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五年級語文手抄報圖國慶節

五年級語文手抄報圖國慶節

五年級語文手抄報圖國慶節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五年級國慶節語文手抄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五年級國慶節語文手抄報篇一:國慶節詩歌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

  當巍峨的華表,

  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

  當雄偉的天安門,

  讓風雲迎來東昇的太陽.

  歷史的耳畔,

  傳來了禮炮的隆隆回響,

  那排山倒海般的迴響,

  是中國滄桑鉅變的迴響.

  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

  洪亮的聲音,

  全世界都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那勝利的旗幟,

  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

  人民揚起了頭顱,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歷史凝聚了宏偉,

  盡情地塗染十月的陽光,

  這氣勢慷慨激昂,

  築起了一座豐碑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輝煌的紀元,

  用蒼勁的大手,

  抒寫了新中國燦爛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點江山.

  苦難的母親,

  擦去滿眼的淚花,

  露出內心的喜悅由衷地歡暢,

  祖國豪邁地走向了繁榮富強.

  謳歌我們的歷史,

  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迸發出生命的光芒.

  謳歌我們的歷史,

  有四大發明的榮耀,

  播撒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

  謳歌我們的歷史,

  有老子孔子的聖明,

  幾千年文明的聖火把我們照亮.

  謳歌我們的歷史

  五年級國慶節語文手抄報篇二:10月1日國慶節的來歷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在我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