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冰心> 寄小讀者冰心名言名句

寄小讀者冰心名言名句

寄小讀者冰心名言名句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小編為你整理了摘抄冰心的典語句,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寄小讀者》1923年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冰心,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歌頌童真;歌頌母愛;歌頌自然;歌頌祖國。心物相映 ,情景交融。以自然、童真為主題。這樣的主題恰好顯現了冰心女士創作的思想核心:愛的哲學。

  一

  我若不是在童心來複的一剎那頃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煩雜之心,來寫這。

  二

  我小時曾為一頭折足的蟋蟀流淚,為一隻受傷的老鼠嗚咽……我小時未曾做過不仁愛的事情,但如今墮落了……

  三

  山東是我靈魂上的故鄉,我只喜歡忠懇的山東人,聽那生怯的山東話。

  四

  我素喜北方風物,至此也不得不傾倒於江南之雅澹溫柔。

  五

  “不瞞你說,妹妹,我捨不得母親,捨不得一切親愛的人!”

  六

  他們的是非,往往和我們的顛倒。

  七

  海喚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海波聲中,童心和遊伴都跳躍到我腦中來。

  八

  我承認你們是我的快樂和慰安,我也明白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氣,秋風是不會引人愁思的。

  九

  父親記否我少時的一夜,黑暗裡跑到山上的旗臺上去找父親,一星燈火裡,我們在山上下彼此喚著。

  十

  這是如何可驚喜的事,從母親口中,逐漸的發現了,完成了我自己!。

  十一

  山中雖不大記得日月,而聖誕的觀念,卻充滿在同院二十二個女孩的心中。

  十二

  誰無父母,誰非人子?母親的愛,都是一般;而你們天真中的經驗,卻千百倍的清晰濃摯於我!

  十三

  我凝望天空,有三顆最明亮的星星。輕淡的雲,隱起一切的星辰的時候,只有這三顆依然吐著光芒。

  十四

  如今呢?過的是花的生活,生長於光天化日之下,微風細雨之中……過的是雲的生活,隨意的嫋嫋卷舒。

  十五

  小朋友,我們所能做到的,一朵鮮花,一張畫片,一句溫和的慰語,一回殷勤的訪問,甚至於一瞥哀憐的眼光,在我們是不覺得用了多少心,而在單調的枯苦生活,度日如年的病者,已是受了如天之賜。

  十六

  又猛憶起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和蘇東坡的'“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對我此時生活而言,直是一字不可移易!

  十七

  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

  十八

  只是為著“正義”,我對於以人類欺壓人類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

  十九

  同情和愛,在疾病憂苦之中,原來是這般的重大而慰藉!

  二十

  這是海的真面目呵。浩浩萬里的蔚藍無底的洪濤,壯厲的海風,蓬蓬的吹來,帶著腥鹹的氣味。

  二十一

  這老屋中仍是有琴有書,原不至太悶,而我終感著寂寞,感著缺少一種生活,這生活是去國以後就丟失了的。你要知道麼?就是我們每日一兩小時傻頑痴笑的生活!

  二十二

  紅人身軀壯碩,容貌黝紅而偉麗,與中國人種相似,只是不講智力,受制被驅於白人,便淪於萬劫不復之地!……

  二十三

  古人供給我們這許多美好的材料,叫我們有最高尚的娛樂,如我們仍不知領略享受,真是太對不起了!

  二十四

  幾百個乘客在舟上,優遊談笑,說著乘風破浪,以為人人都過著最閒適的光陰。不知艙面小室之中,獨有一個凝眸望遠的船主,以他傾注如痴的辛苦的心目,保持佑護著這一段數百人閒適歡笑的旅途!

  二十五

  我寫兒童的時節,我似乎看得見那天真純潔的物件,我行雲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說我心中所要說的話。

  二十六

  綺色佳真美!美處在深幽。喻人如隱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與泉相近,是生平第一次,新穎得很!

  二十七

  而針針見血的生命中之各趣,是須用一片一片天真的童心去換來的。互相疊積傳遞之間,我還不知要預備下多少怯弱與驚惶的代價!

  山中雜記

  ——遙寄小朋友

  我常常去探望小鳥的家庭,而我卻從不做偷卵捉雛等等破壞它們家庭幸福的事。……我愛自己,也愛雛鳥,我愛我的雙親,我也愛雛鳥的雙親!

  二十八

  母親,為了你,萬里歸來的女兒,都覺得這些國外也常常看見的殘月朝暉,這時卻都予我以極濃熱的慕戀的情意。

  二十九

  我回家了!這“回家”二字中我迸出了感謝與歡欣之淚!三年在外的光陰,回想起來,曾不如流波之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