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精選5篇)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精選5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音樂教學計劃(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1

  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根據我校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教學計劃。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須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

  以往教學從教師的“教”考慮較多,以教師為主,很少考慮學生的學。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師中心論”上,強調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透過教師的教、傳授去獲取知識,因此學生往往處於被動的狀態中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為“以學生髮展為本”。

  二,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別於專業音樂教育。因此,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理想價值觀。基於這種教育理念,組織音樂教學活動,必須面向每一箇中小學生。其中包括那些對音樂並不敏感或興趣不濃的學生。音樂課應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都能得到發揮潛能的機會,也都能從中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為此,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眾所周知,學生的音樂能力都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因而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及音樂藝術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給接受者對音樂的多解性和個性化的演繹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所以,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這一切,是與面向全體學生相輔相成。

  三,鑽研教材編寫的思路。

  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

  1.以審美為中心

  為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表現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2.以(音樂)文化為主線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

  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往往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來國外教育,很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我們透過學習,認識到作為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藝術教育為內容,把單純的音樂拓寬為音樂文化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內容,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絡等等,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題組織教材。

  3.以(音樂)學科為基點

  作為一門學科必然有它自身的體系,音樂學科也不例外。從音樂的諸要素的感性體驗認識;從最基本時值“一拍”到各種音符時值;從單拍子到複拍子;從單一音色到複合音色;舞步到動作組合;從打擊樂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簡易樂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透過名淺入地步步展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需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技能。

  4.加強實踐與創造

  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體驗、表現、鑑賞音樂的美。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往往偏重於藝術實踐的結果,而對實踐過程的教育價值重視不足。故此,我們不僅要重視藝術實踐的最後結果,也要重視實踐的過程,重視這個過程中的探究與創造,重視過程的教育價值,做到“結果”和“過程”並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賞教學中要加強探究性、創造性活動。在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中小學的音樂創造非專業意義上的音樂創作,主要表現為即興演唱、演奏和形體動作(律動、舞蹈),也表現為旋律的編創,以及對音樂的不同演繹。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2

  新學期已經到來,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的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並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得到健康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6、初步接觸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課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

  三、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3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音樂鑑賞 2)教材使用情況:

  3)任課班級: 高一(1),(2)班

  4)本學期周課時: 1課時

  5)計劃教學時數: 15課時

  6)已完成教學情況:已完成八個單元的任務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 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本學期的音樂欣賞主要包括了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創作音樂亞非拉民間音樂和西方專業創作音樂四個方面.讓學生學習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和了解學習世界音樂文化同時也瞭解了音樂文化與其他藝術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構關係有益於學生開闊文化視野.

  2)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以達到素質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4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透過鑑賞與表現音樂,及其他藝術形式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美和蘊涵於其中的豐富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進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音樂音響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徵,為學生體驗、理解和創造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能夠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作衝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共處能力得到鍛鍊和發展。

  教材體系內容分析說明

  在音樂教育面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今天,如何加強高中音樂教育自身的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課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研製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改革背景下進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識體系較全面,本學期主要進行歐洲音樂和華夏音樂的鑑賞,重點是各民族的音樂精華,讓學生在接受音樂薰陶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

  學生學習情況總體分析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修滿18課時可以獲得1個學分,我們高一下學期開設“音樂鑑賞”,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欣賞音樂的鑑賞知識,能夠獨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賞和鑑別,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要求學生能按時上課,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和欣賞活動中來,掌握必要的音樂鑑賞知識和技巧,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的措施

  1 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裝置,視覺享受、聽覺享受並進,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體現音樂學科的豐富性和欣賞性。

  2 加強音樂作品的選擇,有目的的選一些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反覆欣賞,讓學生學會鑑賞技巧透過欣賞音樂瞭解文化背景。

  3 課堂教學靈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質量。

  教學進度具體安排略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

  教學內容調整說明

  第一週 第一課時 鋼琴音樂的奇葩

  第二週 第二課時 標題性交響曲的誕生

  第三週 第三課時 對祖國河山的禮讚

  第四周 第四課時 俄羅斯民族風情

  第五週 第五課時 德彪西

  第六週 第六課時 爵士樂

  第七週 第七課時 高山流水志家園

  第八週 第八課時 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九周 第九課時 沈心工與李叔同

  第十週 第十課時 蕭友梅與黃自

  第十一週 第十一課時 聶耳

  第十二週 第十二課時 洗星海

  第十三週 第十三課時 歌劇藝術

  第十四周 第十四課時 複習

  第十五週 第十五課時 考試

  高一音樂教學計劃5

  上學年音樂鑑賞課遵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感受了音樂的美,從探討音樂能不能告訴我們什麼到培養音樂的耳朵,增強了學生的鑑賞興趣,感受了音樂不一樣的美。給學生美的享受,也為以後的音樂鑑賞活動做了鋪墊,以致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要求:

  根據新課程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本學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並鑑賞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外國的民間音樂以及具有時代性的音樂,讓學生豐富音樂視野,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樹立多元化文化價值觀。 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鑑賞音樂。

  1、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2、 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

  3、 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欣賞活動(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的音樂作品錄音等)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教學措施: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1、 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抓住高考生命線

  2、 樹立堅定的事業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水平

  3、 加強教研教改,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4、 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教學內容:

  1、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2、透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3、透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展變化。

  4、 透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係。教學內容要求

  5、 欣賞內容是中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6、 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考試考核制度:

  音樂欣賞課是考查學科。考查的方法分平時考查和期末考查兩類。平時考查可採用課堂提問、書面作業等形式;期末考查可採用問卷、寫作短文等形式。考查的內容重點為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及分析、比較、鑑別音樂作品的能力。音樂欣賞課的考查成績納入學生的考績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