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琴。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伯牙絕弦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註譯:

  絕 :斷絕

  善 :擅長,善於。

  鼓 :彈。

  志在高山 :心裡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於“啊”。

  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裡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謂 :認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裡讀作“閒”的音。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鍾子期讚歎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瞭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絃,終生不再彈琴。

  歷史事件

  學習了三年,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萬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酒餚,乘船往東海進發。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時,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成連划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成連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湧,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非常少。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絃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讚歎道:“多麼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讚道:“多麼浩蕩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在《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寸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己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湧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1-3]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拓展閱讀:《伯牙絕弦》教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的真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1、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這個詞,源於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的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信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對“知音”會有更深的理解。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整體初讀。

  1、播放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

  2、檢查預習情況。

  (1)寫兩個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解釋“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奏和語速。

  3、師範讀,全班齊讀。

  三、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請幾個學生說說解意,並詢問他們是讀了幾遍後才瞭解其意。

  三、感悟知音

  用故事串起文章,體會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