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 篇1

  一、低碳生活的含義與意義

  1、低碳的含義

  碳指的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顧名思義,低碳(英文為low carbon)意思是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我們知道,人類生活必然消耗能源,而能源消耗得越多,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就越多,從而導致地球暖化的速度加快,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會逐步惡化,直接威脅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生活。現在人們開始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能源消耗,倡導和鼓勵自覺地減少能源消耗,轉變各種過度消耗能源的“高碳”生活,倡導一種“低碳”的生活,這就是低碳一詞的來歷。

  2、低碳生活的意義

  全球氣候的變化,使得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早在199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而2012年之後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即所謂“後京都”問題則是在內羅畢舉行的《京都議定書》第2次締約方會議上的主要議題。2007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產生了“巴厘島路線圖”,“路線圖”為2009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

  二、低碳與經濟的關係

  千百年來,人們都在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但是我們在尋求的同時依然著眼於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利益並且忽略了環境的惡化,殊不知,經濟要想永遠穩定快速地發展下去,保護好環境是萬分重要的。因此,實現全面低碳化就必須先從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經濟方面開始著手,即實現低碳經濟。

  所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綜合創新與實踐,完全符合黨的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轉的劃時代潮流,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經濟學家、原國家環保局副局長張坤民教授認為低碳經濟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低碳環保問題上,人們需澄清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首先,低碳不等於貧困,貧困不是低碳環保經濟,低碳環保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

  第二,發展低碳環保經濟不會限制高能耗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只要這些產業的技術水平領先,就符合低碳經濟發展需求;

  第三,低碳環保經濟不一定成本很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甚至會幫助節省成本,並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礙;

  第四,低碳環保經濟並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應該從現在做起;

  第五,發展低碳環保經濟是關乎每個人的事情,應對全球變暖,關乎地球上每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一個人。

  三、低碳生活的改變與對策

  其實實現低碳生活並不難,多份研究報告呼籲關鍵在行動,注意你的衣食住行就可減半碳足跡。那麼人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低碳生活方式,並進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世界環境日釋出的兩份報告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實現“消除碳依賴”這一目標電許比想象的要容易:你只需採用氣候友好的生活方式,這不會對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變,更不用做出什麼大的犧牲!另外,《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指出,只要採取一些很簡單的措施,就可以減少一個人每天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像電力公司、汽車製造商、以及航空裝置製造商這樣的企業也努力實現綠色經濟,那麼我們可以削減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

  研究表明,如果每個飛機旅客將攜帶的行李減少到低於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削減2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在家裡或在旅行中可以採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勵航空公司提供免費公交車或鐵路獎勵里程,而不是免費的飛行里程,以便促進旅客採用更環保的交通工具;

  ――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鐘,取代電子鬧鐘,每人每天可以節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每天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在附近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鐘鍛鍊,這樣可以節省近l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

  ――選擇非電動牙刷將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烤麵包機烤麵包,而不是用15分鐘的烤箱,這樣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將火車而不是汽車作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僅僅8公里的路程,就可節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你的電腦和平板顯示器,將使這些裝置造成的排放減少1/3;

  ――購買使用節水型淋浴頭,不但每分鐘會節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將洗3分鐘熱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減到一半。

  總之,低碳生活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應變未來的氣候變化。為人類造福,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清新的空間。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 篇2

  摘要:

  文章透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低碳生活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和分析,透過問卷蒐集整理,指出了大學生低碳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並且分析了制約大學生低碳生活實行的諸多因素,對整個社會實現低碳生活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關鍵詞:

  低碳生活;大學生;可持續發展

  一、低碳生活的含義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少碳的排放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汙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隊伍中來。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當然,低碳並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二、大學生低碳生活的基本狀況與存在問題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0份,有效189份,回收率99.5%,問卷採用無記名方式填寫,採用半封閉性問卷形式,共設計問題27個,封閉性26個,包括學生低碳意識,學生低碳行為實施程度,影響低碳實施障礙等調查;開放性1個,是關於學生對學校在低碳生活方面的意見建議。調查選擇泰醫在校大學生為主,採用分層抽樣法,大一、大二、大三各發放了60份左右,並透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對多個學校進行調查,以自填問卷法為主,結合結構式訪談進行調查,本課題對於資料資料,組員自行統計資料,並進行定量分析,對於文字資料,採用定性分析。

  (一)大學生對低碳生活認識度欠佳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精英群體,理應對低碳生活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然而如今校園中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卻參差不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很多學生還沒有認識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很多學生都存在這樣一個錯誤認識,認為低碳生活是政府和環保部門的事情,和自己關係並不大,對低碳生活缺乏一個全面認識,還沒有意識到碳的過量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很多人認為個人生活中碳的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有的學生即便有一定的低碳觀念,卻沒有真正採取實際行動去落實。在被調查者中有71.4%的人知道含義和大概內容,有19.6%的人聽過,但是不知道具體意思,只有8.5%的人熟悉含義和具體內容,由此可看出,大家對低碳還不是非常瞭解,認識程度有待於加深,調查中普遍反映低碳生活的宣傳力度不夠,有些方面大家並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才更低碳,學校也很少組織這方面的宣傳活動,知識講座之類。

  (二)一次性物品使用氾濫

  在校園中一次性塑膠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等一次性物品隨處可見。這不僅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還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即使我們國家已於2008年6月1日頒佈“禁塑令”但是對於一次性物品尤其是塑膠袋,廣大師生仍肆無忌憚的使用,從而造成很嚴重的環境問題,為低碳工作造成很大的阻力。一次性用品過度使用,是整個社會中存在的普遍現象,而大學生這個年輕的消費群體,又是一次性物品的高消耗群,調查中發現,7.4%的經常使用一次性物品,有87.8%的人偶爾用一次性資源,只有4.8%的人選擇從來不用,一次性物品消耗大依賴強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

  (三)著裝方面的消費誤區

  部分同學存在著消費攀比的心理,過分追求服裝款式出眾,而忽視了數量和環境效應,有的同學甚至一天更換數件衣服而且還熱衷於穿化纖料的服裝。化纖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平時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意味著多消耗一些石油。所以提倡同學們在著裝方面合理消費,衣服數量要合理,儘量買棉質衣服。

  (四)過度包裝產品消費頻繁

  有些商品的包裝費用遠遠超過該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一味追求奢華,使商品變得華而不實。然而在現實中卻有很多學生熱衷於購買這種型別的商品。的確這類商品以其華麗的外表為很多同學都賺足了面子,但是這些商品的過度包裝沒有一點實際的意義,不僅花費了很多冤枉錢,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不知不覺中又製造出了大量的碳。

  (五)水資源的肆意使用。

  在大部分學校中自來水都是免費的,正是這個緣故,同學們在平時洗刷時沒有絲毫的顧慮,刷牙時讓自來水一直流著,洗衣服時一件衣服要涮上至少五遍,而且洗衣服後的髒水也白白倒掉了。然而自來水是在電的作用下輸送到各個宿舍的,平時多浪費一方水也就意味著多消耗一度左右的電,所以這樣很不低碳。

  (六)不合理用電現象常見。

  校園中在用電方面可謂是“高碳戶”,校園中浪費電的現象隨處可見,樓道里的長明燈,電腦經常處於待機狀態並且有時一開就是一天,插頭幾乎從來都不拔,熱水器一天要開很多次等等。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電大部分都是火電,都是用煤發出的。煤在燃燒時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們生活中節電其實很簡單,關鍵是我們願不願意去做。在被調查者中,有51.9%的人認為教學樓的水電有浪費現象而且很普遍,由40%的人認為偶爾有浪費現象,總的來說,接近92%的人認為教學樓的水電存在浪費現象,主要表現在水龍頭或廁所沖水系統壞了修理不及時,沖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應該大小便分流使用,這樣可以節約不少水,教室的燈關的不及時,常常有的教室只有一個人或沒有人燈依然亮著,還有多媒體的插座一般都不拔,這樣也會浪費不少電。

  (七)書本紙張利用不合理。

  作為學生,幾乎天天都要和書本打交道。然而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對紙張的利用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有的學生在教材使用完後就一扔了之,有的學生在影印材料時總喜歡影印一面,有的學生對學習中產生的廢紙隨手扔掉,這,從而產生了很大的浪費。這些紙張不知要消耗多少木材,而廣大大學生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舉手之勞,而對很多大學上來說比登天還難。在被調查者中,有66%的人影印東西一般是單面,有28.2%的人是有時單有時雙,只有5.8%的人總是雙面的,由此表明,在列印上浪費紙的現象很嚴重的,雙面列印,相當於保留下半片原本被砍掉的森林,大家普遍用單面,一般是由於單雙面的收費情況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都選擇單面可以方便些,因此列印社有必要調整一下價格規定,或者強制雙面列印。

  三、大學生低碳生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方面原因

  1.宣傳力度不夠,使低碳不能為大家所深入瞭解。在被調查者中,有12%的人是從親戚朋友同學那裡瞭解低碳的,90%是從電腦廣播,網際網路,雜誌等媒體宣傳中獲得,而專業環保機構宣傳只有12%,由此可見,新聞媒體的影響範圍更廣一些,遠遠超出其他方式,專業環保機構宣傳力度確實有待提高,有同學提出,幾乎很少見到環保機構的宣傳,知識講座等。

  2.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督不完善。缺少涉及節能的詳細法規,大多數的低碳法規都是關於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尤其側重於工業的發展,而對於具體規定到生活中的行為規範,還是較少,大多數法律只停留在加強意識方面,法律提出要求,落實到實處的卻很少,比如已經實行的“限塑令”,在很多個體商戶濫用現象還是存在,這就需要政府加強監督和管理,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3.沒有有效替代的新能源,技術開發不到位。構建低碳社會的關鍵步驟之一就是實現低碳技術的突破,一系列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是實現低碳社會的中心環節,一些現代社會中普遍使用的商品,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卻對環境造成了更大的傷害,既然我們不能阻止這類商品的使用,我們卻可以研發出同樣便利但對生態更有利的產品。

  (二)學校方面原因

  1.宣傳力度不夠,並未做到大力倡導低碳。調查中很多人都不是太瞭解低碳生活方式主要有哪些,例如穿棉質衣服比穿尼龍衣服更環保,因為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少,而知道此類常識的只佔29%;還有生產肉製品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減少肉製品的攝入可減少二氧化碳,只有25%的人知道;而太陽能比天然氣更環保卻有93.1%的人知道,而大家主要是從教科書中瞭解到的,由此可見,學校的宣傳影響力有多大,而學校中此類相關課程確實較少,也很少有協會組織相關活動,、或開辦講座宣傳此類知識,更別說列入學生的必修課程了。

  2.管理不夠嚴格,未制定相關懲罰措施。學校水電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教學樓關燈不及時,甚至有白天開燈現象,或者晚上只有一個人或無人的情況下燈也開著,水管維修不及時,一旦壞了,一天下來會浪費很多水資源,還有對於學生用水量並不加以限制,尤其在宿舍中,水幾乎是任意使用的。如果制定適度的懲罰措施,相信情況會大大改善的。

  3.未給學生提供迴圈利用的平臺。學校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書本只使用過一次就被當成廢紙賣掉了,並未實現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有的書本根本沒用過就直接被當作廢紙處理了,如果學校能制定相關措施,統一回收,留給新生重新利用,不僅可以幫助許多貧困家庭減輕不少負擔,而且對於生態環境也是一筆可觀的收益;還有提供垃圾分類回收的平臺,許多舊衣服或舊的生活用品完全可以統一回收,留給有需要的人,還有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可以降低多少不必要的汙染。

  (三)學生自身原因

  1.踐行積極性不高。在被調查者中,有52.1%的人未曾刻意為低碳生活有過某些舉動,有18.95%的人向家人朋友講述過低碳生活,22.7%的同學勸阻家人朋友為低碳做貢獻,只有37.4%自身為低碳做過貢獻,由此可看出,學生自身在低碳方面行動不夠,超過一半的人未曾為低碳生活作出應有貢獻,有人反應,是因為外部條件不具備,比如:想植樹但沒人組織沒地方去;還有人反應,自身連對低碳都不是太瞭解,也沒辦法對家人朋友講述,也有人是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大家都不低碳,有個別的人低碳卻會受別人嘲笑。

  2.低碳意識薄弱。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天之驕子,本應值得大家寄予厚望,是最應該瞭解低碳生活的一群人,但現實卻是差強人意,很多人低碳意識都不是很強,對低碳含義瞭解透徹的都不是太多,就更不用說實踐了,還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低碳方面缺乏恆心,往往堅持不了幾天,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去落實低碳行動。還有很多大學存在著一定的從眾心理,校園中缺乏低碳生活的風氣,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虛榮的消費理念,許多學生愛面子,喜歡在人前揮霍,尤其是過生日時,一次可以吃掉幾十道菜,其中將近有一半都浪費掉了,還有班級舉行的晚會之類的活動,一次性紙杯筷子等可以浪費近百個,可想而知,整個學校一年要浪費掉多少的森林。

  由於大學生長期以來過著碳排放較高的生活,很多行為已經養成習慣,一時之間要向低碳生活轉變,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生活習慣的改變也需要一定的條件,例如塑膠袋的使用,如果真的改變這個習慣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不便,同時也需要加大科技開發力度,盡力尋找環保便捷的替代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監督措施,很多不低碳的行為習慣就很難得到有效改正,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採取必要的措施強制改正。

  參考文獻:

  1.胡玉東,瞿丹丹.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現狀及對策調查報告[J].中國電力教育,2010(6).

  2.吳旭,張清.建設資源節能型校園校園節約水電執行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10).

  3.牛文元.“低碳”是世界經濟大勢所趨[J].大經貿,2009(9).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論文 篇3

  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必要性、教育內容以及開展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以期切實增強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是低碳生活理念滲透到教育領域後產生的概念,其實質是環境教育的深化和發展,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分支。透過低碳的教育設施、教育活動,培養低碳價值觀、形成生態品德、掌握低碳生活的知識與技能、養成低碳習慣為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

  一、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發展低碳經濟是全世界的共識,為此國際社會簽訂了一系列國際公約、議定書,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英國政府能源白皮書》。我國也明確提出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轉變,而低碳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這一轉變的重要表現。

  (二)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是現代高校德育的主要內容

  在大學生中開展低碳生活教育,能使高校德育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能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充分體現高校“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開闢高校德育新領域,豐富德育內容,突破“重說教,輕體驗”的教育瓶頸,並最終提升德育的實效性。

  (三)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是高校所擔負的社會職責

  高校大學生既是能源消耗大戶,也是重要的節能技術研發群體。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既能發揮大學生低碳生活的帶頭作用;又能激發其對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潛能,進而推動整個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必然舉措,也是高校所擔負的社會職責。

  二、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內容選擇

  (一)低碳生活知識養成教育

  在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前述低碳經濟相關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作為對大學生開展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首選內容,要重點開展低碳及其基礎理論的教育。因為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沒有理解,不可能有行為,只有讓大學生知道了“是什麼”,他們才可能自覺傳播和踐行。

  (二)低碳生活價值觀養成教育

  應該藉助於更深刻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樹立良好的低碳生態文明觀念,達到內化於心的程度。一是危機觀,核心是提高學生對於全球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等方面危機意識,培養學生崇尚低碳的使命感;二是自然觀,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三是人生觀,要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意識到生活的本質,對生活觀念、超前生活方式、消費主義文化等進行深入探討,從而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低碳生活行為養成教育

  應透過“怎麼樣”才能有效促進低碳生產生活的教育內容使學生養成一種自主、自發、自覺的低碳生活行為習慣。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讓他們覺得低碳生活不但離我們不遠,而且自己就是實踐者。

  三、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依託加強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依託,從教學入手,將低碳教育理念引入課堂,幫助大學生樹立低碳人生觀,形成科學消費觀;以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加強國情、民情教育,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自覺踐行低碳行動;樹立大思政觀,由思政課教師牽頭,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打造低碳校園文化。

  (二)以第二課堂為陣地加強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積極開闢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陣地,做到“知行合一”,透過科學的策劃和精心的組織,動員和吸引大學生參加到低碳生產和生活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如“志願服務體驗”,“低碳生活論壇”,“低碳生活辯論賽”等,使他們能在具體的行動中提高認識水平,提升實踐能力。

  (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加強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校園文化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隱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站、校報、講座介紹等校內媒體和途徑,進行直觀形象的低碳宣傳與普及,推廣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發揮環保社團作用,藉助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低碳環保氛圍,構建良好的文化育人軟環境,使學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圍之中,透過潛移默化形成低碳生活理念、養成低碳生活行為。

  (四)以樹立健康消費理念為引領加強大學生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以低碳為導向的健康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目前,大學生消費存在攀比消費、盲目消費及享樂主義傾向,與低碳經濟所倡導的簡單、簡約和簡樸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馳。鑑於此,首先,學校相關部門應當向大學生普及低碳消費知識,適時調整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的不良誘導行為,鼓勵大學生實行低碳生活;其次學校應開設相應的消費教育課程,幫助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提升大學生低碳消費的自覺性,使大學生消費行為更趨合理。

  參考文獻

  [1]張馨,丁貞棟.大學生低碳生活教育內涵和內容範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

  [2]高鳳香.基於思想政治教育視角的大學生低碳經濟教育略論[J].價值工程2011(2)

  [3]陳桂林.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依託加強大學生低碳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