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言> 駐村工作感言例文

駐村工作感言

駐村工作感言例文

  駐村幹部應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駐村任職幹部應深入到農戶家中,與群眾面對面的談心,下面是關於駐村的工作感言,一起來看看吧!

  駐村工作感言1

  有一種幸福叫群眾滿意,有一種生活叫“訪惠聚”駐村。

  時光如梭、光陰似箭,輾轉中我在東方園的駐村生活已半年有餘,在這半年的時間裡,我感受到的不僅是駐村生活的忙碌,更多的是駐村生活的充實。

  今年3月份,我接到了“訪惠聚”駐村工作的通知,要前往社群參加一年的“訪惠聚”駐村工作,我懷揣著滿腔的熱情來到了東方園管委會。說真的,當時我的思想還停留在幫助社群的群眾做幾件實事好事,感覺憑自己在機關的工作經歷,就能做好駐村工作,可即便如此,我依然抱著謙虛謹慎和學習的態度,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詳細查閱和自學了“訪惠聚”工作的相關資料,還了解了一些有關入戶走訪工作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比如社群居民的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和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住房情況以及享受社會保障情況等等。

  本以為做好充足的準備,就能做好入戶走訪工作,可事與願違,我在入戶走訪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困難,回想起自己在“訪惠聚”駐村的第一次入戶走訪,那時的我略顯青澀和拘謹,潛意識裡把自己定位在了“機關人”的身份上,加上社群居民大多都是流動人口,自己所聊話題,居民不但不感興趣,甚至還有牴觸情緒,認為我們的入戶走訪過於頻繁。

  只有真正參與其中,才發現一切都不那麼簡單。駐村工作千頭萬緒,大到改善城區生活環境,小到化解家庭鄰里矛盾,儘管看似都是小事,但對居民群眾來說,件件都是大事,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必須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決不能敷衍了事。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挨家挨戶通知每週一參加升國旗儀式。起初,居民群眾對於參加升國旗儀式積極性不高,為切實解決這個問題,我與工作隊的同事們專門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專門就居民參加升國旗儀式,主動向居民闡明升國旗的意義所在,消除居民群眾的疑惑和顧慮,提高升國旗參與率,此外,我們還利用微信群和入戶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宣講居民參加升國旗的必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主動參加升國旗儀式的居民群眾人數逐漸增多,居民群眾對我們的駐村工作也越來越理解,越來越支援。

  隨著駐村工作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向我們提出社群建設和駐村工作的.意見建議,有的居民建議在居住區多種樹,提高綠化率,有的居民提出要治理小區亂堆亂放,創新城市管理的想法等等,這些意見建議看似簡單,其中卻飽含著居民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援。

  就在前不久舉辦的百姓故事會上,我暢談克拉瑪依的發展變化,與居民分享了自己駐村以來的所見所聞所感,特別是駐村以來身邊悄然發生的變化,居民也爭先恐後發言。“在咱們黨的領導下,祖國強大了,咱們的日子也好過了,克拉瑪依環境越來越美了,政策一天比一天好,雖然我們東方園大多是外來人口,但是學前三年免費教育、60歲以上健康體檢一項也沒落下我們”草根宣講員馬海玲說道,在座的居民投以贊同的目光。

  在駐村工作中,居民群眾的淳樸和生活的艱辛,給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實踐課,作為駐村幹部,也許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樣,放下工作的繁忙,到大自然看樹木,聽鳥叫;吃著家裡準備的豐盛晚餐,飯後和家人談天說地。但半年的駐村工作,讓我學會了與居民群眾拉家常、嘮實嗑,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漸漸地,我的付出有了回報,居民群眾在我跟前不再拘謹和沉默,而是微笑著和我打招呼,從他們感謝的聲音中,從他們滿意的笑容裡,我得到了最大的鼓勵,也收穫了與居民的深情厚誼。

  半年的駐村工作,重新賦予了生活和幸福的含義,讓我明白了其實有一種生活叫“訪惠聚”駐村,有一種幸福叫居民群眾滿意.

  駐村工作感言2

  今年,德江縣出臺的《全縣機關幹部職工管理辦法》將2014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部下派到基層駐村。我曾為德江縣直部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於2014年參加貴州省公務員招考,成為德江縣一名基層新招錄公務員被派駐錢家鄉錢家巖村。我根據以往參與駐村工作督查和考核以及與駐村幹部的交流,結合自身駐村工作實際,總結和提煉了身邊一些優秀駐村幹部的做法,希望引起廣大駐村幹部共鳴,更好的在農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端正心態,把駐村當成錘鍊機遇。與駐村幹部交流時有的說:“被派出駐村的基本上都是單位最差的人”,更有甚者認為:“駐村其實就是被單位流放了”。筆者卻不以為然。我認為,幹部駐村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幹群連心·同步小康”提升農村發展的實際需要,又是注重從基層提拔的選人用人導向的需要。2014年德江縣派出了1530名駐村幹部,幫助群眾發展烤煙、核桃、茶葉等產業28.6萬畝,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48件,解決路、水、生活等方面困難5814件,落實專案資金7205萬元,可以說是碩果累累。從幹部選拔任用上看,近年來該縣以注重從基層選拔作為選人用人導向,任用了一大批肯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駐村幹部。可見幹部駐村並不是走走形式、做做樣子,而是實實在在鍛鍊幹部和推動農村發展的需要。因此,作為駐村幹部要放下身段、放下包袱,把駐村當成錘鍊自身的機遇,住進農村,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駐村,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入村隨俗,主動關心群眾的困難。有駐村幹部抱怨:“農村人太難纏了、一點都說不通”。我認為這是機關幹部長期生活在機關,較少與農村人打交道、不懂得如何與群眾打成一片的緣故。農村人不喜歡太多的條條框框,也不喜歡辦事生搬硬套程式繁雜,更不喜歡上面來的人擺架子。當我們在做農村工作時,要多從自己的行為、語氣、態度以及是否站在群眾角度上找原因,不能抱怨。我們在農村工作時,儘量和群眾打成一片,可能有時候和他們一起喝酒,或者抽菸閒談之時,站在他們角度說明事情,隨和一點更容易把事情辦妥。農村人很善良,比如他們需要借幾十塊錢週轉生活的拮据難關,或者說某村民房屋受災了,我們主動送些救濟財物,再或者在自己權力範圍之內給求助者申請困難戶、危房改造戶等等,對我們駐村幹部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我們應該做好分內之事,但對於困難村民而言卻莫大的幫助,他們便會感激、會念你的好,這樣幹群關係就和諧了,開展駐村工作就容易了很多。

  熟悉民情,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駐村幫扶,關鍵在“幫扶”二字。兵家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駐村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熟悉所駐村的基本情況是我們能夠有針對性地做好該村幫扶工作的前提條件。因此,作為一名駐村幹部當前的首要任務的就是走訪和收集社情民意,掌握所駐村的人口、土地範圍、民俗社情、農業生產、矛盾糾紛等基本情況。從基本情況中提煉當前該村的重點、難點工作,排出幫扶時間表、任務圖,從而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2014年,德江縣1530名駐村幹部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累計走訪群眾58.82萬人次,針對性地幫助群眾謀思路出點子10607個,把好事實事辦進了群眾的心坎裡,廣大群眾得到了駐村幹部帶來的實惠,進一步和諧了黨群幹群關係。如今,德江縣1395名駐村幹部正在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手繪載有所駐村基本情況的“民情地圖”和編制駐村工作幫扶計劃,促使走訪瞭解村情民意和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走上正規化軌道,筆者也正在著力抓緊完成任務。

  團結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去年,與一位駐村幹部交談時得知“村幹部總是和我抬槓槓,一點都不配合工作”,我問及緣由得知“駐村幹部來我們村工作,為我們辦實事自然是十分歡迎的,但就是不懂得‘為人’,總自以為是”。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單靠駐村幹部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好的。村幹部是駐村幹部的得力助手,他們在村裡是有威望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否則村民也不會選舉他們擔任村幹部。因此,作為駐村幹部注重協調和溝通,充分調動村支兩委班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在黨中央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我們應該站在公正的高度把好政策帶給最需要的村民,不偏不倚,給村民已桿秤,讓他們感到溫暖,爭取他們對政府的擁護和支援。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這一個月以來的駐村工作使我成熟了許多,懂得了許多,也逐漸體會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含義,祝我、也祝大家在駐村這條路上走穩、走快,成為一名優秀的駐村幹部,給群眾多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