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打油詩中的修辭藝術

打油詩中的修辭藝術

打油詩中的修辭藝術

  在我國的俗文學中,打油詩有其獨特的地位。它對抗綺靡的詩風,迴避富麗的辭藻,以俗抗雅。它不受格律的束縛,對抗溫柔敦厚的詩教。它在漢字上巧做文章,修辭魅力令人稱奇。打油詩中的漢字修辭藝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一、列錦列錦是指名詞密集排列,猶如一匹匹錦緞相繼陳設。

  不少列錦格都是“名詞+名詞”的並列,省卻了副詞、介詞、連詞等連線成分,語言更為精練。如古代一個自稱“詩伯”的人寫的《宿山房即事》:

  一個孤僧獨自歸,關門閉戶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時分,杜鵑謝豹啼子規。

  詩中“半夜”“三更”“子時分”是同一時刻,“杜鵑”“謝豹”“子規”為同一鳥類的正、別名。此詩諷刺了詩文中常見的囉唆、繁冗、拖沓的毛病。

  二、析字析字是將漢字進行拆分、組合以達到特殊表達目的,或把一個合體漢字拆成幾個相對獨立而又各有意義的部分,或把幾個漢字合成一個漢字。

  如:

  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了“棋”邊“木”,添“欠”變成“欺”。

  魚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這是一個失官之人面對別人的嘲笑而寫的打油詩。詩中用“其”和“木”合成了“棋”字,用“其”和“欠”字合成了“欺”字,不甘示弱地反駁了對方的嘲諷。

  三、雙關雙關就是指利用漢字語音語義的特點使文字同時表達兩層意義,分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種。

  前者是利用漢字同音的特點,後者是利用漢字多義的特點。如:

  兩人同乘舟,去訪歐陽修。

  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

  相傳一自命才子的人想找歐陽修較量,在江邊遇到歐陽修,“才子”開口說出前兩句後就卡殼了,歐陽修就接上了後兩句。這裡“不知修”與“不知羞”諧音,諷刺了“才子”的無知與狂妄。

  四、疊音疊音就是重疊使用同音或近音的漢字。

  如:

  似玉來投“獄”,拋家去就“枷”。

  可憐兩片木,夾著一枝花。

  這是五代才子何仲舉交不起賦稅被抓進監獄時寫的打油詩。詩中“玉”和“獄”音同,“家”和“枷”音同,讀來有一種迴環往復的音效。

  五、疊字疊字是把同一的字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

  其長處是音節自然和諧,讀來琅琅上口,情趣盎然。如:

  渺渺茫茫墨潑天,飄飄拂拂雨如煙。

  蒼蒼翠翠山遮寺,白白紅紅花滿川。

  整整齊齊沙上雁,來來往往渡頭船。

  行行坐坐看無盡,世世生生作語傳。

  詩中每句都用到了疊字,寫了天、雨、寺、花、雁、船等六種景物,美好景色清晰地進入了人們的眼簾。

  六、誇張誇張就是在原事物上誇大或縮小,以起到強化作用。

  如:

  主人之刀利且鋒,主母之手輕且松。

  一片切來薄如紙,輕輕裝上無二重。

  忽然窗下微風起,飄飄吹入九霄中。

  急忙使人四處覓,已過巫山十二峰。

  這是一塾師因東家極為吝嗇而寫的打油詩。詩中寫肉片切得如紙片一樣薄,被微風吹得無影無蹤,這是誇大了的.描寫,有力地諷刺了東家的慳吝。

  七、頂真頂真要求前句的末一字或幾字是後句的起首,運用頂真可使語句遞接緊湊。

  如: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壽,壽比滂沱雨更多。

  這是鄭板橋為一陶姓朋友祝壽時寫的打油詩。詩中“奈何”“滂沱”“壽”構成頂真,前後語氣連貫自然。

  八、倒裝倒裝是為求押韻或諷刺之需要,故意將某些雙音詞前後顛倒入詩。

  如:

  改行當郎中,大門掛牌招。

  如何作元解,歸去學潛陶。

  一個學問半通不通的解元把“中郎”誤解為“郎中”,有人嘲笑他,寫了這首打油詩。詩中有意顛倒了中郎、招牌、解元、陶潛四個詞語,收到了很好的諷刺效果。

  打油詩中除了這些常見的漢字修辭方式外,還有很多,這裡介紹的只是一些常見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