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春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

  《春雨》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說教法和學法

  班內學生大多屬於外向的型別他們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獨立,喜愛新生事物,熱愛大自然,更喜歡用自己小小的畫筆和語言來描繪和敘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和美麗的大自然。所以教學時候主要讓孩子在透過與文字的對話交流中更深刻的感悟教材體驗、自覺的毫無刻意的積累豐富的詞彙,並不由自主的從文字中走出來真實的體驗春雨,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生機與盎然。

  1、以題統文法設計: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學生在激趣匯入後,抓住課題進行探究。

  2、誦讀法設計:"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3、直觀法設計: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雨"、春雨後的圖片,春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4、表演法設計: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5、文字擴充套件法設計: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這樣做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三、說教學程式。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為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後談談自己想到了什麼?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

  透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後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慾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並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等等。在這裡,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自然段後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範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並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拿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⑴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⑵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⑶識生字"淋、灑、滴、油"。

  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⑸創設情景演一演: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裡,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後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

  欣賞了圖片之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春天裡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我認為春雨不能只是無色的這一種答案,只要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馳騁在想象世界裡,春雨是五彩斑斕的。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興趣,激發查詢資料的願望。

  (三)、作業佈置

  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

  1、畫一副關於春雨的畫;

  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

  3、唱一首關於春雨的歌;

  4、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春雨

  (小燕子圖)綠色

  (麻雀圖)紅色

  (小黃鶯圖)黃色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春雨》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春雨》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

  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獨立見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春雨》這篇課文內容豐富有趣,貼進兒童生活,語言生動,情感容易感悟。根據這些特點,我把本課分為兩個課時,在完成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完成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能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詞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在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進高朗讀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難點是:體會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無色的春雨滋潤著大地,讓大地五彩繽紛。

  四、說教法和學法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幹。”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力求對學生充分放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去探究、去發現、去感受。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文體擴充套件法、表演法、演示法,此外還設計採用了交流討論法、激勵法、審美法和動靜交替法加以整合。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從多方面去體驗獲得探索過程中的愉悅。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積累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新型而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五個教學環節:

  音樂激趣,揭示課題。

  存疑自讀,感知大意。

  朗讀感悟,體會情趣。

  拓展“爭論”,積累語言。

  擴充套件延伸,昇華主題。

  下面我來說每個教學環節的過程:

  (一)音樂激起,揭示課題。

  匯入新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課堂匯入我利用談話形式,引導學生模擬雨聲。

  之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春雨。課件隨機引出課題《春雨》。

  模擬雨聲是喚起孩子已有感覺經驗,把輕鬆愉悅的音樂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對春雨的喜愛,更好地讓孩子入情入境。

  (二)存疑自讀,感知大意。

  語文教材具有鮮明多感的特點,教學這一環節,我先播放學生興趣濃厚的動畫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春雨是什麼顏色的?

  螢幕上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讀、音響、影象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使語言文字表現出極大的感染力。很快將學生入到課文的意境中。

  這時,利用多媒體出示第一自然段,讓學生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體驗春雨的特點。

  然後,利用多媒體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自讀質疑:“大家”是指誰,他們在爭論什麼?

  這一環節中,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後一段後質疑思考,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也讓學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瞭解大意。

  (三)朗讀感悟,體會情趣。

  《春雨》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行為流暢,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朗讀”也是本課的重點。

  首先,出示2-5自然段的課文內容,讓學生自讀這部分內容,把自己喜歡的角色多讀幾遍,思考:這群小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呢?學生們在自讀中既能感受到小燕子、麻雀、黃鶯的各自看法,又能理清文章的脈絡。

  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分角色讀。這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三種小動物爭論的詞句,讀好爭論的語氣,指導學生在練習抓住動物的特點,注意表情,演示動作等多種讀的方法,訓練朗讀。分角色讀是為了讓學生從心理上更新近文字,提高學生興趣。分小組是讓學讓更放鬆的、充分的個性朗讀進行體驗文字的內容。

  接著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為什麼這麼說?畫出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植物上的動作詞。討論後,反饋討論結果。

  這樣體會課文內容所帶來的情趣,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與同伴互助交流中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最後,創設情境演演課本內容。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先組內表演,再透過小組推薦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角色,把自己真切感受容注於生動的課文表演中,這樣,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在繪聲繪色的課文表演中,體會到了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又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四)拓展“爭論”,積累語言。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多次讀、演後、我讓學生欣賞春雨的圖片。

  圖片目地是拋誇引玉,培養學生的美感,得到美的薰陶,讓他們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並且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

  因此,在欣賞完圖片後,我又設計兩個談話問題:春天裡還有那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小月友眼中春雨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這樣的話題,突破難點,教學達到了情感共鳴的效果,擴充套件文字的知識,跳出文字,走進生活,開拓思路,積累了語言。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加深了對色彩的理解。最後,讓學生討論: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學生各抒已見後。出示春雨姑娘的話: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使大地生機勃勃。以童話形象歸納總結,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春雨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況。

  (五)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春雨是神奇的,它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春雨是快樂的,它使大地生機勃勃,我們都喜歡它。古時的文人雅士也情有獨鍾,出示《七絕春雨》,讓學生欣賞品讀古詩。

  這樣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將文字變成學生學習的載體。體現了從文字到生活,再到拓展文字。接著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選擇喜歡的題目做做:

  1、畫出你眼中的春雨的顏色。

  2、講一個關於春雨的故事。

  3、寫幾句關於春雨的話。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好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與其它學科得到整合。

  之後,我為學生準備了一首動聽的兒歌。讓學生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唱唱,在歌聲中感悟春天,受到美的薰陶,愉悅的結束新課。

  六、說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圖文結合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我是這樣設計的。

  小燕子圖綠

  小麻雀圖春雨紅

  小黃鶯圖五彩繽紛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