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

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

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究竟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的詩意:提著籃忘了採葉,昨夜又夢到漁陽。這兩句詩活像一尊雕塑象——一位採桑女子手提空籠,斜倚在樹旁,神情恍惚,若有所思。她,身在桑下,來採桑葉,卻手提空籠,心不在焉。她心在何處?凝思何事?原來昨夜做夢,夢見在漁陽戍邊的丈夫回來了。一覺醒來卻空空如也,此刻她正在回憶昨夜的夢境,思念遠在邊關的丈夫。委曲婉轉,語約意遠,以簡潔之筆,獲很大的藝術效果。

  出自張仲素《春閨思》

  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

  注

  嫋(niǎo)嫋:纖長柔美貌。

  陌(m)上:路旁。陌,田間小路。

  葉:此處指桑葉。

  漁陽: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薊縣。因此處邊陲,常陳重兵把守,後世遂用以指稱邊境征戍之地。

  參考譯文

  城牆邊依依細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著籃忘了採葉,昨夜又夢到漁陽。

  賞析

  此詩描寫徵人妻子在春天裡思念丈夫的心態,開頭緊緊扣住一個”春“字來寫,展現了一派郊野的春光;後兩句從寫景轉為寫人,刻畫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全詩雖篇幅短小,但構思新巧,剪裁精工,場景選擇典型,人物刻畫生動,語約意遠,堪稱佳作。

  這詩的詩境很像畫,甚而有幾分像雕塑。“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城邊、陌上、柳絲與桑林,已構成一幅春郊場景。“嫋嫋”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顏色,這兩個疊詞又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這就組成一幅村女採桑圖。這兩句不僅是一般地寫景,還給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境:城邊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會使人聯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則思婦眼中之景無非難堪之離情了。

  後二句在蠶事漸忙、眾女採桑的背景上現出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她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裡提著個空“籠”——這是一個極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籠忘採葉”,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於心兒何往,末句就此點出“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當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並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曲,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