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傷逝》賞析

魯迅《傷逝》賞析

魯迅《傷逝》賞析

  解:

  《傷逝》選自魯迅小說集《彷徨》,是魯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後青年所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傷逝》以獨特角度,描寫了涓生和子君的戀愛及其破滅過程。作者以一般作為追求目標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劇性結局,作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會悲劇的出發點。小說從正面著力刻畫的不是黑暗勢力的破壞和迫害,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弱點。從涓生和子君衝破阻力爭得了自主婚姻,婚後社會迫害的繼續存在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到最後這自主婚姻的破滅的整個過程。深刻地指出了在黑暗社會里,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的最終解決,不能僅靠著個性的解放。它只能是整個社會解放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品採取“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的一年的經歷,以小說主人公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具有很濃的抒情性。小說的細節描寫也頗具匠心,油雞和阿隨的命運同子君感情變化的呼應,收到了以小見大的效果。

  相關思考:

  1.涓生和子君愛情悲劇的原因和意義是什麼?

  答:《傷逝》是魯迅惟一的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小說。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時代的青年們所熱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當時文學創作的熱門題材。當時的這類作品,大多致力於描寫青年男女衝破封建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和戀愛自由的鬥爭過程,並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實現作為結局。但魯迅的《傷逝》卻以悲劇收場,而且不是一般的戀愛悲劇,而是自由戀愛成功後的婚戀悲劇。小說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愛的過程中,儘管遇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各種阻撓,但他們無所畏懼,毫不退縮,子君的態度尤其堅決。面對父親和叔父的反對,她堅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權利!”正是靠這種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態度,他們終於衝破重重阻礙而結合,實現了婚姻自主的理想。

  但涓生和子君婚後的“安寧和幸福”並未維持多久,他們的愛情悲劇恰恰發生在戀愛成功,婚姻自主之後不久。首先來臨的打擊是涓生被解聘。失去職業後,他們的生計成了問題。雖然他們嘗試用其他方法“來開一條新路”,但都沒有走通。這使他們的愛情生活蒙上了陰影。加上結婚後,子君以為追求的目標達到了,便日漸沉浸在小家庭瑣碎的生活中,不再去上進了,變成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家庭主婦,甘願做靠丈夫養活的附屬品。實際上,子君尚未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停止了追求。軟弱而自私的涓生在感受到婚後生活的平庸和生活的壓迫時,只想著“救出自己”,並自欺欺人地把拋棄子君作為自己“向著新的生路跨出去”的第一步,結果是導致了子君的死亡,而他自己也並未真的跨入新的生活,整日在悔恨與悲哀中消磨著生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的原因,既是那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黑暗勢力的破壞與迫害,也與他們本身的弱點——如軟弱、自私、目光短淺和狹隘自私的個人主義等有關。涓生和子君愛情悲劇的意義在於,它啟示人們:在一個不合理的社會中,單純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在為社會解放而鬥爭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個性的解放和個人婚戀的幸福。

  2.分子君形象。

  子君是一個受“五四” 新思潮洗禮,但還沒有完全脫盡舊思想影響的知識女性。她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是婦女個性解放的宣言,她以此為思想武器,為自己的戀愛婚姻自由而奮鬥。她敢於蔑視封建禮教,對個性解放的要求非常強烈。子君為了在兩性關係上求得“純真熱烈 愛”,不顧族長們的“威嚴和冷眼”,也毫不畏懼周圍的“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鎮靜地、大無畏地走她的路。子君的反封建精神,顯示了“五四”時期中國婦女的初步覺醒。

  子君的根本問題在於:她作為反抗的主要動力僅是愛情,這本身就決定了她的悲劇。她除了追求個人的愛情幸福之外,沒有什麼政治理想或社會抱負。她把家庭生活當做整個人生意義,整天忙碌於家務瑣事,熱心於養“小油雞”“叭兒狗”,或者浪漫地回味過去愛情生活的樂趣。她與涓生同居以後,完全陶醉於平庸、狹小的生活天地裡,先前在會館裡與涓生“談家庭專制,談打破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的熱烈氣氛也全然消失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離開了社會改革,婦女追求個人的自由和幸福,是很難實現的。爭取個性解放的子君終於未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婦女解放。子君走出封建家庭,走進了小家庭,在舊勢力壓迫下,又回到封建家庭,在無愛的人間抑鬱而死。子君的悲劇表明:個性解放、個人奮鬥不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正確道路,應該別尋出路。

  3.分《傷逝》的主要藝術特色。

  答:大量的內心獨白和深重的抒情性是《傷逝》的主要藝術特色。

  在結構上採用第一人稱手記的形式,以抒情主人公“我”的思想感情發展為主線,將人物、事件等連綴起來,極富感情色彩。在描寫方法上不重外貌描寫,而是採取多種形式,細膩逼真的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其思想感情的變化,如心理描寫、內心獨白等。

  在語言上大量採用反覆、排比、比喻等詩歌常用的手法,增強了小說的抒情性。以倒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的一年的經歷,以主人公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把主人公的感情發展脈絡清楚地表現出來。

  此外,小說的細節描寫也頗具匠心,油雞和阿隨的命運同子君感情變化相呼應,收到了以小見大的效果。

  4.簡《傷逝》的思想內涵。

  《傷逝》是魯迅惟一的愛情小說。它的思想內涵一方面在於探索婦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過“五四”新文化運動洗禮的知識女性。她以個性解放為思想武器,為自己的戀愛婚姻自由而奮鬥,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勝利的喜悅卻是悲劇的起點。悲劇的社會根源是封建勢力的壓迫。封建勢力視青年自由戀愛為喪風敗俗,涓生的失業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子君及所信奉的個性解放思想的侷限性,也是造成悲劇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只是戀愛婚姻自由,奮鬥目標的實現,就把狹窄的小天地當做整個世界,把小家庭生活當做整個人生意義。這樣,人的性格也就必然變得庸俗空虛,膽怯虛弱,愛情也因此褪色,這說明,離開了社會改革,婦女追求個人自由幸福,是很難實現的。另一方面也是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道路的探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劇說明首要的是要比較清醒地認識現實,去掉喚醒,才能在嚴酷的現實中站穩腳跟,不失去“現在”,才可能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