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兩首》教案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兩首》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匠心構思

  3.透過朗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

  4.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設想

  1.一課時

  2.就詩歌的題材看,課文的兩首詩都是田園詩,可以從田園詩的角度,對比閱讀兩首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3.教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透過聯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教師只須作適當的點撥,為學生創設充分的體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把握詩歌主旨及詩人的情感意蘊。

  2.感悟法 引導學生感悟理解詩歌的具體內容、語言特點等

  3.比較法 運用同題材詩的擴充套件閱讀,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的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今天,讓我們走進外國詩兩首中,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二、研讀賞析《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斬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鬱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詩想象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恆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象進行創作,表現永恆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後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詩人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誌銘是:這裡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2.教師感情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詩意。

  3.學生自由誦讀,充分聯想想象人境,感受詩歌中精細的情景描寫。並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

  教師點撥:

  這首詩歌很富有田園詩的情趣,意境優美,洋溢著明朗歡快的情調。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描寫展現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於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蛔的樂音濃郁、喜悅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現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後,在詩人的聯想中,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

  4.如何理解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教師在學生回答中作適當點撥、提示: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絃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正是全詩主題的揭示。 3.合作探究

  詩歌短小精緻而又十分大氣,你認為它的構思哪些方面別具匠心?

  學生小組研討,教師明確:

  全詩分為前後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滅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蛔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並透過聯想使二者巧妙地聯絡起來,生動地表現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色;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週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恆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富有內涵,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

  4.學生配樂美讀小詩,放飛心靈,體悟濟慈如月光般清麗恬靜的詩風。

  三、指導自讀《夜》

  1.資料助讀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年),俄羅斯詩人。出身於農民家庭,教會師範學校畢業後,在莫斯科當店員和印刷廠校對員。1916年在白俄隊伍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後離開隊伍,加入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戰鬥隊。早期詩描寫農村自然風光,讚美宗法制農民生活,曾參加意象派文學團體,作品中流露悲觀情緒。十月命後的部分詩作,試圖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戀革命前農村的田園生活,鍾情於烏托邦式的農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農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於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後在精神憂鬱中自殺。

  2.學生聽讀錄音後自由誦讀,感受並形象描繪詩人筆下的夜景。

  學生小組內交流後推舉代表發言,教師歸結:

  詩中的夜景靜謐、美麗。

  詩的第一節描寫夜的靜謐。隨著夜的降臨,自然萬物都歸於沉寂:平靜的河水彷彿悄悄進入夢鄉,松林不再喧響,夜鶯停止歌唱,秧雞也不再喧嚷。

  第二節寫在夜的寂靜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輕輕地歌唱,這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然後由聽覺轉入視覺,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寫夜的美麗:明月的銀輝靜靜地灑落大地,周圍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節進一步描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輝。第四節又回到夜的靜謐,並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這是以反覆的吟詠造成詩

  的節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靜謐、美麗的氛圍。

  3.學生感情品讀,體察繪景中濤人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思考:詩歌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學生精彩回答,教師明確:

  詩人葉賽寧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純然繪景中,滲透著生命的底蘊,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4.拓展延伸

  同是寫夜的詩歌,這首詩和郭沫若的《靜夜》給人的閱讀感受有什麼異同?

  靜 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處?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遠遠的海霧模糊。

  白雲團團, 怕會有鮫人在岸。

  漏出了幾點疏星。 對月流珠?

  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5.學生熟讀詩歌,深層感受夜色,體會夜的意蘊。

  四、作業

  P16練習三

  板書設計

  蟈蟈與蛐蛐

  濟慈

  (夏)蟈蟈的樂音 主題:

  (冬)蛐蛐的'歌兒 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構思:短小精緻又十分大氣

  夜

  葉賽寧

  河水 松林 夜鶯 秧雞

  靜謐、美麗 溪水 月色 (反覆吟詠)

  (安適、寧靜的心境) 大河 小溪 青草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濟慈和葉賽林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匠心獨運。

  3、揣摩詩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用心領悟田園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1

  教具準備: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方法:誦讀法、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平常的昆蟲的 叫聲,在 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今天,我們將在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引領下,區傾聽生命的讚歌。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透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讚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六、 課後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 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後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

  四、反覆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題三的寫作訓練。

  九年級語文《外國詩》教案3

  知識目標:

  1、瞭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的構思藝術。

  能力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境、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精美語言,領悟詩歌的意蘊美和聲韻美。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詩歌,培養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大自然的情感;能從詩歌中獲得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領悟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自學《夜》

  教學方法:誦讀感悟法,小組在實踐中學。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設計: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我們一起賞過了雪,聽過了雨,看過了星,今天我們要來一個“壟上行”,到田園去走走。說到田園詩,大家想到什麼呢?

  引導學生複習田園詩知識,背誦過去學過的田園詩,如《過故人莊》《飲酒》《歸園田居》等,列舉熟悉的詩人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第一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引導學生閱讀註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託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並不厭棄,透過考試獲得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隻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及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5.理解蟲鳴的象徵意義。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週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三、詩歌創作

  學生模仿課文自己吟誦一節,課堂朗讀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大膽交流。四、佈置作業。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板書設計: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第二課時

  自學《夜》

  1、課前準備:

  分小組學習《夜》,讀、改寫、畫、唱、說等學習方式任選:

  請課代表牽頭,自薦小組長組織小組準備。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課文、適合個人特長的方法,也可參與其中,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2、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成功感受:

  師:相信這樣的模仿創作會培養出一大批詩歌愛好者,偉大的詩人也許就會在你們中間產生。好,下面到了百花齊放的時候,分小組自學“夜”,然後我們上臺交流。

  請各個小組課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師生自由點評。在自學和點評的過程裡,教師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要讓學生感到自主學習的快樂,評價時多關注學生的優點,特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3、教師出示問題:

  詩歌抓住了“夜”什麼特點?詩歌傳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討論明確:靜謐、美麗的夜;安適、寧靜的心境。

  4、試比較《夜》與《蟈蟈與蛐蛐》的異同。

  生:兩首詩都是描寫大自然,但表現的卻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讀前者時可以感覺到詩歌充滿生機活力,後者中夜的靜謐是需要從字裡行間細細品味。

  生:詩歌第二節中寫“只聽見溪水輕輕地歌唱”,是以動襯靜的寫法。而《蟈蟈與蛐蛐》中運用的是以靜襯動的寫法。

  生:最後一行詩中的“披”字,賦予明月以人的靈性,寫出了月亮的多情。也可以看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這種情感和第一首詩是一樣的。

  生:第二節和第四節中都寫到“夜來臨,四下一片靜”、“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這反覆重複相同的話,給人感覺像唱歌一樣,最好聽的地方重複多次,令人印象深刻。這和第一首詩第1行、第9行的作用差不多。

  師:是的,反覆吟誦,造成了詩的節奏美、形成迴環復沓的旋律美,深化了夜靜謐、美麗的氛圍。詩人此時的心境與詩歌的意境是一致的,那麼安適、那麼寧靜。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於夜、對於自然萬物的喜愛與讚美。請大家深情朗誦詩歌。(全班朗誦)

  5、課堂小結:

  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極為平常的昆蟲叫聲,在詩人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即使是極為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人們常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詩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賞析詩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們今天這有限的45分鐘,只是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次賞析實踐的機會,希望以後你能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真正進入詩歌美妙的境界。

  6、佈置作業:

  熟讀詩歌,摘抄優美的詩句。

  板書設計:

  《外國詩兩首》

  夜

  靜謐美麗的夜色反覆吟誦

  安適寧靜的心境以動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