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國貿地理日本說課稿範文

國貿地理日本說課稿

國貿地理日本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貿地理日本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內容選自湘教版七年級第三章第一節《日本》第一課時:“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學內容。

  二、授課型別:

  新授課

  三、教材分析:

  1、編者思路:

  (1)教材前後聯絡:

  湘教版教材編寫由“大洲-地區-國家”組成,層層遞進。“日本”這節內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單獨講授一個國家的教材。因此,這一節教材具有國家地理起始課的功能,應起到說明國家地理學習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東亞乃至世界的一個經濟大國,與我國經濟貿易聯絡密切。由於種種關係,學生對於日本較為熟悉也興趣較大,對日本有很強的認識願望。學習這一節在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日本”一節自然地理部分,包括東亞島國、多山的地形、溫溼的氣候等內容。這部分知識,可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及問題,能較好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可為進一步學習日本的經濟打下基礎。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生在認識大洲,瞭解地區之後走進的第一個國家。因此,本課從內容上是前面知識的延伸與應用,學好它又為今後學習其它國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說出日本的位置與領土組成。

  B、瞭解日本的地形特徵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徵。

  (2)過程與方法:

  A、運用地圖和資料,瞭解自然地理特徵,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

  B、運用板快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透過對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的學習,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事物是聯絡的,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A、日本位置、領土組成。

  B、地形特徵。

  C、氣候特徵。

  (2)教學難點:

  A、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C、學會學習國家的一般方法。

  四、說教法:

  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本節課教材特點,根據教學基本原則和規律,為實現上述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A、在教學形式上力求突破“為了學地理而學習地理”的思想瓶頸,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或生活常見現象,設定問題情境,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B、利用學生對日本的熟悉,引導其自主探究,關鍵問題“引而不發”,不用成熟的結論來代替學生的思考,問題解決得完美與否並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教學就是有意義的。

  C、比較分析法,透過對照得出區域地理特徵。

  五、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獲得必需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本節課將對學生進行如下學法指導:

  (1)探究能力指導:

  學生對日本較為熟悉,因此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經過思考、討論來解決問題,重在參與積極思考的這一過程,以培養自我的學習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導學生髮現、分析周圍的地理事物,從生活中學習地理,也把地理理論知識用到生活中去,兩者要相結合,相促進。

  (3)重視地圖的作用: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應該引導學生注重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養成從圖中提取資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六、說教學程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教學前要求學生先去搜集有關日本的資料,事先對日本有一定的印象。

  [日本映象]

  教師透過一系列學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觀,創設一個生動、誘人情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輕鬆愉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當中。課前蒐集資料。

  培養學生獨立積極蒐集資料,探究學習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

  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及思維,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過渡講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日本”瞭解一下這個國家自然環境。出示日本自然地理結構圖。

  [講述]

  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大洲、地區兩種範圍大小不同的區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圖判讀一個區域的位置、範圍呢?今天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了解一下日本的位置、領土組成。

  [情境創設]

  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設問:某國試飛導彈出現故障,一下子墜落在30N-45N、140E-145E的海域,哪個國家會提出抗議?

  利用日本地形圖找出的海陸位置及領土組成

  日本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______島、_____島、_____島、_____島等四大島嶼以及附近的小島組成,東臨 洋,西臨 海。

  日本的.緯度位置是_____。

  你會自己分析英國的地理位置嗎?

  [組織學生交流]

  以“牛刀小試”的形式讓學生動手計算日本人口密度,並與中國進行比較,透過設問:“結合日本國土形狀,你能從上面的表格用簡短語言概括日本的特點嗎?”引導學生得出日本地狹人稠的特點。

  強調日本是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人口密度大。

  [過渡]日本這個國家經常聽說地震、火山現象,們來看一下。提供日本的地震、火山影片及資料。

  設問:“有人認為:火山、地震是上天對日本人發動二戰的報應,對嗎?”

  演示日本由於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因而多地震、火山。

  出示地形示意圖讓學生有個形象的瞭解,然後讓學生讀圖,完成相應的練習。

  設問:“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利用日本的兩個象徵之一“櫻花”引入氣候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影片,利用其直觀的視覺效果及豐富的內容讓學生對氣候有心理感受。

  [設情境,學生討論]

  在冬季,北京的什剎海的湖面到處是歡快的溜冰的人群,而在日本東京的公園卻有人在划船,這是為什麼?

  出示日本氣候型別圖。

  為了體現日本氣候的海洋性特徵,把其氣溫、降水以柱狀圖形式體現與北京進行對比,得出“與亞洲同緯度相比,夏季較涼爽,冬季較溫暖,全年降水量較多”的特徵。

  學生比較“大陸性特徵和海洋性特徵的含義?”

  [複習小結]

  出示本課思路分析結構圖。

  [練習鞏固]

  課本:

  P66-67活動題

  調查身邊的日本事物

  思考:假如你是日本首相,依據日本自然條件你會如何發展日本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