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酒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酒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酒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篇一:酒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酒店的用工和學生實習的目的性衝突

  所有的酒店首先置身於市場中。因此,盈利成為其一切事物履行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基於此,酒店用人尤其是把用工範圍瞄向了高校其目的無外乎有以下幾點:(1)學生社會化程度不深,容易領導和指揮;(2)支付的薪酬比正式服務人員低;(3)人員自身素質高於一般服務類行業;(4)出現突發事件有學校作為解決方之一。而學校之所以把學生送到酒店進行頂崗實習主要是基於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以及理論聯絡實際能力等的培養。透過實習讓學生對酒店行業有進一步的瞭解,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為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的用工動機和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動機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因此,在實習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導致部分學生不得不更換實習地點或者終止頂崗實習。

  2、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和培養問題

  第一,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約束措施。學生送到酒店後,工作和生活作息以及管理完全按照酒店的規章制度來執行。在短時期內絕大多數學生感到與學校的作息安排極不相稱,導致了部分學生短時期內不能適應頂崗實習的環境。酒店的各項管理和規章制度所面臨的管理物件是社會工作人員,這與在校的學生在心理適應度、主觀能動性、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際關係處理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推進與酒店的合作中,校企共同參與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勢在必行。第二,缺乏對實習學生的培養。學生一旦進入了實習酒店,酒店馬上讓學生進入正式的崗位進行頂崗實習。這種角色的迅速變化導致了學生的極不適應。因此,對學生的使用和培養應結合起來。先期培訓、定期總結、定期輪崗、分階段分配學生實習目標和任務、讓學生階段性獲得成就感、讓學生能夠看到未來酒店行業的上升空間等這些工作擺在了新時期的以學生為服務人員主體的酒店行業面前。第三,學生的思想問題突顯。

  首先,學生在角色意識轉換過程中引發諸多思想困惑。學生在學校主要是學習專業課知識,接觸的人就是同學和老師。接觸環境比較而言非常單純。酒店的運營過程和管理制度與學校形成了較大反差,乃至不同的酒店對於自己的特色所形成的獨特經營模式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企業文化和倫理規範要求使剛剛步入企業實習的大學生心理產生混亂。

  其次,社會環境靜的複雜多變也給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加了難度。學生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大大增加了社會的接觸機會,也由此對自己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社會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的複雜性對學生的自身思想行為都產生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此外,在不同酒店實習的同一類學生在工作環境、崗位、薪資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會進行橫向比較。在這種動態過程中,影響學生思想行為的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最後,學生對學期間進行頂崗實習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得不夠。學生從小學入學起就開始了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年齡和認識的不斷成長和深入,對於學期間進行頂崗實習在口頭上覺得新穎,比較歡迎。但實際上對於在實習期間所遇到的來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種問題在心理上準備得不充分。因此,在實習中很可能遇到諸如缺乏愛崗敬業精神、缺乏團隊精神、遇到困難退縮等現象。面對這些來自學習和生活上的壓力,學生往往會出現壓抑、焦慮等不良心理。

  3、“雙師型”師資隊伍薄弱

  良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還是偏重理論研究型。實際動手服務的一線崗位能力不強。因此,在指導學生校內實訓中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大部分教師忙於工作單位和家庭,很少有時間去了解當今酒店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對酒店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和服務等整個生產和經營過程瞭解也較少。因此,在推進工學育人的過程中,培養一批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過硬的師資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加強校企合作的規範性和融合度

  首先,學校和酒店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可以根據國家要求制定出模板,在專業課開設和實踐教學環節上積極聽取酒店的意見和建議,把學生三年內的見習、實習乃至畢業實習都交給酒店去完成,強調“訂單式”培養。校企雙方需要簽訂相關合作協議,協議書中要結合校企雙方的實際明確學生的崗位、薪酬及保險等事宜。

  其次,要求酒店提供頂崗實習學生全程培養方案。包括:崗前培訓安排及相關材料;學生崗位輪換如何實施;學生階段性培訓與小結;學生在酒店期間工作規劃;臨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其中,要落實對學生頂崗實習後的考核工作,制訂具體的考核辦法和指標,酒店全權負責學生實習技能的考核,協助學校完成考核任務。

  最後,建立定期輪流回訪制度。學校和酒店的領導及工作人員定期互訪、溝通,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下一步計劃作出指示,豐富學生業餘文化生活,加強校企之間文化交流,加強校企情感融合程度。

  2、循序漸進,及時跟蹤,解決學生思想問題

  首先,發動學生、工作人員,尤其是導師的'作用,及時與同學溝通,保持聯絡,及時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在校內學生是受教育者,雖然在學習生活中會出現很多失誤,但是卻能夠得到老師的包容。到了酒店,學生的身份是員工,而且現在的酒店用人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按照規定標準做完自己的工作,接受的完全是酒店的文化環境。因此,學生初期不適應。這就要求在赴酒店實習前,學校要制定相關的教育預案,開展實習前的教育大會,把到酒店後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說清楚,解答學生的各種疑問,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諸如老員工的歧視、錯誤思潮的侵擾等問題,儘快從心理上轉變角色。

  其次,在實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現代多變而節奏快的工作環境使酒店對員工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誠信度等非常重視。這正與目前“90”後在校生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點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因此,學校在工學結合的實踐中,除了引導學生增強職業技能外,還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培養,不斷提高他們的職業修養和服務水平。

  再次,發揮酒店的育人作用。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身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學校和酒店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以酒店豐富的教育題材來感染和薰陶學生,增強學生主動服務的榮耀感和成就感。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把一線崗位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構建起實現職業理想的平臺。

  3、加強工學結合中的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學校應積極利用酒店的環境資源,定期或不定期派遣教師赴酒店進行掛職鍛鍊,鞍山師範學院高職院於2010年度,派遣英語專業和實用禮儀兩名教師赴無錫華美達廣場酒店進行掛職鍛鍊。兩名老師分別擔任總經理助理和餐飲部經理助理。透過接觸酒店一線實際工作,瞭解了酒店行業的語言應用情況和禮儀要求,把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很好結合起來,增強了自身的實踐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素質,開拓了眼界。同時,掛職鍛鍊的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給酒店的所有員工做了精彩的講座。這樣,在校企雙方都受益的情況下,培養了過硬的師資隊伍,又加深了校企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利用酒店的資源,加強校內酒店實訓室的建設。目前,出於校企彼此需要和前期合作的成功,鞍山師範學院高職院與無錫華美達廣場酒店已經實現了三屆訂單培養。酒店每年為學校投入專項建設資金10萬元,用於訂單班的建設和校內酒店實訓室的建設。學校積極利用酒店資源搞好師資隊伍建設,良好的師資隊伍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進而回報酒店。這種工學結合的良性迴圈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學生的多贏局面。

  篇二:酒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一、酒店管理專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培養模式過於封閉,缺乏開放性

  雖然我國高等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的辦學主體已呈多元化發展,但是在校企聯合、國際聯合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少高等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閉門辦學,與酒店和酒店服務行業的交流相對較少,學生被封閉在課堂上,理論知識雖然學習得很全面,但是由於實踐的機會還是太少,缺乏實踐活動和實踐能力,所以綜合素質較低,與市場要求的應用性人才的距離較大,這樣的學生在進入工作單位後適應能力較差,融入工作需要的時間較長。

  1.2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書”總是和“育人”聯絡在一起的。許多學校不注重學生品質的教育,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不夠誠信,心理素質不高;或學校目的性太強,只講授酒店管理類相關知識而忽視其他基礎學科的知識,導致學生綜合素質欠缺,很難應對工作崗位的各種挑戰。

  1.3課程內容老舊,跟不上酒店行業的發展

  酒店服務行業具有設施更新和管理模式變更較快的特點,作為向酒店輸送人才的酒店管理專業,也應緊跟行業的變動來更新教學內容。但是具體的情況是,學校的教材往往幾年都不更換,學生所學的知識已經不適應變化的市場的需求,與時代脫軌,這樣老舊的知識對學生與時俱進的思維模式的培養有百害而無一利,應儘快進行教學內容的更新、補充。

  1.4填鴨式教學,教學方式、教學模式落後

  講臺上,教師照本宣科,誇誇其談,口乾舌燥;講臺下,學生昏昏欲睡,焉頭打腦,無聊至極。這就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的真實寫照。如今,在高等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的課堂上,這樣的情景仍舊屢見不鮮。教師傳授知識以單純的講授為主,缺乏吸引力,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是枯燥的知識框架和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的知識。在教學模式上,也基本遵循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形成,很少進行新的變革。

  二、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酒店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現階段的高等學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所學知識以抽象的理論為主,與實際工作差距較大。教師也都是學術出身,很少參加過酒店管理類工作的實踐鍛鍊,對行業的瞭解和把握不到位,特別是在理論課的教學中,只是單純地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缺乏傳授實踐經驗的能力。雖然許多高校的酒店管理教學人員能夠意識到該學科的實踐性,也會為學生尋求實踐的機會,但是實踐活動缺乏明確的要求,常常流於形式,實踐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開發。

  2.1大學生:適應性較差,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欠缺

  (1)大學生在幾年的大學生活中,自我定位是學生,進入實習崗位後,往往很難迅速轉換思維,將自己定位為一名酒店服務人員,很難適應酒店行業快節奏的工作環境,有的學生在工作中組織紀律性較差,不服從管理,注意力不集中,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因此常常遇到挫折和阻力。而處理問題的能力又比較欠缺,導致對工作的厭倦,甚至對所學專業和整個行業失去信心。(2)大學生抱著美好的願望來到工作崗位,發現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很難應用於實踐,自己被分配的崗位並不是想象中的體面的管理崗位,而是基層服務工作,加上工作的枯燥與繁重,使他們感到理想與現實嚴重脫節,降低了對酒店工作的認同感,實習的動力喪失。

  (3)實習生往往只有固定的實習工資,沒有加班費和提成等,工資待遇遠遠低於正式員工,這很容易讓辛苦工作的實習生感到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究其原因,還是實習生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抱著學習和積累經驗的心態,就不會產生類似的抱怨。

  2.2實習酒店:缺乏對實習生再培訓的意識

  酒店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實習生在此工作時間一般僅僅為幾個月,所以處於經濟利益的考慮,酒店一般不會花太多成本對其進行培訓,大多把實習生安排在服務崗位,從事簡單重複性的工作,勞動強度大,換崗的機會也較少,導致實習生難以獲得真正的工作經驗,為了學分而疲於應付。

  2.3學校:缺乏主動權,師資力量匱乏

  在校企合作中,學校一般處於被動地位,受酒店的牽制較多,學校雖然制定了實習計劃,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由於缺乏酒店的配合而很難實現。另外,學校安排的實習指導老師,大都是學術型的,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經驗,對實習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提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質量,培養理論聯絡實踐的高素質人才

  3.1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進行人才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模式,決定了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課堂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學生素質的型別,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和職業道路。人才培養目標的選擇要適當,過高的培養目標會導致專業設定過寬、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專業性不強、思想不穩定等。過低的人才培養目標導致學生不思進取、安於現狀、能力欠缺和素質低下。由於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以後,大都都是基層工作,所以有人指出,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是中級人才而非高階人才,這是不科學的。高等教育培養的是高階人才而非中級人才。任何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的初級階段都是從事基層工作,以積累工作經驗,至於他們以後能否走上領導崗位,取決於人才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個人發展潛力。所以說,普通高等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是高階人才,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從而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3.2創新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

  酒店行業的發展變化性很大,酒店管理專業的科研成果也不斷推陳出新。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學校在專業教材的選擇方面,應選擇最新的研究成果,為學生提供新鮮的學習內容,使他們的知識結構跟得上時代進步的步伐,增強他們對工作的適應能力。同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應結合時事,充實課堂案例,啟發學生對社會熱點進行專業性的思考和分析。

  3.3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酒店業的開放性、綜合性和服務性決定了從業人員要具備寬廣的知識面、靈活的人際溝通技巧、崇高的職業道德、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些素質中有許多是非智力因素,不是中規中矩的課堂教學所能培養出來的。這就要求高校的酒店管理教育要以業務知識傳授為主,輔之以綜合能力培養的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知識傳輸與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培養高素質的旅遊專業人才。

  3.4與酒店進行長期合作,保證實習質量

  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是有酒店、學校、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的,學校是實習工作的組織者,在整個運作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酒店是最關鍵的一方,直接負責實習工作的實現,酒店配合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實習的效果。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選擇信譽較好、在業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酒店簽訂實習協議,明確學校、酒店、學生三方的權責利,將實習時間、實習地點、實習崗位、食宿安排、實習人數、輪崗安排以及勞動報酬、安全責任等內容都進行細緻的談判和詳細的約定,進行正規的合作,這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現在的校企合作還停留在低階的層面,學生到酒店實習,只是做一些簡單重複性工作,無法真正瞭解酒店服務行業。學校可以以簽約的方式與酒店企業合作,並將實習與就業掛鉤,調動企業合作的積極性。

  3.5對學生進行思想認識的轉變,增進其對專業的認識熱愛

  大一新生入校後,學校就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系統介紹,使他們瞭解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就業前景等,對專業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蒐集當地酒店行業的資訊情況,對酒店發展的現狀和前景進行調研;聘請酒店管理的專家進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書本以外的情況;邀請酒店有經驗地的管理人員介紹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學生踏上實習崗位做好心理準備;組織學校往屆畢業的在該行業做出一定成績的學生傳授自己的成功之路這些都是促進大學生轉變思想認識,增強對專業和行業的瞭解和熱愛的手段。

  3.6注重對教師的鍛鍊,提高教師素質

  大部分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都缺乏職業經驗,學校可以安排教師到旅遊企業掛職鍛鍊,提高他們的素質,豐富他們的閱歷。只有教師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生。

  四、結語

  綜上所述,酒店管理專業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難免的,學校要積極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各種方法加以解決,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篇三:酒店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一、現狀問題

  (l)“雙師型”師資力量嚴重醫乏。高職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參差不齊,自身對專業英語的認識不足,教學能力有限,這是制約高職專業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根本原因。酒店管理專業英語教師大多是非專業英語背景的教師,存在“現學現賣”的問題。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專業英語學習時,他們仍舊依賴於老師,不能獨立自覺學習,不能主動思考,也就達不到專業英語學習應有的效果。

  (3)學生情商缺失,學校、家庭忽視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酒店業的特點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寬廣的知識、團隊精神及應對挫折的能力等。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重智輕德’,、“重分輕能”及學校人才培養中“重專業輕思德”。很多酒店專業學生到酒店一線實習時受委屈了就怨聲載道,社會適應性差。學校、家庭忽視對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常常自負、眼高手低,無法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或重視。

  (4)教學設施簡陋,缺乏真實的工作語言環境。由於高職不斷擴招,學校的教學設施及環境無法滿足生源的急劇擴大。缺乏良好的真實語言教學環境,導致很多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無法將所學的知識轉換成實用的語言能力,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勝任工作崗位。

  (5)考核評價體系不合理。現行的高職英語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以終結性評估為主,應試傾向嚴重,缺乏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和監控,無法如實反映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水平。

  二、相應的改進對策

  (l)加強“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要培養一流的學生就必須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學校可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專業師資。如:鼓勵教師參加相關行業舉辦的資格證書培訓並取得國家勞動部門組織的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鼓勵教師參與酒店經營部門中高階管理工作,以提高酒店專業教師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2)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朝著互動型、情境型及討論型等教學模式轉變。努力挖掘教材內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儘量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工作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可採取“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增強其學習目的性、積極性並在團隊合作中完成任務。

  (3)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商教育,加強學生潛能的開發。對於酒店行業來說,人際溝通技巧、情緒控制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比單純的業務知識和技能更重要。實習怨聲連連或是畢業後頻繁跳槽,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沒有融入情商教育,忽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另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反覆的心理訓練,提高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認知他人和人際協調的能力、忍耐力及自我調適的能力。

  (4)建立校內模擬實訓室,創設真實的工作語言環境。學校可利用現有資源,建立校內模擬實訓室,如把學校食堂作為實訓基地,把招待所改為實習酒店,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在“實戰訓練”中得到鍛鍊和提高。

  (5)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目前高職院校的考核評價體系過多關注學習的結果,缺少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和監控,不能如實反映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這與高職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建議將課程考核比例調整為:平時成績20%、過程考核成績40%和期末成績40%。學生在期末考試時,增加口語測試—即將平時已學過的模擬工作情景或是多個場景的組合隨機抽籤並進行課後錄影拍攝,由此讓學生意識到平時課堂表現的重要性。這種考核評價體系更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更好地反映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