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5篇)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實驗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是由“沉和浮” “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

  在“沉和浮”單元裡,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在“熱”單元裡,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在“時間的測量”單元裡,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地球的運動”單元裡,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二、主要材料清單

  “沉和浮”單元

  小石塊、泡沫塑膠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熱”單元

  溫度計、塑膠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膠塊。

  “時間的測量”單元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膠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地球的運動”單元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五、教學措施: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5、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6、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2

  本冊教材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上還不夠好 。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從實驗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三、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3)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透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4--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水的科學:(10---1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透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4、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5--19)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瞭解空氣在哪裡,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研究與實踐(兩課)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絡。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五、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六、教學進度安排

  略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3

  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這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我準備這樣做:

  一、合理組建實驗小組

  小組合作實驗是本冊書實驗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組合作不能流於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計劃四至六個人分成一個小組,每人都有各個的職責,組長負責全面協調工作且重點管理組內的紀律與評價;材料管理員負責安排帶材料;實驗員,負責做實驗時的分工與操作;記錄員實驗是專門記錄實驗的情況。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教師每節課都要強調安全,包括帶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二、課堂上精心指導學生實驗。

  1、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在假設的基礎上擬定實驗的計劃,再根據計劃制定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實驗目的和實驗的總的目的。

  2、精心指導學生實驗。學生不知道怎麼做時幫助學生,學生做錯了實驗時幫助學生找到實驗出錯的原因,如果實驗失敗,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學生一個解釋。

  3、讓學生認識儀器,並學會使用儀器。因此,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

  4、對整個實驗教學做好記錄,寫好總結,以便發現實驗中的問題,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難,來改進自己的實驗教學。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4

  實驗目的:

  本學期主要指導學生透過實驗、觀察,獲取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製作、飼養、栽培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學生對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緻、追求新知等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和發展能力,開發智力並舉,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具體要求:

  三年級:在混合各種物質的過程中觀察比較混合前後物質是否發生變化,幫助確立混合物的概念,嘗試用一些方法去分離混合物,認識土壤也是一種混合物;關注空氣,在觀察中發現空氣的特點(即氣體的特點),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流動的空氣形成風,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性;經歷兩個較長的體驗活動:觀察一株植物的生長過程,認識植物生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特點;飼養春蠶,有意識地堅持對蠶生活習性和生長特點的觀察,嘗試理解生物的“變態”發育過程;透過觀察、實驗,認識到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並利用這些因素試著去改變物體的沉浮;知道物體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學會使用溫度計。

  四年級:從調查家中總的電器入手,體驗電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並整理已有的電的知識, 嘗試讓一個或多個燈泡發亮,認識導體、絕緣體與開關的作用,能用所學的串聯並聯的方法設計一個房間的電路,提高科學用電及安全用電的認識。透過對一朵花的觀察,認識花的各個組成部分,重點展開雌蕊、雄蕊的觀察,瞭解傳粉、受精的過程,認識果實的形成,收集種子傳播的方式,能設計實施觀察種子發芽時的吸水量實驗,獲得種子構造及各部分作用的認識,觀察雞蛋,認識動物的卵的多樣性,感受動植物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記錄一天的食物入手,認識食物的多樣性,瞭解食物的營養成分,樹立膳食營養要合理搭配的意識。觀察食物的變化,探究黴菌生長的條件,學習科學儲存食物的方法,注重食品包裝袋上的資訊,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會科學地生活。在觀察岩石、礦物的過程中,瞭解岩石、礦物的屬性和多樣性,能根據觀察到的不同岩石的特點推測其成因,探究岩石變化的原因,認識岩石不僅時組成地球的主要物質,也是我們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資源,必須合理利用和保護。

  五年級:指導學生認識使小車運動起來的力:重力、彈力、反作用力和反衝力,並探究動力大小、小車重量和摩擦力大小對小車速度的影響。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計時工具”的認識和探索過程,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引導學生從觀察植物叢開始,研究動植物間的關係,認識生態系統,研究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絡,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並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一系列的研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被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展開對晝夜現象和四季現象的研究,指導學生透過模擬實驗的方法,認識地球的自轉及公轉,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六年級:引導學生認識宇宙的無限性,建立科學的自然觀,發展空間想象能力;認識動植物繁殖的方式,及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現象,建立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的概念,瞭解人工授粉、克隆技術,感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科技的迅猛發展;展開對槓桿、輪軸、滑輪的研究,認識工具的發展對社會進步的作用,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進原有的工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

  二、主要任務及目標

  為了實現實驗室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順利完成本學期各項實踐教學任務,結合本實驗室實際情況,本學期實驗室將從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明確科學實驗的目的意義。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建設符合標準;裝備綜合配套;管理科學規範;使用注重實效。

  2、按照合格科學實驗室的標準和《江蘇省小學教學儀器裝置配備目錄(試行)》,著重添置配備能滿足現行教材所需的實驗儀器裝置、設施。凡與現行教材配套的儀器、器材要配齊配足,做好課堂教學和課外科技等活動的服務工作。

  3、儀器保管責任到人。加強實驗室儀器裝置、低值耐用品與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檢查、核對、統計實驗室儀器裝置,做到帳、物、卡相符;對丟失、損壞、報廢的要進行登記備案並上報;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儘量做到科學、整齊、美觀。

  (2)實行儀器裝置等入帳、借用登記制度,凡丟失或損壞的要酌情處理。

  (3)實行易耗品入庫、領用登記,嚴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費。

  (4)經常維護保養實驗儀器裝置,保證儀器裝置完好率,做好使用與維修記錄。

  4、科學學科是推動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基礎學科。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實驗教學的工作的領導。學校實驗教學有分管校長負責,主要領導經常檢查,科學教師的配備要相當集中、相對穩定,另外要配備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的老師當兼管員。

  5、執行好科學實驗室守則、借還賠償制度、安全保衛制度等。

  6、配合組織教師開展活動,認真鑽研教材,研

  究教法,上好實驗課或公開課, 提高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並撰寫論文。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主任教師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兼職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教學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並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後,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並認真審閱,引導學生

  在實驗、觀察中養成科學的科學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後歸檔,並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範,便於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

  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放和收回工作,並作好相應發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

  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申購等工作;

  (3)每週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並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裝置,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處,工作中及時調節與補充,使之日臻完善。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6

  一、實驗目的

  1、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慧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和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分5單元19課,第一單元是生命的奧秘,有1個實驗。第二單元是地球和地表的變化,介紹了地球的形狀表面內部及相關知識,有3個實驗(實驗6、7、9)。第三單元變化的能量,有4個實驗實驗10至13。第四單元探索宇宙,有2個實驗,實驗14、15。第五單元科技與未來,有1個實驗實驗17。

  三、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鍊能力。

  4、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四、主要實驗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五、實驗進度表(見學校進度表)

單元



課次



實驗名稱



周次



節次



1



3



觀察不同生物體的細胞



2



24



2



6



研究火山和地震



4



42



7



研究礦物



5



24



9



做卵石



6



24



3



10



擺的秘密



6



42



11



鑽木取火



7



24



12



通電的線圈



7



42



13



無處不在的能量



8



24



4



14



太陽家族



18



24



15



研究四季變化



19



42



5



17



生物的啟示



20



24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7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絡實際。透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小學生小學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透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開啟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窗,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裡,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發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開啟的第三個視窗。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料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第五週~第七週)第八週五.一休息

  第三單元(第九周~第十週)

  第四單元(第十週~第十三週)

  第五單元(第十四周~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複習、期末評價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8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絡,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簡單機械等;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絡,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簡單機械與運動等。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資料,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瞭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明白真菌是、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

  2、瞭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瞭解人體的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的過程;能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意識到個人對身體健康負有職責能用心參加鍛鍊,注重個人保健;瞭解人類需要那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瞭解動植物之間的資訊傳遞方式及特點;明白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指揮部”。

  3、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能夠改變光的傳播路線;人光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明白光是顏色的,瞭解日光的色散現象;瞭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調色遊戲;瞭解光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及光的汙染與防治;明白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能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明白聲音要透過物質傳播到達人的耳朵;能區分樂音與噪音,瞭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明白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明白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瞭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明白利用機械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瞭解一些簡單機械,如斜面、槓桿、齒輪、滑輪的使用;能測量並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一樣時刻的位置,並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和時間的關係;明白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潛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我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資訊的潛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數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我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物件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絡,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簡單機械等;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絡,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簡單機械與運動等。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超多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專案,如根據發黴饅頭的外部表象,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徵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絡。

  難點:使學生構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絡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三、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透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資料,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資訊科技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理解。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潛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好處,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四、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主角扮演科學幻想

  五、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9

  實驗目的: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本學期在勞動實踐教學中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為了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素養。透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透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在實驗教學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體要求:

  三年級:主要圍繞“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四項內容展開教學。學生們將對生活在周圍的不同植物進行觀察比較,透過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徵、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變化,對植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的認識;組織學生飼養和觀察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認識它們的生存需要,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的認識,並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學生將比較木頭、金屬、塑膠、紙等常見材料在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學生將想辦法解決、用證據來證明在探究水和空氣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最終在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水和空氣在重量、體積、形狀、佔據空間、流動等方面的特性,並且對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在科學探究方面,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緻、有聯絡的兩兩對比觀察的能力;多次重複,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並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

  四年級:四年級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時期,在教學中我們將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首先我們將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的有效性,沒有人為的”偽證”;我們將重點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如:“溶解的快與慢”“比較聲音強弱”等,瞭解控制變數實驗的重要性,並正確地看待誤差問題;我們將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過程中做好記錄,可以用文字、資料、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狀圖等進行記錄;我們將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特別是實驗過程的描述,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年級: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內容,我們的教學將著力於引導學生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生物與環境”單元首先透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探究生態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最後把這些知識拓展到自然界,認識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光”單元首先引領學生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透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動手實踐,設計製作小車。

  六年級:科學六年級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槓桿,由此開始認識槓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槓桿類機械,最後以腳踏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前面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接著探究不同形狀結構所包含的力學道理,包括條形材料抗彎能力與形狀的.關係、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拓展到圓頂形、球形、各種弧形,從人造物體擴充套件到生物體,在此基礎上探究框架結構的特點,加固框架結構的方法和物體穩定性問題,並展開設計製作活動,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從最熟悉的電出發,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玩具電動機原理,然後以電能為中心認識能量及相互轉化,再擴充套件到宏觀的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資訊,尋找問題的答案。並能利用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調查資料。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願意並能夠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處。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0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六個,其中,分組實驗有第5課《蠟燭的變化》,第6課《食鹽和水泥》第10課《距離和時間》,第20課《蚯蚓找家》,演示實驗,分別是:第7課《鐵生鏽》。第8課《牛奶的變化》中。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150人。這些學生不僅喜歡學習科學,而且特別喜歡做實驗,從上學期的實驗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並能進行自主實驗。但也有個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參與實驗。本學期還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指導。

  三、實驗目的

  1、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

  整理資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慧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和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

  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鍊能力。

  4、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五、實驗安排周次

  時間

  實演內容

  備註

  4

  第5課、《蠟燭的變化》,第6課《食鹽和水泥》

  分組

  7

  第7課《鐵生鏽》。

  第8課《牛奶的變化》

  演示

  8

  9.29——10.5

  第10課《距離和時間》

  分組

  19

  10.6——10.12

  第20課《蚯蚓找家》

  分組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2、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3.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4.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熱的三中傳遞方式。

  5.動手能力:學習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透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透過指導學生認識熱的三種形態及應用,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我們的食物、水、植物、空氣、熱,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調整後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我們吃什麼:從學生對食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式,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飲食與人的健康。(包括1、2、3、課)

  2、水裡有什麼: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並沒有涉及分子的運動與分佈等問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著溶解度這一概念發展了,但是在這裡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壓力、攪拌、溫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溫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增加物質與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課)

  3、植物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課)

  4、空氣和水:指導學生認識熱空氣上升以及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包括13、14、15、16、17課)

  5、熱傳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應用。(包括18、19、20、21、22課)

  6、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本冊教材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難點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實驗安排

  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裡的雜質。

  5.根的吸水實驗。

  6.分離葉綠素。

  7.莖疏導水分。

  8.熱氣球上升的秘密。

  9.氣球的反衝實驗。

  10.瓶吞雞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熱傳導。

  13.木屑在熱運動水中的。

  14.探究不同物品是否會生熱。

  15.不同物體的吸熱本領。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2

  實驗教學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加強對實驗教學工作的管理,更好地為教學提供服務,特作本學期實驗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透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透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透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透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喜歡學習科學,而且喜歡做實驗。從實驗情況看,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也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實驗。

  三、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使學生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

  3、培養學生包括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課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活動能力。

  4、養成蒐集資料的習慣。

  五、實驗安排:

  *科技小實驗:自動人工灌溉

  *科技小實驗:玻璃杯中的雨

  *科技小實驗:樺樹的水分

  *科技小實驗:白楊樹葉的脈絡

  *科技小實驗:草叢中的獵手

  *科技小實驗:沙土中的陷阱

  *科技小實驗:橡樹葉上的蟲癭

  *科技小實驗:一隻昆蟲的足跡

  *科技小實驗:六月的閃光訊號

  *科技小實驗:根吸收水分

  *科技小實驗:葉能蒸發水分

  *科技小實驗:向 光

  *科技小實驗:森林中的訊號

  *科技小實驗:一個自然法則

  *科技小實驗:閃光的痕跡

  *科技小實驗:動物的警報系統

  *科技小實驗:不往下長的根

  *科技小實驗:檢驗種子是否有生命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用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資料上分三個部分:透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透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資料,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透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之後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透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資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明白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構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資料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學生均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較大。從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並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潛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潛力、培養科學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資料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呼叫貼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必須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數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數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資料,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好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構成較強的科學探究潛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狀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用心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七、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參觀訪問競賽

  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主角扮演科學幻想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學進度:

  (略)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4

  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實驗室則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物理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物理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裝置,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指導思想:

  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實驗室則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物理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物理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裝置,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即是,透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能有目的地觀察,辯明觀察物件的主要特徵及其變化條件,能瞭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實驗室工作直接關係到物理教學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因此實驗室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學、規範的管理體制,實行規範的管理。

  二、具體工作計劃:

  1、制訂規章制度,科學規範管理

  2、按照學校各類規章制度,並認真執行。

  3、制訂學期實驗計劃表、周曆表。

  4、開足開齊各類實驗,並積極創造條件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積極服務於教學。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邊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維修和保養工作。

  7、做好儀器的借出、歸還驗收工作。

  8、有必要時,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儀器、器材的補充計劃。

  10、做好各類臺帳的記錄工作。

  11、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常清潔。

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5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透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我班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但不善 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裡,協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著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 練習、閱讀連結、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本冊透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97個,會寫222,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 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 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 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 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