齊讀 2、 聽錄音範讀 3、 引導斷句 4、 請同學讀

  5、 再齊讀 6、 跟讀錄音

  (2)結合註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誰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2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銘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4銘文最後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呢?

  5.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領略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後,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情懷?這種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呢?

  三 小結

  四 鞏固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無絲竹之亂耳(絲竹: )

  ⑸無案牘之勞形(勞: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屬於駢句的一項是( )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課文的前兩句有什麼作用?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提及兩個歷史人物,一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蜀國的 ,一是西漢時的文學家 。

  6、文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題:

  ⑴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

  ⑵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譯句:

  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⑵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現出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表達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C、表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賢自比的態度。

  5、開頭二十四字,實寫的是 ,虛寫的是 。虛寫是為了引出實寫中的 二字點題,這裡寫山寫水,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寫仙寫龍,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以表現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說法有誤的項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類比,“山”和“水”其實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靜的氣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虛寫,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D、⑧句以古廬、亭作類比說明陋室不陋,也表達了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意思。

《陋室銘》教案 篇7

  複習目的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操

  複習重點: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操

  複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整體回顧。

  1、本文主旨句: 全文點睛句:

  2、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

  3、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

  5、《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透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 ,表達了作者的願望和____的情趣。

  三、課堂練習。

  1、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詩人_____ ,____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__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2、解釋加橫線的字。

  鴻儒( )無案牘這勞形( )( )( )惟吾德馨( ) 調素琴( )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白丁( )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 )。

《陋室銘》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課堂學習過程與方法設計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儲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4.提問:這裡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山和水來比?

  5.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麼,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6.提問:苔痕 相對?

  7.教師講解 “上、入”採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麼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8.教師講解 作者並沒有寫自己是什麼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絃樂器,這裡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裡,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9.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0.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11.提問:作者在這裡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12.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後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後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麼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裡,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後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後一句“何陋之有”。

  13.提問:劉禹錫為什麼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14.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定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據典(板書:引經據典),力發千鈞,託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 對仗誇朋友——雅 虛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五、總結全文

  透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情懷,一個坦蕩樂觀、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裡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裡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裡.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閒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過作者反覆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教後反思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闢。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陋室銘》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以聲入情,因聲求義,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內容和韻味情調

  2、注意語言的音律節奏,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努力做到傳情達意

  3、瞭解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二、教學重點

  透過品味富有韻律的語言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計

  (一)匯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儘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師範讀課文,並提醒學生注意讀音和停頓

  (三)生朗讀課文

  (四)介紹作者及銘(見課文)

  (五)同桌間藉助工具書以及課後註釋翻譯課文,請同學說說課文意思,老師應進行必要的指導

  在(在乎) 名(著名) 靈(靈氣,神氣)

  斯(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鴻(大) 儒(有學問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這裡指沒有學問的人) 調(調弄)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勞(使。。。。。。勞累)

  行(形體,身體) 雲(說) 何(什麼)

  倒裝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讀課文,並注意停頓

  (七)背誦課文(可以以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

  (八)作者開頭說自己的屋子是陋室,為什麼到最後又說何陋之有呢?這不是矛盾的嗎?請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針對房子本身的簡陋講的,而不陋是說主人的精神品質高尚的話就不覺得陋了。陋是指物質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開頭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後面的文章都是圍繞這一句話展開的。)

  1、請找出表現不陋的語句

  (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作者從交往,愉悅,學習幾方面描寫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鴻,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內涵豐富,與陋無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突出作者不被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所累,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見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這些語句表現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語句呢?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周圍景色雖然不是很美麗,但可見作者安貧樂道,恬然自適的生活情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們那樣雖然居住的屋子簡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話作結,再次表明自己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為全文奠定不陋基調。仙,龍是為山,水增色,他們才是最重要的,這裡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是因為室主人有著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的什麼願望呢?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板書:安貧樂道)

  4、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時是值得稱道的,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嗎?

  (學生討論,各抒已見,教師作正確引導)

  (九)歸納藝術手法,課內外相結合

  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著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後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作者借寫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