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5篇)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5篇)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

  原文:

  一幅雲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洲。客裡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於油。蘭橈扶夢駐東流。

  譯文:

  一幅雲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洲。客裡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於油。蘭橈扶夢駐東流。

  註釋:

  一幅雲藍一葉舟,隔江山色鏡中收。夕陽芳草滿汀(tīng)洲。客裡鶯花繁似錦,春來情思膩(nì)於油。蘭橈(ráo)扶夢駐東流。

  鏡:謂水明如鏡。汀洲:水邊或水中平地。蘭橈:裝飾華美的舟船。東流:安徽東流縣,現與至德合併為東至縣。

  賞析:

  在藍天白雲和綠水碧波之間,一葉小舟悠然而來,遠山倒映在水中,夕陽灑滿岸邊芳草。舟中人不禁為繁花似錦的春色深深陶醉,於是駐橈於東流。末句“扶夢”二字,穎異可喜。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2

  浣溪沙·上巳

  明代:楊基

  軟翠冠兒簇海棠,砑羅衫子繡丁香。閒來水上踏青陽。

  風暖有人能作伴,日長無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註釋:

  軟翠冠兒:指用花草編成的頭飾。砑羅:光滑的絲綢。青陽:春天。”

  賞析:

  農曆三月三日為古上巳節,是時傾城於郊外水邊洗濯,祓除不祥。《論語》謂:“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晉時曲水流觴,至唐賜宴曲江,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詞所寫,正是這一古老風俗沿襲至明代的情況。全詞情景交融,自然流暢。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3

  原文:

  唐代:薛昭蘊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庭花落欲黃昏,遠情深恨與誰論?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日斜人散暗銷魂。

  譯文: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庭花落欲黃昏,遠情深恨與誰論?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日斜人散暗銷魂。

  註釋: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jùn)庭(tíng)花落欲黃昏,遠情深恨與誰論?

  郡庭:郡齋之庭。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日斜人散暗銷魂。

  延秋門:長安禁苑中宮庭24所,西面二門,南曰延秋門,北曰元武門。卓:立也。 金輪:車輪。

  賞析:

  此詞寫閨中懷人。又是落花滿庭,夕陽斜照的時候了,而心上人卻一去不歸。遠情深恨,無人可訴說。回想起來,不覺愁思百結,令人銷魂。全詞寫得孤寂冷落。詞中含蓄委婉地表露了離別相思之情。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4

  原文:

  浣溪沙·初夏

  明代: 葉小鸞

  香到酴醾送晚涼,荇風輕約薄羅裳。曲闌憑遍思偏長。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關春色惱人腸。誤他雙燕未歸梁。

  註釋:

  香到酴(tú)醾(mí)送晚涼,荇(xìng)風輕約薄羅裳。曲闌憑遍思偏長。

  酴醾:一種初夏開花的觀賞植物。荇:荇菜。

  自是幽情慵(yōng)卷幌(huǎng),不關春色惱人腸。誤他雙燕未歸梁。

  慵:懶散。幌:布幔。此指窗簾。

  賞析:

  初夏傍晚,酴醾飄香,荇風輕約,詞人曲闌憑遍,情思悠長,以至忘了捲簾,耽擱了雙燕歸梁。全詞著墨纖細,抒懷曲婉,表現出女詞人體物的精微和詠物的巧思。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5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註釋:

  ⑴梅庭老:生平不詳,從詞裡可知他是三吳地區(“三吳”,眾說不一,大概指今浙東、蘇南一帶)人。

  ⑵上黨:一作“潞州”,位於現在的山西長治,北宋時與遼國接近,地屬偏遠。

  ⑶學官:官職名,負責地方文教,職位不顯。

  賞析:

  《浣溪沙》詞調,蘇軾以前的詞家手中,大抵只用於寫景抒懷,而此詞卻用來寫臨別贈言(題記為: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致力於用意,有如文章之序體,從而開拓了小詞的題材內容。

  “門外東風雪灑裾”,是寫送別的時間與景象。儘管春已來臨,但因春雪,而氣候尚很寒冷。這時有“雪灑裾(衣襟)”,而不言“淚沾衣”,頗具豪爽氣概。次句即有一較大跳躍,由眼前寫到別後,想象梅庭老別去途中,於“山頭回首望三吳”,對故園依依不捨。這裡作者不是強調三吳可戀,而是寫一種人之常情。第三句再進一層,謂“不應彈鋏為無魚。”這句用戰國齊人馮諼事,馮諼為孟嘗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視,彈鋏(寶劍)作歌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戰國策。齊策》)。此句意謂梅庭老做了學官,不必唱歸來了。同時又似乎是說,儘管上黨地方艱苦,亦不必計較個人待遇,彈鋏使氣。

  過片音調轉高亢:“上黨從來天下脊”。意謂勿嫌上黨邊遠,其地勢實險要。蓋秦曾置上黨郡,因其地勢高,故有“與天為黨”之說。“先生元是古之儒”,此稱許梅庭老有如古之大儒,以天下為己任,意謂勿以學官而自卑。筆力豪邁,高唱警挺,足以壯友人行色。末句補說,“時平不用魯連書”。魯連,即魯仲連,戰國齊人,曾遊趙《史記》給他很高評價。因上黨是趙地,當時宋遼早已議和,故云時代承平,梅庭老即有魯連奇策,亦無所用之。此句既有勸勉梅庭者隨遇而安之意,又有對其生未逢時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這首詞裡,作者用自己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去影響朋友,出語灑脫卻發自肺腑,真摯動人。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6

  原文: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

  清代:納蘭性德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難拋往事一般般。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虛置翠衾單。更無人與共春寒。

  譯文: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難拋往事一般般。

  只有離愁別緒最讓人難以釋懷,想看淡一些,卻終於無法做到,每一件往事都纏著我不肯離去。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虛置翠衾單。更無人與共春寒。

  今夜燈前只有形影相弔,無法入睡,枕頭和薄被都閒置一邊,更沒有人與我一同忍受這難耐的春寒。

  註釋: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難拋往事一般般。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一般般:一樣樣、一件件。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hán)虛置翠衾(qīn)單。更無人與共春寒。

  翠衾:即翠被,指翡翠羽製成的背帔春寒:春季寒冷的氣候。

  賞析:

  該詞上片以議論開始,後又轉敘述,表達了詞人對妻子的離去的悲痛之情。下片則亦情亦景,直白率真地描寫自己孤單的情景,孤悽婉轉,嫵媚動人。全詞語言直白率露,明白如話,但情韻不減,其孤悽婉轉之情溢於言表,仍不失為一篇佳作。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詞人說得直白,舊時情懷若能說忘便忘,這世問不知道要減去多少百結愁腸,即使幾番平和了心態去面對過往,也經不住點滴回憶從不勝防的縫隙裡一路叫囂而來。而所有離別情緒中最令人不堪忍受的,便是生死之隔;所有陳年過往中最折磨人的,便是對亡者的記憶。

  納蘭在妻子盧氏死後雖然沒有追隨而去,以後的生命裡也有過別的女人,但他的傷痛和寂寞,卻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減少。畢竟,死亡是終極的解脫,而活著,就要選擇與寂寞和絕望為伍,在潮水一般的往事裡獨自忍受,甚至沒有一雙可以握著的手。

  “難拋往事一般般”這句則是說有些痛苦,隱藏在內心的角落,不為人知卻深入骨髓,輕輕一碰,就會撕扯血脈一樣地疼痛。無可告解,無法遺忘。細碎的往事一件又一件,想要拋開實在太難。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虛置翠衾單”,話說到這已是字中帶淚,詞人彷彿做了一場短暫的夢,醒來之後,世界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孤窗明月,寂寂書案,冰冷而難耐:他知道,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妻子對他殷勤問暖,為他深夜挑燈,再也沒有羅香偎人,盈盈笑語,牽掛他在外的腳步。

  夜晚,燈光,總是能勾起人無限思緒。 “今夜”、 “燈前”,納蘭遙想起過往,也是自然。而當時獨坐燈前的詞人,看這夜晚,燈光滿滿的,記憶滿滿的,屋裡卻是空空的——妻子已經死了——“更無人與共春寒”,如花美眷,已做塵土,風雨消磨生死別,要他如何熬過那些枯竹冷雨的不眠長夜,如何面對孤燈明滅的客裡煢煢。

  比起歷代悼亡詞,納蘭詞語句間總有種超出生活更高層次的追求,他所願只是一雙料峭春寒時能握住的手,只是一個能陪他走到天荒地老的人,這樣的情緒反應在詞句裡,就不同於元稹的“貧賤夫妻百事哀”,也沒有蘇東坡夾雜的政治失意,誠如葉嘉瑩先生所說,“沒有大挫折,有清純的一份纖柔婉轉的詞心”。

  這首小令將悼亡的情緒在夜晚燈火的映照下肆意鋪張,在寥寥言語間蜿蜒流轉的是一種滲透骨髓的純粹傷感,一種無法擺脫的心靈痛苦,一種幸福與愛情一去不復返的遺憾。而在這篇以及納蘭幾乎所有的悼亡詞中,又都有著一種對青春與愛情能夠永生的渴望。或許,他的悲劇不在於盧氏的死亡,也不在於盧氏死亡所帶來的悲傷,而在於盧氏死亡後他心靈無法擺脫的幻滅狀態。字面上心死如灰的背後,是納蘭的迷惘,也是存活於這世間的人們都未看透的,人生的大真實與大虛幻,大歡樂與大悲哀。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7

  原文:

  浣溪沙·書虞元翁書

  宋代:蘇庠

  水榭風微玉枕涼。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煙雨罩鴛鴦。

  紅蓼渡頭青嶂遠,綠萍波上白鷗雙。淋浪淡墨水雲鄉。

  註釋:

  水榭(xiè)風微玉枕涼。牙床角簟(diàn)藕花香。野塘煙雨罩(zhào)鴛鴦。

  水榭:臨水樓臺。牙床:雕飾精緻的小床。角簟:以角蒿編織的席子。

  紅蓼(liǎo)渡頭青嶂遠,綠萍波上白鷗雙。淋浪淡墨水雲鄉。

  淋浪:筆墨酣暢淋漓。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小詞。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現了原畫的色彩、佈局和意境,使未睹其畫的讀者,猶如身臨畫前。末句點題,綰結入妙。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8

  浣溪沙·題丁兵備丈畫馬

  清代:王鵬運

  原文:

  苜蓿闌干滿上林,西風殘秣獨沉吟。遺臺何處是黃金?

  空闊已無千里志,馳驅枉抱百年心。夕陽山影自蕭森。

  註釋:

  上林:上林苑,漢代長安苑囿,漢武帝自西域引入苜蓿,植於上林苑以飼馬。

  空闊:反用杜甫詩“所向無空闊”句。

  賞析:

  此詞借詠馬自訴懷才不遇。用典自然。“空闊已無千里志,馳驅枉抱百年心”,亦馬亦人,語意雙關。抒寫了內心的感慨。“夕陽山影自蕭森。”飄逸、空靈,為全詞增添情致。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9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1,等閒離別易銷魂2。酒筵歌席莫辭頻3。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4。

  註釋:

  1一向:即一晌(shǎng),片刻、片時之意。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2等閒:隨便、輕易。銷魂:傷神、愁苦。

  3莫辭頻:不要嫌酒筵歌席太頻繁。

  4“不如”句:化用唐元稹《會真記》中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憐,愛。此句又見作者《木蘭花》詞:“不如憐取眼前人,免更勞魂兼役夢。”

  賞析:

  本篇也是《珠玉詞》中的名作,其傳誦之廣遠,幾乎可與同調名的“一曲新詞酒一杯”一闋相比美。詞的主旨,不過是傷別念遠,嘆時光之有限,主張及時行樂。表現手法也很簡單,取眼前景物人事,以排遣愁懷。首句,嘆年光有限;次句,言離別傷神;第三句,直言以酒自遣,及時行樂;過片兩句承“離別銷魂”而來,抒發其特大特深的宇宙人生之感慨。末句忽作轉語,主張:與其徒勞無益地傷離念遠,不如憐取眼前,取樂於當下。這首詞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引起千年以來眾多讀者的共鳴,主要原因在於它“情中有思”,在尋常感情的抒寫中表現了對於宇宙人生的哲理性的體悟。試看詞中雖然嘆人生之有限,傷春光之短暫,恨情人之遠離,但卻不一味地沉溺於感傷與愁苦之中,而是善於自我排遣,跳出愁城,對人生進行一種理性的節制和反省;在認識到一味“念遠”、“傷春”之徒勞無益以後,詞人轉而採取曠達超脫的人生態度,做出了“不如憐取眼前人”的理性的選擇。誠如葉嘉瑩所指出的:“至於‘不如憐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僅僅是‘眼前’一個‘人’而已,而是所該珍惜把握的現在的一切。”(《大晏詞的欣賞》)本篇所藉以打動人心的,主要就是這種既實在又超脫、既認真卻不拘執的人生態度。這樣的人生態度,是不該被定性為“消極思想”的。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0

  原文: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宋代:李清照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已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譯文: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已應晚來風。

  不要說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濃,而未醉即已意蝕魂消。晚風陣陣,伴隨著傳來的時遠時近的鐘聲。

  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瑞腦香漸漸熄滅,我從夢中醒來,如闢寒金鳥一樣的金釵太小,頭髻都鬆了。就這樣清醒著,獨自對著寂寞燃燒的紅燭。

  註釋:

  莫許杯深琥(hǔ)珀(pò)濃,未成沉醉意先融(róng)。疏鍾已應晚來風。

  琥珀:這裡指色如琥珀的美酒。融:形容酒醉恬適的意態。

  瑞(ruì)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jì)鬟(huán)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瑞腦:一種名貴的香,傳說產於交趾,如蟬蠶形。闢寒金:相傳昆明國有一種益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這裡借指首飾。闢寒金小:猶雲簪、釵小。燭花:猶燈花。燭芯燃燒後,餘燼結成的花形。相傳燈花是喜事的徵兆,亦當是詞人心中希望的象徵。

  賞析:

  此為閨情詞。全詞含蓄蘊藉,頗得婉約之妙。清人王士禎說“婉約以易安為宗”(《花草蒙拾》)。其婉約特色,一是表現在抒寫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藝術上委婉、含蓄。此詞上片寫飲酒,下片寫醉眠,通篇表現的是閨愁,主要採用“映襯法”,詞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姜齋詩話》)

  開頭寫“莫許杯深琥珀濃”,以深杯濃酒來消愁,其愁緒綿綿可想而知。““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謂酒雖然沒有喝多少,心卻已經醉了。此詞開頭以飲酒說愁訴恨,情思深沉,卻又似不甚經意,這種淡中寓濃、似淡實濃的詞句,頗得雋永。“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兩句則是進一步描繪女主人公輾轉不寐的綿綿愁思。香已消,魂夢斷,可見夜之漫長而夢寐難成。金釵小,髻鬟松,則以金釵之小來反襯發鬟之亂,進一步表現女詞人的反側床蓆、無法成眠之狀,從而以人物情狀來勾畫人物愁情。結句“醒時空對燭花紅”點題,將女主人公的滿懷愁緒以景物映襯而出,景語實為情語。

  全詞在語言錘鍊上也是頗見功力的。首先是精煉、形象、表現力強。如“莫許杯深琥珀濃”的“深”、“濃”兩字,形象地勾出詞中人即將豪飲之態。又如“應”、“空”是兩個普通字眼兒,在這裡卻有極強蘊含力。“應”不僅寫出鐘聲、風聲相互應和的聲響,而且暗示出女主人公深夜不寐之態,披露出人的脈脈愁情;一個‘“空”字又帶出了詞中人的多少寂寥哀怨。“香消魂夢斷”一句中兩個動詞、用得也極為精煉、形象,它生動地勾畫出女主人公夢寐難成之狀。“闢寒金小髻鬟松”句中的“小”、“松”是一對形容詞,而且又是相反相成,鬟愈松,釵愈小,頗有點思辨的味道,以此生動地描繪出詞中人輾轉床側的情態。此句著此二形容詞,大大增強了表現力,它使讀者透過頭飾的描寫,不僅看到人物的情態,而且體察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此精煉、生動的筆墨,令人歎服。其二,通俗的口語與典雅的用事自然和諧地統一於作品中。“琥珀”、“瑞腦”、“闢寒金”均是典雅富麗之辭,而“杯深”、“晚來風”、“香消魂夢斷”、“髻鬟松”、“燭花紅”等等又是極為通俗、明白如話的口語,這些口語經過錘鍊加工,使其與典雅的用語相和諧,體現了“易安體”的顯著特色。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1

  原文:

  浣溪沙·雲淡風高葉亂飛

  五代:顧敻

  雲淡風高葉亂飛,小庭寒雨綠苔微,深閨人靜掩屏帷。

  粉黛暗愁金帶枕,鴛鴦空繞畫羅衣,那堪辜負不思歸!

  譯文:

  雲淡風高葉亂飛,小庭寒雨綠苔微,深閨人靜掩屏帷。

  粉黛暗愁金帶枕,鴛鴦空繞畫羅衣,那堪辜負不思歸!

  註釋:

  雲淡風高葉亂飛,小庭寒雨綠苔(tái)微,深閨人靜掩屏帷(wéi)。

  綠苔微:綠色的苔蘚稀微。

  粉黛(dài)暗愁金帶枕,鴛鴦空繞畫羅衣,那堪辜負不思歸!

  粉黛:以婦女的妝飾借代為婦女。金帶枕:精美的枕頭。

  賞析:

  這首詞寫閨情。上片描繪了一幅春深人靜的景象。下片寫女子見到了羅衣上的鴛鴦繡圖,自然聯想到自己的孤單,深感自己所懷念的男子辜負了她的一片深情。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2

  原文: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燻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譯文: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一作:太)

  桂花它那金光燦爛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製的層層綠葉,其“風度精神”就像晉代名士王衍和樂廣一樣風流飄逸,名重於時。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燻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擁結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桂花的濃香把我從懷念故人和過去的夢中燻醒,不讓我懷念過去這是不是太無情了?

  註釋: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fǔ),大鮮明。(大一作:太)

  揉破黃金萬點輕: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點點。輕:四印齋本《漱玉詞》作“明”,注“一作‘輕’”。鮮明:此處宜訓作分明確定之義。

  梅蕊(ruǐ)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燻(xūn)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何俗甚:俗不可耐。丁香千結:語出毛文錫《更漏子》詞:“庭下丁香千結”。苦(讀作古)麄(“粗”之古體)生: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謂:“苦粗生,猶雲太粗生,亦甚辭。”苦粗:當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愛的意思。苦:有嫌棄之意。透:醒。燻透:即被桂花香薰醒。

  賞析:

  這是一首詠花詞。詠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態、花性以揮發開去,抒引出詞人胸中的萬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兩句,便如抖開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畫卷,那黃金揉破後化成的米粒狀的萬點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疊疊的千層翠葉,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無別花可堪比擬。桂花的花朵嬌小無比,自不以妖豔豐滿取勝,作者緊緊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質。筆觸顯得深刻、自然、貼切、生動。“輕”與“重”是相對的,作為黃金無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為飛入翠葉叢中的萬點黃花,不論在事實上還是感覺上都是輕柔的。

  接下來筆鋒倏然跳出,來了句“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從花到人、由此及彼,這既把金玉其質的桂花點活了,也把彥輔其人的風度精神點活了。彥輔,是西晉末年被後人稱為“中朝名士”的樂廣的表字;因其官至尚書令,故又史稱“樂令”。據史傳記載:樂廣為人“神姿朗徹”、“性衝約”、“寡嗜慾”,被時人譽為“此人之水鏡也,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青天也”。於此可見樂彥輔之倜儻非常。然而詞人對歷史名人樂廣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離不開時代的原因:當時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亂世,恰像樂廣之處於西晉末年一樣,樂廣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亂”之際,做到“清己中立,任誠保素”,無疑地這便是身處季世的詞人所遵奉的做人標則。若此,則清照將桂比人、將人擬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鮮明”三字是褒揚之詞,不論是花中仙品──桂子,還是“人之水鏡”──樂彥輔,都有著十分鮮明的個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樣,是一副對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麄生”。寒梅、丁香均為芳香科植物,為世人所深愛。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筆下原亦不乏詠梅佳句,如“雪裡已知春信至”、“香臉半開嬌旖旎”、“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風流”(《滿庭芳》)等,竟以“俗”、“粗”加之呢。應是緣於有所“感”而產生的一種情。即如歡樂的人看見周圍的一切都閃著使人愉悅的光環,而被愁苦籠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愛之物,也會撩起如雲湧起理而還亂的愁緒。更詞人在這裡又採用了抑彼而揚此的手法,明貶梅與丁香的“粗”、“俗”,暗譽丹桂之清、雅,以達到更加鮮明主題的目的。

  結尾句“燻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終於點出個“愁”字來。這兩句語意自然十分明瞭,其未點透處卻是詞人含嗔帶斥地指責的物件,不外桂花與梅花和丁香之間,雖皆可詮釋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貶暗譽的手法來看,這裡指的該是金花玉葉的桂花。這個結尾,似是詞人謂桂子:我是如此執著地傾心於你質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卻竟以沁人的馥香驚擾了我的千里夢,卻也太無情了。

  該詞寫作特點上片側重正面描寫桂花質地之美,從形到神、由表及裡,表現出貴而不俗、月朗風清的神韻,重在精神氣質;下片則運用對比手法,進一步襯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隨感,帶有較為濃郁的主觀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無窮的小調。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3

  五代:孫光憲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

  膩粉半沾金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譯文: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

  膩粉半沾金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註釋: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duò)階縈(yíng)蘚(xiǎn)舞愁紅。

  不耐風:經不注風吹,湯顯沮謂“不耐風”是創新之語句。愁紅:指落花。

  膩粉半沾金靨(y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金靨子:黃星靨,古時婦女面部妝飾。蕙心: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閨人之心,雙關。

  賞析:

  這首詞是詠落花之作。上片寫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風吹殘片,紛墜階庭。“舞愁紅”,寫落花紛飛之狀,帶有感情色彩。此時,更覺空堂寂寞了。

  下片寫觀花之人,有美人遲暮之感。她面飾不整,半著金靨,留著殘妝;薰香尚暖,她的`心別有一股滋味,是人們難以理解的。聊聊數語,將綠衣斑斑,倚欄聽落花流水的空閨佳人,那萬般無處著的悽婉之情描述得栩栩如生。“蕙心無處與人同”一句,非深情者不能道出。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4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已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註釋

  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⑵琥珀:這裡指色如玻拍的美酒。李白《客中行》詩:“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⑶融:形容酒醉恬適的意態。

  ⑷瑞腦,一種名貴的香,傳說產於交趾,如蟬蠶形。

  ⑸闢寒金:相傳昆明國有一種益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王嘉《拾遺記》卷七:“宮人爭以鳥吐之金,用飾釵佩,謂之闢寒金。”這裡借指首飾。闢寒金小:猶雲簪、釵小。

  ⑹“醒時”句:此句意謂深閨寂寞,醉也不成,夢也不成。深夜醒來,空對燭花,心事重重。燭花:猶燈花。燭芯燃燒後,餘燼結成的花形。相傳燈花是喜事的徵兆,亦當是詞人心中希望的象徵。2、唐圭璋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637.參考資料:

  陳祖美.李清照作品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2:25-28.@唐圭璋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637.

  創作背景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點絳唇·蹴罷鞦韆》等詞當作於是年前後。參考資料:

  陳祖美.李清照作品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2:250.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15

  原文: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清代:納蘭性德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博山香燼未全灰。

  譯文: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妒他飛去卻飛回。

  閨閣外的溪塘已經長滿青苔,那飛來飛去銜泥建巢的燕子,讓人妒忌。嫉妒它飛走了又飛回來,想讓自己的心上人回來卻無法實現。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博山香燼未全灰。

  只能想象自己的愛人騎著駿馬從近處的梅里經過,或是駕一片白帆從遙遠的藕花深處而來。可惜這僅有的一點願望只是想像罷了,只能對著那博山爐中似盡非盡的香燼發呆。

  註釋:

  脂粉塘空遍綠苔(tái),掠泥營壘(lěi)燕相催。妒他飛去卻飛回。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三句,兩平韻。脂粉塘:江南溪名,傳說為春秋時西施沐浴之溪塘。南朝梁任舫《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俗雲西施浴處,又呼為脂粉塘。吳王宮人灌妝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這裡指閨閣之外的溪塘。營壘(yíng):營建巢穴。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ǒu)溪來。博山香燼(jìn)未全灰。

  梅里:江南地名,傳說為吳國始祖太伯的居處。片帆:孤舟,一隻船。藕溪:在江蘇無錫西北。博山:古香爐名,因爐蓋上的造型似傳聞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香燼:謂爐中的香已燒完。

  賞析:

  上片寫燕子銜泥來去的實景,藉以表達離情淒涼。下片寫對於戀人歸來場景的想象,表現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後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語,香未燃燼也意味著心猶未泯的內蘊,含婉悽清之至。全詞清新淡雅、靜穆閒適,頗具有美妙的情趣。

  上片寫的是實景,開篇便是景色的渲染,寫脂粉塘空曠只剩鋪滿的綠苔,早已失卻了昔時景象。納蘭句中的脂粉塘,實為女主人公閏閣之外的溪塘。女子之心細膩敏感,心有慼慼,窗外的溪塘都如同著了淒涼的顏色。還未分別之時,那溪塘都如同脂粉塘那般令人迷醉。可相離許久,溪塘都不似繁華,逐漸蕭條。眼中之景,都像蒙了灰一樣。此時又見大地春回,燕子掠泥而飛,好像是相互催促著,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可佇立至此,等不到思念之人執手相看,淨是看燕子雙雙來去,怎的都高興不起來。連燕子都有相伴的幸福,為何遲遲等不到思念之人的歸來。離情淒涼,心愛之人不能在這景色中相伴,連那雙飛的燕子都要去嫉妒一番。

  下片寫閨中女子十分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希望他能夠儘快回到自己的身邊。景則是虛寫,由女主人公的幻覺化出,即她盼望著所思念的人從近處梅林裡出現,或從藕溪中歸來。可嫉妒又有何用,無奈淒涼,只得怨那離別,讓人愈發想念。恍惚,思念愈深,好似幻覺中他正輕騎從近處的梅園出現,又像是坐著小舟,從遙遠的藕溪歸來。晏殊之詞浮於腦際:“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弱女子的相思之情全都寄託在那天涯海角的期待上,哪天心愛之人將從那裡歸來,想象連連,好似夢了一場,醒來之時,甚是悽楚。臆想之辭,尤其感人。痴心人如此,令人動容。人生自是有情痴。這相思近痴的女子,不知道愛人歸來之日是何時,也只得想象重逢之景,一次一次,唸了一千遍,痴了一千遍,再見會是怎樣的場景。好似要把所有的可能都羅列一遍,要讓自己重逢之時,不至於情緒失控,號啕大哭一般。最後一句,博山爐中香已燒完,卻未燃盡。言有義,意無窮。女子大概是注視著爐裡升起的嫋嫋香菸,心裡是比這繚繞的輕煙更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香已燃盡這一意象,充滿讓人沉醉的力量。煙未散盡,女子的愁緒不能窮盡,等待歸期到來的日子也不知到何時才盡,頓顯悽清之至,哀婉無奈。納蘭寫如此一名痴情的女子想要訴說的是何種深情,這女子寫的是他日夜思念的愛人,還是他自己內心成痴的愁,納蘭未給出答案。遙寄相思,等待的愛情最是苦痛,卻又讓人慾罷不能。

  此篇不乏女子羅曼蒂克的小情懷,表達了女子幽怨綿遠的相思。詞中運用白描,清麗簡淡,描摹如畫。全詞清新淡雅、靜穆閒適,頗有美妙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