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腳印》教學設計

《腳印》教學設計

《腳印》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腳印》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腳印》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狸的印象。)

  那麼,透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狸又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是什麼讓同學們對狐狸的印象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瞭解故事大意,並勾畫出重要提示。

  2。認讀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3、彙報初讀情況。

  (1)本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交流讀後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要求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註;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老狐狸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透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

  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

  在這裡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著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於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腳印》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快速默讀,學習用“掃讀”的方式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感受動物之間真切感人的濃濃親情。

  3、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學難重點:

  重點:想象畫面,感受動物之間真切感人的濃濃親情,體會狐狸一家以及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感情;

  難點:理解課文為什麼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詮釋課題。

  1、來,跟老師說說你們學到第幾組課文了?(第七組)一共有幾篇課文?是哪幾篇呢?(指名說,4篇,學生說,老師指導朗讀、示範)

  2、師:前面三篇課文都是講了人與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後一篇課內略讀課文,第24課《金色的腳印》(板書課題,請齊讀一遍課題)。

  二、調查預習生成單,培養自學能力。

  三、快速默讀,質疑提問。

  1、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一遍課文,注意時間是:兩分鐘。邊讀邊用筆找出照應題目的句子。

  2、誰來說說,你找的句子。(它是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你們都畫好了嗎?

  3、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看看你能讀懂什麼?你們能不能圍繞這句話來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呢?

  (自由提問,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相機板書:2、狐狸的腳印為什麼會閃著金色的光芒?或者金色的光芒指的是什麼?1、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老狐狸?)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一)動物與動物的畫面

  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時間是5分鐘,開始。

  1、哪個小組來交流第一個問題?老狐狸是一隻什麼樣的狐狸?(指名答並板書,愛子情深、聰明善良)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請你讀讀相關的句子。他還是一隻怎樣的狐狸?(板書)你又是從哪個句子看出來的,給我們讀一讀。現在我們一起來讀讀4——6自然段,(出示片段,這兩個片段中,作者是抓住了哪些詞來把老狐狸的聰明、勇敢、愛子情深表現出來的?老師用筆畫出動詞,你看,作者正是抓住了這幾個動作描寫,就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濃濃親情寫具體的,在以後的習作中,我們也可試著寫一寫)。

  師:這是一幅老狐狸冒著生命危險營救自己孩子的感人畫面。正是這種父愛如山的偉大,驅使它不顧自己的安危,勇往直前——(讀)

  這是這種母愛的力量,驅使她使出渾身的解數,無所畏懼,去救自己的孩子——(讀)

  所以,這隻老狐狸是一隻(指板書讓學生說),在這裡不知不覺中,我們完成了第一個問題。動物之間濃濃的親情感染著我們,我們人類該怎麼做呢?

  (二)人與動物的畫面

  請同學們聽老師範讀18和21兩個自然段,邊聽邊思考:正太郎是怎樣幫助老狐狸救小狐狸的?

  1、哪個同學來交流。(指名答,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給我們讀一讀)。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誰來補充?從剛才的學習中,你認為正太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指明說,相機板書:有情有義、知恩圖報)。

  2、我們再來讀讀第21自然段中的這兩句話,男女對讀,師生合作讀。

  3、如果你是正太郎,此時此刻,你會怎麼想呢?(學生自由說)

  (師:我先前幫助了老狐狸一家救小狐狸,今天狐狸卻救了我,我真的沒想到,)為什麼彼此之間會互助互愛?(看著板書來說,並且完善板書),師:這真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4、狐狸的腳印為什麼閃著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光芒”預示著一種精神,一種品質。(指板書),是的,動物那種真切感人的濃濃親情的光芒像旭日東昇浸潤著人類;人類與動物和諧共處創造了和諧生活的光芒。看,我們解答了第二個問題。課文的結尾照應了題目,總結了全文、昇華了情感,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鑑。

  五、所以這篇文章太令我們感動了,你感動的是?你感動的是?(三誦中心句)

  一誦:是啊,只要付出一點愛,人間處處是真情,正太郎與老狐狸一家演繹了真情的回贈,人與動物之間感人的畫面,令我們動容,讓我們深情吟誦(讀中心句)

  二誦:動物是可愛的、善良的,更是有感情的,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讓我們見證了愛的偉大,讓我們大聲地讀出:

  三誦: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美輪美奐,自然才是它們永遠的家,讓我們一起齊誦。

《腳印》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要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要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戰象嘎羧那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不由使人心生感慨:動物也是有感情的。(出示課件:狐狸)你們看,這是什麼動物?在以往的文學作品或者你的經驗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狸的印象。)

  昨天大家預習了第24課,狐狸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你的腦海裡產生了什麼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閱讀提示與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邊讀邊畫,試著解決剛才質疑的問題。

  2、彙報讀書情況: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3)“閱讀提示”中為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4)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什麼新的問題?

  3、根據“閱讀提示”與產生的新問題,擬訂自學提綱。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學生根據自學提綱快速默讀課文,獨立思考,邊讀邊畫邊作批註。

  2、思考完畢小組內交流。

  3、全班集體交流:(可重點交流以下問題)

  (1)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

  (老狐狸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透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重點感悟:

  (課件出示)正太郎跑著跑著,一不小心踩到了懸崖邊的積雪上,和雪塊一起頭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正太郎覺得臉蛋熱乎乎的。他費力地睜開眼睛,蒙朧中看見一隻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他的臉頰。另一隻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溫暖著他的身體。

  感情讀,想象說話,談感受:①正太郎掉下懸崖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②當正太郎睜開眼睛,看到狐狸守在身旁,心中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

  (教師總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那濃厚的親情絕不亞於人類親人之間的感情。而當人類施惠於它們時,它們更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

  (3)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小狐狸的命運會怎樣呢?大家一定都非常關注。

  (課件出示)①課本插圖

  ②文字:迎著耀眼的朝陽,狐狸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談談你的理解。

  四、昇華主題,巧妙延伸。

  1、講講你收集到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感情故事。

  2、作業超市:(任選兩題)

  (1)如果你也有餵養小動物的經歷,請也來寫一寫你與動物之間的故事吧。

  (2)請以《相親相愛的狐狸》為題,續寫這個故事,並把它講給心中有愛的人聽。(3)課餘,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閱讀一些有關珍稀動物的資料,呼籲全社會來保護它們,還可以把這些文章集中起來辦手抄報。

  五、板書:

  24金色的腳印

  小狐狸 愛 老狐狸

  正太郎

《腳印》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助互愛,和睦相處。

  教學重點: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

  教學難點: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資訊交流

  1、交流有關狐狸的資訊

  蒐集資訊的途徑很多,可以查閱課外書籍;可以上因特網查詢;也可以向別人請教;還可以自己親自去觀察、實踐……希望同學們養成蒐集資訊的好習慣,並將這些資訊恰當的應用到學習中去。

  二、匯入新課,揭題

  1、從剛才的交流中,看得出大家對狐狸很感興趣,這節課我們來讀一篇《金色的腳印》,看看這裡講述的狐狸是什麼樣子的?

  2、齊讀課題

  3、當“金色的腳印”這五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海裡閃現出一些什麼問題?

  三、整體感知,自讀自悟

  (一)自學提綱

  1、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簡要說說課文主要問內容。

  2、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那個情景最讓你感動?

  3、正太郎和狐狸一家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那個情景最讓你感動?

  4、課文結尾及題目都提到了“金色的腳印”有什麼含義?

  (二)瞭解學生自學的方法,老師給出自學方法建議:

  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獨立思考,在書上做記號、寫感悟,完成後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

  (三)知曉讀書方法: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四、自主彙報

  1、討論後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

  2、教師在學生交流中相機點撥,適時評價

  3、師總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人與動物需要互助互愛,和諧相處。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吧,因為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但願這顆善良的心永駐人間。

  五、課外延伸

  1、拓展閱讀《我喜歡你,狐狸》

  2、選作小練筆。

  3、課外書屋。《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腳印》教學設計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透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德育滲透點

  1、透過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2、透過“我”的做法,體會到“我”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點撥法。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交流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難點、疑點

  狐狸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三)解決辦法

  抓住文中相關的內容,反覆讀,並注意前後的聯絡,體會狐狸和“我”之間由逃避到親暱再到救助的發展變化過程。結合自身飼養小動物的經歷,探究出這種變化的原因。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激發興趣,匯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探究;交流中相機點撥,適時評價;展示媒體,佈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蒐集、交流關於狐狸的故事。

  2、透過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點。

  3、深入探究,懂得動物之間也是有親情的,“我”的善良與憐愛不僅感動了狐狸,更值得我們學習,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4、課外讀關於環保題材的文章。

  五、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

  (交流對狐狸的印象,也可講狐狸的故事。)

  看來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來學一篇關於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後,也許你會給狐狸平反了。

  板書:11*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感受故事大意。

  2、彙報初讀情況。

  (1)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說說對狐狸的初步印象,對“我”的認識。

  (3)說說你還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讀懂的內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問題:①“我”為什麼要幫助救狐狸?②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麼含義?)

  (三)深入探究

  1、圍繞問題,再讀感悟。

  2、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看法。

  3、彙報探究結果。

  針對“我”為什麼要幫助救小狐狸這一問題,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1)開始,“我”見兩隻老狐狸救小狐狸沒成功,覺得小狐狸可憐,出於同情,“我”想為小狐狸解開鐵鏈。

  (2)當“我”發現兩隻老狐狸在自己家裡做了窩並開始咬那根拴鐵鏈的木樁時,“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頭。

  引導:“我”此刻會怎麼想?

  (“我”會被老狐狸那種不救出孩子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所感動,更會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聰明——咬不斷鐵鏈就咬木樁。於是決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3)“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決定給老狐狸投送食物。漸漸地,老狐狸體會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親暱的舉動。我越發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義的動物。

  (4)當“我”為尋回小狐狸而失足受傷時,是老狐狸給了“我”溫暖,使“我”得以甦醒,“我”更加感動,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我”最終把小狐狸要了回來,讓他們一家團聚。

  關於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

  (1)這篇課文中描寫的狐狸,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狡猾,他們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2)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命名,意在呼喚親情、友情,要互助互愛,把狐狸身上的這種閃光的東西繼承併發揚。

  (四)總結擴充套件

  1、朗讀全文並交流收穫。

  2、閱讀其他關於狐狸的故事。

  (五)佈置作業

  以《相親相愛的狐狸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腳印》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6個生字;提升默讀能力;明白故事的敘述順序,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默讀的要求,在自主默讀中瞭解課文內容;透過合作討論,進而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義和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的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在學習中激發學生善良的本性,培養學生同情弱者的品質,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透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的"每天一句話"是一個思維的觀點,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每天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善於提出問題的習慣。老師希望同學們這節課就能行動起來,多思考,多提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課件出示狐狸圖片及簡介)。

  師介紹:我們以前學過關於狐狸的那些文章呢

  (生:《狐狸和烏鴉》《狐假虎威》)。

  這兩個故事中,狐狸都是狡猾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關於狐狸的故事,看看狐狸還是不是那樣狡猾。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首先我們來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裡老師以"三自"為主線,設計了"自主閱讀","自主測試","自主評價",希望能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

  我們大家來看"自主閱讀"。我們在讀寫例話中曾經學過:"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是還要講閱讀的效果,今天我們按默讀的"四不"要求來默讀課文,並做好測試和評價,當你讀完課文時請迅速合上課本,看大螢幕,你將看到的就是你默讀速度的評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同學們,我們在第二單元的讀寫例話中又懂得了: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做到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就要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獨立思考。

  四,感受(課件)

  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親情

  思考:

  老狐狸為營救小狐狸做了那些努力,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學生彙報)

  是啊,這種照顧,這種陪伴難道和我們人類不是一樣嗎?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著感人至深的親情,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腳印》教學設計7

  教學理念

  《金色的腳印》(人教版第10冊)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透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蒙古自治區透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過程

  師:(出示狐狸教學掛圖)同學們,你們看圖畫上是什麼動物?你們喜歡嗎?

  生:(異口同聲地)狐狸。(搖頭表示)不喜歡。

  師:(裝作滿臉疑惑地)為什麼?

  生:狐狸太狡猾了,我恨它還來不及呢!

  生:大家都知道“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故事吧,就是講狐狸很狡猾,依仗老虎來欺壓別的動物。

  生:狐狸還經常叼走農家養的雞,太可惡了。

  師:(點頭預設)是啊,狐狸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是不太好。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金色的腳印》一課,請大家猜一猜課文可能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有什麼話要說呢?

  (學生聚精會神地讀課文,看得出被課文裡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生:我知道了,兩隻老狐狸想盡辦法救一隻被正太郎家的傭人捉回去的小狐狸。

  生:兩隻老狐狸為救出小狐狸,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狸。這種生死與共的親情,挺讓人感動的。

  生: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蠻有人情味的。

  生:(舉手補充)正太郎不僅給藏在地板下的兩隻老狐狸投送食物,還從鄰居家要回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山裡,狐狸一家終於團聚並回到樹林中。

  師:(示意鼓掌)你們愛動腦筋,老師真是太高興了。下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先在課文中做上記號,然後再提出來。

  生:兩隻老狐狸為了怕自己的孩子捱餓致死,就叼來雞給小狐狸吃,以保全自己孩子的性命,它們這樣做是不是太殘忍了。

  生:課文中描寫了老狐狸為救小狐狸的危險經歷,難道它們就不擔心被秋田狗咬死或被正太郎捉住嗎?

  生:狐狸生性多疑,正太郎為什麼能和狐狸建立親密關係,並得到狐狸的救助?

  生:他為什麼放了小狐狸?要是真心愛護它,不放不行嗎?

  生:課文為什麼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

  生:……

  師:(投去讚賞的目光)大家真是善於動腦,提出了這麼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學生在小組裡興致勃勃地討論上面的問題,教師參與討論。)

  生:(站起來,撓頭)老師,我們小組同學在討論問題時,遇到了難題:課文為什麼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

  師:看來,這位同學說出了大家討論時遇到的同樣的難題,是不是這樣的?

  生:(異口同聲地)是。

  師:(提醒學生)請大家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生:(一部分學生難為情地)老師,我們還是難以理解呀。

  師:(抓住時機引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大家可曾學過以“金色的XX”為題目的課文?“金色”是什麼意思?該題目你們是怎麼理解的?

  生:(恍然大悟地)“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的、有意義的或值得紀念的東西。

  生:(深情地)小狐狸一家雖然是動物,但它們也像人一樣,它們的生命同樣珍貴,那回歸山林的腳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徵,這腳印中,飽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體現著人類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

  生: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和家團聚,回到樹林自己的家中去,這是最美好、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腳印”來讚美這件事。

  生:(高興地)“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細想一下,它卻有更深刻的含義:在這“金色的腳印”中,體現著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

  生:(主動地站起來)我對狐狸有了新的認識:狐狸生性狡猾多疑是為了生存,只要人類友好地對待它們,它們也會對人類友善的。

  生:老師,假若你是正太郎的爸爸,當你發現你的兒子正太郎偷偷為藏在地板下的老狐狸投放食物,你是怎樣看待他這種舉動的?會不會狠狠教訓他一頓呢?

  師:不會的。大家想一想,狐狸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善待生命。狐狸為救自己的孩子藏在地板下,這種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多麼令人感動。

  生:假若我遇到像正太郎這樣的事,我會像正太郎那樣好好照顧狐狸一家,然後讓它們回到自己的家園。

  生:老狐狸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它們該多著急呀!我會馬上帶著小狐狸把它放回樹林中,讓它們一家團聚。

  師:(讚賞地)同學們說得真好!

  生:(有感情地朗讀)“迎著耀眼的陽光,狐狸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師:(意味深長地)“金色的腳印”是對全文的概括,也是對美好、祟高情感的讚美。請同學們用你們的愛心去關愛動物,創造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而留下“金色的腳印”……

  教學反思

  1.要把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主探究,關鍵在於設計好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案例中以“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如此以一問題統領全文,不僅產生了領悟作者意圖的解讀效果,而且贏得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2.“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地講。”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問題,一時搞不明白。這是我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在辯論中明晰,互相啟迪,共同提高。我深深地感到:學生自主快樂學習,就是老師在教學中最大的成功。

《腳印》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 領悟烏塔隻身環遊歐洲的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匯入解題

  1。 激趣匯入:……

  2。 解題存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3。 導讀預習要求。

  【教後記】課題是文章的眼睛!興趣是行動最好的指標。學生對課題的質疑能力強!

  二 自讀課文

  1。 過渡,提出要求: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2。 學生自讀。

  3。 彙報交流

  a) 交流初讀印象,理清故事經過,彙報自己知道了什麼?

  b)梳理結構:課文分為幾部分,各部分講什麼?(有沒有那句話可以概括這些部分的意思?)——學會用中心句概括段意。

  c)質疑問難:教師引導板書重難點問題。

  d)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教後記】真有愛心!我為這些傢伙而驕傲!

  三 探究交流(由學生質疑時的疑點整理出來。)

  1 剛才大家已經就這篇課文提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深讀體會

  2 自讀課文(圈畫批註),圍繞目標進行感悟、探究。提倡和別人合作學習:交流個人收穫,探討疑點,教師巡視指導

  3 全班交流。——針對黑板上的重難點問題,現在你已解決了什麼?又有什麼新的體會?或者又產生了什麼新的問題?教師相機引導理解重難點問題、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語言文字、進行思維訓練。(找——體會——讀,不求面面俱到)

  【教後記】參與學生學習的感覺真好!

  四 總結拓展

  1 通讀全文。

  2 總結主要內容、段落結構、中心思想或精彩片段等。

  3 把自己學文後的收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教後記】情感真是奇妙的東西,孩子們都為小狐狸的幸運而欣喜呢!

《腳印》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緣故、黯淡、消瘦、知覺、空落落、光禿禿、冷清清、直勾勾、大搖大擺、無影無蹤”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媒體出示狐狸圖片):大家看,大螢幕上的動物是——狐狸,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板書課題,齊讀。

  3.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狐狸之間的傳奇故事,文中的狐狸又會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呢?

  說明:在多數童話和寓言故事裡,狐狸往往與“狡猾”一詞緊密相連。課文引入時,教師引導學生先談談對狐狸的印象,再引出課文,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感知

  1.媒體出示初讀建議:

  (1)輕聲讀課文,把字詞讀正確,把語句讀通順。

  (2)劃出自己想積累的詞,同桌互相交流。

  2.學生根據要求自讀課文。

  3.交流:

  (1)認讀詞語:

  媒體出示:

  緣故、黯淡、消瘦、知覺、空落落、光禿禿、冷清清、直勾勾、大搖大擺、無影無蹤

  (2)交流自己想積累的詞。

  (3)接龍分節讀課文,正音。

  說明: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把文章讀正確,讀通順,在接龍讀課文時,教師要注意正音,特別是“衝著”的衝,“炸豆腐”的“炸”,“踱來踱去”的“踱”。交流自己想積累的詞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歸類。

  三、研讀課文

  1.閱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內容。

  (1)(媒體出示課本中的閱讀提示),指名讀。

  (2)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哪些要求?

  (媒體出示)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組內交流讀後的感受。

  2.根據提示自主閱讀。

  3.交流:

  (1)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深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

  (2)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重點指導(媒體出示):

  只見一隻大狐狸正衝著秋田狗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它嘴裡叼著一隻哆哆嗦嗦的雞。

  句中的帶點詞是否用得準確,從中看出什麼?(從這兩個詞看出狐狸是在引誘秋田狗,它們為了營救小狐狸不顧危險設下“調虎離山”之計。是對孩子深切濃厚的愛使它們這麼做的)

  ②小結: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令我們感動,我們為老狐狸的愛子情深而感慨,為老狐狸的聰明而驚歎,喝彩。

  (3)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重點指導(媒體出示):

  過了一個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時家裡沒有別人,正太郎的屋門就會輕輕響一聲,兩隻狐狸從門縫裡擠進來,舔正太郎的手,輕鬆自在地在屋裡慢騰騰地踱來踱去。小狐狸見到正太郎時,也會用它那粗糙的粉紅色的舌頭柔和地舔他的手。

  四隻閃著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著他。那正是小狐狸的父母。它們瞪了正太郎一會兒,就悄悄地攀著從地板底下通向上面房間的磚塊,爬到鑲有地爐的地方,不見了。

  ①比較朗讀。

  ②說說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③小結:正太郎為狐狸一家投送食物,狐狸一家不再以他為敵,他們之間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他費力地睜開眼睛,蒙朧中看見一隻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著他的臉頰。另一隻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溫暖著他的身體。

  ①看到此情此景,正太郎會想些什麼?

  ②小結:老狐狸善良的舉動肯定溫暖了正太郎的心,堅定了他要送小狐狸回家的決心。

  4.師生合作朗讀讀課文的結果(22節—24節)。

  5.小結:這是故事的結局,一個美好的結局!雪地裡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預示著狐狸一家又開始了甜蜜歡樂的生活。這種光芒要用眼睛來觀察,更要用心靈來感悟:它不僅包含著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現在你知道課題為什麼叫《金色的腳印》了嗎?

  說明:這一環節,在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出“閱讀要求”,再圍繞閱讀要求展開有目的的閱讀。此環節重在透過朗讀交流,啟發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交流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描述,充分發表自己的簡介,只要說得合情合理,都應予以肯定。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如,正太郎看到狐狸救他時,會怎麼想?又如,老狐狸會怎麼救正太郎?這些內容有意識地請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字。

  四、總結拓展

  1.課文中的狐狸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文中的狐狸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狡猾,它們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

  2.拓展寫話(媒體出示p133的圖片報道)老師這裡還有一篇人與動物的新聞報道。請你進行合理想象寫一個故事,課上,我們先來討論一下。

  (1)指名學生讀報道

  (2)小組討論

  (3)交流,指導。

  說明:拓展寫話是結合“口語交際”中的內容展開的,課堂上中交流,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如,鴨媽媽沉著冷靜、積極營救的情景,巡警們奮力打撈小鴨的場面,……指導時注意要與圖片報道相符,與鴨子的`生活習性相符,與生活相符。引導學生的想象能夠更合理,為寫好作文做準備。

  五、作業

  根據p133的圖片報道,寫一個故事,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腳印》教學設計10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1、能夠認識瞭解各種動物的腳印 ,能夠把動物的腳印想象成其他形象。

  2、透過觀察、討論、交流,充分展開想象,學習腳印組合的設計方法,運用構圖和色彩的知識,完成一幅腳印的想象畫。

  3、能夠了解大自然動物腳印的美麗,養成細緻觀察的能力,感受想象與創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動物的腳印, 對動物的腳印進行想象。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用腳印組合的方法設計想象,完成一幅腳印的想象畫。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等美術用具。

  教師準備相關的美術用具、範畫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階段

  欣賞充滿情趣的小詩《雪地裡的小畫家》(媒體演示)。在這首詩中都有哪些小畫家?今天老師還邀請了其他的動物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它們嗎?這些動物想考考大家,請大家透過看和聽來猜猜它們都是誰(媒體演示、範畫)。

  你們真聰明!大家聽到了動物們的叫聲,看到了動物們的腳印,就能猜出它是誰,這節課我們來對這些可愛的腳印進行一些聯想,好不好?那我們就共同來學習第10課腳印的聯想。

  (二)新授階段

  我們認識了許多雪地裡的小畫家,也看了一些動物的腳印,那誰能說一說動物的腳印有什麼特點?動物的腳印像什麼? 譬如:小狗的腳印像梅花,小馬的腳印像月牙……你們說的真好!真形象!大自然中的動物有很多,老師今天還為大家準備了棕熊的腳印、獅子的腳印和熊貓的腳印,當然還有我們最最熟悉的人的腳印。

  接下來,我們要旋轉一下動物的腳印,並且試著把不同動物的腳印放在一起,再加上一點兒聯想,看看可以組合成哪些新的形象?

  下面老師來給大家示範一下,請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觀察。教師簡單示範魚和花瓶的畫法及組合方法,提醒學生注意構圖要飽滿、均衡,要用流暢的線條來勾畫形象,要多運用一些不同動物的腳印,注意表現出動物腳印的特點,最後要用鮮豔的色彩來塗色。(為了節省時間,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範畫。)

  同學們,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設計要求:1、確定設計的內容。2、用腳印組合的方法進行想象創作。可以是簡單的作品,也可以是新穎的作品。3、塗上簡潔明快的色彩。

  同學們,現在你們想不想大膽地設計一下這些奇妙的腳印?好!那你們可要抓緊時間,一會兒咱們來進行一場搶答賽,看誰設計的畫面中腳印種類最多,好不好?那就開始吧。

  (三)發展階段

  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教師提醒學生要大膽聯想,根據自己的想象,可以繪畫多種腳印,然後再進行添畫、變化。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創作水平給予不同程度的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學生創作一幅新穎奇特的作品;引導能力弱的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構思,然後鼓勵、幫助他完成一幅簡單的作品,教師還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創設音畫氛圍,協助學生創作。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幾幅美術作品伴著舒緩的輕音樂在大螢幕上播放。同學們有興趣的畫著,時而看著眼前的畫面,好像又被觸動了新的創作靈感。教師邊觀察邊指導,及時肯定學生優秀的作品。

  (四)作品展評階段

  展示學生作品,互相欣賞、交流,挑選學生作品,進行搶答賽, 考考你的眼力1、說說添畫成了什麼。2、找找畫面中的動物的腳印。3、談談畫面給你的感覺。(五)拓展延伸階段

  嘗試把各種腳印用硬紙板做成頭飾戴在頭上,扮演各種動物做遊戲。

  嘗試對自然界中出現的其他一些不規則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漬、雲彩等)進行想象、添畫。

  (六)教學小結階段

  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是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同學們,我們要感受大千世界的美麗,就不能忽略它的每一個細節。仔細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善於插上想象的翅膀,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驚喜!(七)收拾與整理階段

  提醒學生們收拾好美術用具,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腳印》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目標要求】

  1、教學目標:學習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和典故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的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瞭解作者那浪漫略近頹廢的思鄉之情

  【教學策略】

  學習方法:朗讀、研讀、合作交流

  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組織】

  知識點、技能點回顧,課堂講解

  教學內容:

  第1課時:

  匯入:

  思鄉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所偏愛的題材,而那些傳誦千古的美文,無一不是匠心獨具,令人拍案。下面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正是這樣一篇視角獨特,構思巧妙,聯想新奇,同時又充滿浪漫情懷的佳作。

  板書:腳印王鼎鈞

  一、找一位同學讀一下課文註解的作者簡介,複習一下余光中的《鄉愁》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和王鼎鈞有著同樣的命運都是有家不能回,充滿了對家鄉的深刻思念。下面的時間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中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對比一下余光中和王鼎鈞寫作風格的不同。

  要求:1、把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序號標2、藉助工具書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字詞:扛鼎頹廢坍塌攢動不慍不火

  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回答我第一個問題,文章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Q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鬼魂?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中國著名女作家蔣子丹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浪漫的鬼魂》,這是她在讀完這篇文章後所寫的讀後感,我給大家讀一下。“這是一個辛勞的鬼魂,它也許來自北極光照耀的寒冷地帶,穿越中原密實的青紗帳和江南水泊桅帆織出的網,從都市的霓虹燈影裡奪路而來,走過了太多的路,揀回了太多的腳印,也負載了太多的眷戀和愁思。在天涯海角的椰樹梢上,它躊躇不前,生前的路或許已經到了盡頭,末日之旅也到了盡頭。這是一個富有的鬼魂,它的路也長,腳印也多,所以眷戀多多愁也多多。我又想,它將要離去了,去喝孟婆的茶,用這滿筐滿簍的腳印作茶錢,買來忘卻的輕鬆。”

  根據文章描寫的物件,劃分文章的層次

  提示:講述鬼魂揀腳印的故事是哪些自然段2-7

  第一部分:1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

  第二部分:2-7撿腳印的傳說引發我借時光倒流,重返往昔歲月的期盼

  第三部分:8-10高樓的故事觸動我對於故鄉的思念,引發我重返故鄉的幻夢。

  三、研讀課文,思考回答問題

  Q:中心是抒發思鄉之情,為什麼題目定為“腳、的印”?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提示:課文中有一段圍繞兩者進行了陳述,你找到了嗎?)

  課文第6段,“也許撿腳印的故事只是提醒遊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顧式的旅行”與“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這旅程的終站,當然就是故鄉”等句,巧妙地將撿拾腳印同思鄉聯絡起來。

  對於一個遠離家鄉,又難以重返故土的遊子來說,歸鄉的願望只有像傳說的那樣,藉助撿拾腳印來完成。因此,以“腳印”為題來寫思鄉之情,不僅新穎別緻,而且飽含作者對於生還故鄉無望的哀痛。

  閱讀第一部分,思考:

  美的文章需要反覆朗讀,反覆玩味,才能品出真滋味。下邊就讓我們用充滿感情的去朗讀。

  1、如何理解“鄉愁是美學,不是經濟學”一句的含義?

  經濟學研究的核心是利益,而鄉愁是“不需要獎賞,也用不著和別人競賽”,是無利益可言的,因此它不是經濟學。作者運用這一奇特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對於鄉愁的理解。(美學的定義: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物件,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2、你認為“像感冒一樣的溫柔”是怎樣的溫柔?

  以“像感冒一樣”這個出人意料的描摹,強調了自己的鄉愁的“浪漫而略近頹廢”的狀態——不強烈但是時間較長,發自全身心。

  3、從全文的內容與結構看,本段起到什麼作用?

  這一部分直接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在全文中起到總領的作用。

  閱讀第二部分,思考:

  1、撿腳印的傳說引發我哪些回憶、疑惑與聯想?

  作者回顧自己色彩絢麗的青春歲月;而這個傳說跟別的傳說的矛盾衝突又使他產生了疑惑;進而又展開大膽的想象,除了撿拾自己的腳印,還可以撿拾他人的腳印,甚至是其他舊跡。

  2、除了要撿拾腳印,作者還要撿回哪些東西?為什麼?

  除了要撿拾腳印,作者還要撿回當年的歌聲與淚水,因為它們記錄了自己的過去,更因為它們與故鄉緊密相連。

  3、文章第7段對於撿腳印過程的敘述,與前兩次的過程有哪些不同?

  前面的“撿腳印旅行”圍繞撿拾的地點、內容談,這一次則從“旅行”的方式來談,並以自己為例,突出它“使人再年輕一次”的可能性。

  第2課時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王鼎鈞的《腳印》,先複習一下上一堂課的內容。

  閱讀第三部分,思考:

  一、1、第8段中“我感覺我是一個字……希望是一盤好菜”怎麼理解?

  這三個比喻,照應前面的“但是人有時追求感覺,忘記事實”,即忘記自己真實的年齡,忘記人生原本是不可逆轉的這些事實,卻任由感覺去進行撿拾腳印的逆向旅行。將一個年老遊子,對於發現這一傳說的驚喜,以及對於透過憑藉這種旅行回到故鄉,回到從前時光的期盼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

  2、第8段中“願你還記得這個故事”至段尾的內容,是否應該與第9段調換一下?

  不應該。第8段中“願你還記得這個故事”至段尾的內容是對於人們一系列忘本行為的反思並批評,第9段的內容是那個鄉間父老講的故事的後半部分。從表現上看,將二者調換似乎文脈更清晰。但從行文效果看,那樣會使得第10段中“落地變成了老翁”的想象顯得突兀,而依其所引發的所有感慨也會顯得生硬。

  3、第10段“這不是大解脫,大輕鬆,這是大割大舍大離大棄,也是大結束大開始”一句中,“這”具體指代什麼內容?為什麼說它既是“大結束”也是“大開始”?

  “這”指回到故鄉。“結束”的是揹負諸多苦難的昨日之我,“開始”的是離棄所有苦難的今日之我,因此,回到故鄉既是“大結束”,又是“大開始”。

  4、結尾處“我想躺在地上打個滾兒恐怕也不能夠,空氣會把我浮起來”強調的是什麼?

  它突出了當所有幻夢實現時,作者那輕鬆、暢快的心情。

  二、文章最後一部分關於高樓的故事與思鄉、與腳印有何關係?結合文句,說說你的理解。

  關於高樓的故事就是圍繞旅客互相誇耀自己的家鄉展開,表現了遊子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它與撿腳印的傳說相連,為撿腳印旅行指明瞭目的地——故鄉,最終揭示了主旨。

  從文章結構看,關於高樓的故事既是撿腳印的傳說的遞進,又與文首“思鄉不需要獎賞,也用不著和別人競賽”相呼應。

  三、寫作特點

  1、精心選取神話傳說與鄉間故事。

  2、運用的聯想與想象,採取虛實相間的表現手法。

  3、大量新奇的比喻與恰到好處的詩詞、典故的運用,為本文增添了奇幻色彩與文化內涵。

  四、佈置作業

  1、朗讀文章,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2、當堂完成【思考和練習】

  3、拓展內容

  司馬光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字君實,陝川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

  郵品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司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

  《一九四二》是由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戰爭與劇情篇電影,根據劉震雲小說改編。1993年馮小剛看中劇本到付諸拍攝歷時18年,《一九四二》也是馮小剛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該片由華誼兄弟公司出品,投資2億,於20xx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xx年11月29日賀歲檔上映。1942年,河南大旱,轉眼下一年,緊接著又是一場特大的蝗災,連番的自然災害導致了一場幾乎遍及整個河南的大饑荒。飢餓如魔咒一般降臨到3000萬人身上,吞噬了至少300萬人的生命,迫使300萬人流落他鄉。

  銀川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水洞溝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原始社會時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寧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銀川自古就有著“鳳凰城”的美稱。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後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後來的銀川。建國後,於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設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

《腳印》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讀讀記記“緣故、黯淡、消瘦、知覺、空落落、光禿禿、冷清清、直勾勾、大搖大擺、無影無蹤”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拓展與延伸】小練筆: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狸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狐狸一家回到密林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養小動物的經歷和感受寫成短文。

  【重、難點突破】本課學習的重點是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明白動物也有親情,也有偉大的愛;難點是引導學生透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前面兩節課,我們認識了可愛的松鼠和善良、忠誠的大象。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感悟一個人與狐狸之間的感人故事。

  板書課題:金色的腳印

  解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麼呢?

  提示:可能會想到《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想到其中的“金色”有著什麼特殊的含義,想到課文寫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情?課題為什麼叫“金色的腳印”?

  學習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並討論、交流上面兩個問題。

  教學提示: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層面的回答,即對於課文內容理解的層層深入。前一問是理解後一問的基礎,後一問是前一問理解的深化。所以,要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課文內容,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來理解題目的意思。

  教學參考:

  在童話和寓言故事裡,狐狸往往與“狡猾”一詞緊密相連。這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裡捉回一隻小狐狸,兩隻老狐狸想盡辦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們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狸,並和十分同情小狐狸、並偷偷給老狐狸餵食的正太郎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係。後來,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後,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裡,狐狸一家終於團聚並回到了樹林中。

  狐狸一家留在雪地上的腳印,是重新獲得生命的腳印,是寶貴新生命的開始,也是人對動物關愛的象徵,所以,課題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類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好!

  三、再讀課文,思考:你能結合具體課文內容說一說文中所表達的美好情感嗎?

  教學提示:這是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細緻分析,更是對美好感情的陶冶。要求學生找到感受最深的句子,進行有感悟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美好的情感。

  教學參考:

  課文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觀察視角為明線,用“老狐狸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兩個具體的事例體現了老狐狸愛子情深,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同時,課文也以正太郎與狐狸一家日益親近的情感及行為變化為暗線,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類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好!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光禿禿的柞樹林上邊,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窩裡,仰起脖子嗥叫著。那是一種清脆的、悲傷的聲音。

  “光禿禿”“冷清清”“孤零零”,三個相同結構的疊詞連續出現,刻畫出孤清、悲傷、讓人心生同情的氛圍,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的小狐狸所處的境遇。“嗥叫”是“大聲叫”的意思,孤單可憐的小狐狸,仰起脖子,大聲叫著,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覺察到它是無助地叫著“媽媽——媽媽——”,這清脆的、悲傷的聲音,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為下文正太郎對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筆。

  ②只見一隻大狐狸正衝著秋田狗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它嘴裡叼著一隻哆哆嗦嗦的雞。

  一個“衝”字和“大搖大擺”一詞,讓我們在初讀時懷疑,這隻狐狸怎麼啦?如此大膽?這不是自投羅網嗎?懷疑與擔心,在下文的閱讀中迎刃而解:原來狐狸夫妻倆為營救小狐狸而不顧危險設了“調虎離山”之計!回讀時,自然有一種欣喜與佩服之情油然而生,這真是一種大無畏的勇士精神,對孩子深切濃厚的愛才會使它們這樣做!

  ③他費力地睜開眼睛,矇矓中看見一隻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著他的臉頰。另一隻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溫暖著他的身體。

  看到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麼呢?肯定有千言萬語,但這個情景一定溫暖了正太郎的心,堅定了要送小狐狸回家的決心;也一定溫暖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觸動了孩子的心懷: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會更加溫暖、美好。

  ④迎著耀眼的朝陽,狐狸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這是故事的結局,一個美麗的結局!雪地裡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預示著狐狸一家又開始了甜蜜歡樂的生活。這種光芒,不僅要用眼睛來觀察,更要用心靈來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動物那種真切感人的濃濃親情的光芒!是人們努力創造的和諧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四、自由讀課文,感受文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

  板書設計(文字版):

《腳印》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弄清本文的說明層次。

  2.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

  3.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二)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感情。

  2.教引學生善於觀察自然現象並從中悟出一定道理。

  二、學法引導

  l.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清課文思路。

  3.體味課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以課文內容為聯想點,拓展視野,培養髮散思維。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l)本文的說明層次。

  (2)本文的語言特色。

  (3)本文的寫法特點。

  難點:本文說明的層次。

  解決辦法:寓教於樂。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透過學生的讀、說、寫多項練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有關教科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啟發學生走向自然,去探尋記錄時間留痕的自然現象,並從中發現規律。

  2.課堂教學中分學習小組研討問題,看哪組思維活躍,知識積累充足,答題準確率高。根據各小組的表現選出優勝組,給予表揚鼓勵。

  3.觀看有關教科片。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能解釋一下什麼是“時間”嗎?你能談一下自己對“時間”的感受嗎?的確,時間不是可看可觸的物質,但它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由過去、現在、未來構成的連綿系統。它是物質的運動,是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那你們注意觀察過自然界昭示我們時間流逝的現象嗎?不錯,樹木的年輪、四季的輪迴……可你們知道時間是怎樣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嗎?

  (一)明確目標

  1.理解本文說明的科學常識。

  2.理解本文的說明層次。

  3.學習探究自然奧秘的規律性知識。

  (二)整體感知

  1.本文共31個自然段,連同寫在前面的四句詩,我們請32個同學(或32人次)來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勾畫出生字詞,勾畫出不懂的科學術語或原理,勾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或語段。

  2,朗讀後教師按學習小組評價朗讀的水平,然後要求大家默讀,默讀的過程中仍思考朗讀時思考的問題,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學藉助字詞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然後解釋詞語。

  腐蝕(shí):①透過化學作用,使物體逐漸消損破壞;②人在壞的思想、行為、環境等因素影響下逐漸變質墮落。(本文用①義項)

  渾濁(hún):(水、空氣等)含有雜質,不清潔、不新鮮。

  海枯石爛(kū):海水枯乾,石頭粉粹。現多用於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lù):山腳。

  粗糙(cāo):(質料)不精細,不光滑。

  龜裂(jūn):裂開縫隙。

  刨刮(bào):刮平。

  溝壑(hè):山溝。

  膠結:半流體乾燥後變硬黏結在一起。

  鐘鼎文(dǐng):古代銅器上鑄的或刻的文字,通常專指殷周秦漢銅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內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記錄,現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下來的。

  楔形文字(xiē):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馬連人創造的文字,筆劃像楔子,古代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這種文字。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討論:你讀了本文,瞭解了哪方面的知識?

  討論明確:

  (1)躺在山野裡的岩石,是大自然儲存時間記錄的一種方式。

  (2)每一釐米的岩層便代表著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時間。

  (3)北京故宮裡的計時裝置一一銅壺滴漏,是用水滴記錄時間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種物質都時時刻刻運動著。

  (5)“海枯石爛”會有時。

  (6)“石爛”的原因:它無時無刻不經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炎熱的太陽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空氣和水中的酸類腐蝕著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質。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沒有放棄對它的破壞。

  (7)岩石的毀滅與生成過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時間: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

  (9)岩石形態“平臥”或“傾斜”的原因。

  (10)根據岩石層與層之間的順序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1l)岩石儲存很多的歷史痕跡。

  (12)岩石的顏色和質料反映了地殼的活動。

  (13)岩石記錄了豐富的古代生物的狀況。

  (14)化石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

  (l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轉眼就消逝的活動。

  (16)讀懂岩石的記錄對於人類的意義——找尋地下的寶藏。

  2.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討論後明確:本文以充滿智慧的筆觸,娓娓而談岩石能夠記錄時間的腳印的原因,記錄的內容和人類讀懂大自然這種記錄的重大意義,以豐富的例項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引起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3.分小組討論文章的結構層次。

  討論明確:

  本文按說明內容的自身的內在聯絡,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類記錄時間蹤跡的方式聯想到大自然記錄時間的方式,進而提出“岩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疑問,引人思索和探尋。

  第二部分(第6一21自然段):從“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都時時刻刻在運動著”這一規律入手,詳盡說明岩石“爛”與“生成”的變遷,旨在說明岩石層與層之間的順序記錄了時間的蹤跡。

  第二部分又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第6自然段):總說自然界各種物質的運動。

  第二層(第7一16自然段):分說岩石“爛掉”的原因和過程。

  第三層(第17-20自然段):分說岩石生成的過程和歷時的漫長。

  第四層(第21自然段):總說岩石的岩層與岩層之間的順序記錄時間的蹤跡。

  第三部分(第22一29自然段)說明岩石為我們記錄下的歷史痕跡。

  第四部分(第30一31自然段)啟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說明讀懂岩石記錄的重大意義。

  (四)總結、擴充套件

  同學們,這篇科普文章以記錄時間的方式為切入點,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岩石的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你由此對科普類文章有了怎樣的認識呢?大家討論討論,然後踴躍爭當中心發言人,談出大家的共識。

  大家對科普類文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1.科普類文章是傳播科學知識、啟迪青少年智慧的優秀讀物,理趣、情趣兼備。

  2.科普類文章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是探索知識的鑰匙。

  3.多讀科普作品,瞭解神奇的世界,也瞭解人類偉大的創造和成就。

  4.讀科普作品,增強求知慾,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五)佈置作業

  八、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匯入新課

  說到化石時,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長毛象化石。老師介紹一則小資料和琥珀、長毛象化石的來歷,聽後你與此文的說明的內容和方法比較一下,看有什麼異同。

  小資料:

  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種。其實,化石有許多形態,有石質化石、煤化石,還有奇異的“冰凍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來歷:遠古時,一隻小昆蟲正在樹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險正在向它逼近。樹脂粘住了小昆蟲,將它埋過樹脂的“墳墓”中。經過滄桑變化,裹著小昆蟲的樹脂被埋入土中,又經過漫長的歲月,樹脂變成化石,這就是琥珀化石。

  冰凍化石:在距今1萬多年前,現在屬於俄羅斯的廣闊土地上,生活著許多長著長毛的猛媽。一天,一頭猛媽在暴風雨中跌下山崖,被埋進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凍起來。當這頭猛媽被科學家發掘出來時,它身上的毛髮皮膚都還完好如初呢。

  (一)明確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複習說明文的特點。

  在大家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重申強調: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一種文章體裁。它要求對事物的性質、特點、成因、功能等特徵以及事理作客觀的、科學的解釋,從而給人以知識。知識性、科學性和說明性是說明文的主要特點。

  2.初學說明文的同學,容易產生說明文與記敘文文體的混淆,同學們能從寫作意圖、文章主要內容和主要表達方式三方面來辨析一下嗎?

  採用小組爭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學答的快而準:

  (1)從寫作意圖上看,說明文的目的在於說明事物,使人對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關係、功用多得到較為清晰的瞭解;記敘文則透過寫景、狀物、寫人、記事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教育人的目的。總之,說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記敘文要以情感人。

  (2)從文章主要內容上看,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為主要內容,說明文則是以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特徵,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主要內容。

  (3)從文章的表達方法看,記敘文主要採用記敘和描寫的方法,同時輔之以抒情和議論。說明文則主要採用介紹說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議論、抒情。說明文中的敘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敘述是為說明服務的,因而不能運用藝術想像和誇張,敘述的重點必須與說明要點一致。說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於記敘文中的描述。記敘文中的描述,講究“形似”和“神似”,筆觸細膩,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只是以達到將具體情形解說清楚為限度,絕不作過細的描寫。

  3.再次細讀本文,著重思考本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本文的寫法特色和語言運用上的特色。

  (三)教學過程

  1.找出本文所舉例項,結合用例項說明的內容,理解舉例這一說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l) 說明記錄時間蹤跡的方法時,舉鐘錶、日曆為例,意在以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起筆,引起人們關注大自然記錄時間蹤跡的方法。

  (2)說明岩石能夠記錄時間之前,舉北京故宮銅壺滴漏的計時裝置為例,為下文展開科學知識的說明作鋪墊。

  (3)說明岩石被破壞的原因時,以我國建築蘭新鐵路時幾分鐘內炸掉一個山頭為例,說明人的作用。

  (4)說明古代生物的狀況在岩石中有著豐富的記錄時,舉出長毛象、琥珀等化石。

  (5)說明化石是歷史的見證人,幫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時,舉出海洋生物三葉蟲的化石能告訴我們“在離開現在大約六億多年到五億多年前的那個叫做‘寒武記’的時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麼寬廣”;許多高大樹木的化石告訴我們“有一個時期地球上的氣候是溫暖潮溼的,這是叫做‘石炭紀’的時代”;“象”和“犀牛”都長了長長的毛,說明了“第四紀”冰河的來臨。

  (6)說明讀懂岩石的記錄,不僅使我們增加知識,而且有助於我們去找尋地下的寶藏,則舉出“寒武記”以前形成的古老陸塊內藏有許多鐵礦;“石炭紀”時期又造成了許多煤礦。

  本文所舉例項均為典型舉例,即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說明事理。

  此外,本文的列數字說明雖然次數不多,卻足以讓人認識到漫長的時間中大自然的變化。如“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在離現在大約六億年前到五億多年前的那個叫做‘寒武紀’的時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麼的寬廣”。

  2.請同學們就自己印象深的寫法發表高見。

  討論明確:

  (1)開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時間伯伯》的四句詩:“時間伯伯,你是最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猶豫你的腳步,你走過歷史的每一個時代。”一下子使讀者的思緒從現實中激揚起來,感嘆時間的魔力,同時產生追尋“時間的腳步”、瞭解它的蹤跡的興趣,真是別開生面,獨具匠心。

  (2)由人記錄時間的方式引出岩石記錄時間的方式。

  人類記錄時間的方式很好理解,古往今來都有可圈可點的方式。但是岩石怎樣記錄時間,而時間又能在岩石上打下怎樣的烙印,這裡麵包含著怎樣的知識和奧秘,真是令人急欲弄清楚。這樣由人們熟知的事物導人對未知事物的說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體現作者構思的巧妙。

  (3)依據事物內在聯絡進行說明,條理清晰、邏輯性強。

  岩石能夠記錄時間的蹤跡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結果。先說明“地球上某些岩石在被破壞,同時它們又被陸續搬運到低窪的地方堆積起來,開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過程”。把這一過程分為:岩石會被自然界和人類的各種作用破壞以致“爛掉”;經過長期的重壓和膠結,自然界中的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即岩石的生成。因為岩石的生成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所以岩石儲存了太多的歷史痕跡。地球上滄海桑田的變遷、地殼運動、古代生物的狀況,乃至自然界中某些轉眼就消逝的活動無不在岩石上留下痕跡,這可不就是大自然為我們留下的時間的蹤跡。我們讀懂自然界利用岩石留下的物質運動的蹤跡,又能夠使我們增加對自然界的瞭解,同時探尋出可供我們人類利用的豐富寶藏。本文就是這樣,抓住事物自身的內在聯絡,逐層進行說明,條分縷析,由岩石的成因及岩石記錄了自然界的豐富的變化,最後說明岩石上的記錄所具有的重大意義,邏輯性很強,充分體現了說明文科學性、知識性的特點。

  (4)過渡語段承上啟下作用明確。

  本文恰當地使用了多個過渡段,從而把所說明的內容自然地聯絡起來,給讀者一以貫之的印象。如“岩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由上文舉例說明人類記錄時間的一種方式——銅壺滴漏,自然開啟下文說明岩石記錄時間的原因、記錄的方式及記錄的內容。

  科學知識對於非專業研究人員而言,似乎高深莫測。由於本文在寫作上採用了上述種種為普通讀者能夠接受和樂於接受的方法,因而將死寂的岩石說明得生動有趣,以至對岩石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熱情。

  3.本文的語言既準確嚴密又生動有趣。請同學們就此思考、討論,結合語句進行分析。

  學生所舉例句不作限制,只要分析得有理有據即可。

  (1)準確性、嚴密性。

  如“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這裡如果去掉“據計算”、“大約”,就大武斷,而人類讀懂岩石的年齡,科學方法再精確也畢竟是推測而不能確知,這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語言準確、嚴密。

  (2)生動有趣。

  ①擬人化寫法的大量運用。

  如“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

  “狂風來了,洪水衝來了,冰河爬來了”。

  如此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擊”的畫面,甚至讓讀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眾多因素的“攻擊”慢慢“爛”下去的“痛苦”。

  ②比喻形象貼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結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緩慢地移動著,破壞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鐵帚從地上掃過,刨颳著所遇到的一些石頭”。

  將冰河的移動比喻成鐵帚掃過地面,足見冰河對岩石破壞作用的巨大。

  ③有些詞語引人興致。

  如“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儼然智者打開了有趣故事的大門。“真的有‘海枯石爛’的時候”,更讓人感到親切,“海枯石爛”常被人用來表達深厚的情誼永遠不會改變,此處則讓人浮想聯翩,更急切想讀下文。說明的內容告一段落,在進行整體總結之前寫道:“瞧!”彷彿拉了一段家常,在結束前提醒讀者,本文前面說明了什麼,後面還有什麼需要說明。

  (四)總結、擴充套件

  學生再次回顧全篇,重點明瞭本文以下兩點:

  1.說明順序:由岩石的形成到岩石對歷史痕跡的記錄再到這種記錄的重大意義,依據事物內在的聯絡進行說明,是邏輯順序。

  2.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

  向學生推薦科普讀物——《人與自然》系列叢書,介紹其中幾篇文章。

  (五)佈置作業

《腳印》教學設計14

  教材解讀

  在童話和寓言故事裡,狐狸往往與“狡猾”一詞緊密相連。本文講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裡捉回一隻小狐狸,兩隻老狐狸想盡辦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們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狸,並和十分同情小狐狸、並偷偷給老狐狸餵食的正太郎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係。後來,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後,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裡,狐狸一家終於團聚並回到了樹林中。

  課文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觀察視角為明線,有“老狐狸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做窩,餵養、營救小狐狸”兩個具體的事例體現了老狐狸愛子情深,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同時,課文也以正太郎與狐狸一家日益親近的情感及行為變化為暗線,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的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類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好!

  教學方法

  以定勢思維引入,再反彈琵琶,引導學生閱讀探究,抓住主要內容,分析關鍵詞句,品深層意味。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緣故、黯淡、消瘦、知覺、空落落、光禿禿、冷清清、直勾勾、大搖大擺、無影無蹤、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難點是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3、讓學生緊扣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情景來引發個性化閱讀感悟,既能體會支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又能揣摩真切具體的描寫語句,從而水到渠成地題解主旨。

  教學設計

  一、分享故事,質疑激趣。

  1、師:同學們,提到狐狸,你心裡有些什麼要說的?請暢所欲言。

  學生舉手回答。

  2、師:你知道有關狐狸的成語、俗語或故事嗎?

  指名學生回答。

  狐假虎威、兔死狐悲等成語;狐狸與烏鴉吃葡萄等故事。

  3、師 :看來,狐狸在人們心目已是如過街老鼠、口碑太差了。不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有關狐狸的一個小小傳奇故事,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中的狐狸是怎樣的一種形象,這個故事的題目叫《金色的腳印》。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瞭解故事大意,並勾畫出重要提示。

  2、學生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的狐狸讓人覺得怎麼樣……

  3、四人小組合作,理清脈絡,,探究內容。

  4、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適機點撥。

  如:

  (1)老狐狸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

  老狐狸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狸;

  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窩,餵養是、營救小狐狸。

  (2)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正太郎與狐狸一家日益親近。

  三、交流感悟,理解課題。

  1、師:老狐狸營救小狐狸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學生暢所欲言。

  2、師:在它們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的過程中,哪些描寫最讓你深思?

  學生暢所欲言。

  3、師:課文為什麼在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

  學生交流後教師點撥:“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在這裡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著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四、總結全文。

  1、師:學習之後,你喜歡這篇課文中的狐狸嗎?為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

  2、教師總結:讀了這篇文章,我們會和正太郎一起,為老狐狸的愛子情深而感慨;為老狐狸的聰明而驚歎、喝彩;為老狐狸的善良而感動;為狐狸一家最後的團聚而欣慰。

  板書設計

  24 金色的腳印

  ︱深入虎穴――愛子――讓人感慨

  老狐狸 ︱調虎離山――聰明――令人驚歎

  ︱拯救太郎――善良――使人感動

  正太郎 關注、放歸――善良

  人和動物 信任、互助、和諧

  教學反思

  本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結合閱讀提示,邊讀邊思考。整篇教學設計以自學探究為主線,透過自擬提綱,質疑激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腳印》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1、訓練內容:小學語文第十冊積累運用一的口語交際《春天的發現》。這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讓學生走進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美好。發現春天景物的特點,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再評評誰說得好。

  2、訓練目的:①、透過口語交際,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思維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③、使學生學會傾聽,養成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慣。

  3、訓練重點:能有條理地表達意思,能正確地評議別人的發言。

  4、訓練準備:以學校附近的小溪及田野作為教學活動的陣地;學生準備筆和筆記;教師準備錄音機、照像機及手提擴音器;出發前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二、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文物古蹟……要去開發,積極利用這些課程資源。”在新課標中還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為了貫徹這個指導思想,我第一次進行大膽嘗試,克服語文課傳統、封閉的室內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到野外去尋找春天的腳印,到大自然中去上這節口語交際課。我在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上,都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以關注學生的生活為出發點,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有話可說,有話要說,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下面我從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這兩方面來進行闡述。

  在教法運用上,為了體現“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我創設了多個情境,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根據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把課堂開到自然中去,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捕捉生活資訊,創設一種生活情境;鼓勵學生留心觀察,去探索去感受,積極發言,創設一種角色情境;透過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評議來創設表達情境;透過組織活動來創設活動情境。在多個回合、多個情境中體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情動而辭發,暢所欲言。

  我們知道,“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和溝通,是一個聽與說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在學法指導上,我採取了分組活動和全班交流、評議的方法。在分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大程度地觀察思考,在交流、討論中學會傾聽,這有利於鍛鍊學生說話的膽量,有利於學生相互取長補短,並在多聽、多說、多想中得到發展。透過在小組中說,在全班上說,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空間,把口語交際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教師在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聽者和主持者。

  我們還知道,一節完整的課,往往並不侷限於課堂上的教學,它應該包括課前準備,課後延伸。為了更順利地實現教學訓練目標,我事先佈置學生在課外去感受春天,並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為分組交流討論做好準備。另外,我還對學生提出課外實踐要求,就是讓學生整理自己在課堂上的所思所想,並繼續去尋找春天,為教材下一節課的作文習作做好準備,使教材的完整性、教學的連貫性得到貫徹。

  三、教學程式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慾望。

  1、把學生帶到事先選好的活動場地。先集中學生進行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風和日麗,一切事物都睜開沉睡的眼睛;春天,播種希望,努力耕耘,期待秋天的收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用我們的耳朵去傾聽,用我們的鼻子去聞,用我們的心靈去感受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春天的腳印吧!

  要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良好的情境氛圍是前提。所以我把學生帶出教室,走進生活,把春天的景色真實地再現於學生的眼前,可以創設出一種生活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2、明確目標。

  ①、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春天氣息,以及對春天的感受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交流。要說出自己發現的春天景物的特點,並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

  ②、評一評,看誰說得好。

  提出具體的聽說要求,為學生下面的口語交際提供方向。而且口語交際的內容來源於生活,這對學生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更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有利於活躍氣氛。

  (二)、小組討論。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一定的範圍裡去尋找春天的腳印。

  2、組織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春天的氣息在小組裡進行交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說出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特點:可以是春天裡的景物,可以是春天裡的色彩,可以是春天裡的氣味,如綠葉紅花,鳥語花香,燕子飛蝶,以及春播的人們等等。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如嗅覺、聽覺、觸覺等方面,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正如著名教育家劉佛年說的:“我們要把創新的範圍看得廣一些,不要看得太神秘,只要有一點新思想、新意思、新觀念、新意圖、新做法就可稱得上是創新。

  (三)、全班交流、評議。

  ①、讓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所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訊號。生:……

  學生在發言時,教師可以在旁邊適時地引導學生怎樣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我發現春天裡的什麼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我發現了春天的什麼秘密,我感受到什麼……

  ②、組織學生進行評議。主要是引導學生及時地進行評議,(可以從發言者的語言、內容是不是能準確地表達出春天景物的特點,是不是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對春天的感受進行評議。)

  由小組討論提升到全班交流、評議,體現了交流面的拓展和交流層次的提高,也進一步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而評議是聽說互動過程的體現,在互動中體現了資訊的溝通和交流。

  (四)、拓展延伸

  1、遊戲:傳花頌春天。

  做一個傳花的遊戲,來不及傳花的同學要說出一句描寫春天的古詩或自己說出一句讚美春天的話語。(用錄音機播放歌曲《嘀哩哩》)

  2、活動:春天留影。

  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背景,用相機為學生留下與春天相約的畫面。

  3、練筆:

  ①、把自己在這節課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整理一下,為教材中的下一個訓練專案作準備。

  ②、用自己的畫筆,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幕描繪下來。

  透過遊戲,照相留影,及練筆活動,使這節課向課外拓展延伸,可以促使學生養成發現美,欣賞美的習慣,也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加強了課堂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絡和溝通,使小課堂連著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