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老舍《非正式的公園》原文欣賞

老舍《非正式的公園》原文欣賞

老舍《非正式的公園》原文欣賞

  《非正式的公園》初收《老舍散文選》。現收入《老舍文集》第14卷。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文章從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描繪了齊魯大學夏天的景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舍《非正式的公園》原文欣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正式的公園

  老舍

  齊大在濟南的南關外,空氣自然比城裡的新鮮,這已得到成個公園的最要條件。花木多,又有了成個公園的資格。確是有許多人到那裡玩,意思是拿它當作——非正式的公園。

  逛這個非正式的公園以夏天為最好。春天花多,秋天樹葉美,但是隻在夏天才有“景”,冬天沒有什麼特色。

  當夏天,進了校門便看見一座綠樓,樓前一大片綠草地,樓的四圍全是綠樹,綠樹的尖上浮著一兩個山峰,因為綠樹太密了,所以看不見樹後的房子與山腰,使你猜不到綠蔭後邊還有什麼;深密偉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氣。綠樓?真的,“爬山虎”的深綠肥大的葉一層一層的把樓蓋滿,只露著幾個白邊的窗戶;每陣小風,使那層層的綠葉掀動,橫著豎著都動得有規律,一片豎立的綠浪。

  往裡走吧,沿著草地——草地邊上不少的小藍花呢——到了那綠蔭深處。這裡都是楓樹,樹下四條潔白的石凳,圍著一片花池。花池裡雖沒有珍花異草,可是也有可觀;況且往北有一條花徑,全是小紅玫瑰。花徑的北端有兩大片洋葵,深綠葉,淺紅花;這兩片花的後面又有一座樓,門前的白石階欄像享受這片鮮花的神龕。樓的高處,從綠槐的密葉的間隙裡看到,有一個大時辰鍾。

  往東西看,西邊是一進校門便看見的那座樓的側面與後面,與這座樓平行,花池東邊還有一座;這兩座樓的側面山牆,也都是綠的。花徑的南端是白石的禮堂,堂前開滿了百日紅,壁上也被綠蔓爬勻。那兩座樓後,兩大片草地,平坦,深綠,像張綠毯。這兩塊草地的南端,又有兩座樓,四周圍薔薇作成短牆。設若你坐在石凳上,無論往哪邊看,視線所及不是紅花,便是綠葉;就是往上下看吧:下面是綠草,紅花,與樹影;上面是綠楓樹葉,往平裡看,有時從樹隙花間看見女郎的一兩把小白傘,有時看男人的白大衫。傘上衫上時時落上些綠的葉影。人不多。因為放暑假了。

  拐過禮堂,你看見南面的群山,綠的。山前的田,綠的。

  一個綠海,山是那些高的綠浪。

  禮堂的左右,東西兩條綠徑,樹蔭很密,幾乎見不著陽光。順著這綠徑走,不論往西往東,你看見些小的樓房,每處有個小花園。園牆都是矮松做的。

  春天的花多,特別是丁香和玫瑰,但是綠得不到家。秋天的紅葉美,可是草變黃了。冬天樹葉落淨,在園中便看見了山的大部分,又欠深遠的意味。只有夏天,一切顏色消沉在綠的中間,由地上一直綠到樹上浮著的綠山峰,成功以綠為主色的一景。

  到了齊大,暑假還未曾完。除了太陽要落的時候,校園裡不見一個人影。那幾條白石凳,上面有楓樹給張著傘,便成了我的臨時書房。手裡拿著本書,並不見得念;念地上的樹影,比讀書還有趣。我看著:細碎的綠影,夾著些小黃圈,不定都是圓的,葉兒稀的地方,光也有時候透出七稜八角的一小塊。小黑驢似的螞蟻,單喜歡在這些光圈上慌手忙腳的來往過。那邊的白石凳上,也印著細碎的綠影,還落著個小藍蝴蝶,抿著翅兒,好像要睡。一點風兒,把綠影兒吹醉,散亂起來;小藍蝶醒了懶懶的飛,似乎是作著夢飛呢;飛了不遠,落下了,抱住黃蜀菊的蕊兒。看著,老大半天,小蝶兒又飛了,來了個楞頭磕腦的馬蜂。

  真靜。往南看,千佛山懶懶的倚著一些白雲,一聲不出。往北看,圍子牆根有時過一兩個小驢,微微有點鈴聲。往東西看,只看見樓牆上的爬山虎。葉兒微動,像豎起的兩面綠浪。往下看,四下都是綠草。往上看,看見幾個紅的.樓尖。全不動。綠的,紅的,上上下下的,像一張畫,顏色固定,可是越看越好看。只有辦公處的大鐘的針兒,偷偷的移動,好似唯恐怕叫光陰知道似的,那麼偷偷的動,從樹隙裡偶爾看見一個小女孩,花衣裳特別花哨,突然把這一片靜的景物全刺激了一下;花兒也是更紅,葉兒也更綠了似的;好像她的花衣裳要帶這一群顏色跳舞起來。小女孩看不見了,又安靜起來。槐樹上輕輕落下個豆瓣綠的小蟲,在空中懸著,其餘的全不動了。

  園中就是缺少一點水呀!連小麻雀也似乎很關心這個,時常用小眼睛往四下找,假如園中,就是有一道小溪吧,那要多麼出色,溪裡再有些各色的魚,有些荷花!那怕是有個噴水池呢,水聲,和著楓葉的輕響,在石臺上睡一刻鐘,要作出什麼有聲有色有香味的夢!花木夠了,只缺一點水。

  短松牆覺得有點死板,好在發著一些松香;若是上面繞著些密羅松,開著些血紅的小花,也許能減少一些死板氣兒,園外的幾行洋槐很體面,似乎缺少一些小白石凳。可是繼而一想,沒有石凳也好,校園的全景,就妙在只有花木,沒有多少人工作的點綴,磚砌的花池咧,綠竹籬咧,全沒有;這樣,沒有人的時候,才真像沒有人,連一點人工經營的痕跡也看不出來;換句話說這才不俗氣。

  (原載1932年7月《月華》第1卷第12期)

  拓展閱讀

  作者介紹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舍生於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鬚溝》。

  作品風格

  創作題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透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衝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豔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緻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絡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範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1960年是義和團起義的六十週年,於是寫出了話劇《神拳》,再現了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

  語言風格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語言是加提煉過的北京白話。其作品語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細的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他的“白”,讓讀者易於理解卻又頗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來反應時代和生活,這才是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境界,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語脫去自然形態的粗糙與隨意,煉成金子,使現代的北京口語顯出樸素精緻如同一具精雕細刻的瓷器。

  同樣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來自狄更斯等英國文學家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內蘊的“京味”。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他認為:“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荇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說、戲劇,散文等也都充滿了幽默風趣色彩。他的作品字裡行間無不閃現著他的幽默才華: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說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從《老張的哲學》問世起,老舍就開始被人稱為“幽默小說家”。

  老舍先生更是潛臺詞運用的大師,其代表就是《茶館》。《茶館》憑藉深刻含蓄的潛臺詞,有力地豐富了語言的內涵。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龐太監與秦仲義的“舌戰”。這兩個人一個是西太后的寵奴,一個是講維新的資產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氣氣,骨子裡卻是兵刃森森。《茶館》中像這樣的臺詞比比皆是。它引而不發,以弦外之音調動人們的興味與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運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語詞彙,使作品語言透露著獨特的京韻,作品生活氣息醇厚,地方風物、民情風俗真實感人。同時用地道的北京話寫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潑有趣、質樸自然,生活氣息迎面撲來,具有獨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話的神韻,顯示北京話活潑的生命力和老舍駕馭北京口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