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林清玄《雪中芭蕉》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林清玄《雪中芭蕉》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林清玄《雪中芭蕉》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雪中芭蕉

  林清玄

  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是中國繪畫史裡爭論極多的一幅畫,他在大雪裡畫了一株翠綠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則又是南方熱帶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裡不死呢?”這就是歷來畫論所爭執的重心,像《漁洋詩話》說他“只取遠神,不拘細節”。沈括的《夢溪筆談》引用張彥遠的話說他“王維畫物,不問四時,桃杏蓉蓮,同畫一景”。但是後代喜歡王維的人替他辯護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覺寮雜記》說,“右丞不誤,嶺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紅蕉方開花,知前輩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語》談到這件事,也說都督郭鋐在廣西“親見雪中芭蕉,雪後亦不壞也”。明朝的王肯堂《鬱岡齋筆麝》為了替王維辯護,舉了兩個例子:一是梁朝詩人徐好的一首詩,“拔殘心於孤翠,植晚玩於冬餘。枝橫風而色碎,葉漬雪而傍孤”,來證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陸文裕宿建陽公館時“閩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橫映粉牆,盛開紅花,名美人蕉,乃知冒著雪花,蓋實境也”。這原來是很有力的證據,說明閩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見與明朝謝肇的《文海披沙》一樣,認為“如右丞雪中芭蕉,雖閩廣有之,然右丞關中極雪之地,豈容有此耶”。

  我整理了這些對王維一幅畫的諸多討論,每個人講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維早就逝去了,否則可以起之於地下,問他為什麼在雪中畫了一株芭蕉,引起這麼多人的爭辯和煩惱。我推想王維在作這幅畫時,可能並沒有那麼嚴肅的想法,他只是作畫罷了,在現實世界裡,也許“雪”和“芭蕉”真是不能並存的,但是畫裡為什麼不可以呢?記得《傳燈錄》記載過一則禪話:六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六源又問:“一切人總如師用功否?”師曰:“不同,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這一則禪話很可以拿來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詩人、大畫家,大音樂家王維的眼中,藝術創作就和“飢來吃飯,困來即眠”一樣自然。我並不想為“雪中確實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覺得這個公案,歷代人物爭論的只是地理問題,而不能真正觸及王維作畫的內心世界,也就是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雪中真有芭蕉為王維所眼見,是寫景之作;另一種是雪中果然沒有芭蕉,王維憑藉著超人的想像力將之結合,做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於繪事者,不以手畫,而以心畫”的意思。他的繪畫不能光以寫實寫景觀之,裡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他自己說過:“凡畫山水,意在筆先。”《新唐書》的王維本傳說他:“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獨到,學者所不及也。”我認為,一位“意在筆先”“天機獨到”的畫家,在畫裡將芭蕉種在大雪之中,並不是現實的問題,而是天才的纖運。王維的詩作我們讀了很多,可惜的是,他的繪畫在時空中失散了。故宮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陰圖》,花木扶疏,流水清遠,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側有兩人談天,一人獨坐看著流郛,確能讓人興起田園之思。據說他有兩幅畫《江山雪霧圖》《伏生授經圖》流落日本,可惜無緣得見,益發使我們對這位偉大畫家留下一種神秘的懷念。

  我一直覺得,歷來偉大的藝術家,他們本身就是藝術。以《雪中芭蕉》來說,那棵芭蕉使我們想起王維,他縱是在無邊的大雪裡,也有動人的翠綠之姿,能經霜雪而不萎謝。這種超拔於時空的創作,絕不是地理的求證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迴圈中,也許自然是一個不可破的樊籠,我們不能在關外苦寒之地,真見到芭蕉開花;但是偉大的心靈往往能突破樊籠,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迴圈也能有所改變,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藝術創作最可貴的地方。寒冰有什麼可畏呢?王維的《雪中芭蕉圖》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略有改動)

  下列對原文理解準確的兩項是(4分)

  A、歷來畫論對《雪中芭蕉》爭論的焦點是一株翠綠芭蕉究竟能不能生長在寒冬大雪之中。

  B、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旁徵博引,採用正反對比的寫法,證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

  C、作者認為,在現實世界裡,雪和芭蕉也許真的不能並存,但是在繪畫中是完全可以的。

  D、本文結構清晰,主旨突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對雪中芭蕉的引證不夠豐富,缺少說服力。

  E、作者以王維的《山陰圖》為例,意在說明山水創作有一種神秘感,它最大忌諱是寫實。

  作者寫《傳燈錄》記載的一則禪話的目的是什麼?(4分)

  答:

  文中有兩個畫橫線的句子,請解釋它們在文中的含義。(6分)

  ①只取遠神,不拘細節(3分)②凡畫山水,意在筆先(3分)

  文章最後說,“寒冰有什麼可畏呢?王維的《雪中芭蕉圖》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角度”指的是什麼?(不超過36字)你認同這種觀點嗎?說說你的理解。(4分)

  答:(這個角度)指

  參考答案

  (4分)A、C

  (4分)①目的在於指出王維的藝術創作“精於繪事者,不以手畫,而以心畫”,一切出於自然;②批評後代的人看到王維的創作,卻沒有那樣自然,一定要在雪裡有沒有芭蕉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的作法。(意思對即可)

  (6分)①表現畫家的創作追求的是一種精神風貌,並不拘泥於現實世界。(3分)

  ②畫家的山水之畫,重要的是“寄意”,運筆之前,“意境”已在心中。(3分)(意思對即可)

  (4分)第1問:(2分)(這個角度)指偉大的心靈能夠突破自然樊籠,改變造化迴圈,這是藝術創作最可貴之處。(意思對即可)

  第2問:(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