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我知我家》說課稿

《我知我家》說課稿

《我知我家》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知我家》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知我家》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我知我家》。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知我家》是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一框題。本冊教材的主題是學會交往,其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社會生活來安排的,在學生不斷擴充套件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不僅是學生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也是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與父母的交往是學生學習交往的實驗場。所以,把與父母的交往作為開篇,有著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本單元又是學生與同伴交往、與教師交往、與社會上的人交往、與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交往的基礎,也可以說是後續內容的一塊奠基石。

  二、說教學目標

  本框題的的是知識目標是: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幾個型別;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能力目標是:在日常生活中繼承與發揚良好的家風和傳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理解家的含義;理解和體會親子之情不會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變。初步形成為家庭作貢獻、為父母分憂的人生態度。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框題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和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認識家庭關係的情形。教學難點是:進一步理解和體會親子之情,繼承與發揚良好的家風和傳統。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師生對話法、自由討論法和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2-3分鐘)

  本課的引言是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對子女的疼愛,也包含了親子之間有時也有矛盾。我就在講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閱讀這個小故事,從中感受父母對子女的愛,從而引出家、父母等問題。接著,我指出:作為子女、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了解家庭,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長輩。這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一框題《我知我家》。

  2、講授新課:(35分鐘)

  第一框題《我知我家》分為兩個目。在講第一目"家庭關係的建立"時,我先安排第一個活動,透過兩個情景讓學生談談對家的理解。讓大家知道家的.最主要的特點,是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接著,講了家庭的含義。引出這個問題,是為後面講家庭中父母子女關係,特別是權利義務關係提供法律依據。此後,講幾種家庭型別,並簡要說明各類家庭的特點。

  在講第二目"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不可選擇"時,主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攀比父母,甚至有個別學生嫌棄自己的父母的心理,進行愛自己父母的教育。這裡我安排第二個活動,讓學生探討兩個問題,從中體會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純真。在此後的相關連結中,針對學生因家庭不富裕、家長普通而看不起家長的情況,作簡要分析,意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父母。然後,教材引出要了解自己的家,瞭解自己的父母,要繼承家庭的優良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最後,我安排第三個活動,讓大家填寫家庭樹,並討論有關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自己家庭的情感。

  3、課堂小結。(2-3分鐘)

  在這節課最後,我利用多媒體,把板書的內容再一一投影出來,同時作簡要說明。

  4、佈置作業。

  (1)、什麼是家庭?家庭關係的確立有哪幾種情形?

  (2)、現在常見的家庭型別有幾種?你的家庭屬於哪一種?

  (3)、怎樣理解與父母的血緣關係不可改變?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我知我家》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框題是《我知我家》。我打算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它們分別是:說教學資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

  第一:說教學資源

  首先是對於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級上冊思想政治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於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充套件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本框題的學習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於學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為透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情感上的瞭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第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型別;瞭解家庭的相關功能;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熱愛、對於父母的熱愛。

  第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對於“家”的理解;對於家庭關係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並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說教學方法

  1、情景匯入法:透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要著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第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匯入。首先我會為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螢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透過歌曲與圖片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透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裡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幹相互牽連。接著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製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瞭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