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四篇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四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又一個模組的培訓學習即將結束了。說實話,在這次培訓之前我就聽其他老師說中級培訓比較難,所以心裡就有點畏懼感,真的有點不敢面對。經過這5個模組的學習,我才真正地體會到中級培訓的確比初級培訓的知識深奧。雖然難,但是在培訓的過程中我也學得十分投入,切實也學到了不少知識與方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就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來談一下收穫:

  一、認識得到了提高

  這次培訓,在每個模組中,都設定了必選案例與可選案例,這些案例都具有代表性,也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透過對這些案例的認真分析,我才領悟到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訓的過程中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對自己的知識進行重建,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二、教育技能得到了提升

  資訊化的不斷推進與發展,資訊科技也成為我們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透過模組二視覺化工具練習、模組三文字編輯工具練習、模組四Frontpage網頁課件製作,使掌握了更多的電腦操作技術,但是要真正掌握並熟練完成各模組的作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模組四的網頁課件製作,就讓我感到自己的資訊科技基礎太薄弱了,看了作業及其操作步驟之後,真的讓我有些無從入手,但是經過輔導老師和同組學員的真誠幫助,我還是終於克服了這一困難。

  三、專業基礎知識得到了務實。

  在每個模組的學習中,都給我們提供了相應的案例知識點,透過教師引領,幫助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思考。在這些案例中我也掌握了一些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它們可以幫助我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走得更遠。

  總之,這段時間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會把這些新的教學技術與教學理念很好的利用起來,從而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凡事都要用心去做,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只要堅持,就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x月x日至25日我才加了北川羌族自治縣教師發展中心舉辦的小學科學教師培訓。觀摩了三節科學課。聆聽了專家的講座。經過了這次培訓活動,對我的觸動很大。在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 ,體會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巧妙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充分發揮,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動的良好開端,學生就有了探究的興趣。黃林老師在上《我們知道的磁鐵》時,用撲克魔術引入新知識的探究。因此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慾望。同時也會產生許多遐想。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也要在新課引入上多下點功夫。

  二、科學學習應以探究為核心。

  我在未任教科學學科前,以為科學學科就是教會學生科學知識。透過這次的觀摩和專家的講座,知道了科學學科要求學生透過探究獲取知識。其探究的特徵是:已提出或發現一個問題作為探究學習的開始;透過探究活動培養能力並獲得新知;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注重學生知識獲得的過程“;重視證據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重視合作式學習;重視形成性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因此,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李大傑老師教學《磁鐵有磁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很快以強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動活動中氣氛活躍。你一言我一語,述說自己的發現,認真做好記錄。透過探究活動同學們獲得了新知識。這知識不是老師傳授給他們的,而是學生透過探究自己獲得的。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運用所學的觀察方法認真細緻的觀察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逐步養成長期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能傾聽別人的發言,敘述自己的發現,並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我非常幸運的參加了萬年縣教育局組織的新教師培訓。在為期三天的培訓學習中,聆聽了各位前輩的精彩授課,及培訓學習中職教學校優秀教師的報告和對教學的簡單說課。他們以自身的經驗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

  10月29日早晨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進了職教培訓學習點。首先是由職教培訓中心的老師,也就是我的班主任吳老師為此次參加培訓的新教師們做開班儀式的講話。與此同時,我們每一位老師的心情都是激動的。

  透過這二天的學習,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青年教師,要想把課上好,把教學組織好,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花更多的時間。因為首次接觸小學教材,對文字不熟悉。所以,在備課前,就必須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再根據學生情況認真仔細備好課。光是閉門造車也不行,還必須向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聽課,則是一個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好方法。新教師只有多聽課,才能積累經驗,才能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一些駕馭課堂的能力技巧。除了向別人學習以外,還要不忘隨時給自己充電,多讀書,用知識來武裝我們的頭腦。職教中心的校長教會了我,要想教給學生一罐水,自己不在是擁有一桶水就行,而是要變成自來水才行。也使我真正明白所謂“學高為師”的道理。

  同時我還認識到另一點,就是“教學反思”,它是我們新教師成長的飛躍。所謂反思,就是指善於總結教學過程中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以獲得持續的終身的發展,達到成長的飛躍。只有在每次的反思中,我們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有付出不一定有收穫,但是一如既往地努力耕耘,必將換來一份充實而又沉甸甸的碩果。

  最後,我還認識到,我們的教育物件-----學生。一群八、九、十來歲、朝氣蓬勃、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面對這樣的群體,我們應該如何來對待他們呢?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幾句話“尊重與傾聽是教育的基點,寬容與信任是教育的魅力,善良與關愛是教育的雨露,公平與平等是教育的核心,鼓勵與讚賞是教育的張力”。雖然我現在還沒有能做得很好,但我將以它作為我教育工作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努力朝這個方向發展。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4月22日當天,我們德江縣學員4人一同赴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進行培訓學習,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感悟,新時代下教師需要發展,教育需要不斷輸入新的血液,這樣的教師和教育才能融合,所以說教師的任務是艱鉅的,需要我們更加努力。

  一、所見

  一走進教師發展中心,就感受到了一股濃郁的學習氣息,在一聲聲的驚歎聲中,我也倍感驕傲著,從今天開始我是其中的一員。從教師發展中心設施的擺設到地上的一草一木,牆上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出她們工作的精細和麵面俱到。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優雅的學習環境和閱讀空間,讓我感受到培訓活動的多樣性。走進培訓大廳映入眼簾的是閱讀的世界,多種多樣的圖書是我們這些培訓學員渴望的,在這樣優質的中心學習,可想而知我們是多麼的快樂與自在,培訓學員們是多麼的幸福。各層樓的設計很合理,分佈有序,每一個角落佈置都很有蘇州的文化底蘊體現。

  二、所聽

  參觀了校園文化建設後,我們開始了《銅仁市中小學名師蘇州學習培訓》會,蘇州市教育局人事與師資處唐曉明處長向我們講述了蘇州的歷史到蘇州的教育發展,再到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是付出了巨大的物力和精力,看著蘇州的點滴文化和教育的發展之快,心裡感到有點驕傲和激動,同時唐處長還分別介紹了教師發展中心的目的和初衷,從他的言語中,讓我感受到了他對銅仁名師這個培訓投入了感情和熱情。其次,朱曉芳特級教師給我們培訓了《教師的發展》,讓我們要做一個帶有智慧和思想的名師,去帶動和影響銅仁的教學發展和走向。沈雪春教授談了《名師發展之路》,透過沈教授的講課,讓我知道名師的任務是要副檔名師發展空間、構建教師成長平臺、開展課堂教學示範、主持教學科研專案。蔡明教授的通式教育就是通識教育,教育本一家,各有有趣點,能相互的融合。張必華教授的無痕教育告訴了我們學員無痕教育教學的意義在於一種“進”與“退”的智慧,如行雲流水的從容節奏和交融般的境界。

  三、所思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讓我看到了銅仁同蘇州的差距之大,他們教育的理念堅定而自信,而且獨居特色,非常符合蘇州文化的底蘊。但是我們也不能對自己喪失信心,雖然我們條件有限,而且沒有雄厚的資金作後盾,但我們也應該向他們一樣,保持著一顆愛生如子的愛心、敢拼敢想的進取心、責任心和勇於創新意識,堅定做好名師發展的新路徑的決心。

  最後,非常感謝銅仁市教育局給我的這次難得可貴的培訓學習機會,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名師工作室的教育發展之路,不但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而且讓我對名師工作室的教育發展前景大為看好,期待更進一步的與教授和名師共同培訓學習機會,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的同時,取其他人之精華,去其自身之糟粕,在教授和名師的帶領下,不斷提升,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