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自傳教案

魯迅自傳教案

魯迅自傳教案

  導語:魯迅自傳是一篇人物傳記,從篇幅上:來說是小傳,從傳主(立傳人物)來說是自傳,要充分利用記敘文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理解自傳和小傳的特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篇課文的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魯迅自傳教案

  教學設想

  魯迅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化巨人,透過本文可以瞭解魯迅的一些基本情況。但本文是一篇小結,寫得較為簡略,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學過的魯迅的作品來了解更為詳細一點的魯迅的經歷,從而復活…-個更為鮮活、具體的告迅的形象。如《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和《阿長與"山海經"》。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有一個人被公認為是我國近現代最深刻、最複雜、最矛盾、最具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學們猜猜他是誰?

  魯迅,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魯迅自傳》。

  二、熟悉課文

  請同學速讀課文,完成下面兩個任務:

  1.識記文章中自己難以掌握的字詞。

  2.結合註釋的閱讀,瞭解文中牽涉的一些歷史事件。

  3.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動。

  三、落實字詞

  籌辦:籌劃辦理。

  衰落:(事物)由興盛轉向沒落。

  學籍:登記學生姓名的冊子,轉指作為某校學生的資格。

  學力:指在學習上達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飯的人。乞:乞討。生計:生活;維持生活的辦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彷徨:走來走去,猶疑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魯迅本文中交待的情況時間

  事件(主要活動)

  原因

  一八八一年

  出生

  十三歲時

  輟學回家

  家裡遭了很大的變故

  十八歲

  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

  大約過了半年

  改進礦路學堂

  畢業之後

  被派往日本去留學

  待到在東京預備學校畢業

  決意學醫,進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因為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

  兩年後

  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汁劃,提倡新文藝

  偶然在電影上看見-箇中國

  人因(在日俄戰爭中)的偵探

  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

  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

  有較為廣大的運動

  二十九歲

  回國

  因為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

  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

  (剛),回國

  在浙江的兩級師範學堂做化學

  和生理學教員

  第二年(1911)

  到紹興中學堂做教務長

  紹興光復後(1912)

  做紹興師範學校的校長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後

  到北京教育部當做部員、兼做北京大學、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的國文系講師

  一九二六年

  做廈門大學教授

  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

  辭去中山大學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

  出廣東,定居在上海

  一九一八年

  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

  五、佈置作業

  1。將今天所學的詞語抄在詞浯積累本上。

  2。到圖書館查詢一些關於魯迅的資料,進一步瞭解魯迅在-八八一至一九三o年的生活、思想狀況和經歷。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堂課所學內容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2.在不看書的情況下複述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年間魯迅的經歷。

  魯迅自傳教案二

  教學目的

  1.瞭解魯迅的生平經歷和主要創作成果。

  2.把握人物自傳的一般寫法。

  3.學習魯迅先生嚴肅的人生態度和愛國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魯迅的生平經歷和主要創作成果。

  2.分析魯迅和老舍兩篇自傳的異同,欣賞兩種不同的寫作特色。

  課時劃分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匯入

  請大家回憶小學時所學的課文,那裡面提到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請每位同學都說說“你(我)所知道的魯迅”。(過程略)

  大家都說得很好,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魯迅先生所寫的自己的傳記《魯迅自傳》,要求大家透過閱讀,領會課文內容,進一步認識魯迅先生。

  三、熟悉課文

  l請學生試讀課文,隨時正音並指導句中停頓。

  2.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順暢,注意抑揚頓挫。

  四、指導自學

  1。用默讀的方式自學課文,邊讀邊概括每一段介紹的主要內容。

  2.同桌合作,讀讀、議議、相互交流。

  3.全班討論、交流。

  五、分析課文

  1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經歷。可按時間順序製成表格。

  明確:

  1881年,出生;

  1893年,輟學回家,家庭變故;

  1896年,父親去世;

  1898年,18歲,考取南京水師學堂,後又改進礦路學堂;

  1902年,畢業後東渡日本留學;

  1904年,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1906年,棄醫從文,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則無用,於是提倡文學運動了

  1909年,29歲,從日本回國,因為母親和別的人很希望能有經濟上的幫助。回國後在浙江的兩級師範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

  1910年,到紹興師範學校做教務長;

  1911年,當上師範學校校長;

  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後,到北京教育部當部員,兼做北京大學、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國文系講師;

  1918年,開始發表小說;

  1926年,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做廈門大學教授,同年12月到廣州做了牛山大學教授:

  1927年9月,出廣東,定居上海。

  (2)魯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幾次重大轉折?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一次?反映了魯迅怎樣的思想?

  明確:瞭解魯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轉折:(一)從考入南京水師學堂到“改進礦路學堂”,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二)到東京留學決意學醫,為了祖國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走上醫學救國的道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三)棄醫從文,學文學,走文學救國的道路,這是作者思想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這三次大的轉折,隱含了魯迅先生思想發展變化的軌跡,特別是第三次重大轉折,直接表露出魯迅先生一心為了救國救民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3)為什麼魯迅先生會有這第三次轉折呢?這在魯迅一生中的重大意義是怎樣的呢?    -

  明確: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在他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期間,看到一部時事影片中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竟有中國人在一旁圍觀,看“熱鬧”,這一幕深深刺痛了作者的民

  族自尊心,因此,他覺得“醫學並非二件緊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因此,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想提倡文藝運動了。”這是魯迅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魯迅最終實現了自己崇高的人生價值,不愧為民族英雄。

  (4)魯迅先生走上文學救國的道路後,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明確:主要創作成果:兩本短篇小說集即《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中國小說史略》,《唐宋傳奇集》,還有譯著。

  點撥:“初做小說”即指《狂人日記》,這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聲討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是魯迅文學創作中戰鬥性、革命性很突出的作品。

  六、朗讀訓練

  1.請學生朗讀反映魯迅心理變化的幾個段落,要讀出字裡行間的感情。

  2.教師點評、範讀。

  七、課堂小結

  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概述魯迅先生的生平和他的人生道路改變的原因及情感。(略)

  八、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資訊交流。

  請學生交流在圖書館或網上查詢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可涉及到魯迅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魯迅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的經歷,魯迅為民族為真理而奮鬥的精神,使學生對魯迅先生有更深入的瞭解。魯迅本姓周,名樟壽,後改為樹人,號豫山,後改為豫才。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擔任內閣中書,家裡有四五十畝水田,不愁生計。其父雖沒做官,但也是讀書人,周家是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

  2.魯迅家遭受的一場變故。

  魯迅的祖父涉嫌科場舞弊,被罷官下獄。獄中的打點需要錢,父親一病三年也需要錢,家道急劇衰落,以至於學費都無法籌措,且家庭敗落後,親戚族人也都一個個換了嘴臉。這種急劇的變化,使魯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態的炎涼,人生的陰暗面。從而形成了魯迅強烈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3.魯迅的母親。

  魯迅的母親姓魯名瑞。她生於咸豐年間。受封建社會影響,她沒有上過學,憑著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夠讀書的程度。她讀過不少書,有彈詞、演義、章回小說等。她是個很有膽識的女子,對魯迅三兄弟充滿了溫柔的母愛。她每年回孃家,總把魯迅帶去。魯迅的父親去世後,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但魯迅18歲那年決定離家到南京求學時,家裡雖然十分貧困,她還是想盡辦法籌措了八塊銀元給魯迅作路費。

  4.魯迅選擇學醫的原因及後來棄醫從文的緣由。

  參考:魯迅選擇學醫,是想透過學醫,改變中國人“東亞病夫”的狀況,來達到強國的目的。但後來認識到體質弱並非導致國人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透過提倡新文藝,對國民進行思想啟蒙,來達到富國強民、改變落後面貌的目的,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比較閱讀

  1.指導學生自讀附文二《老舍自傳》。

  2.思考討論:《老舍自傳》與《魯迅自傳》有哪些異同點。

  明確:

  語言方面:前文文言味較濃,後文是流暢的白話文;前文基本採用短句,且句式整飭,後文則完全是散文句式;前文語言幽默詼諧,後文語言平實莊重。

  寫作方面:都採用了傳記寫法,都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並突出重點。

  3.引導閱讀“單元說明”,瞭解什麼是傳記,傳記的分類,什麼是“自傳”,傳記的一般寫法,怎樣閱讀人物傳記。

  同桌討論後班級交流。

  明確:傳記是用來記敘人物生平事蹟的文章,也簡稱“傳”。

  傳記可分兩類:一類是自述生平的,叫“自傳”:一類是由別人撰寫的,稱“傳”或評傳。

  “自傳”是敘述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先寫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貫、家庭情況。然後或按年代、或按年齡,寫自己讀書工作的情況,一直寫到寫自傳的時候為止。可把自己的經歷分成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突出一個方面,幾個階段又有內在的聯絡。傳記常用“點”“面”結合的寫法。“點”是具體敘述,選取典型事例,突出要點;“面”是概括敘述,使“點”環環相連。表述力求言簡意賅,點到為止,不必鋪陳。

  好的自傳,在陳述中飽含感情。

  三、學以致用,課堂練筆

  請同學模仿本文寫一篇三四百字的自傳。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