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精選14篇)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精選14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與時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1

  魯迅的一生只活了55歲,可是他給我們留下了640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他對時間抓得很緊,善於在繁忙中擠出時間。有一個人做了個統計,魯迅先生從1918年5月發表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起到1936年10月逝世為止,他每年平均寫作35萬字。

  有時他睡覺連衣服都不脫,象戰士伏在戰壕裡休息一樣,打一個盹,醒來之後又繼續工作。魯迅沒有虛度年華,他的巨大貢獻是從“時間老人”那兒爭取而來的。他說過:“時間就象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能寫出這麼多字,都是靠擠出來的時間寫的。

  看了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抓緊時間,不能認為還有時間,其實時間過去了,就永遠不回來了。所以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這種可貴精神。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做課堂作業,一下課我就跑到外面和同學們一塊去玩,而一些同學都留在教室裡做作業。可一到放學時候,別的同學都排隊回家去了,而我卻留在教室裡做起了課堂作業,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我每天都是這樣。與魯迅那種“擠時間”的精神相比,我的精神境界是多麼的狹隘啊,我就讓自己的時間這樣白白的流走,而卻毫沒發覺它的寶貴。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所以我一定要向魯迅先生學習他那種“擠時間”的精神,而不是虛度年華。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2

  自從語文老師教了我們《魯迅與時間》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海綿裡的水能不斷擠出,繁忙中也能擠出時間。時間是掌握在我們的手裡的,一個人只要抓緊,再忙也會有有時間的。你在下課的時候,別的同學在玩,你就可以利用下課間十分鐘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增長許多課外知識。

  時間,每人得到的都一樣,但勤勉的人能做很多事,為人類做出貢獻。而懶散的人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最後一事無成。魯迅一生寫了640萬個字,為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他的巨大貢獻是跟他抓緊時間,善擠時間分不開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請大家不要虛度年華!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3

  “時間”總是踏著匆匆地的腳步沒有人知道它的影蹤。“時間“在哪兒在自己的手中......

  時間猶如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永遠也找不到了;時間猶如在陽光下的露水被太陽蒸融了;時間猶如一層薄霧,被風吹散了,永遠也無法觸控到它了。

  有一句話“浪費時間,猶如慢性自殺”。是的,上帝給予了我們生命,它給了你多少日子?我們無法去知道這數字,但我們應該在時間到來時,去珍惜它。因為在人生之間只有兩個極端,那就是生與死,力在生與死之間我們只能努力,努去拉住時間,但在你揮手去拉住時間時,時間又到了遠方。“時間”我們無法去抓住它,但我們可以追趕時間,和時間賽跑。因為歲月時短暫的也時長久的。

  也許是稚嫩的童心或許是還有著玩的意念,所以這時間的寶貴那深奧的道理他們還不能理解。

  抬著頭望這窗外,即使老師在黑板上唧唧喳喳的粉筆聲也無法勾回它的魂。昏昏沉沉的雙眼中隱約透露出期待下課的期望。

  時間在一生中可以是輕煙,緩緩的移動著腳步,也可以如光速轉身便看不見它的身影。我們便只有赤裸裸地來,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了!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4

  星期二,我們學了《魯迅與時間》,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

  魯迅是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只活了55歲,但他給我們留下了640萬文字的寶貴遺產。魯迅往往白天要接待客人,到了晚上10點至12點時才有時間寫字、看書。而且一直工作到凌晨2、3點,每天很少休息,只睡一會兒時間。然後又起來工作。除夕夜是人們團聚和休息的時間,但在魯迅看來這是抓緊時間寫作的好機會。在每個除夕夜,人家都在快樂地慶賀,而魯迅卻抓緊時間寫作。他說:“時間,每個人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勞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惰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是啊!我們要向魯迅學習,珍惜自己的每一天,要和“時間老人”比賽。在學校裡,我們要抓緊時間做作業,到了放學以後,就有時間看課外書,使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拓寬。

  讀了《魯迅與時間》,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每一天。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5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總還是有的。”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著名作家——魯迅說的。

  的確,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只活了短短55年,卻留下了640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魯迅從發表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起,到1936年10月逝世為止,平均每年寫作35萬多字!魯迅善擠時間,有熬夜工作與除夕工作的習慣。勤奮、戰鬥一生的魯迅作出的巨大貢獻是從時間老人那裡爭取來的。

  還有大約10周,我們就會經歷升學考試。我們不禁會做些幻想:如果我考入行知二中會怎麼樣?如果我考入上海外國語附屬中學可不可能?……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你從幻想中醒來時,可能考試已迫在眉睫,你已無暇複習迎考了。學學魯迅吧,抓緊一分一秒,就不會再為能否考入名牌中學擔心了!

  讓大家一起向魯迅學習,抓緊分分秒秒!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6

  最近,我學了《魯迅與時間》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文章寫了,雖然魯迅只活了55歲,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640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魯迅從191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起,到1936年逝世為止,平均每年寫作35萬多字,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魯迅之所以能對時間抓得很緊,是因為他善於在繁忙中擠出時間。

  魯迅能在繁忙中擠出時間,那我們更要抓緊時間,就像魯迅說的:“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讓我懂得了:海綿裡能不斷擠出水,繁忙中也能擠出時間。一個人只要抓緊,再忙也會有時間的。魯迅直到夜晚十點至十二點客人走了以後,才開始看書、寫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鐘。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點點滴滴的.時間,不讓時間流逝。

  可我一直不珍惜時間。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後,我想:反正還有很多時間,我先玩一會兒,再做作業吧!我便喝喝飲料,這裡玩玩,哪裡碰碰。直到晚上8:00時才想了起來,做到了半夜。讀了《魯迅與時間》這一篇文章後,我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我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分配好時間。

  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合理地安排時間,不要虛度年華。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的開始。讓我們記住這句名言: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只有珍惜好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才能讓我們的知識豐富起來。魯迅珍惜時間,所以人們都說:他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它的巨大貢獻是從“時間老人”那兒爭取來的。我不能再遲疑,不能再虛度年華了。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好好地學習,好好地生活!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7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珍惜時間》這篇文章後,才知道了他是如何成為我國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與革命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非常珍惜他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他曾經說過:“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因此他工作起來從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別的工作,晚上寫文章,一寫就寫到天亮。

  而我不但不珍惜時間,有時還沒完成作業就早早地睡覺去了。魯迅先生晚年時更抓緊時間了,不論鬥爭多麼緊張,環境多麼惡劣,身體多麼不好,他總是如飢似渴地學習,日以繼夜的地工作。可我現在幼年就不抓緊時間,在考試時還讓監考老師督促要抓緊時間。有人說魯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說:“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他視時間如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會讓它白白浪費,把時間抓的比生命都重要,如飢似渴的學習,忘我工作,他曾經說過:“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延長生命。”他工作不知疲倦,每天早上,他都不停的看書、寫字,晚上寫文章,一些就寫到天亮。在書房,有時他坐在小桌旁認真的學習,有時他躺在躺椅上看書,他認為這就是休息。他不但珍惜自己的時間,還珍惜他人的時間。魯迅先生努力學習的精神,使我們大家學習。以後我會好好學習,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不隨便惹老師生氣,在家裡,認真學習,仔細寫字,給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浪費一點兒時間,一分一秒也不會讓它失去,做一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像魯迅先生學習!魯迅先生不僅受到人們的讚揚與誇獎,而且一直都非常虛心,從不驕傲,從不自豪。魯迅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還珍惜別人的時間。

  他參加會議,從不遲到。他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圖財害命沒什麼兩樣。”但是我總是完不成作文,延長老師的上課時間,這不就是浪費別人的生命嗎?今後,我再也不會白白地浪費自己的時間和別人的時間。這樣就既延長了自己的生命,又延長了別人的生命。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8

  老師發下一張題單,上面有一篇文章——[魯迅愛惜時間]。文章主要寫了魯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是抓緊時間,為人們多做一點貢獻。魯迅這種愛惜時間的精神難到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完這篇文章第一遍時,我突然想到美國著名的作家富蘭克林曾說過的一句話:“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的確,只有熱愛時間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實。

  時間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勁拉起弓,這隻箭就會射出,只須一眨眼的工夫,箭就會在你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作為一名學生,應該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自己的父母。但要得到這優異的成績,就必須珍惜時間,珍惜這分分、秒秒。

  讀完這篇文章第二遍時,我又想起我國傑出的學者李大釗。他從小就懂得珍惜時間,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釗的爺爺不在家,只剩李大釗一個人在家。本來可以乘爺爺不在家玩一會兒,可李大釗卻抓緊時間,在書房認真做作業。窗戶是開著的,這時,一隻彩蝶飛來,在李大釗的作業本上停了一下,又飛走了。又過了一會兒,幾隻討厭的麻雀飛來,在窗前的大樹上嘰嘰喳喳的亂叫。可李大釗十分認真,連眼皮兒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著作業本,好像周圍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就因為李大釗從小就抓緊時間學習,才成為我國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

  時間是一去不反的,我們要珍惜這大好光陰,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效力。正所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嘛!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9

  我細細的讀了《魯迅愛惜時間》這篇短文,很有感觸,深受啟發。魯迅是我們愛惜時間的榜樣!僅有500字的短文概括了魯迅先生為什麼愛惜時間、怎樣愛惜時間、怎樣對待自己的時間、又怎樣對待他人的時間。他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他的精神在深深地感染著我們。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決定珍惜點滴的時間,用於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為社會做貢獻。但是在以往的日子裡,時間從我的身邊溜過,在課堂走神中、在寫作業磨蹭中溜走了、在看動畫片中、在玩玩鬧鬧中溜走了……從現在起,我要用點滴時間去建造知識的高樓大廈,我要愛惜時間,創造美好生活。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10

  讓時間白白流逝,是我讀了《魯迅愛惜時間》這篇文章所感觸到的!

  《魯迅愛惜時間》記述了偉大革命文學家魯迅先生是如何愛惜時間,努力工作的事。在三十多年的歲月裡,不論白天還是黑夜,生病還是健康,都拼命地寫作和翻譯文章。在世逝的前一天還寫了日記。直到離開我們的那一刻,魯迅先生沒有浪費時間。當今的我們才能拜讀到他優秀的文章。

  對魯迅先生,我是多麼慚愧。每天都只想著如何消磨時間,如何玩耍。對學習,總是草草了事,只要一做完作業便去休息,睡大覺……

  只要雙休或連假日我都匆匆做完所有的作業,剩下的時間,便在吃喝玩樂中度過。至於課本、作業都被我推到一邊,直到週日晚上才去整理,媽媽總是在旁嘮叨叮嚀。數學公式、語文詞彙、英文單詞,因為沒有多加複習的緣故,成績有所滑落,致使老師提到那些舊知識時,我總是懵懵懂懂單元考試也一團糟,那個時候,我才深深地感到時間的重要。不過你們別以為我會就此‘覺悟’,沒過幾天,又開始放鬆了,下次考試過後,又後悔,但又只是‘三分鐘熱度’……唉!但魯迅先生,直到逝世的前三天還再翻譯一本蘇聯小說集寫了序言。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節省時間,就等於延長了一個人的生命。’他的知識和成就,也是由珍惜時間,努力工作得到的,他的每一天也因此過得充實、愉快。可想而知,時間是多麼寶貴。所以,我應該徹徹底底地‘覺悟’了。我相信自己不會再是‘三分鐘熱度’!我現在是四年級生,即將升入高年級,更應該如此,難道你們說不是嗎?

  除了珍惜自己的時間,同時也應愛惜他人的時間。魯迅先生就是這麼做的,參加會議,他總是準時到達,即使下大雨,他也總是準時趕到。而我呢?每次全家出門我總會拖拉一下,讓大家等我一個。我和魯迅先生是一對多麼鮮明的對比呀!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地耗費別人時間怎麼辦呀?’不過,我想:只要從今天起,我不再遲到,不再浪費時間,一定可以將功補過,對嗎?

  謝謝你,魯迅先生;謝謝你,《魯迅愛惜時間》這篇文章,讓我徹底醒悟了——不應讓時間白白流逝。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重讀了《魯迅》這篇文章,受到了很深的感觸。

  這篇文章講了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一生如飢似渴地學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他始終認為靠在躺椅上看書就是休息。

  “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這是魯迅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節約出的時間可以幹很多事情,就等於延長了自己的生命。魯迅到了逝世前的一天還堅持記日記,他不是在奮鬥嗎?魯迅的一生都在學習、奮鬥,他整天書不離手,手不離書,而我每天一放學,回到家後,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不是玩電腦就是看電視,我不是在白白浪費時間嗎!今後,我要改正這些缺點。我們普通人都要把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花費在睡覺上,而魯迅舊不是這樣,他夜裡在寫文章,並且一寫就寫到天亮。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節約時間,你就可以在有生之年裡幹更多的事情。來吧!向魯迅一樣一生都在奮鬥!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魯迅與時間》這篇課文,感觸很大。魯迅的一生給予了我們640萬字的作品。

  魯迅對時間抓得很緊。白天,他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總到晚上10點到12點,客人走後,就開始工作,直到第三天的凌晨兩、三點。他睡覺不脫衣服,只打一個盹,醒後又繼續工作。就像他說的一樣:“時間就像海棉裡的水,只要願擠,還是有的。”就因為魯迅對時間抓得很緊,很珍惜時間,才會寫出那麼多的好作品。

  魯迅說過:時間,每天得到24小時,可一天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魯迅的這句話使我想起了“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名言。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會不會把握時間。對此,我真慚愧不已。我平時洗一個澡要半小時,寫個作業要5小時,有時還超過5小時。奶奶總說我拖拖拉拉,浪費時間,可我並不當一回事,到頭來學習成績也不好,時間也白白流逝了。

  現在,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覺得應該學習魯迅先生,學習他珍惜時間的精神,爭做時間的主人,為美好的明天而奮發讀書。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13

  課文先敘述了生命短暫的魯迅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接著分別從“熬夜寫作”“除夕工作”兩方面具體介紹他抓緊時間、善擠時間的特點。最後概括勤奮、戰鬥一生的魯迅作出的巨大貢獻是從“時間老人”那兒爭取來的。

  文中用了許多具體的數字,突出他抓緊時間、善擠時間的特點,教學時,我運用填空、填表等方法讓學生感受數字的“驚人”,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本單元的學習要點是“理解句子的含義”,是前三個單元“體會用詞要準確、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注意詞語的使用範圍”的延伸。教學時,我緊扣兩句珍惜時間的,名言來展開教學,指導學生品詞品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魯迅先生抓緊時間、善擠時間的特點。

  在課的結尾處,我進行了課外的拓展,讓學生收集珍惜時間的格言警句並作交流,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積累了語言。

  《魯迅與時間》讀後感 篇14

  時間,時時刻刻從我們身邊溜走,只要我們一不珍惜,就會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魯迅可不會像我們一樣浪費時間,他抓緊分分秒秒看書、寫作,為中國文化領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只活了55歲,卻給我們留下了640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魯迅對時間抓得很緊,善於從繁忙中擠出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白天,魯迅抓緊時間接待客人;晚上,到了10點至12點客人走了以後,他才開始看書、寫作,一直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有時,魯迅和衣而睡,打一個盹兒,醒來後又繼續工作。魯迅一年到頭都很少休息,即使過年過節也和往常一樣辛勤地工作。除夕,他不但不休息,還有整理編輯一年中所寫的文章,要整理日記,要計劃第二年的工作。

  魯迅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為他沒有虛度年華。魯迅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的巨大貢獻和他抓緊時間、善擠時間是分不開的。魯迅只活了55歲,但他珍惜時間,在短暫的生命中擠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時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看到魯迅這麼珍惜時間,我感到羞愧。寒假裡的一天,我早早醒來,準備按計劃做寒假作業,再看一會兒書,練一會兒跳舞。但是,我發現屋裡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起床,就繼續睡起覺來。10點多,當我再次醒來時,爸爸去上班了。我和媽媽、弟弟一起吃完早飯,媽媽就帶弟弟出去玩了。我想趕快做作業,可是又覺得還來得及,於是摸摸這,玩玩那,浪費了一個上午。中午吃完飯,媽媽讓我趕快學習,我終於做起作業。可是做了幾道題,又有同學找我玩,我就玩掉了寶貴的整整一下午。到晚上,我還沒有按計劃完成作業。寒假裡,我經常這樣虛度光陰。

  現在,我讀完魯迅的故事,明白了:每個人得到的時間都一樣,但是有人珍惜它;而有人浪費它。勤勉的人珍惜時間,能做很多事情;懶散的人白白浪費時間,最後一事無成。每當我找到休息的理由,不想學習時,我就以魯迅的名言:“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來提醒自己抓緊時間。

  時間是最珍貴的,比一切都有價值,是什麼都無法替代的。浪費了時間,就永遠無法挽回。我決定抓緊珍貴的時間,和魯迅一樣做一個勤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