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數學三年級《位置與方向》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三年級《位置與方向》說課稿

小學數學三年級《位置與方向》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位置與方向》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透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透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透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透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說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透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透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數學書本,每組學生一張校園平面設計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

  五、教學過程

  數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課的一開始,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在班級內的位置;介紹完自己後,再把你前後左右分別是誰也介紹一下?;轉個方向再次介紹,從而引出“為什麼同一個人,他一會在你的左邊,一會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讓學生體會到用前後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侷限性。從而引出新課,用東南西北來描述。

  教師板書:東南西北

  課始師生的談話,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併為後面認識東南西北埋下了伏筆,同時順利地匯入了新課。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第一層次: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讓學生介紹自己所知道辨別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陽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這兩種方法在學生說後,師生邊說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等等。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絡,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第二層次:辨別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坐在教室裡,你能辨別現在的東南西北嗎?

  我給學生出示了三個活動內容:

  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個方向,用什麼方法找到的?

  2、你是怎麼根據這一個方向辨別出另外的三個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些什麼嗎?學生依據個人的不同經驗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東方,那是太陽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陽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極星的方向。然後透過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如聽口令做動作等,感知南與北相對,東與西相對。此時,教師注意進行方法的指導:東南西北是按順時針的方向排列的。這裡教師不對學生做統一的要求,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習慣。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教室的東南西北四面牆上都有些什麼?將物體與方向建立聯絡,有利於學生對方位的記憶。

  認識了東南西北,接著我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東南西北分別坐著誰?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不同方向的認識。接著我讓講臺前的學生進行介紹,同時變換方向進行介紹,學生可能會受前後左右相對性的影響,認為方向也會因為轉個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從而讓學生透過探討使學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會因觀察者的朝向而發生變化,從而使學生區別前後左右的相對性。

  隨後安排一個開火車找方向的小遊戲,讓學生閉眼想象,睜眼判斷,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三層次:辨別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課前,我帶領學生進一步熟悉了校園,讓學生說一說校園中的建築物在學校的大體位置。然後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畫好方格的校園平面圖,讓學生以操場為中心,先確定操場四周的四個方向,再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物體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設計,反饋。預計學生中會出現上方定為東南西北的都有,讓各種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學做一下介紹,從而引出為了統一,方便大家觀察,地圖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設計的。

  教師板書: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讓學生親身經歷畫平面圖,統一平面圖方向的過程,感受方法的多樣性,明確了統一方向的必要性。實現了從實際方向向地圖方向的遷移,注重了對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主要設計了靈活有趣,富有創新的練習。

  1、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周海軍和王小娟同學上學可以怎樣走?(練習一第3題)

  2、出示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四周建築的照片和相應的平面示意圖,讓學生說一說各建築物之間的位置。

  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知識運用實際生活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課到此時,我想每一位學生都有很多的收穫與想法,讓學生說一說本課的收穫與遺憾,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遺憾,因為這是急需解決的。

  至於本節課的板書,我致力於條理清晰,簡明扼要。

  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教學中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活躍。這一課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的有效引導,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謝謝!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北(上)

  (左)西—|—東(右)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