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橋之美課文主要內容

橋之美課文主要內容

橋之美課文主要內容

  《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裡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了一些具體例子。在舉例時,作者並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橋之美課文主要內容,歡迎檢視。

  《橋之美》課文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現在大概很少有人用這口吻教訓後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經過無數的橋,除了造橋的工程人員外,恐怕要算畫家見的橋最多了。

  美術工作者大都喜歡橋,我每到一地總要尋橋。橋,多麼美!“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塊面;流水,那是長線、曲線,線與塊面組成了對比美;橋與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變化,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媒介,它是溝通線、面間形式轉變的橋!如果煞它風景,將江南水鄉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不過我之愛橋,並非著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著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裡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裡將橋作為畫卷的高潮,因橋上橋下,往返行人,各樣船隻,必然展現生動活潑的場面,兩岸街頭濃厚的生活情調也被橋相聯而成濃縮的畫圖。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絡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難怪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經常碰見橋。極目一片莊稼地,有些單調,小徑盡頭忽然出現一座小橋,橋下小河裡映著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高山峽谷間,憑鐵索橋、竹索橋交通。我畫過西藏、西雙版納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橋,人道索橋險,畫家們眼裡的索橋卻是一道線,一道富有彈性的線!一道孤立的線很難說有什麼生命力,是險峻的環境孕育了橋之生命,是山岩、樹叢及急流的多種多樣的線的襯托,才使索橋獲得了具有獨特生命力的線的效果。

  南京長江大橋遠看也是一道直線,直線美不美?直線是否更符合新的審美觀?不宜籠統地提問,不能籠統地答覆,藝術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為了畫長江大橋,我曾爬上南京獅子山,就是想尋找與橋身的直線相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為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但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係,因而構不成畫面。雖然濱江多垂柳,滿山開桃花,但脂粉顏色哪能左右結構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線橋多,列車不斷地過橋、進洞,出洞、過橋,幾乎是橋連洞,洞連橋。每過環形的山谷,前瞻後顧,許多橋的直線時時劃斷陡坡,有時顯得險而美,有時卻險而不美,美與險並不是一回事。

  攝影師和畫家繼續在探尋橋之美,大橋、小橋,各有其美。有人畫鵲橋,喜鵲構成的橋不僅意義好,形式也自由,生動活潑。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絡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橋之美》賞析

  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裡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了一些具體例子。在舉例時,作者並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文章共七個自然段。

  第一段:文章總起,“畫家見的橋最多”。

  第二段:從“小橋流水人家”詞句入手,擺出一個看法。它“固然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具有繪畫的形式美”,引出下文,從畫家的眼裡談橋之美。

  第三段:敘說“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以及“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引出下文對多種橋的美的述說。

  第四段:承接上文具體寫了:

  (1)茅盾故鄉烏鎮“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2)江南水鄉石橋與橋邊景色諧調搭配,“也令畫家銷魂”。

  (3)臥龍一般的長橋之美。

  (4)頤和園裡仿造的盧溝橋和蘇州的寶帶橋,“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

  (5)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的風雨橋,橋面上遮雨的廊和亭,橋下的急流飛瀑構成的美。

  第五段:由《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引出鐵索橋、竹索橋,說明了“橋往往擔任了聯絡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和“具有獨特生命力的線的效果”。

  第六段:由南京長江大橋的直線美,談到錢塘江大橋以及成昆路上的很多的“橋連洞,洞連橋”的直線橋的美與險的關係。

  第七段:由現實中的.橋到幻想的“鵲橋”,再點橋之美,呼應開篇收束全文。

  語言特點

  本文語言優美、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例如第2段中“如果煞它風景,將江南水鄉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顯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的這一段話,語言優美,有抒情色彩,運用假設推理,實現了橋在大千世界對於環境的烘托作用。

  “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用詩情的文字勾畫出一幅秀麗的畫面,突出了橋與周邊景色的和諧美。

  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本文是一篇說理性質的小品文,橋之美也可看成是人生之美,孤立的,單調的事物很難構成美,而生命因其起伏不定,變幻多姿而讓人們珍愛,這也許是我們能夠從中得到的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啟發吧.

  寫作目的

  課文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美好的景物,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學原則,如講究對比、變化、和諧等,不光適用於發現、欣賞、品味“橋之美”,還可以作為通用的原則來進行一些審美活動,提高讀者的藝術欣賞水平。

  橋之美閱讀訓練及答案

  【基礎練習】

  1給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顏色哪能左右結構之美呢!

  (2)人們到此總要駐( )足欣賞飛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風景。

  (4)每過環形的山谷,前瞻( )後顧。

  (5)許多橋的直線時時劃斷陡( )坡。

  2看拼音寫字詞。

  (1)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méi jiè 。

  (2)彷彿發悶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難怪繪畫和shè yǐng 作品中經常碰見橋。

  (4)倒影又往往被fú píng ,雜草刺破。

  (5)是險峻的環境yùn yù 了橋之生命。

  3仔細看看句中有沒有錯別字,如果有,請改寫在句後的括號裡。

  (1)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諧同譜出行與色的樂曲。( )

  (2)方、園之間相處和協、得體。( ) (3)橋下小河裡應著橋的倒影。( )

  (4)橋上橋下,往反行人,個樣船隻。( )

  【綜合練習】

  認真閱讀課文,做以下題目。

  1在下面句中的錯別字下畫橫線,並在題後括號內改正。

  (1)那纖細的遊絲佛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 )

  (2)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住足欣賞飛瀑流泉。( )

  (3)橋往往擔任了聯絡形象的重迭及交錯的角色。( )

  (4)不宜龍統地提問,不能龍統地答覆,藝術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

  2從全文來看,作者認為“橋”美在何處?(用文中語句來回答)

  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風景,將江南水鄉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麼?

  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語言風格與《中國石拱橋》有什麼明顯不同?

  【拓展練習】

  一閱讀

  人間仙境: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哪裡?經過多年的查證,確認在我國的滇北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區。隨著一批又一批中外遊客的到來,香格里拉漸漸地撩開了她神秘的面紗。

  從不大的中甸城向任何方向前行,你都在朝著終年不化的雪山進發。在這片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的土地上,一反高原缺氧的普遍現象,這裡氧氣充沛,一山有四李、十里不同天,形成了世上絕無僅有的一派高原奇景。這裡即使時值隆冬,大山腳下的閱葉林帶仍是一片鬱鬱蔥蔥,山腰處則是針葉林挺拔俊秀,再往上是隻有冬蟲草、雪蓮花生長的地帶,直至生靈絕跡,惟餘茫茫的雪峰。這裡也有江南的山裡娃娃臉,山這邊天陰大雪,山那邊陽光燦爛。神奇的納帕海草原天晴時是理想的牧場,可以牧羊、跑馬,一下雪卻頓成水泊,遠觀似一片汪洋,納帕海草原因而得名。五、六月份是中甸的盛夏,到處是花的海洋,從高空望去,整個中甸如一面紅、黃、白三色的巨幅錦繡。藏民不吃魚,這裡的湖泊中擠滿了肥魚,魚兒貪吃大量飄落水面的杜鵑花辮,受了花瓣中麻醉劑的作用,一條條翻開大肚皮浮在水上,形成“杜鵑醉魚”的奇現。

  古今中外旅行家們總結“遊山玩水”的經驗,在中甸似是不能適用的。因為這裡“神山不可遊”“聖水不可玩”。海拔6794米的梅里雪山主峰,是世界上惟一一座未被人類征服的山峰,中外登山隊員幾度探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終歸失利。梅里雪山一直被當地人奉為“神山”,其主峰終年濃霧鎖罩,據當地老人說,一輩子只一次有幸看到梅里雪山的真容,那是十世班禪在圓寂前一年時間裡遍歷藏區每一個角落,當他來到梅里雪山腳下時,神秘多年的梅里主峰忽然間雲開霧散,盡現容顏,班禪轉身離去後,她又迅即拉上了重重霧幛,不再見人。碧塔海、黑海是康巴地區的“秘境”,女人在水邊洗頭、高喊,都會引起傾盆大雨,據說是聖水發怒。這些說法是否科學未及考證,但當我們置身於奇境迭現的香格大峽谷,走那條三天三夜才能走完的溪邊小路時,當我們騎馬穿越林海雪原,來到靜謐的碧塔海邊時,我們至少看到了有幸到二十世紀末仍未遭人類破壞的大自然的本來模樣。這景象對於我們,竟已顯得如此珍貴。

  中甸是康巴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著名的葛丹松贊林寺就坐落於此,全體藏民信奉藏傳佛教。然而,至今仍保留母系社會特徵的納西族卻也發祥於中甸地區的白水臺,千百年來,夫權極重的藏族文化與女權至上的納西東巴文化並存於中甸,形成了中甸地區獨特而渾厚的文化底蘊。

  香格里拉一詞對當地藏民來說,是太陽與月亮的意思,也是山水風光喜迎遠方客的意思,我們以為,香格里拉代表著一切美好與祝願。

  1“香格里拉”獨一無二的景觀,使它顯得很神秘。它的獨特景觀主要是指( )。(可選多項)而形成這些獨特景觀的原因是( )

  A.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 B氧氣充沛。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即使時值隆冬,山腳和山腰樹林蔥鬱。

  E有神奇的納帕海草原。 F也有江南的山裡娃娃臉。

  G湖中擠滿肥魚,形成“杜鵑醉魚”的奇觀。

  2第②段中“納帕海蘋原”的名稱是因何而得的?

  3“這裡也有江南的山裡娃娃臉”、 “整個中甸如一面紅、黃、白 三 色的 巨幅錦繡”用

  了 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

  4第③段介紹中甸的 和 ,山以 為代表,其特點是 ,這裡的水被奉為 ,山和水的共同特點是 。

  5從“這些說法是否科學未及考證”由此可知,這裡有關神仙、聖水的說法都未必科學。而說明文是講究內容的科學性的,那麼這段所介紹的一些情況是否應刪去?

  6“中甸地區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指的是( )

  A.中甸是康巴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B著名的葛丹松贊林寺就坐落於此。

  C.古老的納西族也發祥於這地區白水臺。

  D.夫權極重的藏族文化與女權至上的納西東巴文化並存於中甸。

  7文末對“香格里拉”一詞作解釋與上文介紹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神奇的山水風光有什麼聯絡?

  二作文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同學們正處在獨立人格形成的時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正學著尊重別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幫助時道聲謝,妨礙別人時道句歉;為演出的成功鼓掌,為同學的進步喝彩;一句問候,一聲再見……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視:惡語觸怒他人,譏諷同學弱點;遭人冷落,被人揭短……請圍繞“尊重”這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字數600字左右。

  橋之美閱讀訓練答案

  【基礎練習】

  1(1)zhī (2)pù(3)shà (4)zhān(5)dǒu

  2(1)媒介 (2)葦叢 (3)攝影

  (4)浮萍 (5)孕育

  3(1)諧―協 (2)協―諧

  (3)應-映 (4)反-返 個-各

  【綜合練習】

  1(1)佛-拂(2)住-駐

  (3)迭-疊(4)龍-籠

  2在不同環境中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3說明橋在構成美景上不可或缺

  4《中國石拱橋》語言樸素、平實;本文語言生動、形象。

  【拓展練習】

  人間仙境:香格里拉

  1C—G B

  2稱其為“海”是因為一下雪,這裡便似一片汪洋;稱其為“草原”是因為天晴時這裡又是理想的牧場。

  3打比方 使景觀更形象,更美麗 4山 水 梅里雪山 是世界上惟一

  一座未被人類征服的山峰 聖水 保持未遭人類破壞的大自然的本來模樣。

  5不應刪去 這些說法突出了人間仙境香格里拉地區神奇獨特的景觀,更能吸引 廣大讀者。同時也印證了這是尚未遭到人類破壞的地區,更顯其珍貴。 6D

  7突出其美好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