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為幼兒插上音樂靈性的翅膀教育心得

為幼兒插上音樂靈性的翅膀教育心得

為幼兒插上音樂靈性的翅膀教育心得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鍊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透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

  音樂是一門藝術,有它特殊的藝術表現手段,是構成人類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很早就發現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的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說:幼稚園應該是有音樂的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技能。需引導幼兒在藝術的環境中,有興趣的與環境發生互動,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的能力。興趣是什麼?通常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那如何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絡幼兒的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遊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如果教師生硬地要求幼兒唱一些晦澀難懂的歌曲,幼兒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內容,也就無法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首先要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恭喜恭喜”這一活動中,可讓幼兒隨著歌曲的節奏做動作,部分幼兒給另一部分幼兒拜年,配上一些過年用的鞭炮、燈籠等等,幼兒便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了此種歌唱方法。

  二、提供欣賞的機會,培養幼兒傾聽音樂的興趣。

  幼兒年齡小,接受能力卻很強,可以說,每個幼兒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靈敏的聽覺是感知音樂的前提,教師一定要讓孩子從聽覺入手,讓孩子多聽,自己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因此,運用各種有趣的音樂手段來激發幼兒聽音樂的願望,引起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聽的習慣,從而分辨出音樂中的細微差別。可以要為孩子創設了一個欣賞天地,儘量讓孩子多接觸音樂,透過多種渠道,如教師的演奏演唱,錄音機磁帶、VCD、電腦等讓孩子欣賞、傾聽悠揚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結合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把孩子帶入詩一般的意境中,使他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同時,我還恰當利用一些空餘的時間,如每天早晨孩子們陸續來幼兒園時、午睡以前、進餐、離園等時間播放音樂,讓孩子生活在音樂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滿音樂,從中誘發孩子傾聽音樂的興趣。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歡音樂、體會音樂,音樂的種子埋在了孩子們的心裡。現在孩子們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一聽到音樂他們都會側耳傾聽,自得其樂。

  三、運用多種感官語言,增添音樂活動特有的情趣。

  1、手勢: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透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透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2、體態:體態語透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金蛇狂舞》《新年帶著幸福來》等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教師用充滿稚氣天真的笑臉和眼神,就更能激發小朋友的內在情感,並且能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進行唱歌和隨著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這樣便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滿魅力的環境佈置,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趣。

  秋天到了,活動室都換上了秋天的主題牆飾,教室裡掛滿了片片金黃色的樹葉,牆面貼上了孩子們的樹葉貼畫。於是,就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新授了歌曲《小樹葉》,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地不由自主轉頭去看他們喜歡的“樹葉”,這時我就抓住時機引導他們在掛滿樹葉的牆飾下學唱歌,在唱歌時,孩子們的情趣高漲,興趣十足,不一會就學會了歌曲,這時孩子們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不由自主的為歌曲自編動作,並把樹葉飄落的動作編了進來,還一邊唱一邊做小樹葉飄下的動作,個個動作優美,興高采烈。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輕而易舉地掌握了歌詞,趣味盎然地學會了新歌。還自編了這個歌曲的動作,為在表演區域活動做好了準備。孩子們在充滿魅力的牆飾中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歌曲之美,感受到了唱歌的樂趣,並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在豐富多樣的音樂天地中,激發幼兒愛歌曲的樂趣

  五、給幼兒自我表現和表達的機會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複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是為孩子的音樂潛能開發奠定良好基礎。能讓孩子的生活充滿音樂,提高孩子的音樂智慧。能使孩子在濃厚的音樂藝術中,一點點,一滴滴地聽懂音樂,理解音樂,表演音樂。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幼兒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幼兒多聽多唱,放手讓幼兒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幼兒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幼兒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透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