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模板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10個生字,拓展“兩翼”教材中的10個生字正確書寫“井、觀”2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培養學生的美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一主兩翼”教材中的20個生字,正確書寫“井、觀”2個生字。

  2、分角色感情朗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三、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激趣匯入

  《坐井觀天》整體識字課

  1、齊讀《你讀我誦》中的《成語(一)》、《成語(二)》,不認識的字用“*”圈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男女生對對讀。

  3、成語釋義讀。

  4、解題引入新課,用“三點圖釋法”指導書寫“井、觀”2個字。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坐井觀天》整體識字課

  2、用“*”圈出本課生字,同桌合作學習,認識生字。

  3、檢測識字。(a字卡檢測、b遊戲闖關、c隨文識字……)

  (三)再讀課文,訓練朗讀。

  1、批註課文中青蛙和小鳥的幾次對話內容。

  2、分角色朗讀對話,訓練不同標點符號句子的讀法。

  3、用我們積累的成語評價一下青蛙和小鳥。

  (四)背誦成語。

  1、多種形式讀成語。

  2、挑戰背誦,獎勵評價。

  四、板書設計

  12坐井觀天

  版畫 詞卡

  五、佈置作業

  練習規範書寫生字:“井、觀”。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學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三、教具準備:

  1.課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匯入:同學們,成語是個大王國。這個王國裡有耍小聰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長的農夫,還有糊塗的國王。今天,老師來當導遊,帶領大家來參觀成語王國裡的一口古老的井。

  [課件出示:井]很久很久以前,這兒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誰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

  1.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2.解釋課題:觀,看;坐井觀天,就是坐在井裡看天。

  3、關於這個故事,你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說的板:青蛙、小鳥)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大家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二、指導學生初讀課文

  1、.要求學生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2、想一想:青蛙在-------,小鳥在-------。

  3、用序號標出青蛙和小鳥進行了幾次對話。說說:它們在爭論-------------。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填空。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學習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讓學生說明青蛙和小鳥各自所處的位置。板書:井沿。講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

  齊讀第一自然段,為什麼用“落”呢?(副板書:落?)

  故事就這樣在青蛙和小鳥的邂逅中開始了。

  2、回答提出的問題:幾次對話?指名讓學生按對話次數朗讀課文。

  3、青蛙和小鳥在爭論-------------。(板:天?)

  四、講讀課文

  它們是如何爭論起來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第一次對話吧。

  1、講讀第二、三自然段。[課件出示]

  (1)青蛙向小鳥提出了什麼問題?(你從哪兒來呀?問的語氣)

  (2)小鳥是怎麼回答青蛙的?(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這裡說明了什麼?(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長的路程,在這裡說明小鳥飛了很遠,天很大。它飛過哪些地方?)你能用朗讀告訴大家小鳥飛了很遠嗎?

  解決(落?)

  (4)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2.講讀第四、五自然段。(接下來發生什麼情況了呢)

  1)[課件出示]

  (1)指名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2)“說大話”是什麼意思?(指誇張的話,吹牛)

  (3)青蛙為什麼說小鳥“說大話”?(因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根本沒有一百多里,小鳥不可能飛那麼遠)板書:井口那麼大

  (4)小鳥是怎麼回答青蛙的?(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板書:無邊無際

  (5)教學際,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用來形容什麼?(無邊無際沒有邊際的意思。在這裡用來形容天非常大)

  (6)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它們倆的語氣、態度會是怎樣的呢?同桌來演一演吧。

  注意“哪”的讀音和語氣(“哪”作語氣詞,讀輕聲,不讀第三聲)《坐井觀天》

  指名錶演。

  (7)青蛙和小鳥為了天有多大的問題爭論起來,誰對?小鳥怎麼知道天無邊無際,青蛙為什麼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讀課文,找出答案。

  2)、誰願意告訴大家,小鳥和青蛙為什麼對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鳥在天上飛,青蛙坐在井裡)

  3)、教師板書:“天上”、“井裡”

  4)、指板書小結:小鳥說天無邊無際是因為它在天上飛,青蛙只有井那麼大是因為它坐在井底。

  5)、同學們討論一下,能不能給這隻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個名字?(井底之蛙)

  青蛙成為井底之蛙,並不能全怪它。它生來就在井底,出不去。青蛙也很可憐呀。在科學技術和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你能不能讓這隻青蛙不出井底,也能瞭解外面的世界嗎?有什麼辦法?(生:讓她看書、看報;幫它在井口裝攝像頭……)

  小節:要想不成為井底之蛙,我們該怎麼做?

  3.講讀第六、七自然段。

  我們再來看看青蛙和小鳥的爭論,看看這隻青蛙除了見識少,還有沒有別的缺點,你從哪兒看出來?[出示第六、七自然段]生自瀆

  (1)還有什麼缺點?從哪兒看出來?它笑什麼?

  指導朗讀“我不會弄錯的。”(讀出驕傲、自以為是的語氣了嗎?)(生評議)

  (2)小鳥為什麼笑了?(小鳥笑青蛙眼光太狹窄,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小片天,還自以為是,不承認自己的看法有錯誤)教學:信

  指導讀小鳥的話。“你是弄錯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語氣)(生評議)

  (3)小鳥為什麼叫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因為青蛙跳出井口以後,眼界就會變得開闊,就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就不會再堅持自己原來的錯誤看法了)

  (4)指導朗讀多麼驕傲、自以為是的青蛙,多麼善良、誠懇的小鳥,誰能演好這兩個角色?

  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課後延伸:

  1、小結: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它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會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2.學習“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把課後的字寫在田字格里。

  六、作業:

  發揮想象,如果有一天,井水升得很高,青蛙跳出了井口,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板書:

  坐井觀天

  青蛙小鳥

  井口大天,無邊無際?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著“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安排了三篇課文。《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故事透過青蛙和小鳥三次對話展開,第一次對話寫小鳥回答青蛙的問題,第二次對話是小鳥和青蛙對天的大小的爭論,第三次對話是小鳥勸青蛙跳出井口來看看,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知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會認的生字,會寫“井、觀、沿、話”等8個生字。

  2.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

  3.思維拓展,練習說話,能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難點:正確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能聯絡生活實際瞭解哪些是坐井觀天的行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坐井觀天”。

  什麼是“井”呢?(圖片出示)

  就是以前人們取水的深洞。

  (圖片出示“井”字的演變過程)為了防止人們取水時掉進去,人們會在旁邊打上架子,這就是周圍是井欄的木條。最早的“井”字中間還有一個點表示井水所在的地方。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到楷書時,“井”字又沒有了中間的那一點,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井”字。現在它和我們學習的哪個字很像呢?“開”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隻坐在井裡的青蛙。它坐在井裡幹什麼呢?請再讀課題找出答案。

  “觀”就是看的意思,還有哪些字也表示“看”?(瞧、瞅)“觀”還可以組什麼詞?學習書寫“觀”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可以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識記。書寫時注意“又”字的變化,“見”的.第一筆豎要壓在豎中線上。

  (設計意圖:首先從引導學生理解課題開始進入學習,讓學生學會從課題中搜集資訊幫助學習。在對“井”這個指事字演變過程的展示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過渡到對“觀”字的學習,透過對字義的理解,到字形的分析,再到書寫的指導完成課題中出現的生字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走進故事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

  學習“沿”,井沿在哪裡?誰來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邊上)(在課件圖中井沿的位置用紅色標出)

  井的邊上叫井沿,桌子的邊上叫什麼?河的邊上叫什麼?床的邊上叫什麼?(邊出示圖片邊引導學生說)

  老師把這口井“搬到”了我們教室裡,誰能讓小鳥飛落在井沿上?請一名同學將小鳥貼在準確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透過課件中井沿的位置的標註讓學生理解“沿”的意思,再透過圖片出示,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說出“桌沿”、“河沿”、“床沿”等詞語,然後,用“貼出小鳥的位置”檢驗學生對“沿”字的理解。這樣的隨文識字,讓生字學習在語境中完成。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邊識邊悟,既能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也能使生字的學習紮實有效。)

  三、初讀故事,整體感知

  看到飛來的小鳥,青蛙很有禮貌地與它打了招呼,聊了起來。他們聊了什麼呢?

  出示朗讀要求:

  請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畫出青蛙說的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

  學生彙報。(課件出示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不同標記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梳理,也是為下面對三次對話的學習的準備。)

  四、分角色讀,理解對話

  1.學習第一次對話。

  分角色朗讀第一次對話。

  理解“一百多里”。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有兩百多米,一百多里就是要圍著這樣的操場跑上兩百多圈。假如你是小鳥,你飛了一百多里後會是什麼感覺?請帶著你的感受再讀一讀小鳥的這句話吧!

  小結:青蛙聽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一點兒也不相信,它是怎麼說的?

  2.學習第二次對話。

  指名讀青蛙的話。(只出示青蛙說的第一句話)

  理解“大話”。什麼樣的話是大話呢?(吹牛、誇張、不切實際)

  於是,青蛙和小鳥爭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它們在爭論什麼呢?請自由讀讀它們的第二次對話,找出答案。

  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

  學習“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就是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指導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3.學習第三次對話。

  聽了對方的話,青蛙和小鳥都笑了,為什麼?(出示第三次對話)

  它們都認為自己說的對。青蛙的笑是對小鳥的話不以為然。小鳥的笑在笑話青蛙,並再一次強調青蛙弄錯了。

  它們的說法為什麼不一樣呢?那麼你認為誰說得對?

  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好不好?請同學把書卷成圓筒狀,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什麼?(強調“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會看到什麼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狹窄、自以為是)我們也把這樣的人,稱為“井底之蛙”。

  (設計意圖:在第三次對話的學習中,用一個小遊戲讓學生來感受青蛙和小鳥的說法為什麼會不一樣更加直觀。)

  五、拓展想象,續編故事:

  假如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呢?試著說一說吧。

  青蛙鼓足了勇氣,跳了出來。它看見……

  它說:“……”

  (設計意圖:適當運用文字中的留白,讓學生嘗試表達,是對學生說話練習的訓練。學生能夠在原文的基礎上想象和推測,運用對課文的理解續編故事,說明他們讀懂了這則寓言故事。)